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里不解,说不是一向只付5万定金吗?
医生却道,这次我要割掉这人的两个肾。
莫里吓到了,通常他们只摘一个肾,摘完了人也不会死,警察对这事也不太管,但如果两个都摘了,人是一定会死的,而这也跟他们只干买卖不杀人的初衷不符。
医生无视了莫里的抗议,解释道,我刚刚检查过了,这人眼角膜受损,指定是看不见了,一个瞎子死了也不会惹上麻烦。
莫里的母亲觉得有道理,赶紧推着儿子,让他守在诊所门口望风。
但就在医生准备打麻醉剂时,男人醒了过来,突然的慌乱,医生只好把莫里和他妈都喊了进来。
为了安抚钢琴师,医生还解释说是莫里这位好心人救了你,他见你在街头晕倒,送到了我这里。而我是个医生,你不要怕。
男人当然怕,陌生的环境和模糊的视野始终让他带着对未知的恐惧,医生灵机一动,对男人说,你其实没有彻底失去光明,只是眼角膜受损,影响到了视力,你躺好,我现在给你做个全身检查,如果将来得到被捐赠的机会,说不定就能复原。
男人信了,乖乖趴下。
但就在医生再一次要注射麻药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
这接二连三的不顺,让医生有些暴躁,他对着手机怒吼,不要在我手术的时候打扰我。
听到手术两个字的钢琴师立马警觉起来,挥舞着手臂质疑,说好的检查怎么变成手术了,你们想怎么对我。
莫里按不住男人,头痛的跟医生商量,要不,还是只割一个肾吧,我宁可只要5万。
听到自己的肾都要保不住了,钢琴师更是疯狂的喊叫。
一片混乱里,莫里妈冲进来,跟莫里二人合伙钳制住男人,男人绝望之下,飞快的转动脑筋,然后突然高声提议,我知道哪有500万美金,你们只要放了我,这钱就是你们的。
医生没犹豫,麻药被稳定注入。
讽刺的是,面对500万巨款,最终医生还是想听听男人怎么说。
等到第二天醒来,保住肾的钢琴师不敢有任何隐瞒,一五一十把自己看到的那些破事,连带着局长的信息一并告知。
而普拉抛尸案,之前就被警方定义为因钱杀害,所以这番作证,轻易的让三人组相信了不少。
一番算计,医生让大妈看住男人,然后让男人闹出点动静、光明正大的去往普拉家,找个借口把西米约出来。
事实也正如此,自昨夜,西米被局长一顿说教后,那点细微如毫毛的恻隐之心早就丢到了天边,当再次见到钢琴师,听他说要去欧洲,不再回来,便十分热情的表示送他一程。
这一送,就送出事了。
在女人出门必经的桥洞处,一辆出租车莫名的堵住了路口。
西米按着喇叭,见前车始终不闻,立马下车打算骂骂司机,结果被早有准备的莫里、医生二人合力制服,迷晕绑架。
这之后,钢琴师又给局长打去了电话,称你偷情西米、杀了普拉的事如果不想被公之于众,就把那500万美金送过来。
接到电话的是局长的悍妻,她情绪失控,却是险些开枪打死局长。
而在老婆面前,犯下命案的局长根本不敢反抗,只能苦巴巴的求饶。
“哈哈。”
瞧着这一幕,莫名的黑色幽默让不少观众乐出了声,接着就又进入了连环计中计的桥段。。。。。。
第1035章 盲(四)
对贝拉来说,莱曼的作品她已经很熟悉了。
所以她丝毫没有惊讶多线并进的叙事处理,只是觉得这么一个节奏控制得当、每一个需要笔墨刻画的角色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不失性格,没有过于脸谱化的润色很老道。
明面上威严,私底下怕老婆的警察局长;狠辣、执行力强,但也有小女人一面的西米;开着出租、赚着黑心钱,骨子里却不想害人性命的小年轻莫里;唠叨、嘴碎、贪财好赌却无比关心儿子的大妈以及最让人摸不透的钢琴师。。。。。。
这一个个角色,全员恶人的设定,演绎了一出精彩的黑色闹剧。
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幕,也就是西米毒瞎钢琴师的眼睛,被警察局长责备时说得那番话。
这让贝拉忽然意识到,她也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警察取证调研时给她脱去嫌疑的一样,西米跟普拉已经结婚5年了,哪怕两人的年纪相差很大,嫁给这样的人绝对是奔着过上有钱人的日子去的,但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相处中,也滋生了依赖感。
只不过人性的欲望,和一次惊喜般的欺骗,让故事发展出了慌乱的残酷和无止境的凶狠。
可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场命案和一个突然闯入的盲人。
影厅内是安静的,观众们目不转睛的盯着银幕,那种基于情绪上的紧张代入感是同类型作品都想要拥有。
画面里。
西米被绑,医生习惯性的抽了一管血拿去化验,而在等候局长的同时,莫里妈妈把钢琴师同样绑了起来,原来,三人组并不想分钱给这个新加入的同伙。
等人离开后,已经醒来听到动静的西米无比嘲弄,但现在这个处境,如果想摆脱束缚的最快途径就是精诚合作。
两个仇人尝试着给对方解开绳索时,另一边医生拿到西米的化验单,突然变得激动。
他激动,莫里也激动。
他在5楼阳台,瞧着下面有个人背着个大包,明白目标上门了。
按照计划,等目标进入电梯,他母亲就找机会闸掉电源,直接把人困住,却不料,电梯是升上来了,但只有一个大包,局长本人却是踩着楼梯飞奔而至,一枪打中了守在电梯口的莫里。
大妈听见枪声,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赶紧掐掉电源,跑到楼上,巧合的是,局长逼问出西米的下落,着急去救,反而落入了一开始设计的圈套。
漆黑、压抑的电梯里,局长胡乱开了一枪,却被反弹打中自己。。。。。。
与此同时,大妈悲痛的背起莫里,拦车赶往医院;
而在另一边,两人费力的解开各自的绳索后,西米发狂殴打着钢琴师。
两人闹出的动静吸引了医生,门才打开,西米就拿着一个折凳偷袭了医生,然而讽刺的是,钢琴师又一把抱住了西米,使得医生给她注射了麻醉剂。
闹来闹去,局长困死电梯,莫里失血过多死在了手术台,大妈拿着一堆假钞受到莫大的精神刺激,变得有些癫狂。。。。。。没有人能想到故事的发展是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
卡农诊所变得空荡,知道事情不可控后,医生也管不了那么多,直接把西米塞进后备箱,带着钢琴师去往法国兑换大奖。
车上,医生兴奋的说起西米的血型比较罕见,她的肝脏能帮他们赚到200万美金,还说事成之后,可以把她的眼角膜给钢琴师用。。。。。。
镜头一转,时间来到2年后的法国。
苏菲在街道上闲逛时意外看到了印着钢琴师半身像的音乐会,海报上还称赞他是近年来最杰出的盲人音乐家。
她抱着莫名的心情走了进去,发现在舞台上演奏的果然是那个她熟悉的人。
演出结束,苏菲约钢琴师喝咖啡,并聊起那段往事。
钢琴师说,虽然西米做了很多的坏事,但能决定她有罪的只有司法部门,所以他就提议医生放过她,医生没答应,还在停靠在路边,补一针麻醉剂时,被西米反杀。
而西米也没杀他,只是把他赶下了车,然后,他就听到一声枪响和车子急刹的声音,后来,有人告诉他,西米死在了一场车祸,害死她的是一只瞎了眼的兔子。。。。。。
。。。。。。
苏菲为钢琴师的遭遇感到非常不值,她觉得男人实在太善良了,当初就应该听医生的话,换上那个蛇蝎女人的眼角膜,惩罚她。
莫名的,画面转到钢琴师的正脸,镜头给得非常近。这么近的一个人物面部特写仿佛告诉着观众什么。
从情绪上来讲,这是一个略带失望和气愤的眼神,掩藏在墨镜之下。
也是这个眼神,让很多观众猜测不已。
贝拉知道,钢琴师在之前的故事里美化自己了,他一开始就不瞎,后来几次出现的兔子也应该是隐喻钢琴师被下毒后,慢慢恢复了一只眼的视力,不然他不可能准确的抱住发狂的西米,帮助医生制服,更不可能坐在车上那么镇定,要知道,一开始丧失视觉的他,整个人都散发着暴躁、恐慌。
但偏偏,准确接过服务员兔头导盲杖肯定不盲的“盲人”此刻又极度压抑着暴戾和冲动,硬生生的压在心底,显得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奇怪。
他生气,他又不知道为何生气。
这样子的反差,使得这个镜头很有触感。
很多人忽然发现,这个一直没什么眼神戏的角色,似乎本该维持这样的人设结束时,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之前所有的铺垫,所有雾气的双眼,都在这一刻,极致精彩。
好像只有这个眼神,前面那些零碎的性格描绘,才一点点拼凑的更加完整。
观众们小声的议论着,让贝拉颇为骄傲。
她在笔记中写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局。
苏菲是男人生出过好感的女孩,却在受到欺骗后哭着离开,本质上,男人应该对她有愧疚,愧疚于对自己伪善的厌恶,但这次重逢,男人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对苏菲了解的太少,她并不那么单纯,当她说出挖掉西米的眼角膜那一刻,苏菲就不再是他美好记忆里的那个人。
故事的最后,男人生气的敲开易拉罐,显得是那么气急败坏,对自己,也是对苏菲。。。。。。
第1036章 评定
《调音师》在200块银幕的零点场拿下了520万美金,成绩偏上,这对一部原创项目来说,能吸引影迷大晚上的坐满影厅,其实已然能窥见莱曼+希斯…莱杰这对组合的号召力。
且首映之后的时间,也足以让媒体、影迷把话题口碑炒起来,大大吊足观望群众的胃口。
媒体们很热烈,各种影评人专栏的通稿不断。
怎么说呢,这次蓝蝶影业都没怎么出钱公关纸媒,为了控制成本,在这方面能投入的资金不多,大部分都花在线下铺设海报、线上的预告以及网络营销了,可能也就是用一张免费的观影门票和一个好位置,外加结束之后的酒会自助。
按理来说,影评人们没必要这么“敬业”,人家都没给润笔费,吹得再响,那也是零收入的出卖自己本身的价值、精力,但偏偏影评人群体就是这么奇怪。
他们有时候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让观众厌恶的不行,有时候又非常的有节操,基于各个角度的解读版本,提供给观众一些参考。
要知道,很多评分榜单挂着的那些经典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影评人先出声,他们可能或多或少还有一份要为观众塑造审美的心。
尤其在商业手段越发熟练,收割观众钱包越发有力的IP时代,他们更有必要为那些还在努力讲一个好故事,而非堆砌大场面的作品说话。
说白了,影评人可能有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但在电影这个产业链里,有他们存在的价值。
而影评人的发声,便是影片口碑发酵的前奏:
“《调音师》的精彩之处在于里面的主要角色都想抽身事外,但偏偏越陷越深,当然了,稍微不那么完美的点在于有些桥段的设计看起来有点是为了巧合而巧合,只不过结构并不庸俗,颇有一种黑色幽默的层次感,有些地方甚至让人看了想笑,很荒诞,体验感极佳。”
“盲,绝对是这个电影最有趣的设定,没有它,电影少了很多的戏剧性。”
“结尾的处理非常的棒,有一种重新解构男主性格或者说完整他性格的点睛意味,他在生气什么?可能是对自己说了太多谎言也塑造不起光明伟岸的厌恶吧,他其实一开始不是个坏人来着,并两次试图公开真相,只可惜,他是盲人,也接受了自己是个盲人。”
“配乐大赞,从听觉上面就已经营造出了氛围。”
“借着几桩命案,讲了一个人性的故事。”
如此,报纸专栏处处都是《调音师》的字眼,积累的热度越来越高。
而对观望的路人来说,影评人虽然有时候不靠谱,但配合上影迷自发的站台,周边全是好话,那自然容易提起兴趣。
。。。。。。
一大早,戴琳斯匆匆吃过早饭,便坐进了经纪人的车里。
瞧着她匆忙的模样,经纪人打量好一会,忍不住提醒道:“你今天要去NBC录制节目你知道吗?你就穿这身?”
嗯,上半身一件棕红色的针织毛衣,下半身牛仔短裤搭配一双平底鞋的装扮邻家是邻家了点,但经纪人显然很不满意,“你好不容易能在大平台里露脸,走性感风才能引起注意,懂吗,不然白浪费机会了。”
“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