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什么晚间黄金档、午间档,通通都跟WB电视台没关系,看着其他的电视台去争收视率,去揽获各大广告商的青睐。
且不论他为这家电视台做了多少贡献,也不说他的能力是否出色,董事会又有多信任他,在不断沉寂的市场表现上面,他并不比前面三个台长更有优势。
或许,他也要滚蛋了。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天,能坚持一年呢,还是二年。
待的最长的一位好像也就一年半。
纽约的秋天依然很凉爽,既不热也不冷,最适合出行。
携带着一点暖意的和风,吹到了宽广、耸立的大厦之中,却莫名的变得让人不爽。
装修豪华的办公室内,透过大大的落地窗,能俯瞰半个纽约东区的繁华。
从繁忙的公务里抬头,安德鲁听到了门外的动静,有些烦躁的回头,“什么事?”
“总裁,是巴里…梅耶先生来了。”稍显年轻的女秘书回着话。
“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安德鲁责怪着,手上动作却不见停。
又给一份文件签字,这才去到电梯口迎接。
论地位,没啥成绩的他,还真不敢在集团的执行官面前拿捏,万一,人家一个不爽,提议董事会换人,他估计就凉了。
电梯上来,两人寒暄几句,客气的握手。
现如今,巴里…梅耶还是那样的沉稳,似乎《猫女》的失败完全没造成什么影响。
嘴角的笑意,并不是完全的虚伪。
“前日会议,新《蝙蝠侠》的拍摄还在稳步推进,自十年前的不幸失利,却是再没有过。”
安德鲁说着好话,绝口不提华纳影业暑期两部大作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事。
“诺兰这人管理剧组的手段还是不错,莱曼推荐他,倒是没看错人,若是上映的表现也有这份力,那就最好。”
巴里…梅耶感叹似的口吻,也不作假。
自家人知自家事,DC超英电影的开发,还真没有打下一个很好的开端。
安德鲁有些诧异,心里有些嘀咕。
他还记得,去年下半年,巴里…梅耶联合DC部门,确定DC计划之时,可是意气风发。
现在一看,似乎没有那般强势。
人都是会变的,想想他自己,不也沦落到如今这般田地。
亏得他上任之初,摩拳擦掌,想要开创一番局面。
早知道这样困难,说什么也不接手电视台的烂摊子。
好好的当一个副手,他不好吗?
至少,不用背负这么大的责任。
两人顺着往办公室的方向走去,安德鲁问道:“《蝙蝠侠》什么时候能拍完?”
“大约需要四个月。”巴里…梅耶说着闲话,“剧组的准备越充分,真要拍摄起来也就越顺畅。还有演员,都在塑体健身,排练戏份。”
“你很看好这个项目?”安德鲁顺着话题问道。
“嗯,反正资金也不是华纳出。”巴里…梅耶感叹道:“想当初,董事会还有些疑问为什么分利给旁人,可几部制作的接连失败,如今却都没了声音。说真的,要不是萤火虫提供了拍摄预算,说不定,这个项目又要多生事端。”
“撤资?”
“已经有人质疑还要不要拍下去,万一再失败,DC改编计划可就没那么容易继续实施。”
现在的华纳正是内部有些不和谐声音的时候,由于开局不顺——别看华纳家大业大,但对风险的预估掌控算的上是最严格的,轻难犯险。
不像二十世纪福克斯,总是在资金链断裂的局势下,左右横跳。
比方说大船,拍到一半,拉拢派拉蒙继续拍,如果是华纳的话,卡梅隆敢这么跳,早就把导演换了。嗯,《超人归来》换了4个导演,剧本无数次被推翻。
且家大业大,顶端的职位就这么多,位子坐久了,总有人冒出点新想法吗。
董事会的存在,也让华纳兄弟不是那么的一言堂,阻碍了别人的晋升之路,哪会有人真的不怨恨呢。
不过,这都是小事。
巴里…梅耶经过的斗争,远比这种局面更险峻的也有,倒也算不得什么。
两人扯着话题,又聊了几句。
还是安德鲁问道:“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一个合作意向。”
“谁?”
“萤火虫影业。”
“他们不是拍电影的吗?没见制作过电视节目。”
“电视剧方面,收视率如何?”巴里…梅耶反问。
安德鲁默然。
这可真是件伤心事,要是他们有大热剧集,也不会让他愁成这样。
安德鲁叹了一声,“他们能行吗?”
“试试吧,反正试播几集没什么反响,在裁掉就是了。”巴里…梅耶劝慰道:“莱曼来负责的话,成功的几率还是大的,我看他一路走来,可没失手过一次,看人的眼光也准,几个演员也都是在他手里焕发第二春。CAA得利不少。”
“莱曼有才,也会让步,不拘泥一点得失,难得的是认得清自己的定位,绝不狮子大开口,跟他合作,总是双赢。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吧。”
安德鲁被说服了。
或者说,再差能差到哪里去呢,反正现在WB电视台是垫底的存在。
“我会跟他好好谈谈的。”
第390章 电视市场(二)
我年轻的时候认为电视是个阴谋,电视台合起伙来想把大家变得更愚蠢,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想法不对,根本不是电视台的错,这都是观众自己选择的结果。
——史蒂夫…乔布斯。
虽然在采访的时候,乔布斯是以开玩笑的态度说的这番话。
但也足以证明电视台在迎合广大观众喜怒哀乐的道路上,绝对是最尽心尽力的付出。
电视剧更是如此,由于是周播的情况。
能否存活的决定权完全握在观众的手里,有人看,达到预期,就能播完一季,甚至还有续季,没人看,基本活不过三集。
试播制度算是美剧的一个特色。
电视台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毫无意义的经费在这上面。
每一个项目被裁,就意味着电视台会损失一笔购买播放的版权支出。
因为在美国,首先是电视台看上这个项目,付了预付款,美剧才会开拍,拍个两到三集,然后卖给付了钱的这一家,看看上映的前景是否值得继续。
但电视台不总是愿意购买项目,这就需要各家制作公司的人脉关系。
一些厉害的金牌制作人,深谙各大电视台的需求和其主管的喜好偏向,拉出一个班底,就算没有很好的题材创意,照样可以点石成金。
比如圈内很著名的鲍姆加德纳就是一例,他跟各大电视台背后的传媒集团都有关系,只要是他兜售的想法,基本都能拍成播放。不存在没人不给他试水的机会。
而查尔斯走的也是这种路子,利斯曼维什影业经常靠着承包剧集的一部分拍摄,收获利润。
再者,电视剧的篇幅较长。
因此,电视剧很注重剧情,对编剧的要求也更大。
毫不夸张的说,在电影业处于绝对弱势的编剧们,却在美剧实现了极大的地位提升。
大部分的美剧主笔,等同于制片总监。
一个角色的生死甚至剧情的走向,基本就是极短时间内,由编剧们迅速的赶工出来,再由主笔决定是否录用。
比较知名的圈内笑话就是,某一个演员不听话,或者薪资涨的太厉害,结果被编剧写死的例子层出不穷。
所以,身为演员,又是混电视圈子的话,最好不要太过得罪编剧。
。。。。。。
WB电视台的剧本库。
莱曼带着托马斯、瑞恩,又派了几个编剧部门的员工。
嗯,诺兰的弟弟乔纳森,在搞定《蝙蝠侠》的剧本后,顺势加入了萤火虫影业,暂时负责编剧这一块。
几个人在这里待了大半天,都是在筛选剧本。
每一年,哪怕是WB电视台不那么强势,都会收到巨多的项目创意。
毕竟机会这东西,是有限的,所有电视台加起来,一年能上映的电视剧都不算多,对比庞大的编剧人数来说,更显竞争激烈。
所以,每一个有想法的人,都会把创意剧本投给N家电视台。
反正,他们都在相关的部门收录好了产权的保护。
要是真有人剽窃成果,告上法庭的话,也很麻烦。电视台基本不这么干。
偌大的收藏室,每个木柜都塞满了剧本。
有些没被清理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好几年前。
忙碌中,抽着点空,莱曼还要回答关于剧本方面的问题。
比如谁谁谁看好一个剧本,莱曼还要审核一遍,但全部都被他否定了。
用的理由基本就是,故事太老套,设定没新意,题材不突出,或者是拍摄成本与预计市场相差太大,风险太高。
对于这些看法,众人都是在心里嘀咕。
说是过来选剧本,结果一个也看不上。
不过,莱曼也并没有多解释什么,一门心思就放在筛选剧本上面。
其实他这一次过来,只是看看创意重合没,省的日后尴尬。
毕竟,后世能大热的电视剧,他基本心里都有数,万一,从中拍个出来。
又跟某个编剧独立创作的剧本撞车了,非得尴尬死。
当然,对于莱曼这种小心思,其他人并不清楚,还真的很努力的以各自的眼光挑选剧本,毕竟莱曼就说了一个题材的范围,说是要拍一个关于越狱的剧集。
但,这类题材几乎找不到,连擦边的都极少。
毕竟现在市面上,最热的都是家庭喜剧,推理剧,犯罪剧之类的,编剧的重点也是在这边。
而乔纳森对于莱曼这等对其他题材视若无睹的态度,还是感觉很奇怪。在他第三次看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剧本,递过来又被差不多同样的理由否决时,诧异的问道:“其实,越狱的题材还不如犯罪剧那般受众宽泛吧,黑道家族都拍到第五季了,还拿过艾美奖。”
嗯,《火线》、《犯罪现场调查》,都是主打的类似市场,还全都成功了。
再怎么说,不去迎合市场观众,反而孜孜不倦的追求听起来就很小众的题材,确实不那么明智。
就连《肖申克的救赎》,够厉害了吧,拍出来也是亏损。
这都是经过市场证明的。
“就是同质化太多。”莱曼正专注的翻剧本,闻言比乔纳森还讶异的抬起头,“就算拍出来类似的,也会受到那些电视剧本身的挤压,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为何?如果是你的话,拍出点新意应该不难吧。”乔纳森摇着头,感慨不已。
说来,《坏家伙》还是同类电影里面,票房最高的。
他估摸着这就是莱曼不愿走老路的原因,电影也是,一个题材一个题材的换,没想到拍个电视剧,也是如此。
莱曼渍了一下嘴。
他哥去拍电影,乔纳森没事之后,都有心情拿自己开玩笑了。
但莱曼要的可不是收视率上得了档次就行,而是火爆,至少也是热播剧,排名靠前的那种。
不一下子镇压查尔斯,把他的多余想法全都打掉,不知股权收购的事,会拖到哪一年。
虽说,现在查尔斯已经对他很不满了,但还不够,基本盘没有被破,这厮还是显得有恃无恐。
这可不行。
翻阅还在继续。
花了足足两天,莱曼才最终确定不会撞车。
其实也是,好像这部剧的创意还是一个制片人突发奇想、拼凑起来的点子,压根就没想过能拍这么多季。烂尾非常严重。
第391章 电视市场(三)
“噼里啪啦。。。。。。”
入夜,外面开始下起大雨来。
风呜呜的吹,大大的房子显得格外空寂。
莱曼就坐在书房的椅子上,奋笔疾书。
对于这部新剧,他还是负责把大纲和人物角色先敲定,然后再交给乔纳森等编剧部的人填充细节,丰满剧情。
说起《越狱》,前世他也看过。
本着吸取外来影视剧的长处看的。
或者说,才初入社会的他,对这种题材新颖,国产电视剧还停留在每年一遍的《还珠格格》时,显得更有吸引力。
再说剧情。
其实不复杂,主线就一条,就如同剧名一样——《越狱》。
以至于一众罪犯齐心协力逃出生天之后,故事就显得俗套起来,显然是主笔编剧压根就没想过拍这么多季,无非是成绩太好,瞎编点剧情褥羊毛。
莱曼却是没想过这么做。
烂尾这种事,对于美剧来说太正常,因为一开始,大家都没想过能拍到哪,都是走一步算一步,成绩还行就继续,直到把原本口碑还不错的剧集弄崩盘。
而他的意思呢,是直接设定只有三季。一季12集。
设好范围,有始有终才好。
这样一来,故事的走向也更容易把握。
比如一季半讲述监狱的故事,一季半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