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三月,AMC集团的CEO兼运营官格里…洛佩兹透露,过去的两年内,AMC院线的经营情况是同比下降的,主要就是赚到的钱很快就填补进了改造工作和对银行的债务还息。
而到了6月,他们内部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MC已经亏损了8270万美金,除了负债还息占院线利润比例相当高,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好莱坞高票房影片的数量环比下滑的太明显,AMC院线本就要耗费较大的成本放映影片(包括租金、水电、人员等固定成本投入又减少不了),结果影市还不景气,所以情况是越发的糟糕。宛如陷进泥潭,越是亏损,越要挣扎。”
看完邮件资料和附带的分析,莱曼仔细的研读几遍才把邮箱关闭。
虽然从很多信息中都能清楚的得出,是AMC自己因为快速的扩张,使得负债率过高,加之银行不好说话,才严重影响了基本的财务情况,本身的运营策略其实没有问题,由此可见,他们确实是真心想引进金主,这或许就是万D入主的最大依仗。
当然了,之所以是万D,而不是别的什么,也是因为此时的美国影市很尴尬,因为派拉蒙法案的存在,哪怕电影公司内容做得再好,营收强劲,也不能直接介入院线市场,大多只能间接的施加影响力。。。。。。
酒店房间的温度很怡人,而莱曼也是在思考着他能从这场交换中怎么更好的拿到些什么。
万D有钱、有渠道,但缺内容,他呢,有内容,但一直缺更能施加影响从容变现的平台——档期资源只靠自己永远第二等的日子,有强援改变的话肯定是好事。
而今年影市的不景气,导致很多人对院线公司持悲观态度,在莱曼看来,无疑只是暂时的,或许对那位小目标老总来说,同样也是如此的看法。不然他也不会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玩了一出蚁吞象——对此时的万D院线来说,一家影院数量在全球的电影行业能排第二的院线集团肯定高出太多了。
毕竟,如果AMC不是处于持续亏损且经营状态很差,万D母公司有再多的现金也不可能找到这么好的机会进入,未来的结果更是证明万D拿下AMC,堪称一箭多雕。
所以,莱曼仔细思考过就知道这对曼恩传媒在内容上的把控同样有利,至少,以后的好莱坞不再是日本资本和其他的英资、美资斗,也将迎来另一股不可小觑、且弄得好的话至少是亲近他的势力。
甚至说,为了这些中资在好莱坞走得稳当些,别交学费交的太狠——华艺、博纳包括后来的企鹅、阿里都在好莱坞吃过亏,只不过吸取了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的天价损失案后,没被坑得那么惨,最多是跟传奇影业那样经常花钱给其他制片公司养项目。
想通了这些,打算借力的莱曼就给安德鲁打了个电话,“最近找你的那个万影总裁,你表个态跟他见一面,互相聊一聊。”
到了第二天,安德鲁虽然不知道老板要干什么,但接到莱曼的吩咐还是很快联络上了李耀光。
电话那头,感觉有戏的李耀光是兴奋的,哪怕一旁的下属汇报着他们最近跟进的项目成绩又亏损了都没在意,脑子里心心念念的是怎么谈妥大老板给他的任务。
再者,《环太平洋》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如果真能跟曼恩传媒搭上线,万影传媒怎么着都比现在的处境好上一万倍,还能借助人家成熟的制片模式培养己方的相关人才。
对于拿钱拿资源,换内容换话语权这事,李耀光本身就很赞同类似的速成模式,当然了,他本来是觉得曼恩传媒需要的东西,他们拿不出合适的筹码,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万D收购AMC其实还挺秘密,直到11年末才有风声,然后次年4月就差不到谈判工作临近尾声,最后真正重组股权结构后,大家才知道万D为了这事进行了两年。。。。。。但如今人家愿意见,自然要好好准备一番。
挂了电话也就一个小时,李耀光开了一辆黑色的奔驰去到了安德鲁提议的会馆。
再之后,等到安德鲁回来公司汇报,莱曼才知道了万D一方比他想象的还要积极。。。。。。
第1031章 目标初定
万影或者说万D对于电影这一块的需求其实很明了。
照安德鲁的说法,他一去那,人家就热情的不得了,一番认识后,当他流露出有意合作的想法,对方也很诚恳的说出了他们的考量。
安德鲁:“你知道的,《环太平洋》的成功,是借助了很多友商的力量,现在的我们也并不急切引入新的合作伙伴。。。。。。项目已经没那么多风险需要分担。”
李耀光:“安德鲁先生,这不全对,万影的确在影视宣发上成绩不多,但我们有万D院线,有遍布多个城市的万D广场,我们绝对能帮助一个项目提高它在市场的占有率。。。。。。”
接着,谈着话,连王建霖都亲自通过电话暗自许诺了一些东西。
这一连串可行的好处且不会过多干涉的承诺似乎打动了安德鲁,但其实他只是按照莱曼的吩咐,不管对方怎么说,都会提些要求——
“为了避免在接下来的合作中产生不愉快的分歧,首先,我们几方的合作肯定会明确投资份额,而在这之后,项目如何执行我们说了算,你们只有建议权和地区发行权,并享受应有的比例分账。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你们跟其他合作方一样,项目的账目支出是对你们公开的,你可以派人查账,核实营收。”
“其次,考虑到影片之外的版权运营情况,内地的市场虽然不算繁荣,但值得去开发,这部分的运作,需要贵方出力。。。。。。”
办公室里。
莱曼听完这些开口道:“也就是说万D方面对我们的要求无异议,还表示可以在内地之外的好莱坞市场合作互惠?”
“是的。”
“他们也答应了帮助我们在内地建立授权分销体系?”
“是的。”安德鲁接连点头。
当然,对于后者,莱曼也是最近才有的思路,目的是为了给以后开发角色经济的事打下基础。
因为国情的特点,在官本位的范畴里,曼恩传媒哪有深谙此道的管理人员跟官方一直打交道,只能是借助本土势力作为一个平台,采取合理分利的手段,整合开发一部分内地的版权市场,甚至说正好用《环太平洋》的人民币结账直接就在内地消耗了,还不用额外交税。
要知道,这些日子里,《环太平洋》票房持续累积,莱曼除了一些应酬,可也是实地打探过内地的授权情况。
虽然跟他的理解差不多——版权意识任重而道远,但风气是一年一年变好的。
哪怕《环太平洋》放映了三周多,市面上就出现了私录视频、BT****,甚至说有些牛皮的盗版商,连碟片都出货了,很是影响了影片的放映工作。
不幸中的万幸是,《环太平洋》对视听设备要求很高,在家里看和电影院里简直是两个片子,效果很难比,乃至说博纳、华艺牵头打掉了不少盗版窝点,遏制了不少,但实实在在的损失还是有。
当然了,比起票房,更让莱曼在乎的是授权业务的艰难。
在好莱坞那边,享受过大笔、长久的赚取渠道分润的他肯定是想把这项业务变成内地整个营收比重的利润大头。
且无论是影片元素的开发(如服饰、书包),还是说钥匙扣等小物件,乃至品牌联动,在这边也是有市场的,观众影迷买账的人不在少数,且逐年提高,唯一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有那个实力一边遏制没经过授权边盈利的商人们,一边通过合法的手段渠道自产自销或贴牌授权。
而想做成这个,内地的这些娱乐公司反而更需要被拉拢,且影响力、势力越大越好。
都不用多,授权市场的占比只要能缓步扩大,莱曼就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
从这个角度而言,万D进军好莱坞是为了扩宽业务,为了国际市场,莱曼铺垫内地以及亚洲地区,同样是为了国际市场,两者的需求是一致的,且万D很缺优质的内容产出。
“安德鲁。”
“老板,你说。”
“接下来,我会让约瑟夫成立一家负责海外业务的子公司,你拿着这个,去跟万影谈,让出一部分股份换取他们对我们的业务支持,另外,再在本地成立一家合资的内地公司,专门负责合拍项目的结算工作和版权运营工作。记得跟中影的韩厂长讲一下。至于这家成立后的内地公司,由你兼任总经理一职。”
莱曼拍了拍安德鲁的胳膊,一脸的信重。
“我一定办妥。”
直到出了门外,走到停车场,安德鲁才毫无形象的装作拳击手对着空气比划了几下。
他当然知道莱曼最后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也为自己的事业得到晋身感到激动——只要他把这件事做好,那他就能成为老板的心腹之一,并从以前只负责与中方沟通,担上更多的担子且有了资金调动方面的更大的话语地位。
旁边没人,他不用隐藏什么情绪,就这样,在自我鼓劲的势头下,安德鲁提着一个公文包积极的展开了工作。
而另一边,莱曼交代的任务主要目标就是明确各方的投资权益,海外那家是用来跟万D方面明晰账目的,在某一些项目上,用这家子公司以一定比例参与制作,至于内地这家,反而合作范围缩减了不少,这也是因为万D的优势远比其他两家大得过(中影是国企,代表官方),给出的筹码自然不一样。
反正在这场简短的会面里,莱曼只需要拿到一个合作的主导权,那么剩下的很多东西可以慢慢来。
还是那句话,随着资本争相涌入好莱坞,虽然最终会变得更垄断,下面的人机会更少,但在这个过程里,很多制片厂是受益的,因为热钱太多,产片的门槛在降低,许多电影人能得到机会的同时,投资额度又天然在拔高,这对导演、对演员、对观众、对院线都有积极的切身利益。
晚上,莱曼回去酒店,利亚姆又发了几封邮件过来。
内容里说得是《环太平洋》在北美及欧洲市场的成绩以及《调音师》的公映情况。。。。。。
第1032章 盲(一)
比起内地欣欣向荣的票房成绩,美国及欧洲市场就真的不亮眼了。
继首周的3700万美金之后,《环太平洋》在好莱坞的次周放映直线下降百分之48,入账1924万美金,放映10天加起来,一部1。5亿投资的大片,所累计的6200万票房显示的缺口实在有些大。
怎么说呢,最强势的时段成绩都没摸到成本的三分之一,难道还能指望后续的北美市场达到三分之二?
如果真能做到,那也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至今只听说曲线坚挺,没听说先低后高逆势涨幅波动如此之巨的。
而放映之后,烂番茄给出的百分之78的新鲜度和62分的媒体综评倒是站在商业大作的中游水准,稍微有意思的是,很多影评人对陀螺的执导风格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只不过观众口碑不佳,导致影片整体的影响力不足。
和预想的一样,北美观众看不太惯日式机甲风,更是对片中过多的非西方面孔感到不满。
用利亚姆总结的话就是,“很多影迷冲着萤火虫的名头进来影院支持,结果有2成的观众看不到一半就退场了,剩下的那些,真正觉得还行的也只占了不到5成,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这部分对电影观感不佳的人迅速影响到了很多的路人,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次周跌幅接近一半。”
所以说北美的票房数据并不好看的原因,主要还是内外两点:
内因:
一,原创电影,本身无粉丝基础;
二,虽然机甲和特摄在北美远远不是什么主流题材,但过多的着重笔墨于东方,让很多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分外不满,这进一步压缩了影片受众;
三,没有大牌明星压阵,导致宣传的时候拿不出很有话题性的角色炒作。
外因:
一,美国观众对特效电影审美疲劳,加之主创阵容和故事剧情都很不好莱坞,基本算是cult片而非商业片;
二,《消失的爱人》二连冠后,10月档期出现的惊悚片《电梯恶魔》、《生人勿近》以及剧情片《华尔街:金钱永不眠》都展示了不俗的吸金能力,观众分流严重;
三,环太平洋的目标观众群体本身偏狭隘。
客观一点的说,都2010年了,电影不好看,民众们依旧有大把的娱乐方式选择,这同样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当然了,放在往常,如果有一部大片票房走势如此对不起成本花费,早就被群嘲了,只可惜,好莱坞的从业人员也是第一次看到能凭亚洲市场撑起一部A级大作的事情发生。
截止到目前为止,亚洲地区报收1。15亿美金(内地就占了7300万),全球累计已经来到2。3亿,怎么看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