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说这种政治任务,要是有人拍戏时捣乱或者剧组人员和当地人起冲突,怎么办?
总不能他们拍戏还要随时与美国的警方申诉问题吧。
这种很有必要的打点,真要出了什么事,当地相关的部门也就不会太袖手旁观。
。。。。。。
莱曼又在《蝙蝠侠:侠影之谜》剧组待了差不多快一个星期。
等到拍摄步入正轨之后,感觉没啥太大的问题,就有了离开的想法。
他在剧组其实没多少活计,主要的时间就是聊天,跟演员聊,跟华纳的制片人聊。瞎聊。
打消一些人多余的念头。
但也确实要到了离开的时候。
返回洛杉矶,还有一堆的事等着他。
《纽约行》的后期早就完成,档期定在圣诞档,时间也就还剩下不到一个月,宣传和上映的事,丫身为投资人和制片,得回去守着一点。
还有,《百万美元宝贝》年末冲奖的事;《白日梦想家》的后期工作;《越狱》电视剧的试映播放。。。。。。
瞅着就感觉很忙。
不过事情虽多,但也得一件一件慢慢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视剧《越狱》。
。。。。。。
“咔。”
温子仁拍拍手,拿起扩音器说道:“好了,今天早点收工,大家都散了吧,有什么事会在联系大家。”
导演放话,演员们却没多少喜悦的呼声传出,只是默默的收拾着东西。
经过这么多天的拍摄,大家都有些乐于其中了。
一群演艺圈的边缘人物,能有这么多戏份供他们发挥,对于真的想当演员的他们来说,是很容易高兴的事。
颇有些患得患失的滋味。
为什么呢。
如今的美剧有一套很成熟的市场规则。
试映几集,没什么效果的话,很可能就被腰斩掉。
而一部已经立项的电视剧被腰斩,作为其中的演员,又怎么可能太过开心。
他们担忧的就是这个。
一年里,一个电视台,能成功放映的电视剧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
试播十多部电视剧,最后能留来的也就一到两部。
更多的都是上映了一两集,就烂尾的剧。
不过,这都是观众的选择,倒也不关电视台的事。
制播分离的好处就在于此。
电视台可以花很少的钱,确定前景最大的电视剧,然后买下来播放。
如果是自产自销的话,无论是烂剧还是好剧,都是锅里的,压根没多少可选择的余地。
就像那句话,“钱都花了,不放出来可就都是损失。”
这也是制播没分离前,很多电视台一年都难得见到一部精品电视剧的原因。
当然,内里的情况还要更复杂些。
比如腐败啊、争权夺利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都有。
不过,温子仁却没演员们这么多心思。
他一个电影导演,过来拍电视剧,完全是莱曼吩咐的,不然,这货肯定不会接受。
后世,他唯一与电视台打交道的地方,那也是当电视剧的制片人。
还是华纳出钱太高,丫想赚快钱的缘故。
而由于《电锯惊魂》系列的前两部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温子仁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
就是既不想拍同类型的续集再创作,也没有很好的创作思路拍摄新电影。
新剧本倒是写了很多,可连自己那关都过不去,嫌不够有新意,更是不敢拿去给莱曼看。
这么一耽误,一年多过去了,成为幕后的日子比当导演多。
不过,他也是心思活络之人。
没啥好点子,也没有很着急。
试着往幕后发展还算是个不错的路子。
年中,跟着扎克…施耐德鼓捣《纽约行》。
成片莱曼已经看过,觉得大有可为。
属于两个优秀导演撞在一起碰出来的火花。
这部片在《釜山行》的故事基础上,加入了扎导的油画般的色彩风格以及温子仁对于节奏和场景氛围的把控。
富有想象力的把血腥镜头,变成画布一般的效果,有种独特的暴力美学。
隐隐约约的能看出《斯巴达》里面的一些影子,尤其在于丧尸撕咬时,对血肉镜头的模糊化、油彩化、放大化的视觉效果处理。
简直了。
至于节奏。
原版的剧情节奏其实已经算的上出色。
温子仁所赋予的更多的也是镜头转切方面。
以凌厉的快速剪辑,扩大剧情的张力。
总而言之,在莱曼看来,这部电影绝对是要比原版出彩一些。
温子仁收拾着东西准备走人。
回到萤火虫影业后,立马开始剪辑拍好的第三集 的素材。
试播这事,哪怕莱曼觉得《越狱》很有可能会取得成功。
也得拿出事实让WB电视台的人相信。
没有数据作为支撑,终究还是一家之言。
第402章 《越狱》(一)
两天后。
莱曼去到WB电视台跟台长安德鲁…赫尔南德斯又见了一面。
这次来,是为了签订一份关于《越狱》的授权试播的版权合同。
试播吗,电视台也是要花钱购买的。
更多的还是确定试播成功后的继续合作。
一般来说,电视剧在哪家电视台试播,基本上后续的播放版权也就被套牢了。
先期给的一笔款项,也更像是合作前预付的版权费。
不过,这笔钱不多就是了。
拍摄《越狱》的前三集总共花了四百多万,WB电视台用来试播的钱,必须向剧组支付百分之60到百分之70的等值报酬(业内规定),所以WB电视台先期给了270万美金。
这就算是两者共同承担制作风险,不过制作方多吃了点亏。
如果试播的收视率达到标准线以上。
注意,电视台的收视率统计另外有一家新闻集团收集,这份统计的结果少有被隐瞒的,也不存在电视台瞒报的情况。
还有一点,收视率的统计不包括所有观看了电视台的群众。
或者应该这样说,电视台最常用的统计区间叫Adults18…49(简称A18…49)。
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在这个年龄层的观众最具有消费欲望,大部分有了独立的经济条件,也是最受广告商青睐的群体。
而五大广播电视网,全是靠广告商大户们养活。
广告费的多少,决定了剧集的收益。
所以说,A18…49的收视率才是电视行业的统计标准,也是衡量剧集收入高低、能否被电视台采纳的直接体现。
对于“广告就是命”的公共台来说,两者是直接相挂钩的。
至于有线电视台,上述说明的参考价值又不太大了。
尤其是HBO、shoutime等频道,几乎没有广告,全靠续订的用户量活着。
是不是有消费潜力的观众,他们也不在乎。
所以,这些有线台,大部分是统计的剧集总订数据,以及后面的续订数据。
举个例子吧。
拿WB与HBO做一个对比的话。
因为两者盈利模式的不同,WB的收入要依靠广告费用,所以对于WB来说,收视率就是它的命脉,观众喜欢什么,它就播放什么;
而对于HBO来说,它的收入是靠观众的订阅,所以它的任务就是尽一切的可能性做出更加优秀的剧集,来满足观众的订阅需求。
这就导致HBO一般不会轻易腰斩一部剧,也不会把一部电视部无限制的灌水、拉长以至于毁了一部剧,这也是为什么流传出了一种说法,HBO出品,必出精品。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各个电视台的营收来看的话,通常是五大公共平台吊打付费平台。
论纯粹的电视网收入,可能HBO、AMC等频道要比大部分电视台要高,但就营业额来说,就完全没法比了。
但是说回利润,HBO等付费频道又是其中的王者。
而对于收视率的评判,大致可以这样做出理解:
一,3。0以上的A18…49的数据是为精品,续订绝对无忧;
二,2。0以上的A18…49为合格,续订的问题不是很大,但有一定的跳水风险;
三,1。5左右的话,电视台就要好好参考值不值得,如果电视剧本身的制作费用很低,是低成本的喜剧,就算购买也花不了几个钱,那是肯定会续订的,如果购买版权的费用很高,不值得,那就非常堪忧。
另外的话,对于一些特定的电视台来说,如CBS这种素有“老人台”之称的频道来说,播放的节目倾向格外的保守。一些敏感的题材几乎不碰,如LGBT。
且内容上缺乏青春偶像类或科幻或爱情等较为年轻一点的观众所喜爱的元素,清一色的犯罪剧、老年剧,如《犯罪心理》、《基本演绎法》、《老爸老妈浪漫史》。
这家电视台的A18…49的统计数据经常在1。5以下,不过全美收视率又常常高达3。0以上,总之,非常的魔幻,是不同于常理的,他们家的电视剧另有自己的估算。
还有就是WB这种五大里面垫底的电视台,他们的要求就比一般的要更低一点。
比方说,安德鲁…赫尔南德斯跟莱曼签署的试播合同里,规定了《越狱》只要A18…49的收视率能过1。3,就会续订。
而两者分定的收益规划,则是基础授权费用+广告费用的分成+DVD发行的大部分利润。
这也是一般的电视台合同的剧集协约。
如果续订成功,电视台会拿着收集的剧集收视率去各个广告商那里寻求资助。
一般情况下,30分钟的剧集里面会有7到10分钟的广告,60分钟的剧集则有14到20分钟的广告,这中间的部分都是可以拿来让广告商们竞价植入。
至于广告和收视率的联系与因素非常的多。
由于每个产品的受众群体不同,经常还需要用到多个年龄段男性女性观众的统计数据。
比如一款女性产品想要打广告,总不能去男性受众居多的电视剧里植入。
常态下,有个共识就是,女性比男性更轻易的产生消费冲动,成人里,相对年轻的就越容易相信广告。
如何通过节目锁定大众广告人群,是很考验各大电视网的播放部门,而如何投放广告也考验着广告商们的眼光与远景。
能否双赢,一念之间。
至于最后的DVD发行,大致跟电影的线下发行差不多,版权制作方要比发行方多拿。
所以,这份合同里,先抛开不可预测的广告植入费用。
如果收视率稳定破3,莱曼至少能赚到电视台付费播放的1800多万;破4,至少2300万,破5,大约3000万。。。。。。以此类推。
反正巅峰时期,稳定破7的《老友记》,带给电视台的收益,一年至少在5个亿以上。
制作方大概在一个多亿左右。
妈蛋,广告商真的是狗大户。
可惜,广告费用,制作方一般拿不到多少分成,大头都给电视台吃了,这也是业内的一般情况。
就像莱曼签订的《越狱》广告方面的合约,制作方只能拿不到3成,条件还则苛刻。
没办法,平台渠道就是天然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第403章 《越狱》(二)
前三集的内容拍摄结束后,温特沃斯…米勒回去了纽约。
他原先在一家剧院里打杂工,平时有演出或者音乐剧、舞台剧之类的,帮忙搬道具的那种。
剧院里有很多跟他类似的怀揣着演绎梦的男女。
也是因为在剧院里,能碰到很多与演艺圈有来往的大人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看上,遇到演出的机会,所以,剧院里,从不缺少拿着微薄的薪水,干重活的人。
从前的温特沃斯…米勒,也是其中的一员。
好莱坞是个很梦想的地方。
名与利,是这世上最可口的蜜糖。
就连靠近这些名利场的餐厅、出租车司机,都是有演员梦的一员。
从一条街巷走出,米勒又回到了干了一年多杂工的地方。
还是熟悉的装潢。他这样想着。
趁着中午,没有表演的时候,他进去了后台。
从他的身影一出现,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他去试镜的消息并没有隐瞒,以前的同事们也都知道他参演了一部电视剧,还是主角。
当然,后者才是重点。
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演过龙套,角色什么的,剧组什么的,并不是那么的一无所知。
也是由此,懂得机会是多么的难得。
不然,他们也就不必待在这了,还不是因为跑龙套压根养活不了自己。
日常的高昂的消费,必须要做点其他的工作,才能勉强在这座城市艰苦的活下去。
米勒是来拿东西的。
他那天去的急,一些随身的物品、几套换洗的衣服还留在剧院的储物柜里。
一路上,很多不熟的、稍微熟的,都非常热络的跟他打招呼。
“嗨,米勒。”一个经常演出舞台剧的漂亮舞者出现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