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几个层次,甚至连亚洲范围都很关注。
在文化娱乐界,霓虹高丽虽然比现在的中国强点,但在欧美面前还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所以,对于那些在欧美娱乐圈代表亚洲人取得成功的艺人,亚洲各国媒体还有民众还是很关注并支持的。
以前有李小龙、龙哥,现在有江炎,虽然大家的领域不一样,但是性质差不多。
但是目前为止大家还是比较克制,因为毕竟只是一个提名,万一没获奖,白高兴了,还浪费情感。
所以大家都在克制,如果真的获奖,再欢呼祝贺也不迟。
但即便如此,江炎入围格莱美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更别说一口气入围五项,还都是份量比较重的奖项。
圈内关系好的好友直接打电话祝贺,不太熟的,通过记者或者其他渠道表示恭喜。
就连不是娱乐圈的,得知此事,也有很多人特意打电话来祝贺江炎,比如一些官方领导、商业合作伙伴、其他领域结交的朋友等等。
江炎的挚爱搭档小马哥,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庆贺江炎。
还打算等江炎拿奖就上马之前江炎提过的QQ秀,再搞个江炎金唱片的限量版QQ秀表示纪念,还可能吸引江炎歌迷氪一波金。
江炎当然表示同意,QQ到现在为止还没找到盈利方式,QQ秀自然可以搞,不过他也提醒了,不要高调,有时候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咦,我是不是成了万恶之源了?
第409章 江桑,什么时候来霓虹
格莱美提名的事,江炎也和华纳那边沟通了,没别的,就是问获奖稳不稳。
其实对他来说拿奖或者不拿奖都没关系,但已经有了提名,总得攻略一下。
华纳那边也给了准确的回复,其他奖项先不说,格莱美“最佳新人奖”七成以上是江炎的,其他还在公关。
其实这次江炎的《Joey》的成绩非常亮眼,接近十一白金不是开玩笑的,如果是美籍歌手,早就在老美三项音乐大奖通杀了。
但是因为国籍和种族原因,江炎在公告牌榜单甚至隐隐被压制,一张专辑加一首单曲,一共四首歌,次次老二,就没拿过第一,更别说是音乐奖项了,简直把歧视写在了脑门上。
即便有华纳帮忙,这里面的难度也不小。
原本江炎有望提名“公告牌大奖”和“全美音乐奖”,后来华纳主动帮江炎放弃,交换了一些资源,然后全力攻关格莱美。
这也是江炎同意的,上述那两个奖项虽然和格莱美齐名美国三大音乐奖,但影响力是明显逊色于格莱美的。
在老美本土尚且还好,但在世界范围内就逊色多了。
江炎虽不至于视这两个奖项于无物,但要做取舍的情况下,江炎肯定要优先最好的格莱美。
另外,江炎虽说不太重视音乐,但拿下格莱美其中几个奖项,对江炎在世界乐坛的地位有着显著提升,尤其是亚洲和国内这边,几乎是可以封神的存在。
但另两项奖的影响力显然做不到这点,所以就算华纳不做选择,江炎也会主动要求全力公关格莱美。
如果拿下四大通类的最佳新人,再获得年度最佳单曲或者摇滚最佳男歌手和流行最佳男歌手的其中之一。
江炎现在身上那“国际巨星”的称号才算是真正凝实。
当然,要是没拿到也没关系,他也不太在乎,而且等哪天高兴了,江炎也不介意再来几次屠榜。
华语榜屠得,欧美榜就屠不得?
江炎提名格莱美这事儿除了引起轰动外,发生的时间也很是巧妙。
25号刚好是《那山》京城首映。
所以原本关注度就不错的首映礼,这下关注度简直爆表。
到了晚上6点,原本只能容纳500人的放映室硬生生挤进来接近800人,其实江炎原本也想换到大会堂播放的,但时间来不及,只能这么凑合了。
800人里,多出来的大多都是媒体。
有中有外,有些黄皮肤面孔里,仔细听他们说话,其中还有几个霓虹媒体。
所以格莱美的影响力真的不容小觑。
而看着这火热的场景,江炎倒是觉得,这次应该能一举搞定那个霓虹发行人了吧。
……
在这个年代,电影市场正处在所谓“大片崛起、喜剧发迹”的时期,原本的《那山那人那狗》一没有明星,二没有大场面,三没有历史沧桑感,四不能逗人笑,完全得不到发行商的青睐。
现在有了江炎在,《那山》至少国内上映回本不是问题,甚至有可能还会爆一把。
至于大爆,这个就不指望了,这个也说过,这就是部文艺片,没有大场面,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在这个年代大爆不太可能的。
但霓虹却不一样,原时空这片子在霓虹就爆了一波。
人家的专业影评人是怎么说的?
“这是一部十分质朴的影片,人们不仅欣赏到了南方乡村美丽的绿色风景,还能体会到长久以来在霓虹丧失的父子亲情,而这种父子亲情恰好是日本最为缺乏的。”
不仅如此,这片子的社会影响里也很大。
原时空在霓虹上映后,由于电影受到观众喜爱,在电影的推动作用下,原著小说及其他六个短篇小说在内的日文版彭见明小说合集《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发行近14万册。
不少看过该片的霓虹人开始学习中文,日本关西地区的电影民间团体纷纷要求和剧组进行座谈,截止至2001年10月,这本书已经加印了五次。
霓虹的一些政府机构和个别党派则把该片作为教育片要求下属职员观看,邮政事业厅的工作室外墙上甚至贴着这部片子的海报。
所以江炎自然不会放弃霓虹市场。
也是因此,他提前就联系了原时空帮《那山》发行的那个霓虹人。
很快首映礼开始,江炎出场,便是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亚洲天王、金像奖最佳编剧、华人之光、指挥艺术家、目前又新加格莱美提名者。
再加上江炎本人帅气又低调,除了特定时候几乎很少上节目。
如今头一部主演的电影上映,自然就吸引了一大帮歌迷影迷和粉丝过来捧场。
很快首映礼提问环节开始。
除了常规问题外,江炎也特意和几个霓虹的记者用日语回答了几个问题。
“这是一部文艺片,我不求多少票房,只要口碑就好了。”
那个霓虹女记者听到江炎对她用日语回答,当场就是一愣,旋即很是惊喜地捂住了嘴。
等好一会儿后她才用日语回问:“江桑,您的日语说地真好,完全听不出来您的中国口音。”
“当然,我的语言天赋还不错,目前会英语、日语、法语,以后可能会学俄语、德语。”
江炎趁机营销一波,说完还给了那个女记者一个迷人的微笑。
霓虹女记者当场被那电眼闪的腿软,又是好一会儿后这才继续问道:“江桑,您会去霓虹么,霓虹有很多您的粉丝的,她们期盼已久。”
“去霓虹么,我想明年肯定会去的,现在已经在准备这个计划了,为此我还在准备几首日语歌。”江炎笑着说道。
“真哒,江桑的歌一定很好听。”女记者全然忘了自己是记者了。
而江炎则是表示了感谢后,便转头对付其他问题。
为了霓虹市场,他可是豁出去了。
霓虹不大,电影产业却比现在的国内发达,是目前好莱坞电影在亚洲的最大票仓,而江炎又不止香江和国产电影,他还有好莱坞电影的,所以和霓虹保持好关系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不过江炎自然不会以舔的方式去搞好关系。
作为亚洲天王,伟大的江桑,自然要让霓虹的粉丝来舔……咳咳……
总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霓虹嘛,对强者总是卑躬屈膝,而江炎要去霓虹,自然要以帝国破坏龙的姿态降临。
半小时的提问环节结束后,江炎个滕如军等主创回到座位,等待电影开场。
而记者以及现场观众们也再一次刷新了对江炎的认知。
江炎不仅帅、低调、有艺术才华外,外语技能是真牛。
按照那已经沦陷的霓虹记者说,江炎的日语已经没有口音了。
而英语也是一样。
所以这真的是“江神”啊!
没几把刷子真的不好闯奥斯卡和格莱美的。
众人在本子上纷纷记下这个彩蛋,接着便开始等待电影开场。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江炎口中的“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的电影是什么样的了。
而在第一排,江炎此时则是小声地在和身边坐着的一个霓虹男人说这话。
这个霓虹男人便是原时空负责发行《那山》的深泽一夫了。
……
原时空,《那山》在国内发行遇阻,全国只卖出一份拷贝,票房几乎为零。
而霓虹资深发行人深泽一夫偶然看了这部影片,就找到了导演霍建起,表示愿意为这部片子做霓虹的发行工作。
深泽一夫曾任东宝东和总经理,也做过动画电影的编剧,山本映一、高畑勋等著名导演都与他合作过。
对于中国文化,他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致力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影视剧发行领域眼光独到,86版的《聊斋》就是由他引进到霓虹的。
在购下霓虹发行权以后,深泽一夫马上就联合了岩波影院、《旬报》、东宝东和共同运作发行,而《那山那人那狗》的霓虹之行,在一种异常周密的部署之下展开了。
至此,把国内电视播出权卖给电影频道而得到的48万元人民币,加上卖断给日方的8万美元,就是制片方在这部电影上的总收入。
而这时,没人会想到,这部国内“无人待见”的电影,会在霓虹卖出了8亿日元的票房。
这其中也和霓虹方面的发行人认真、仔细而且专业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他们搜集了有关《那山那人那狗》的所有资料,包括主创人员的相关信息,连一个配角的生日都不落下,为了配合宣传,《旬报》特意印制了精美的宣传小册子,上面介绍了影片创作背景、拍摄地湘西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
岩波影院还从原作者彭见明手中买下了六个短篇的版权,与《那山那人那狗》一起推出了彭见明小说的日文版合集。
通过近一年的铺垫宣传后,这部《那山》上映后票房喜人,很快就打破了老谋子的《我的父亲母亲》的国产片海外票房纪录。
而江炎看上深泽一夫,除了他仔细认真的工作方式外,还有着深度合作的意思。
因为他肯定是要在霓虹拍电影的,有一个当地的深度合作伙伴,肯定会方便许多。
当然,华纳在霓虹也有相关渠道,但人家主要是做音乐,电影方面目前连老美的都没磨合顺溜,所以自己多找一找个合作伙伴显然会更有自由度,没必要一直靠着华纳。
而目前来说,要搞定深泽一夫,其一便是江炎的人气。
这个其实已经解决了,就算没有格莱美提名,深泽一夫也知道江炎的人气火爆,不然他也不会过来。
而第二步嘛,就是让电影说话了。
第410章 《那山那人那狗》上
“我的乡邮员生活,是从一个非常普通的早晨开始的。”
伴随着宁静的背景乐,江炎的旁白出声,《那山那人那狗》缓缓地展现在了一众观影者的眼前。
大银幕中,天色还有些暗,山、屋宇、河、田野还都蒙在雾里。
邮电所里的一家人已经早早起来,“父亲”正收拾着邮包。
虽然“儿子”昨天就收拾好了,但“父亲”又都掏了出来。
他想到这是孩子第一回当乡邮员,还给他画了张地图。
乡邮员不是那么好当的。
一张小小地图,标出了寥寥几个地点,但用“父亲”的话解释,却是:
“来回一趟二百二十三里,要站三天,中间歇两个晚上。”
“儿子”很是自信道:“我知道,你来了回的,我怎么不知道。”
父亲没说什么,而是继续指着地图交代细节:
“第一天,你要走八十里上山路,翻过天车岭……”
一天至少八十里的山路,上山下山,再加上几十公斤的邮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儿子依旧自信地表示:“第一天我要是多走点,没准两天就能赶回来。”
父亲闻言侧头教诲:“干上了,就不是一天两天,三趟五趟……”
儿子打断道:“我知道。”
父亲继续叮嘱,乡邮员这活看着简单,实际却不简单,真的干上了可不兴喊累。
但儿子丝毫没有排斥,反而戴上了父亲的旧制服帽子,用他的话来说,乡邮员还是国家干部,至少比进城打工要好。
而其实乡邮员是父亲做了一生的职业,接他的班也是他自愿的。
收拾妥当,儿子走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