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史莫莱特还以为是布里奇斯喜欢骑马,现在才知道,这鞭子是用来抽人的。
两名印度士兵抱着头蹲在地上不说话,也不反抗,随便打,没抓稳的那个家伙脸上还有笑容,多半是幸灾乐祸。
不犯错又怎么样,不还是一样要挨打——
史莫莱特就眼睛一阵乱跳,印度部队总给人一种很奇葩的感觉,闹着玩一样,太不职业了。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箱子全部卸下来,打开,史莫莱特开始为布里奇斯介绍。
“你们的榴弹发射器是怎么回事?这是直接从车上或者是船上拆下来的吗?”布里奇斯挑三拣四,他其实没有决定权,但是一线部队官兵的反馈,会给殖民地事务部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
“并不是,这是我们古德公司的特殊设计,可以安装到装甲车,以及军舰上,当然也可以安转到特殊的底座上。”史莫莱特微笑,40毫米榴弹发射器经过多次修改设计,结构大幅精简,现在重量只有55千克,两个人就能轻松抬走。
“装甲车吗?那可不行,我们估计不会装备太多装甲车。”布里奇斯悻悻然,东马来不是南部非洲,别说装甲车,汽车都没几辆。
有也没用,东马来基础设施落后,古晋作为东马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城市,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和日新月异的南部非洲相比,全世界很多地方时间好像没有带来任何变化,包括英国本土的很多小城镇也一样,一百年以前是这样,一百年以后是这样。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认为这是逐渐落后于时代,反而认为是在维护传统。
很奇怪的逻辑。
真要维护传统,难道不应该刀耕火种吗。
“那也没关系,我们已经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去掉弹箱之后总重只有55千克,三个人就能轻松移动。”史莫莱特保持微笑,挑剔不怕,只要不是故意找茬就行,要知道为了这一次见面,史莫莱特可是做了不少前期工作。
说到结构简化,这方面南部非洲做得真不错。
40毫米榴弹发射器其实就是第二次布尔战争时期马克沁37毫米“呯呯炮”的改进版。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也生产了很多马克沁37毫米速射炮,用来弥补近距离火力的不足。
不过和改进版榴弹发射器不同,英国的“呯呯炮”结构复杂,而且配备了钢制车轮和弹药车,总重量在500公斤以上,如果要移动的话,需要机动车辆或者是马匹牵引才行。
南部非洲的榴弹发射器,大小就跟安装了三角架的通用机枪差不多,更隐蔽,生存性更好,而且射速更快,威力更大,还便于移动,便于操作,史莫莱特实在是找不出“呯呯炮”能战胜榴弹发射器的理由。
当然了,对于这种级别采购来说,场外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性能并不重要。
“为什么我没有看到迫击炮?你们不能生产迫击炮吗?”布里奇斯要求多,古晋受地形限制,没必要装备重型火炮。
话说重型火炮就算威力再大,也不能跟射程动辄几十公里的舰炮相比。
所以中近程武器是东马来部队的主要攻击方式,而且对于机动能力还有很高要求。
“当然可以,不过我们现在主要生产的是80和100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并不在我们的排产清单内。”史莫莱特温柔一刀,要什么60毫米啊,80毫米或者100毫米才是王道。
南部非洲陆军的重型火炮有两种,一种口径为120毫米,一种口径为150毫米,两种火炮全部都是加榴炮,罗德西亚北部师和装甲第一师各配备了一个炮兵旅。
至于中近火力,南部非洲使用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搭配,效果还算不错。
英军部队的装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南部非洲,李·恩菲尔德和半自动步枪的差距先不说,对于火炮的使用方式也不一样,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战役前那种动辄半个月的火力打击,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步坦协同和步炮协同效率更高,南部非洲的步兵现在可以做到踩着炮弹的落点前进,根本不给防御部队进入阵地的时间,配合坦克和装甲车的使用,如果还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术和南部非洲部队作战会吃大亏的。
布里奇斯不太满意史莫莱特的回答,不过也无所谓,武器到底好不好用抬到射击场上试试就行了。
于是就去射击场。
在试射之前,射击场上还要进行一番布置。
布里奇斯对通用机枪很感兴趣,史莫莱特带来的通用机枪还是英军习惯的7。7毫米口径,这是英国陆军的要求。
“我记得世界大战期间,我服役的部队使用过这种通用机枪,这种机枪确实比马克沁机枪和刘易斯机枪更好用。”布里奇斯表情复杂,明显是在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35岁的布里奇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也就20出头,只要布里奇斯曾经在法国作战,那就意味着布里奇斯曾经在罗克手下服役。
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是协约国的“后勤基地”嘛,英军从南部非洲订购的武器足够武装数百万人的部队,所以布里奇斯用过通用机枪也很正常。
和世界大战时期的通用机枪相比,现在的通用机枪重量更轻,射速更快,弹道平稳,威力巨大,反正几乎没有弱点,布里奇斯非常满意。
然后是40毫米榴弹发射器。
原本史莫莱特是准备让随行人员操作40毫米榴弹发射器。
不过布里奇斯大概是向考察一下麾下士兵有没有操作榴弹发射器的能力,强力要求让手下的士兵进行操作。
史莫莱特没有坚持,在史莫莱特看来,印度士兵也是士兵,既然接受过相应的军事训练,那么应该不会犯错。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史莫莱特还是让随行人员对操作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进行一些培训。
这时候远处靶场上,几十名印度士兵正在摆放身靶,以测试榴弹发射器的威力。
可能是接受培训的印度士兵太兴奋,摆放身靶的印度士兵还没有撤出靶场,刚学会怎么使用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突然开火。
这——这尼玛——
第1703章 刺激
史莫莱特很久以前就知道印度士兵不靠谱,但是万万没想到不靠谱到这种程度。
真的你要是一点都不会都没关系,可以慢慢学。
要是真的懂那当然更好,连学习这一步都可以略过。
就怕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不懂装懂——
这里应该是有点误会的,印度人可不是点头yes摇头no,印度人是那种让人不知所谓的摇头晃脑,印度人自己确实是能看懂,然后就认为全世界应该都能看得懂,这是何等的迷之自信啊。
训练场上嘛,总是会有很多意外发生。
虽然这种程度的意外比较离谱,但史莫莱特的随行人员也是反应很快,在印度士兵开火的第一时间就大喊:“停,停下来——”
印度士兵不理会,大概是头脑一片空白,瞪大了双眼眼睁睁看着一长串40毫米榴弹向着靶场飞去。
40毫米全自动榴弹发射器,全长1062毫米,枪口初速240米每秒,有效射程1500米,最大射程22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300发,实际射速每分钟60发左右,其发射的40毫米高爆榴弹,近距离爆炸时能刺穿5毫米装甲,有效人员杀伤半径15米,半径5米内人员杀伤率为百分之百。
眼看操作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已经失控,史莫莱特的随行人员一脚踹过去,将操作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一脚踹倒。
这时候印度士兵倒是牢记“武器就是生命”这句话,哪怕被踹倒,居然都没有放开扳机。
于是榴弹发射器枪口剧烈上扬,最后几枚榴弹就向着天空直直飞去。
射击场顿时鸡飞狗跳。
这时候肯定没心思关心摆放身靶的士兵了,尼玛自己的小命要紧,天知道榴弹掉下来会不会砸倒自己头上,所以用抱头鼠窜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啊。
让史莫莱特都没想到的是,身材奇胖的布里奇斯少校居然跑得很快,比史莫莱特都快,这尼玛不科学啊——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布里奇斯少校对于印度士兵的各种奇葩操作果然已经是习以为常。
一个好消息是,用来演示的榴弹发射器没有配备48发弹箱,而是配备的32发弹箱,而且弹箱里只有12发榴弹,其实也就四五秒就全部打空。
史莫莱特一边跑一边数,12声爆炸之后,史莫莱特停下脚步双手扶着膝盖低头大喘气,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跑这么快过,感觉肺都快着火了。
效果当然也是很好的——
40毫米全自动榴弹发射器,别看看上去是笨重的傻大黑粗,精度还是可以保证的,尤其是前三发,精准的全部命中靶场。
正在摆放身靶的26名印度士兵死了22个,只有距离靶场比较远的几名士兵得以幸免。
这几名士兵在爆炸之后重返靶场,第一时间不是救助自己的战友,而是先搜刮一下阵亡士兵的随身财物——
这种对金钱的热情,真的不亚于华人对土地的热情啊。
布里奇斯少校一言不发,重返射击场后第一个命令就是将失控的印度士兵逮捕。
“这家伙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史莫莱特和同事窃窃私语,不过声音有点大,被布里奇斯少校听到了。
“惩罚?呵呵——”布里奇斯少校冷笑。
然后史莫莱特就看到失控的印度士兵被带到射击场旁边——
枪决!
史莫莱特这时候都已经麻木了。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葩的士兵。
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漠视手下生命的军官。
这样的搭配,能有战斗力才是见了鬼。
有那么一瞬间,史莫莱特觉得把南部非洲生产的武器卖给印度部队简直就是浪费,明珠暗投啊。
处理了失控士兵,布里奇斯才有心情去靶场检验自动榴弹发射器的威力。
威力那当然很好了,毕竟身靶的展示效果再好,都没有真人直接演示的效果好。
史莫莱特强忍着不适陪同在布里奇斯少校身边。
靶场一片狼藉,各种血腥,各种残肢断臂,几个距离爆炸中心比较近的印度士兵被炸得就跟被野狗撕咬后的破布娃娃一样。
“还不错,就是价钱贵了点——”布里奇斯少校不愧是参加过世界大战的精英,见识过世界大战的尸山血海之后,对于眼前的这种场面表示都是小意思。
不过布里奇斯少校的关注点有点奇怪,价钱贵不贵,其实跟布里奇斯少校没关系,反正都是英国国会付钱,布里奇斯少校只需要提交一份试用报告就可以了。
史莫莱特当然就闻弦知雅意,反正都是公关费用,最终都是英国国会买单。
就在史莫莱特卖力推销的时候,古晋30公里之外的石龙门,几名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的工程师,正在保护伞公司雇佣兵的保护下勘察地形。
婆罗洲虽然大,不过适合作为登陆场的地方其实并不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利用河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向婆罗洲内陆推进。
这也正常,早期殖民都是沿着河流进行的嘛,几乎所有殖民点都是建立在河流附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点逐渐扩张成为城市,然后就有了现在的殖民地。
石龙门和古晋之间有河流连接,一旦战争爆发,日军从古晋登陆,可以沿着河道直接向石龙门发动进攻。
好消息是日本的战列舰无法进入内河,所以那些装备简陋的日本陆军,都不用说装备精良的罗德西亚北部师,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就可以对付。
“——所以我们在石龙门不需要修建永固工事,这里更适合作为一个前进基地,一旦敌人攻占古晋,我们就可以从石龙门出发,向古晋的敌人发动反击。”萧华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这种小工程不需要加德纳教授亲自出马。
话说加德纳教授还在南部非洲修水库呢,十几个水库挨个施工,足够加德纳教授修上好几年。
更何况后面还有俩刚果在排队,刚果河也是大工程,到二战爆发都不一定能完工。
“石龙门,这是我们华人建立的城市吗?”萧华的助手是刚刚从尼亚萨兰大学毕业的李冰,这个李冰和修都江堰的李冰没有任何关系,纯粹就是巧合。
“应该是,婆罗洲很多城市都是我们华人建立的——古晋也是——”萧华来到婆罗洲之前肯定做过功课。
话说不管是东印度,还是英属马来亚,华人数量都很多。
要不然东南亚为什么成为那啥重灾区呢,根本原因就是华人的经济实力,已经对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构成威胁,可是华人又没有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武装力量,所以华人就成了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