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IBM意识到这点时,虽然他们不缺钱、同样不缺技术、更不缺关系和政策。
但硬件、软件,还有行业标准上的专利壁垒,已经让他们没法轻易领先,或者干掉市场上大部分个人电脑公司。
这时候,一个是继续研发,保持中大型服务器的统治地位。
一个是在他们看来鸡肋一样,竞争对手太多的个人电脑,IBM再次犹豫。
否则哪里还有个人电脑公司存在的空间。
等互联网行业开始发力,电脑行业真正的暴力时代开启的时候,IBM的没落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盈利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让各家已经崛起的个人电脑公司,反攻中大型服务器领域。
而花旗的股东会同意李长亨入股施乐公司,进入个人电脑行业。
第一是文字处理器,说是电脑。
其实也就是个比机械打字机更先进,能连接打印机的电子打印机而已。
都不用花旗公开说明,参加董事会的摩根自己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被摩根持股的IBM就更不会在意这事。
反倒是,因为他和其他7%的股东投了弃权票,所以摩根一直想知道,对他们这些人保密的几个项目,到底是什么。
更让他恼火和无奈的是,要不是投了弃权票,他连知道这几个项目是否存在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从开董事会,到今天签约也就过了2天。
想从那93%支持的股东,打听到消息,利益交换绝不是2、3天就能谈妥的。
更让他无奈和感到焦虑的是,这次洛克菲勒居然掉头就支持李长亨。
好在这世界上也不缺聪明人,叫上集团的高层,算来算去,再结合李长亨几次在金融领域的战绩。
很快就得出那几个项目中,很大可能有一项涉及到金融领域。
对摩根这种靠金融起家的集团来说,只要你入市,就没什么秘密可言。
唯一的问题是,多久能查到花旗的动作。
查到的速度快,跟着吃的就不是汤,而是肥肉。
速度慢,来不及布局,利润不够的情况下,捣乱的办法还是很多的。
可一想到李长亨在赌战争爆发,摩根又更郁闷了。
一旦开打,很多事,就不是一家金融集团能主导的。
还不如大家一起期待战争爆发,米国大资本,就有了两头通吃的机会。
在极大利益和逆势盯着李长亨之间选择,对任何一个合格的资本来说,都是很简单的选择题。
而这,大概也是摩根在这两天里,丝毫没找麻烦的主要原因。
该合作的时候,资本一项很有耐心和诚意。
该下狠手时,资本也从来没有道义和良善可言。
。。。。。。。
签约现场一片嘈杂声之后,见坐在主席台上的6个花旗高层,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变。
现场的人很快又疑惑起来。
就算李长亨真的傻,但没人相信所有花旗的股东会傻乎乎的陪着他乱来。
现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李长亨也不解释的继续说道,“除了上面的三个项目之外,附带的几个小项目。
因为商业保密的原因,今天虽然不能说,但你们应该很快就能从花旗之后的动作中看到。
不过,在这些项目上,我会和花旗共同出资至少4亿美金,互相持有50%的股份。
而且,这些决策你们也看到了,我获得93%的股东支持。”
上帝,所有记者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花旗疯了。
互相持有50%的股份,等于说持有花旗17%的李长亨,将获得这些未知项目的主导权和股份优势。
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在入股的事情上,花旗居然处于弱势,李长亨才是最大的赢家。
至于什么农业、电视销售、办公自动化和电脑的项目。
现场所有人之中,除了3天前参加了董事会的股东们外,就没几个人看好。
别看因为通胀的原因,很多农产品在涨价。
但米国地广人稀,想增产实在太简单了。
不说4家占据垄断地位的农牧巨头,普通牧场主和农场主,只要有抵押物,想从银行贷款会变的更容易。
反正万一还不上,银行收农场和牧场,一拍卖至少不会亏太多。
而且,谁都明白,等大家都加大农业方面的投资,用不了一两年,农作物的价格肯定会放缓,甚至大跌。
而这一两年的时间,花旗应该才刚刚整理完手里的农牧业资产。
一些想着明天就买,或者增持花旗股份的资本们,此时已经开始犹豫起来了。
倒是参加过3天前董事会的股东们,心里明白所谓的垂直农场,不过是大家拿出来,防止股价暴涨的烟雾弹。
免得看好花旗未来的他们,因为调集资金的原因,没法在市场里抢到更多的股票。
而花旗限制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办法很简单,除了李长亨外,大家同比例购买市场上的散股。
提出这办法的李长亨,一举就获得大概30%的小股东代表们的拥护。
这些势力的资金,肯定比不上大集团,所以有了这个限制,小股东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于其他势力,同比例增持,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大家也不可能李长亨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在能限制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股东还是很快就拥护了这决定。
当然,垂直农场确实打动了这群,在这年代听都没听过的股东和各大势力。
。
754 电视购物
在董事会上,李长亨说的很清楚。
垂直农场在米国地大人少的国家,确实没法预料前景。
但对岛国、以涩列、新家坡和南高丽来说,这就是无法放弃,必须掌握的技术。
到时候花旗提出合作,不说其他要求,仅仅是在这些国家开营业点,会变的容易不少。
别看岛国和南高丽一直是米国的忠实小弟,但在金融、制造业等关键领域,这些小国对外来资本一直都卡的很死。
投资可以,但想持股超过5%进入董事会,还是多等十几、二十年吧。
除了比如会求合作的几个地少,经济却不差的小国外,垂直农场在欧洲等国家的市场,同样不会小。
未来的荷兰,除了花卉之外,常年位居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宝座,靠的就是温室和垂直农场。
至于什么新型销售模式,无非就是在米国会流行几十年的电视购物。
而电视购物,最关键的是信任。
和天朝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之前,因为信用卡的广泛和普遍使用,还有律师普遍存在于民众生活中,广告承诺只要虚假,必然会被人告的原因。
电视购物在米国、岛国等资本国家,发展速度和民众的接受能力上,比起未来的网络购物的差距并不大。
从86年第一次有电视购物出现,年销售金额1亿美金,到销售额突破10亿,只用了8年。
突破百亿,只需要17年。
而且,这还是专利的原因,电视台和资本没大规模参与进去。
等20年的专利期一过,仅米国有线电视网电视购物一年的销售额,就达上百亿美元。
整个电视购物的销售额,最高峰的时候,约占美国零售总额的8%。
这可是至少上千亿美金的巨大销售网络。
在李长亨拿着律师团搞定的专利文书,向花旗股东们的描述中,除了没有中间商、受众面广和巨大盈利的销售模式外。
这年代不管米国、还是其他资本国家的民众,普遍认为电视中播放的新闻、评论、采访属于比报纸、电台、杂志都要权威的消息来源。
只要电视里承诺,比门店、经销商售价低,事实上也肯定售价低10%到30%左右的价格,对中等收入的家庭主妇的吸引力可不会小。
光出门逛超市购买日用品、日常食物,还得开车的这一条。
对出了名懒的米国人来说,吸引力就不会小。
至于配送,老实说,米国的人工成本确实高,但仅仅排除掉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价格差额,就足够在米国各大城市建立物流网路。
而且说句不客气的话,李长亨和花旗的股东们,看重的并不是电视购物公司能盈利多少,而是这种新模式一旦被民众接受。
光一家公司在资本和股市上的估值,就能以20倍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轻易就膨胀到20亿,百亿、甚至几百亿。
未来的网购、电商、明星带货等等模式,都能在电视购物中找到相似处。
等纽约一地试运营状态良好,李长亨的目标就会转向并购,在这年代盈利能力并不强的电视台。
按照米国电视台全私人的模式,只要吞下东部城市纽约、费城、迈阿密,西部的洛杉矶、旧金山、凤凰城。
还要南部的休斯顿、达拉斯和新奥尔良等大城市的电视台。
就能组建一个覆盖米国东西海岸,和南方的巨大电视网。
到了这时候,必然会成为全米国最大的媒体集团,掉过头来,和赫斯特或者其他传媒集团讨论合并时。
就不是传媒集团占优势地位,而是这些传媒集团为了利益,求着和李长亨商量合并的问题了。
而且,一个市值几百亿,一个市值才48亿,谁是主导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甚至,这种模式受到市场欢迎时,李长亨稍微和赫斯特接触一下,只要伦道尔…赫斯特不傻。
他就不会等上几年,电视销售开始崛起时,才迟钝、没眼光的找李长亨和花旗商量互相持股的事。
一旦伦道尔…赫斯特心动,他就没法再保持赫斯特家族,35%的大股东地位。
说真的,李长亨不认为伦道尔…赫斯特,还有传媒集团的股东们,会放弃一家被资本市场看好,未来市值至少过百亿。
3、500亿也能期待一下的巨无霸的股份。
万一赫斯特不愿意,无非就是花几年时间组建电视网络,再收购大型报纸累媒体。
有了这基础,再延伸到杂志行业其实很简单。
甚至,米国的传媒集团又不只有赫斯特一家。
反倒是李长亨担心仅仅花旗一家,会扛不住几大财团,和各种资本势力对新公司的垂涎。
至于一个人做。
想倒是想过,但李长亨很清楚,自己一个人就算能搞定电视网络。
时间也得以5年来计算,而且想建立覆盖大半个米国的电视网,本身就必然要和各大势力妥协。
大家一起做大蛋糕,而不是成为对手。
既然这样,还不如拉上花旗。
更别说,他的目标不仅仅只有米国。
岛国、英格兰、南高丽、新家坡、南亚、欧洲的电视台,都是他扩张的目标。
要是不拉上米国的财团,吃独食的花旗和新公司,或许可以在米国立足。
但走出米国,分享利益给其他国家的本地势力,岛国和南高丽倒是有可能拿到许可。
英格兰则因为李长亨有英格兰籍,加上安妮、王室和唐宁街的良好关系,许可证应该没问题。
但其他地区就会变的困难重重,甚至米国的财团和当地其他势力,绝对会时不时就会有人找麻烦。
当然,李长亨要是只守着这些国家的市场,确实有不小的信心,能仅仅靠花旗和他自己,还有股东们的关系网,守着这家新集团。
但还是那句话,在能保证自己的控制权之前,大家一起发力把蛋糕做成千亿规模,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更大。
还是3、500亿就满足的选择题,并不难选择。
等他把花旗的市值,从70亿拉升到百亿,两百亿时,他就有资格向董事会提出增持股份的计划。
。
755 玩出花来
面对一个能带领大家一倍、三倍的暴富的船长。
董事们别说捏着鼻子,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说不定巴不得他这个大股东,兼财神爷和花旗绑的更深。
1、200亿的市值,10%、15%的股份也就十几、三十亿而已。
要是真让他持股达到27%,或者32%这个离33。33%一票否决权的分界点的话,今后花旗算是真正成为他的一言堂。
再等上几年,市值到达3、500亿时,买下1。33%股份并不难。
到时候,控制花旗,加间接控制赫斯特这个传媒集团,比肩米国前十家族就不是问题了。
而真到了那个时候,他反而需要隐没在暗处,免得被所有人恐惧和一起针对。
好在资本世界每8到十几年,必然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让他有机会掉过头来,把手伸进各大财团内部的优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