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翰林身上携带了三把枪,一把是可以在水下使用的两栖步枪,一把是安装了消声器的全自动冲锋枪,另外还有一把手枪作为辅助武器。
这些枪支其实都没有太多使用机会,一旦枪声响起,那就意味着计划暴露,杨翰林他们就算单兵作战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数万日军的重重保护下,将炸弹安放在日军的航空母舰上。
日本人并不是大意,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海面上,防备“海豚”潜艇的入侵,港口内的卫兵并不多,毕竟在此之前,日军从来没有遭遇过特种作战。
人类的记忆力,有时候也跟鱼差不多。
亚历山大港并不是皇家海军第一次遇袭,去年1月20号,就有一艘德国潜艇利用皇家海军的防御漏洞,偷偷溜进皇家海军在斯卡帕湾的海军基地,将停在泊位上的“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击沉,这艘德国潜艇最后居然还能全身而退。
“皇家橡树”号被击沉,并没有为英国人敲响警钟,直到亚历山大港遇袭之后,皇家海军才将军港的防御级别提升到最高。
日本海军成立之初就是模仿皇家海军,在反应的迟钝程度,以及傲慢程度上也一样,要不然日本也不会在各国都开始重视航空母舰的时候,还拿出砸锅卖铁的魄力造“大和”。
现在“大和”已经建成,“武藏”也已经下水,“大和”却连马尼拉的港口都进不了,只能停迫在马尼拉外海的海面上。
李国运的情报工作很充分,作战小队一路避开三处日军岗哨,顺利潜入马尼拉军港。
这时候作战小队距离码头只剩下不到一百米,这段距离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已经被日军拆除,虽然大雨如注,日军士兵还是坚守在岗位上,不远处还停放着一辆“短吻鳄”装甲车,不用问,这又是日军从美菲联军手上缴获的。
日军在前一阶段作战中,从英印部队,以及美菲联军手里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其中不乏坦克装甲车、以及重炮等重型作战装备。
“怎么办?”杨翰林有点担心,这一百米是任务能否成功的关键之处。
李国运不说话,蹲在路边的积水下摸索了一会,打开一处下水道井盖。
看上去这并不是个好选择,现在整个下水道都已经被积水淹没,而且下水道内情况复杂,没有专业装备的情况下,没有人能通过下水道进入码头。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下水道内肯定没有日军的哨兵。
杨翰林他们有,不仅有护目镜,还有专门用于潜水的氧气瓶。
氧气瓶和水下观光潜艇一样,同样是尼古拉研究所的“意外”发明,最初是一名研究员因为喜欢观察鱼类所以才发明的,尼古拉研究所是一个宝藏,习惯性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话说尼古拉研究所的大型远程智能无人轰炸机项目,到现在立项已经超过十年,花费的资金已经超过五千万兰特,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成功。
不过因为这个项目,其他“意外”收获倒是不少,罗克现在已经对这个项目不抱任何希望。
当然该给的拨款还是给,尼古拉研究所的那帮研究员,在不务正业上还是很有天分的。
第2204章 人不行装备再先进也没用
通过下水道潜入码头,作战小队顺利拿到预先藏匿于水面下的推进器,这又是尼古拉研究所的产品。
不同于意大利人的人操鱼雷,作战小队使用的是性能更好的水下推进器,这种推进器比意大利人的人操鱼雷小很多,性能却更加先进。
意大利人的人操鱼雷叫“猪猡”,这玩意儿有6。7米长,最高时速六公里,航程十八公里左右,使用时两名潜水员坐在驾驶舱操纵鱼雷的方向和速度,当人操鱼雷接近目标时,潜水驾驶员控制爆炸部和鱼雷分离,将爆炸部安置在目标上,随后驾驶鱼雷撤离。
南部非洲的水下推进器叫“海豹”,看名字就比意大利的“猪猡”好很多。
“猪猡”的本质就是一艘微型潜艇。
和“猪猡”相比,“海豹”取消了驾驶舱,使用可供人员抓扶的把手,在安装了尼古拉研究所特别研制的水下推进电机之后,能以11公里的时速行驶25公里,同时“海豹”比“猪猡”的体积更小,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更便于行动人员在完成任务之后撤离。
也就在意大利海军使用“猪猡”重创地中海舰队之后,各国都开始了对人操鱼雷的研究。
英国在“伊丽莎白”和“勇士”被击沉之后,缴获了三部意大利海军蛙人使用的“猪猡”,遂以“猪猡”为版本开发出英国的“战车”鱼雷,并投入实战。
不过英国人的运气不好,另一个时空中“战车”多次出动鲜有战绩,意大利人也没能重现偷袭亚历山大港的辉煌。
既然人操鱼雷的效果这么好,日本人很快也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
和欧洲的人操鱼雷不同,日本研发的人操鱼雷很有日本特色,鱼雷上根本没有可供使用人员撤离的返回装置,是一枚标准的自杀式鱼雷。
日本的自杀式鱼雷,表现比英国的“战车”更差。
英国“战车”还偶有斩获,日本的自杀式鱼雷面对反潜能力强大的美军,根本构不成威胁,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击沉任何一艘盟军船只。
这是南部非洲“海豹”第一次执行任务。
大雨还是对日军造成了影响,港口内的防御很松懈,连巡逻艇都没有,码头上倒是有日军士兵守卫,这时候风雨大作,他们丝毫没有觉察到“海豹”的侵入。
对于联合舰队的作战舰艇,行动人员都已经烂熟于心,杨翰林操纵着一号艇来到停迫在泊位上的“赤城”号旁边,这是日军现在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赤城”号是使用同名战列舰改装的,38年日本海军对“赤城”号进行改造,取消中甲板上的2座200毫米双联装火炮,增加更多防空武器,同时取消了中下层甲板,将上层甲板改装为全通式,改造后的“赤城”号,载机量从之前的60架增加到91架。
“赤城”号的舰体是战列舰标准,水下装甲带的厚度比航空母舰厚很多,如果把炸药安放到水线下方装甲最厚的位置,估计都无法将装甲带击穿,毕竟“海豹”携带的炸药,比真正的鱼雷少很多。
杨翰林对于“赤城”的结构很熟悉,知道“赤城”的弱点在底部中心龙骨位置。
在将炸药安装到“赤城”号上之后,杨翰林没忘记打开定时器设定时间,这时候托马斯也已经将另一枚炸弹安装到“苍龙”号上,任务过程顺利的让人难以置信。
在“海豹”撤离半个小时后,安装在“赤城”和“苍龙”上的炸弹顺利引爆,两艘强大的航空母舰全部坐沉。
日本人得感谢马尼拉港口不算深,两艘航空母舰并没有完全沉没,经过修理之后应该还可以使用,不过那最起码也是一年以后的事了,这一年内“赤城”和“苍龙”彻底失去战斗力。
失去“赤城”和“苍龙”,对于联合舰队来说是巨大打击。
联合舰队这一次一共就携带了四艘航空母舰,现在决战还没有开始,四艘航空母舰就已经损失了一半,山本五十六在战前制定的计划彻底失败。
在山本五十六的计划中,联合舰队主力倾巢而出,寻找印度洋舰队主力决战,如果找不到,联合舰队就将向樟宜海军基地发起攻击。
山本五十六很清楚,南部非洲有强大的航空部队,就算联合舰队全力以赴,也未必能获得战场制空权。
现在这一希望已经彻底落空,本来就相对弱势的航空兵部队还没有开战就损失了一半,联合舰队现在只剩下160架飞机可以出动,南部非洲在樟宜海军基地部署的飞机则超过800架,除了海军航空兵之外还有陆航部队。
这仗看起来已经没法打,如果没有空中力量保护,舰队贸然进入南部非洲航空兵作战范围,就会遭到南部非洲鱼雷机和轰炸机的疯狂攻击,别忘了水面下还有神出鬼没的潜艇呢,日军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南部非洲人是用什么方式击沉了“赤城”和“苍龙”。
意大利人当初潜入亚历山大港,根本没有把炸弹安装到英国战列舰的舰体上,而是将炸弹扔到英国战列舰的下方,然后意大利海军的行动人员就全部被擒,三部“猪猡”也全部被英军缴获。
南部非洲对马尼拉的袭击大获成功,行动人员在安装完炸弹之后顺利撤离,没有给日本人任何机会。
因为行动人员是从马尼拉市区方向潜入港口,日本人到现在都还没有发现潜入的痕迹。
山本五十六现在进退维谷。
继续向樟宜海军基地前进并不明智,南部非洲人是以逸待劳,樟宜海军基地处于无数岛屿的重重保护中,联合舰队执意南下,下场可能跟英国Z舰队一样。
Z舰队就是因为失去空中保护,所以才全军覆没。
返回日本本土也不行,先不说还在马来半岛坚持作战的日军亟需援助,联合舰队如果就这么撤退,那么也无法向日本朝野交代,日本从上到下,可都在期待联合舰队重现偷袭珍珠港的辉煌胜利呢。
这压根就是痴心妄想,偷袭这种事可一不可再,意大利海军的猪猡偷袭亚历山大港大获成功,在那之前却经历了多次失败,两艘运载“猪猡”的意大利海军,都因为被皇家海军发现直接被击沉。
联合舰队这种规模的舰队,偷袭珍珠港本身就已经是奇迹了,如果能偷袭樟宜海军基地成功,那么包括安琪在内的印度洋战区将军们都可以退役了,这种错误是无法原谅的。
继续前进胜利渺茫,很大概率打不赢,两败俱伤还好,如果打成损失惨重的溃败,那么对于联合舰队和日本政府来说都将是末日。
不打的话又不行,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节衣缩食,才有了现在的联合舰队,联合舰队的表现,给日本人带来了无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极大助长了日本人的野心,让日本从上到下都坚信,日本不会失败。
这听上去有点盲目,其实也正常。
从甲午清日战争之后,日本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对于日本来说是奇迹,毕竟连美国都在巴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日军却战无不胜,这是日本敢于向美国开战的勇气所在。
山本五十六自家知自家事,日本数十年来的一帆风顺,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对于美国和南部非洲这样的国家来说,一两次失败不会伤筋动骨,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击沉击伤美国12艘战列舰,美国一年之内就能全部补回来,换成日本呢?
都不用说全部,日本原本是要建造四艘“大和”级战列舰的,可是倾国之力也只建成了两艘,现在对于联合舰队来说,损失任何一艘军舰都无法弥补。
和美国相比,南部非洲更恐怖。
世界大战爆发后,南部非洲已经成为盟军的后勤基地。
樟宜海军基地的空中力量跟联合舰队相比,已经占据绝对性优势,不过对于南部非洲军方来说,樟宜海军基地的重要程度连塞浦路斯都比不上,英国人不管在北非打得有多惨,南部非洲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更多坦克和飞机运到北非。
所以隆美尔输得不冤,他面对的是一个打不死的怪物,每一次都能满血复活,而且会比之前更强大,英国第八集团军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新兵成为老手,军官对于装甲部队的指挥也越来越熟悉,北非战役距离结束已经不远了。
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很多日本人还坚信日军战无不胜,哪怕单挑全世界都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山本五十六不敢这么想,他现在正发愁如何弥补“赤城”和“苍龙”缺战造成的影响,在这个问题被解决之前,山本五十六不会向南再走一步。
就算大本营施压,山本五十六也不会屈服,大不了辞职,这个烂摊子谁想接谁接。
联合舰队止步马尼拉的同时,马来半岛的战斗还在进行中。
被包围之后的近卫师团和第18师团,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盟军的推进很艰难,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日本人的反击很疯狂,武器装备远不能和盟军抗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马来半岛复杂的地形和盟军周旋。
“豹”式坦克的弱点也终于显现,超过40吨的重量,并不适合在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里作战,反倒重量更轻的“云豹”坦克表现更好,3月1号的一次战斗中,第19师2团一营被近卫师团包围,装备了“豹”式坦克的第19师援兵行动缓慢,幸好东印度第六师的援兵及时赶到,才击退了日军的围攻。
日军的高层指挥官经常犯战略性错误,基层指挥官的素质却很高。
在作战的时候,日军经常采用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