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战爆发后,加尔西前往英国军情五处毛遂自荐,希望能为军情五处工作。
  军情五处看不上加尔西。
  加尔西连续四次求职都被拒之门外,于是加尔西去了德国驻英大使馆,成功得到一份工作。
  世俗意义上,情报人员的工作可能没有007那么刺激,但是也得出生入死,历经重重困难,才能得到重要情报,从而力挽狂澜,姓名虽然不为人知,功劳永远被历史铭记。
  加尔西获得情报的方式比较奇葩。
  加尔西在德国本土接受训练之后,按照军事情报局的要求,加尔西要返回英国,为德国收集情报。
  加尔西拿了军事情报局一笔钱,却没有返回英国,而是留在德国境内,甚至干脆连门都不出,就开始了他宅男式的情报生涯。
  在拿了钱之后,加尔西的情报远远不断传回军事情报局,有关英国的军事部署,军工企业部门情况,甚至英国的矿产资源、铁路运输、海运能力等等五花八门。
  军事情报局在经过核实之后,确认加尔西的情报准确无误,于是加大了对加尔西的支持力度。
  这时候加尔西声称,他已经组建了一个由28人组成的情报网,规模庞大,结构缜密。
  德国人如获至宝,按照28个人的薪水向加尔西支付报酬,于是加尔西传回的情报就更多了。
  这时候加尔西已经成为传奇。
  加尔西根本就没有27个人,严格说起来只有两条狗,他甚至都没有离开德国,获取情报的方式全靠想象。
  也不全是想象。
  加尔西是通过各种公开资料进行判断分析,然后再加上一点点润色,于是一条条重要情报就新鲜出炉。
  在汉堡,加尔西手边的资料仅仅是一本英国旅游指南,一张英国地图,以及一份英国的列车时刻表。
  比如列车时刻表上,某个时段的列车特别密集,那么加尔西就会关注当地是否有移民出现。
  如果有,那么当地肯定在修筑某种军事设施。
  加尔西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情报人员,但他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编剧。
  和其他情报人员传回的那些干巴巴的情报不同,加尔西会增加很多自己想象中的细节。
  比如执勤的士兵,崭新的电线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碉堡,以及专门用于伪装的伪装网等等。
  如此详细的情报,加尔西在军事情报局内的地位直线上升。
  根据加尔西提供的情报,英国修建的高登尔基地还未建成就被德军彻底摧毁。
  德国潜艇在大西洋的行动,也因为加尔西的提前示警,躲过了皇家海军的拉网式搜寻。
  就在昨天,加尔西还向军事情报局发出了一份情报,提醒军事情报局注意,盟军空军近期内可能有针对德国本土的大规模行动,可惜这个情报未经证实,军事情报局并没有采纳。
  这个情况直接把罗德里吓出一身冷汗。
  加尔西推断盟军近期内有大规模行动的过程很简单。
  盟军轰炸柏林,一共动用了超过1000架战机。
  为了尽可能缩短航程,所有的飞机都被集中到英国北部的几个机场,各种弹药、油料的供应,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保障,部队的调动,很难瞒过有心人。
  加尔西就是通过各种零零星星的信息,推断出盟军空军在近期有大规模行动。
  如果军事情报局对加尔西提供的这份情报给予足够的重视——
  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你人在德国,只凭借一份《英国旅游指南》,一张英国地图,一份列车时刻表,就推断出我们要空袭柏林——”罗德里口干舌燥,这人简直恐怖。
  “不不不,还有几份英国报纸呢,你知道,德国也有德文版的《泰晤士报》——”加尔西的目光饱含深意。
  哦哦哦,《泰晤士报》的编辑消息还是很灵通的,毕竟《泰晤士报》是英国报纸。
  这么算的话,是《泰晤士报》的编辑通敌?
  想到这里,罗德里直接一身冷汗。
  泰晤士新闻集团的老板可是罗克。
  这个结论太惊悚了。
  “当然了,也可能不是柏林,或许是汉堡,或许是鲁尔工业区——不过结果都一样,并不会因为我的这份情报改变什么。”加尔西坦然,其实也不能怪德国人不重视,总不能因为一份还没有证实的情报,就将整个柏林地区所有居民疏散——
  这就是情报工作的困难之处。
  很多未经证实的情报,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因为牵扯面太大无法认真应对,所以就只能等待时间验证。
  这就很苦逼。
  还是以轰炸柏林为例。
  当10月10号,铺天盖地的盟军飞机飞临柏林上空时,加尔西的情报被证实,可是德国人已经无法改变什么,只能承担后果。
  加尔西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肆无忌惮,短短一天时间,德国人就算重视这份情报,时间上也来不及。
  当然这样一来,加尔西在军事情报局的地位还会进一步上升。
  没准再过几天,加尔西的情报网络就可以再一次扩大了。
  反正就是骗经费嘛,跟没底线的某青年一样。
  “加尔西,想办法去南部非洲吧,你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我,布拉德办公室绝不是军情五处。”罗德里这时候才知道加尔西的天赋,这特么才是真正的天才!
  “去南部非洲,我或许可以成为一名出色剧本编辑。”加尔西还对他的理想念念不忘。
  “放心吧,有机会的,如果星城的电影导演们知道你的事迹,他们会挥舞着支票来采访你,只要你授权他们,把你的事迹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罗德里口若悬河,南部非洲,可不就是让所有人实现梦想的地方嘛。
  当然问题还是有。
  加尔西想离开德国随时能走,毕竟“王牌间谍”的身份,不比罗德里“王牌飞行员”地位低。
  罗德里想离开德国就很难,他在德国空军内部是挂了号的,所有德国飞行员都以击落罗德里为荣,如果俘虏罗德里,那么对于德国空军的士气就是无比巨大的提振。
  “没问题,这个交给我——”加尔西有底气,人可是谍王,带一个人离开德国简直不要太简单。
  就在罗德里策反加尔西的同时,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营救罗德里。
  里宾特洛甫就很无语了。
  里宾特洛甫向上帝发誓,罗德里真没被俘。
  如果罗德里被俘,那么都不需要里宾特洛甫过问,德国的报纸早就刊登这个会让无数德国人感到振奋的好消息了。
  “部长阁下,我得提醒你,如果你们隐瞒事实,或者虐待被俘的南部非洲飞行员,那么后果会非常严重。”美国驻德大使希尔登提醒里宾特洛甫,南部非洲可不是法国。
  “我可以用我的名字发誓,我们绝对没有俘虏一个叫罗德里的南部非洲飞行员;如果有,我们也绝对不会虐待他,会给与和他身份相匹配的待遇,请你转告尼亚萨兰勋爵,我的承诺会永远有效。”里宾特洛甫正色,他这话是认真的。


第2118章 红头鱼雷
  南部非洲向德国宣战后,两国遂处于战争状态,各自驻对方国家的大使都已经被召回,因此要依靠美国人才能相互沟通。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美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参战,以保持中立为借口,生意做得不亦乐乎。
  南部非洲是盟军的供应商。
  美国是轴心国的供应商。
  欧战爆发后,温斯顿多次联系罗斯福,希望美国政府能对美国企业进行限制,减少和德国的贸易力度。
  罗斯福的回应很美国,以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倡导的“自由贸易”为借口,不干涉美国企业的商业行为。
  温斯顿很无奈。
  为了避免将美国彻底推向轴心国,英国政府不得不将一部分订单交给美国企业完成。
  这不仅没有让美国人有所收敛,反而让美国人变本加厉,因为美国人很清楚,绥靖政策下的英国,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强硬。
  顺便说一句,内维尔在辞去首相职位之后,和很多失去权力之后没几年就去世的政治家一样,健康情况快速恶化,已经到了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的程度。
  坊间传言,内维尔随时可能病情恶化,多半熬不过这个冬天。
  现在南部非洲和德国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美国人进行,所以希尔登才去找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其实也很清楚,南部非洲虽然已经参战,但是并没有全力以赴。
  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第一时间向欧洲派出远征军,导致德国功亏一篑。
  这一次欧战爆发,南部非洲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参战,参战后的重心也不在欧洲,而是在非洲,这明显是在挖英国和法国的墙角。
  非洲一直以来都被英国和法国当做后花园,是英法的自留地。
  法国已经放弃抵抗的情况下,英国在非洲独木难支,不得不依靠南部非洲的力量才能维持殖民统治。
  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非洲接收了德国在非洲的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
  这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还能剩下多少?
  远的不说,在东非,南部非洲第二集团军正在一路狂飚,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统治已经彻底崩溃,英国在东非的殖民地事实上已经处于第二集团军的保护中,那么到世界大战结束后,东非还会是英国的东非吗?
  法属北非也一样。
  在接受自由法国的领导后,南部非洲第三集团军已经进入法属北非,自由法国组织的军队正在刚果王国接受南部非洲教官的训练,南部非洲对法属北非的影响力正在快速增加,那些在刚果王国感受到真正“平等待遇”的法属北非殖民地仆从军,战后对法国还会不会那么忠诚?
  这一切都有待时间验证。
  德国人知道这一点,所以德国人肯定不会虐待南部非洲籍俘虏。
  温斯顿和戴高乐也知道,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没办法。
  形势比人强啊!
  和英属东非相比,温斯顿现在唯一能祈祷的,是英国在战后依然能保住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为此,英国政府在不停地向埃及增兵,主要是印度人。
  韦唯尔就很郁闷了。
  增兵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援兵是印度人,那么就福祸难料。
  10月11号,来自南部非洲的两万吨级“大力神”号远洋运输船来到亚历山大港,船上装载的是塞浦路斯支援英国地中海舰队的补给物资。
  坎宁安很高兴,这批补给物资中包括南部非洲先进的红头鱼雷,这是地中海舰队急需的。
  欧战爆发后,地中海舰队和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展开残酷的袭击战,双方都损失惨重,鱼雷作为袭击的主要武器,地位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英国的鱼雷性能不如南部非洲,在射程、威力、精度、可靠性等各方面,南部非洲鱼雷都更胜一筹,红头鱼雷虽然不是南部非洲最先进的鱼雷,对于地中海舰队潜艇的战斗力也有巨大提升。
  至少红头鱼雷击中目标之后肯定炸,别小看这一点,另一个时空的二战,一直到战争结束,皇家海军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补给物资抵达亚历山大港,总要卸货的,这个任务是由印度第六师完成。
  对于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坎宁安和韦唯尔都很清楚,派印度军队作战,多半是不行的。
  那么在码头上当苦力总可以吧。
  事实证明,印度人当苦力都不合格。
  印度军队完全学习英军部队的习惯,好的习惯没学到,坏习惯进一步“发扬光大”,让英国人都始料未及。
  “大力神”号一共装载了近12000吨物资,其中有150枚红头鱼雷。
  物资被巨大的龙门吊送上岸之后,需要印度士兵将码头上的物资送进仓库。
  这里要强调,操作龙门吊的工人来自南部非洲,印度人连操作龙门吊都学不会。
  这真不是夸张。
  印度军队内等级森严,接受过教育的军官要么是英国人,要么是印度国内的贵族后裔,也就是所谓的高种姓成员。
  按照惯例,军官是不干活的。
  英籍军官还好点,最起码符合时下对于军人的要求。
  印度裔军官就让人一言难尽,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一名印度军官在军营里,专门用来服侍自己的仆人有可能多达十个人之多。
  这些仆人权责分明。
  有人专门负责伺候军官洗脸,有人专门为军官的房间打扫卫生,有人专门为军官洗衣服,有人专门负责为军官泡茶——
  哦,印度人喝茶是分上午茶和下午茶的,所以要由两个人分别负责。
  换成英国贵族的仆人,打扫卫生的可能还要负责洗衣服,只要卫生打扫的干净,衣服叠的整齐就行。
  印度人的等级森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