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9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南部非洲远征军对日本人下手那才是真狠,动不动就烈火焚城,袭击民船的时候专挑载人的打,实在找不到理由屠杀那些老老实实干活苟且偷生的战俘,就干脆公审,连条活路都不给,你们远征军真有资格说我们?
  麦克阿瑟想当太上皇是真的。
  普通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痛恨也是真的。
  因为南部非洲官方和美国政府的大力宣传,关于巴丹死亡行军的真相,在美国已经人尽皆知。
  很多美国人马上就破防了。
  美国人虽然在欧洲不受欢迎,可欧洲是白人的老窝,巴黎人也不止看不上美国人,他们连巴黎之外的法国人都看不上。
  你日本人有什么资格敢虐待美国人?
  即便是美军战俘,那也不是日本人可以虐杀的,现在有了机会,总要报复回来。
  至于抢女人那点事——
  全世界可能要数日本人最不重视贞洁这东西了。
  你们日本人自己都不重视的东西,美国人自然更随意。
  玩够了自然会给你们送回去的。
  “空军的轰炸,几乎将大阪夷为平地,这让我们的士兵很不满意。”米勒上校态度随意,小事情毛毛雨啦。
  地毯式轰炸确实很过瘾,日本这种城市,选个风大的日子,横一道竖一道用燃烧弹在城市中心位置投个十字架,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过来都吹不灭。
  效率太高也不好,不止美国大兵,连远征军官兵都对空军的效率很不满意。
  烧这么彻底干什么,把军事目标全部干掉就够了,地面部队辛辛苦苦跑这么远,总得弄点好处吧。
  现在好了,整个城市被烧成一片白地,财产付之一炬,人要么烧死了要么跑了,那还有个鬼的油水。
  没有纪念品的刺激,说句不好听的,部队士气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士兵在战争期间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如果他们把战争中的习惯带回家,那后果是很严重的。”道格拉斯提醒米勒注意战争对军人心理的影响。
  美军的纪律本来就很糟糕,如果再没有军纪的约束,那等这几百万美军回到美国,后果可想而知。
  南部非洲很重视这个问题,收集纪念品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有些领域是禁区,触犯了必定会严惩。
  说白了美国政府要的是战争机器。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则是要尽可能保证所有远征军官兵的心理健康。
  收集纪念品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嘛。
  最起码目的是高尚的。
  “那就不让他们回家,让他们常驻日本不就好了——”米勒轻描淡写。
  别听美国政府口口声声生命无价,在美国战争部的高官眼中,美国大兵的生命,跟俄罗斯的灰色牲口没什么区别。
  都是耗材罢了。
  至于日本人,连耗材都算不上!
  “你们的总司令先生可不是这么认为。”道格拉斯不反对,反正怎么算,都祸害不到南部非洲。
  就让这一对祸害去互相伤害吧。
  米勒撇撇嘴不说话。
  虽然收复菲律宾的时候,麦克阿瑟在马尼拉的滩头狠狠做了一把秀,但是并没有挽回在美军心目中的形象。
  作为驻菲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面对日军进攻,丢弃十几万部队自己逃跑的行为,彻底破坏了麦克阿瑟在美国人心目中的路人缘。
  也就麦克阿瑟自我感觉良好,还以为收复菲律宾能够挽回他的形象,四年后再战美国政坛。
  美国大兵对这位总司令则是彻底失望,平时说得再好听,舌灿莲花天花乱坠,生死关头却临阵脱逃,再加上日本人的神助攻,巴丹死亡行军的后果,很大程度上都被归咎于麦克阿瑟。
  “虽然美国总统只是个傀儡,可也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担任的。”米勒直接宣判麦克阿瑟的死刑。
  这话也不全对。
  其他美国总统或许只是傀儡,但是刚刚去世没多久的罗斯福,对美国的影响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麦克阿瑟,如果他参选,估计连杜鲁门都赢不了。
  更不用说欧洲战场还有位同样野心勃勃的总司令了。
  道格拉斯深以为然,麦克阿瑟如果是在南部非洲,别说军校校长,保安队长都够呛。
  保安队长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还得冲锋在前呢。
  军人如果临阵脱逃,都不用等到战后,直接就可以执行战场纪律。
  也就美国,居然举国上下根本就没人讨论这件事。
  所以说美国政府的洗脑能力才是空前绝后。


第2571章 搭上线
  美国人幼稚不幼稚,取决于美国的教育水平。
  21世纪都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美国的教育又能好到哪儿去?
  武内寺不这样认为,他接触的美式教育是精英教育,跟美国的公立教育是两码事,在精英教育这方面,美国还是可以信任的。
  说白了公立教育就是放羊,学的好不好跟联邦政府没关系,联邦政府也没指望接受公立教育这帮人建设美国,哄着你们长到可以服兵役的年龄也就差不多了。
  武内寺更喜欢南部非洲式教育,表面上看南部非洲的公立教育体系,跟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差不多。
  实际上差异巨大,最起码在幼儿教育阶段,南部非洲的公立教育,跟美国的精英教育差不多,有教无类。
  等到中学阶段,差距就逐渐拉开了。
  美国的中学阶段,其实就是高等教育的预科,成绩好的不需要担心,成绩不好的也可以通过各种前规则进入高等学府就学。
  至于那些成绩不好,家庭情况也同样不佳的学生,中学就是他们所能接触的最高学历。
  日本的高等教育还是不错的。
  甲午清日战争后,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后来又增加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由此,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公立教育体系。到1899年,日本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
  武内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能够去欧洲和美国留学,也要得益于甲午清日战争的红利,所以他对于战争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当然了,太平洋战争之后,武内寺就成为一个标准的和平主义者,个中缘由,见仁见智吧。
  远东盟军对于战犯的清算,在南部非洲内部也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大部分南部非洲学者坚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要以最残酷的报复还至于日本之身,让日本彻底失去发起战争的能力。
  也有一些个学者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应该对日本进行彻底的清算,避免导致在日本重现,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覆辙。
  “仇恨是无法长久延续下去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南部非洲如果想取代英国,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那么就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平,而不是将仇恨的种子埋下去,等待下一个二十年开花结果——”阿尔文读最新一期的《德兰士瓦日报》,这算是罗克家族的传统。
  罗克本人是没有什么传统的,菲丽丝出身英国贵族,规矩大得很,每天读报根深蒂固,以前是管家读,今天情况比较特殊,阿尔文读给盖文听。
  “这谁啊?”盖文略惊讶,南部非洲的舆论环境,能出现这样的圣母也是很奇葩。
  “鲍勃·惠勒,约翰内斯堡医学院的临床教授,《德兰士瓦日报》的专栏作家,人民党的候选人之一,呼声挺高的,可能会参与下一次竞选。”阿尔文背调详实,他负责布拉德办公室,麾下数万特工,这些资料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
  “这人怕不是有毛病吧!”盖文一句话给鲍勃·惠勒定性。
  “我得派人盯着他,这家伙一定有问题!”阿尔文表情严肃,舆论思想引导,一刻也不能放松。
  跟美国的集中营里一样,日裔每天都要对美国国旗敬礼、宣誓、效忠,南部非洲对于思想的控制,也从来没有放松过。
  跟美国不一样的是,南部非洲几乎没有日裔,联邦各级政府的统计中,世界大战爆发时,南部非洲日裔的数量只有不到1。5万人,而且绝大部分还是以年轻女性为主,没有太大威胁性。
  鲍勃·惠勒没有日本血统,这家伙是法国人,大约十年前移民南部非洲,他出身贵族家庭,自幼接受精英教育,没有经历过民间疾苦,所以人是很幼稚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奇葩的言论。
  “温蒂,帮我约新闻出版署的凯文博士,我要和他聊一聊。”盖文主动出击,《德兰士瓦日报》,说不得是要停业整顿的。
  盖文作为罗克的钦定接班人,在南部非洲早已达成共识,他的话跟罗克的话相比差不多,没有人敢轻视。
  《德兰士瓦日报》跟盖文搭不上话,盖文也不会约谈《德兰士瓦日报》的总编,新闻出版署作为南部非洲所有报刊杂志的管理部门,更有分量。
  阿尔文不说话。
  盖文解决问题是通过官方层面,阿尔文嘛,他更喜欢对鲍勃·惠勒本人进行调查,让鲍勃·惠勒身败名裂,这让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兄弟俩分头行动,盖文约谈新闻出版署,从官方层面强调新闻管制的重要性。
  阿尔文则是命令布拉德办公室,对鲍勃·惠勒本人进行全方位监控,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鲍勃·惠勒对此一无所知,他最近春风得意,所在的人民党得到了一大笔竞选资金,这让鲍勃·惠勒踌躇满志,希望在明年的竞选中一鸣惊人。
  竞选——
  是的,南部非洲也是有竞选的。
  菲利普卸任后,罗克上位担任南部非洲首相,至今已经接近30年了。
  罗斯福连任四届,在美国已经是空前绝后,惊为天人。
  南部非洲首相五年一任,罗克连任六届,却没有引起任何风波,所有人都天经地义,习以为常。
  这也不能说罗克独断专行,实在是其他竞选人没有表现出丝毫竞争力,所以罗克才一帆风顺,三十年内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波折,每一次都是绝对优势获胜,没有任何异议。
  罗克很久以前就决定,世界大战结束后,罗克就会退休,不会再参加首相竞选。
  这就给了其他人机会。
  罗克参选的时候,其他人没有任何机会。
  普遍意义上公认的罗克接班人盖文,能力还不为公众所知,于是就给了某些人机会,试图跟盖文竞争。
  “我们在国际事务上的表现太软弱了,跟我们南部非洲的实力完全不相符,我们完全有能力取代联合王国,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这也是我们的政治纲领,打破一切旧有秩序,建设更美好的明天!”鲍勃·惠勒的别墅内,祖籍英国的商业大亨海顿·福勒慷慨激昂。
  海顿·福勒是英国人,爷爷那一辈移民美国,在美国从事军工行业,和美国著名的斯普利菲尔德,以及杜邦家族都有合作。
  斯普利菲尔德的代表作是春田步枪,同样也是M1加兰德步枪的主要生产商。
  杜邦家族历史悠久,在军工、化学领域颇有建树,这两个企业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受益者,短短数年内,规模迅速膨胀。
  “我们给了欧洲人太多无偿援助,但是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最起码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几乎一无所获,这值得我们深思,参与世界大战,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同样来自英国的罗杰·盖洛普接连吐槽,他是从事食品行业的,但是遭到南非公司的强力打压,苦苦支撑。
  南部非洲的食品行业,南非公司一枝独秀,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英国几十年前的条件得天独厚,拥有英联邦的广阔市场,同时又拥有来自印度的原材料,全球市场无往不利。
  南部非洲独立后,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的竞争力日渐增长,罗杰·盖洛普也不得不将家族产业逐渐转移到南部非洲,苟延残喘。
  南部非洲本身的农产品就具备巨大竞争力,南非公司是无可争议的巨无霸,从羊毛纺织品到禽蛋牛羊肉,南非公司包罗万象,英国同行们严重缺乏竞争力,不得不将工厂转移到南部非洲,希望能得到和南非公司同样的市场地位。
  市场竞争这东西很复杂的,不是说你的东西便宜,销量就好,同样品质的情况下,南非公司可以拿到订单,英国企业就被排除在外,不得其门而入。
  “先生们,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如何完美的结束这场战争,最大程度崛起利益,获得未来世界的领导权,在那之前,其他问题都不重要——”鲍勃·惠勒目标明确,他不敢把矛头对准罗克。
  福勒和盖洛普其实也不敢,只能敲边鼓。
  不过在场的都是人精,听话听音,谁都知道福勒和盖洛普的意思是什么。
  什么叫得不偿失?
  归根结底还是罗克太念及旧情,给英国和法国的压力不够,所以付出和回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