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年的时候,以模仿名人而小有名气,是那种滑稽综艺节目的驻场嘉宾。
后来慢慢的凭借着无与伦比的肌肉控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夸张化搞笑风格。
很多人都说,他就站在那,不用肢体语言,光靠着那张脸就很逗乐。
进入演艺圈后,凭着《神探飞机头》系列和《变相怪杰》在好莱坞声名鹊起,一举奠定其在喜剧电影方面的地位。
之后,大家也知道。
金…凯瑞厌倦了喜剧,或者说,他厌倦了靠着滑稽到自己都麻木、厌恶的表演去逗乐观众。
以前他没得选,现在他想换种身份,也就是在转型。
而遇到转型的困难,似乎每个演员都想要从奥斯卡上拿回点什么。
大家都在吐槽小李子的陪跑之路,殊不知,这么几年,金…凯瑞也一直在陪跑。
与他在喜剧方面的成就比起来,这些年,他走的很慢,路似乎还有越走越窄的趋势。
所以,乍一面对莱曼这样获得过奥斯卡、戛纳双重认可的导演说是自己的形象,不由的有些紧张。
莱曼还在盯着他看,金…凯瑞笑了一下,问道:“需要我站起来吗?”,想要以此来让自己不那么尴尬。
却没想,莱曼真的点了点头。
金…凯瑞推开椅子,也真的站着。
过了好一会,莱曼才摆摆手,示意他可以坐下。
无可否认,金…凯瑞长的并不帅,但他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
不是那种荧幕上一举一动制造笑料的本事,而是他不刻意夸张的时候,有一种中年人的沉闷。
演技的话,他的表演基础很扎实。
是的,喜剧表演更需要扎实的身段和口白,这方面,他一向是佼佼者。
这么一想,他真的很合适一个角色。
一个莱曼有想过拍摄的作品。
再见到这位喜剧演员背后的面孔时,脑海里忽然就浮现了那个故事。
一个前世也是由喜剧演员主演,讲述梦想的励志电影《白日梦想家》。
如果说《百万美元宝贝》是用一种很残酷的现实来打动人心、动容人心、激励人心的话,那么《白日梦想家》就是用一种很轻松的态度振奋人心。
两者之间所表述的方式不同,但临到末尾想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
而且,金…凯瑞也很符合剧情里的角色——一个爱做白日梦,充满幻想,但却一直糟糕的中年男人。他正处于一个很艰难的时候,转型不被认可,回归非他所望。
当然,这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莱曼很喜欢这个故事。
他觉得拍出来会很有趣,也能与《百万美元宝贝》行成一个互补。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尝试,最可怕的就是放弃。
有此心境,正是合适。
“如果愿意的话,等我两周,就回来筹建项目。同时,你肯定是男主角。但要更好一点的话,最近这段日子,你得增肥,肚子上要有点肥肉。”
“扑。”正在喝咖啡的桑德勒闻言,差点把喝进去的咖啡吐出来。
莱曼这意思,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桑德勒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转而,他便看向金…凯瑞。这才是正主。
金…凯瑞倒是没这么震惊,不过,还是有点惊讶罢了。
认真算起来,这可能是他接收角色最为快速的一次——连剧本都不知道讲啥,导演就已经认定是主角。
也不知道这是很认可,还是很荣幸。
想想自己一出道的时候,花了多少力气,吃了多少次闭门羹,才得到一个表演机会。
再想想,去年自己演的那部《冒牌天神》还被狙击掉了。那一次,《坏家伙》正好把他的这部电影吊起来打。
差距不知道拉到多大,又有多少关注度被吸走。
不过,他倒是对莱曼不怎么生气,反而觉得人家有本事。
到了今日,因缘际会的,俩人又有机会合作。
让金…凯瑞感觉怪怪的。
这算什么?
“莱曼导演,我。。。。。。我刚才没听错吧。”桑德勒忍不住问道。
新片男主角,就。。。。。。这么容易就得到承诺了?
莱曼笑道:“当然,我想请金…凯瑞做我下一部电影的男主角。”
在此之前,俩人只不过习惯性的跟有前景的导演打好关系,试着接触一下。
真的确认之后,反而有种莫名的心情。
“增肥的话?是多重?”
金…凯瑞反而是关心莱曼话语里的后半句。
“很简单,不要塑形,饮食上稍多一点,自然的胖一点。”
“还有吗?”
“没了,等我从法国回来,咱们再细聊。总之,你把档期留出来就好,大约是5月末到8月。”
“没问题。”
“那就这样先说定了,大家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第321章 亲切
5月20日,启程的日子。
莱曼打点行李,准备回去戛纳。
同行者只有托马斯、希拉里…斯万克。
瑞恩原本想跟着的,可这货上一次已经回去度了个假,加之公司事务繁忙,莱曼这又一走,更是欠缺管理人手,不得已,只得留下看“家”。这会估计正在办公室喝着苦咖啡,汇听工作,签字拨款呢。
至于主演为什么只有女主角跟着。
还是因为这次去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再者伊斯特伍德老爷子早就提前去了戛纳。
姑娘又因为接不到工作,处于瞎无聊的时候,非常乐于接受莱曼的邀请。
至于需要准备的东西,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是《百万美元宝贝》的拷贝盘。
这是电影的最终版本,配乐、旁白、字幕。。。。。。都是莱曼和托马斯以及瑞恩那段日子慢慢制作出来的。
当然,拷贝盘在华纳的人手里,也是他们负责电影展映的一切事宜。
下午一点半,三人坐飞机先到了巴黎国际机场,然后再搭汽车抵达目的地。
到了戛纳,莱曼觉得很是轻松。
眼前的一切还是那样熟悉。
自他过来这边,去过威尼斯,去过美国很多个城市,也去过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取过景,但都没有太大的感触,唯独戛纳能让他有一种身心上的舒适。反正,挺奇怪的感觉。
满满的亲切感。
回到家,一切都和离去时没什么两样。
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
热热闹闹的,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多是电影。
可以说,戛纳电影节已经深深影响了这座海滨小镇。深入到城市的文化和血液里。
也从没一个地方能以一种名号吸引这么多的游人。
五湖四海的,密密麻麻的从各处齐聚到这来。
可好笑的是,大家抱着对电影的热爱和虔诚赶赴此处,殊不知,在某些人眼里却只是一场生意。
毕竟戛纳说是选片公平,但能参展的,一般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戛纳培养的嫡系,例如莱曼这种。
另一种是新人或有实力的电影公司主推的作品,是另类的嫡系,或靠关系或是人脉又或是本身的影响力。
总之,没点门路,电影的质量再好,表现手法再新颖,穷其一生也很难得到参展的机会。倒是柏林的那群顽固到极致的评委还有点可能,去捧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电影人。
毕竟戛纳现在太值钱了。
光从数据上来说的话,今年报名的电影在1300多部以上,可最终能进入主单元,角逐大奖的,不会超过60部,还包括影评人、媒体综评之类的边角料奖项。
戛纳的主办方又喜欢保持自己的关注度。
那要有关注度,大导演大制作自然必不可少。这也是为什么戛纳妥协好莱坞的原由,你看,柏林电影节不就把自己玩脱了吗,近些年,获奖的作品连个声响都没有,就会被人遗忘。
反观,戛纳和奥斯卡,一个比一个会造势,这才有了如今的风光。
所以,说难听一点,参展的名额其实一开始就是被内定的,电影节还没来到,就已经被有需要的人全部瓜分干净,偶尔留下一点,又要捧本土的导演或者嫡系前辈推荐的新丁,哪有其他出头的机会呢?
想去一流的电影节刷脸,通行证有没有啊,朋友。
大导演新作,本土力量,有分量的前辈举荐,片方太牛,只这四个选项可选,别无其他。
所以,一个没啥背景的导演,带着完全陌生的作品,通过正常的报名程序,然后还想着入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基本都是在做梦。
莱曼早在报名威尼斯的时候,这个梦就醒了。
哪怕他现在四个选项全占,妥妥的得天独厚,他高兴,也不是高兴自己后台有多硬,而是单纯的回到家的欣喜。
他已经过了用奖项才能证明自己的时候。
。。。。。。
五月的戛纳,气候正好。
暖暖的不算热烈的阳光,让电影宫被照耀的越加光彩夺目。
海鸥扑啦啦的扇动着翅膀,斜睨着下方涌动的人群。
其实今天已经是电影节开幕后的第二天。
莱曼没赶上开幕式,听说开幕电影,是一位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的《不良教育》。
只可惜,那天舟车劳顿,属实没有什么精神去观赏。
他也没跟着去住酒店,反而在自己的那个不算宽敞的公寓睡了一夜。
天窗放进来的金色光线,照的屋子里也慢慢灿烂。
这样的光,把莱曼弄醒了。
他半坐起身,靠在床头,一脸的恍惚。
倒时差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昨天白天,他累得要死,早早睡下,可到了晚上,也不知是凌晨几点,又死活的睡不着。
磨蹭了许久,好不容易,强行让自己入睡,却感觉才刚躺下,这天又亮了。
抓抓头发,搓搓脸,视线看向墙上的钟表。
秒钟滴答滴答的走着,已是上午九点多了。
这个点,也该醒了。
虽然很难受,但莱曼还是硬挺着去刷牙洗脸。
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饭后,这才有所恢复。
戛纳不大,社区更是集中,他这公寓所在的位置,离电影宫也就十几分钟的路途。
莱曼吃完早餐后,慢悠悠的散步着走了过去。
华纳的人还在跟主办方商量展映的事,主要就是安排影厅和放映的时间段。
其实吧,也就跟影院放映差不多,戛纳修建的影厅有些座位多,地段好,有些则寒酸了点,容客量也相对来说少了许多,至于时间段也就跟影院排片的黄金时段一个概念。
当然,这些事莱曼并不需要去理会,那都是发行方该干的事。
华纳这方面的经验简直不要太丰富,对参加电影节的流畅和操作手法相当纯熟,或许也只有占了地利的欧罗巴影业才能在戛纳这地界上压过一头。
说来,过来这边,莱曼还跟吕克…贝松通过电话呢。
人家的《非常人贩》为莱曼带来了460多万的收益,是该说声谢谢。
第322章 晃悠
闲来无事做,莱曼去看了一部电影,叫《清洁》。
这里是戛纳,影厅放映着很多电影,甚至很多没参展的电影人也会想办法找块空地放映。
至于为什么挑这部,完全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张曼yu。
他是看到海报,才进去看的。黑白的海报,性冷感的片名,要不是那个身影,实在很难有吸引人的地方。
导演是一个法国人,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说起来,这人还是曼yu的现任丈夫。
俩人相识于1996年,奥利维耶秉持着法国导演界的传统,异常的喜爱和接受他国的文化。
还拍了一部《侯孝贤画像》,因为这货最喜欢的导演就是侯孝贤,他是忠实的迷弟。
一部《迷离劫》,是跟曼yu的第一次合作,然后因戏生情,又或者心心相惜,反正自那开始,两人便开始了恋爱关系。
1998年,便正式迈入婚姻的殿堂。
身为戛纳的嫡系,这片的放映影厅很不错,内里宽敞。
莱曼进去的时候,大约快要坐满了。
看看电影,很典型的文艺路子。
说的是一个红极一时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张曼yu饰)因为duping坐牢6个月,丈夫也因为过量吸入,直接身亡。她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是她造成了家庭破碎的原因,她的儿子也被爷爷奶奶领走抚养。
至于后面的剧情就是她出狱后为了重新获得儿子的抚养权而改变自己的故事。
很常见的关于救赎的内容题材,也是很常见的艺术片的风格。
所以这片的节奏很拖沓,要不是曼玉的形象有了很大的突破且塑造的角色,那股子生活的气息不错,实在没有太大的亮点。
挺沉闷的。
电影想表达的主题,莱曼也懂。
无非是想说“没有人可以一辈子都没做错过事,做错了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还有没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电影的结尾也是点题,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