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已经打破了大卫…芬奇导演本人的票房开画记录了。。。。。。
第1014章 同仇敌忾
“放心,《消失的爱人》拿到的成绩与市场份额足够我们这段时间主推,下周,你会准时看到增映。”
“嗯,我们也会继续在各个媒介上投放资源炒作。”
满意的放下手机,利亚姆又把情况给莱曼汇报了一遍。
但就像院线经理们言辞和蔼的那样,在9月,《劫匪》首周1296万都能登顶的档期,《消失的爱人》首日就差不多这个成绩了,天然值得更多的荧屏排班。
且在《消失的爱人》首日公映之后,更多的媒体专栏、网络影评人都极尽誉美之词评价大卫…芬奇的这部作品。
对了,大卫…芬奇本就深受影评圈的赞赏,他的很多作品在影评人口中的评价通常跟作品拿到的市场成绩不相符,哪怕赔了,他的这种不同于流水线式的个人创作,也总能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肯定、鼓励。
这么说吧,只要一个导演不是用迎合市场的方式拍电影,而且确实拍的不错,运镜、审美、叙事结构什么的都处理的很优秀,那么通常影评人心里都会觉得有必要肯定这种现象,洗洗好莱坞的浮躁。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墨西哥三杰获得那样的荣誉的原因,如果光看成绩,像他们这种风格明显跟大众偏离的导演,个顶个的“吹”过头了。
但电影吗,就得容许不同。
而在影评人强烈推荐之际,主创带队的路演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
在大家惯例上台亮相,互动、邀票之时,每当罗莎曼德…派克出面,总有观众尖叫一声,“坏女人”、“太狠了”、“神奇艾米”。
然后左右的路人、主办方就会瞧见一些观众暴动,好好的路演,瞬间变成“审判大会”,这种场面一度让罗莎减少了亮相次数,防止她真的被一些情绪激动的影迷弄伤。
与之相比,本…阿弗莱克饰演的尼克却是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同情,连带着讨论的人多了之后,普遍的情绪驱使下,反倒吸了一大波粉——连续三五年没碰到好作品,有些停滞、后退的星途靠着这一角色光彩了不少。
他这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吧,从昔日的帅小伙变成了今日颜值还在,但能演落魄丈夫这一形象,荧屏年龄明显押后扩展了。
当然了,电影里两人明明是相爱相杀、互相折磨的一对奇葩,但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艾米与尼克被区别对待了。
这其实也很正常,观众看《消失的爱人》绝大部分是代入尼克的视角,瞧着一个那么有心计、掌控欲那么强的女人,任谁也发憷。
其实,就连女性观众都代入不了艾米,欣赏不来。
说得极端一点,尼克固然在追求艾米的时候包装自己,但他本质就是不坏,与女学生出轨的支线也只是他在女学生那里享受到了久违的被依赖的一个男主人的感觉。
从头到尾,他在艾米那里扮演的只是一个被驯服、被养成、调教的真人玩偶。
你也可以说,大卫…芬奇把艾米塑造的太坏了,所以显得尼克没那么渣。
只不过,无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都是因为代入立场的逼真,引发的同仇敌忾,对电影的营销始终是一件好事。
毕竟如果只是影评人的称赞,观众不买账,对项目本身而言肯定谈不上多么成功。
同样的,高挂在同类型题材前几的位置,8。7分的超高分数配上应有的讨论热度后,肯定会吸引不少成年人群体进入影院。
《消失的爱人》赚不了小孩子的钱,但对恐婚者、已经有家庭的、情侣以及看着高分本身喜欢有深度一点的观众,无疑是指向性的选择。
一个作品被打上标签,必定会吸引标签之后的受众。
就这样,《消失的爱人》热度越来越高,票房累计的越来越多,受到抵制的罗莎同样痛并快乐着。快乐、欣慰的部分还多些。
因为她本人差不多已经是半息影的状态,跟丈夫乔…怀特结婚这5年来,平均也就一年一部作品,都大多数是戏份不多的配角,很明显她早已经把重心放在了经营家庭上。
而且她年龄也有32岁了,在这样的年纪演了一个虽然是反面角色,但却被观众非常认可,对一个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褒奖。
换句话说,艾米演的不够婊、不够让人发自内心的讨厌,那或许才是失败。
骂声,有时候也是演员的荣耀吗,当然了,这里说得不是某虾。
反正,如果是评价演员表现的话,本…阿弗莱克其实是被罗莎推了一把。
她的行为表达,她的角色逻辑,她的心理依据,才是让观众本能同情尼克的诱因。
到了次日,从媒体报刊烧到各大电影网站、论坛引动的观影热情,使得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各院线旗下的平均上座率稳定达到8成左右,部分繁华地段的影院更是座无虚席,需要提前抢票。
当然了,周六比周五入账的票房还多是非常能理解的,毕竟周末休息日,很多上班族到了这个时候才有时间看场电影,但当这天轻轻松松拿下1300万美金的票房,涨幅约2成后,周日的票房又是下滑了些。
原因也很简单,《消失的爱人》虽然口碑好,但毕竟没有很雄厚的市场基础,它本身是原创项目来着,哪怕靠着观众的自来水推荐,但市场反馈也是以平缓为主,不会陡然大爆。
说白了,这部电影是典型的长线运作模式,起点不高,曲线平滑,上限也就那样,只不过考虑到该作的投资、宣发投入,性价比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制片厂都有些羡慕,甚至说不爽。
比如才刚登顶一周,享受了周榜榜首的曝光度的《劫匪》,其制片方银幕宝石就眼睁睁的看着《消失的爱人》以首周3800万,单馆平均超1。27万美金的优秀数值接过了他们也很需要的榜首位置,并因为市场相性的缘故,挤压的《劫匪》次周入账只有685万美金,跌幅达百分之46,略高于他们的走势预期。
还能说什么呢,以9月档期稍显冷淡的影市大背景下,《消失的爱人》对竞争对手们来说无疑是碾压,同期新片,博伟出品的《弯刀》排第二也只拿了1130万。。。。。。
第1015章 ip是真赚钱,原创的也一样
就在公司的各个项目都走在正确的开发轨迹上时,莱曼也相对轻松的呆在伯班克。
每天除了看看当日的报纸,嗅嗅影市风向,便是处理《复联》的后期,用不着他到处跑。
一周后,剪辑室里。
一大早,从托马斯旁边接过位置的莱曼瞧着已经确定的170分钟的复剪素材,很快就去盯着精炼几遍,直至达到他想控制的大约142分钟左右的院线正片。
像这类特效镜头占比很重的大制作,两个小时出头的观影时长,严格来说是稍微多出了那么一点。
不过,与《守望者》那般考虑到院线排班问题死命删减不同,莱曼、凯文、托马斯等后期团队成员对于整个的内容控制,相对来说还是很有规划的,既考虑到了各个角色的戏份侧重,也考虑到了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氛围。
142分钟,与大部分剧情片100分钟左右的时长相比肯定有些吃亏,但跟《变形金刚》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比起来,大概维持在同一纬度,即一个影厅全部负责《复联》放映的话,一天能排5场,再者,也只有两个多小时的叙事才能把复联团队从遇到危机、集结、然后大战的这么一个过程过渡的尽量平滑。
要说与漫画中的大事件纽约大战比起来,细节方面肯定缺少不少,但对路人乃至漫威粉丝群来说,不存在看不明白的高门槛。
换句话说,有一个充分了解漫威的制片团队坐镇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无论是凯文还是莱曼,在照顾受众面这一点上,都取舍的不错。
很明显的就是,漫威的各个项目既是服务于后续铺垫的整体《无限传奇》篇,也是相对独立,没看过漫画当部爆米花电影看,也能满足基本的视效与故事结合的满足感。
耳边,《消失的爱人》原音大碟放着,吊诡的音乐根本卖不出去几张,当然了,这个项目本也不靠版权周边运营赚钱,几乎全看票房和下画后的DVD。
真要靠版权赚钱,还得看快要下画的《神偷奶爸》。
像现在,帕尔曼敲着门走入,带着点高兴的汇报道:“老板,我们已经掉到第11了,除了海外那边还有一些上涨的空间,已经没什么放映潜力了,估摸着再吊个一两周北美这边就会下画。”
“不出意外的话,授权市场的销售潜力也不多了,事实上,我们的相关衍生品销量已经回落了9成,孩之宝那边最后拿出一张大订单,基本也不会备货了。按他们的计算,未来剩下的这3个多月,2000万的货款足以应付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
“嗯,我当然相信这些经销商手握第一手数据的判断,反正《神偷奶爸》创造的价值已经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耶。”帕尔曼也很乐呵,随着曼恩传媒授权业务方面的充盈,不止出现了钢铁侠、美队、雷神等漫威系,连带着一直偏科,整个高层几乎没人对动画领域有所涉猎之时,出走福克斯动画部门克里斯托弗…麦雷丹德瑞基本是以一己之力搭起了一个成熟的制作团队,并拿出了一个优质IP。
对帕尔曼来说,他的收入本就跟授权方面创造的业绩有关,甚至说影视版权越是被观众接受,他在上下游经销商以及品牌商那里的话语地位也是跟着直线上升。
现在他走出去,谁不高看一眼。
当然,克里斯托弗…麦雷丹德瑞也不吃亏,要不是曼恩传媒的资金支持以及背后动用的渠道资源,也孵化不出《神偷奶爸》,再者,他本人是照明娱乐的第二股东兼厂牌执行官,项目成绩越好,他的收入同样水涨船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出成绩头上再也没有人像婆婆一样管着他。
虽说莱曼是向来不管照明娱乐的日常运营,但拿出成绩更有底气吗。
“对了,后天孩之宝那边会结第一笔涨,大约1。2亿左右,然后,后续的汇款可能就会慢下来,变成三个月一结,对接财务方面的话,老板您尽快让公司这边跟进。”
截止到今日,票房方面,《神偷奶爸》取得了北美2。515亿,全球5。331亿美金,距离最终下画,基本跟现在这个数据差的不会多,最多也是小数点后面几位有变化,除此之外,授权市场也已经创造了22。5亿的营收成绩,初步扣除造价成本、运输、人工、渠道分润,经销商的出货利润等等等等,乃至各地税款,照明娱乐在衍生品这一块的净利润都能维持在4。3亿以上。
更别提从长线运营的市场思维来看,后续基于项目开发的续作,以及电视、流媒体点播、商场荧屏等媒介的播放情况,然后按一轮、二轮的不断卖下去,细水流长汇集起来的费用也蛮可观。
所以说,搞娱乐这一块的,尤其是新千年后碰上了带宽升级,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角色经济带来的IP市场已然成为各大制片厂孜孜不倦的核心追求。
《神偷奶爸》一个原创动画不到7000万的制作经费,撬动近30亿的产值夸张吗?
玩偶抱枕玩具一套大几百美金赚观众粉丝的钱,夸张吗?
并不,等到日后迪斯尼运作《冰雪奇缘》,仅靠着艾莎的同款服饰——连衣裙、打底裤、魔法手杖加王冠的一套,749美金的售价,不到2个月卖出300多万条,直接创造4。5亿美元的净利润。是的,净利润,光卖衣服,迪斯尼就赚钱了,都不用计算那点票房。
与迪斯尼这种儿童之王割起钱包来对比起来,照明娱乐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而跟狮门、幕宝这种传统的大部分精力还在死磕小众题材的制片厂比起来,那照明娱乐都已经算得上是他们渴望的高度。
不过,角色经济怎么说呢,也挺魔幻的,有的人费尽心思开发,讨不到好,比如好莱坞也出现过一大堆的高投入低产出的ip项目,连迪斯尼出产的动画也有这样的例子(《四眼天鸡》、《泰山》),有的人随手一搞,就是金矿,比如《冰川时代》的松鼠、《神偷奶爸》的小黄人。
而只要它火起来了,成了爆款,那就不一般了。
因为IP是死的,不像巨星那样会被更新换代,也不像导演、编剧这样的创作者突然找不到搞影视的感觉。
换句话说,它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那一时出现的灵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记住,只要它有那样的生命力。
它的迭代性是平滑的,也能顽强的适应不停变化的审美潮流。
像蝙蝠侠,拍了一版又一版,可喜欢它的人依旧很多,它可以换演员、换导演、换编剧等一切的制作团队来顺应观众的口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