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是新界乡民不肯纸厂在乡下采购木料,不愿意接受污水污染农田才致使纵火案的发生?”
邹怀文试探的道。
何定贤不置可否,只是说:“这间工厂是第一间迁往新界的纸厂,迁往新界的原因是九龙、港岛木料不足,可是生产不到半年时间就遇见这种事情,只代表一件事情,纸业成本要上涨了。”
港岛其实有大片山地和树木,但经过初期开垦之后,九龙、港岛区近年来已经设置了公园保护,规划了禁止砍伐区域,余下的经营种植区木料根本不够使用,仅限九龙塘、石硖尾附近还有部分林业,纸厂的原料只能从新界获取,如果新界村民不允许砍伐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钱加到够,一种是从国外进口。
邹怀文听到纸业原料即将上涨的消息,心顿时凉了半截,觉得人生第一次创业将要夭折。
在何定贤看来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第58章 机会
邹怀文心生怯意,失望的道:“纸厂的生意是不是没希望了?”
“不是。”何定贤却坚定否决道:“每一个行业成本上涨的时候,都是新公司异军突起的机遇,做生意要懂得在危机当中抓住机会,就像是抢劫银行一样。”
“如果新公司能够找到降本的方法,价格上就会有巨大优势,转眼间就能迅速做大做强!”
纸业原料一定上涨,多出来的成本并不会由商人承担,而会转嫁到消费者手里。
多出来的成本,要么由报社咬牙承担,要么将会造成报纸涨价。眼下,报社竞争激烈,很难做出涨价决定,如果一旦成本上涨过高,过快,报社就会直接进口白报纸。
欧美地区造纸业发达,成本已经被压缩到一个平衡点,港岛纸业的优势只是会减少运输成本,一旦涨价高过运输成本,港岛纸业整个产业链都将遭受淘汰,或许港岛就不会有纸厂。
商业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在金钱作用尤为凸显,邹怀文如梦方醒般追问:“现在港岛白报纸一刀是两块钱,每张出厂价为两仙,一张报纸的发售价是一毫(港岛货币单位:一仙为一分,一毫为一毛),生产的原料成本在10块钱100刀,主要是用杂木浆制造。”
“在纸业里造白报纸已经是成本最低廉的,主流纸厂已经开始回收旧报纸继续打浆,还有什么降本的办法?”
白报纸比书写纸、卫生纸都要便宜,但港岛书写纸、卫生纸还真没白报纸市场大,起码白报纸有固定的销售方,卫生纸,书写纸却是富贵人家的专享,所以在70年代前白报纸一直是世界上最主流的纸业。
白报纸的制造工艺也是在不断升级,早年都是用纯木浆造的新闻纸,现在已经进步到杂木浆造纸。
后世用草浆造的纸报纸需要添加大量化学工艺,目前报纸业没有相关人才,想要技术降本是无稽之谈。
何定贤没有技术降本的科研实力,但却有做生意的头脑,用手指点点太阳穴,语气轻蔑的反问道:“用脑子啊,菜鸟!”
“港岛是什么地方?是东亚的港口城市,港岛城市最便捷的一点就是物流快,航运成本低。”
“当港岛缺少原料的时候,想办法从国外运就行,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一大片的原始森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头。”
邹怀文表情一滞,旋即眼神大亮,拍腿称赞:“对啊!东南亚木头多,去东南亚买木头就好!”
“不对,可是其它纸业老板怎么没想到呢?”航运相关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初出茅庐的商场新秀立即变得像个傻仔。
何定贤也没有看不起他,第一次出来混能不被噶腰子就是聪明人,怎么能对后生仔要求太多呢!
他笑着解释:“人都是这样,贪图安稳,不愿求变。商人更是如此,有一个赚钱的方法,就不是想着换一个赚钱的模式,纸厂可以从港岛迁九龙,九龙迁新界,就是不愿意去想方设法的打通航运渠道。”
“当然,这也是害怕被船东主宰一刀,利润继续削薄,毕竟打通关系是要钞票、要人脉的,有些工厂主也不一定够人脉,但是新界纸厂被烧的新闻一出来,肯定有工厂主开始想办法,削尖脑袋,着手布局进口原料的事情。”何定贤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穷极则变,不要小看那些老板,他们就算读的书没你多,见过多的世面却超你良多。”
“菜鸟!”
邹怀文原本正听的津津有味,大为震撼,听到最后一句骂声却胀红脸蛋,努努嘴不予争辩。
光是对新闻,对时事的看法,面前的军装差人就比他老辣,难怪可以闯出名头,跟他合伙做生意肯定有得赚。
“那怎么打通航运渠道?直接登门去找航运公司,还是要托关系。”邹怀文问道。
何定贤感觉好笑:“登门去找航运公司等着给人宰乜?何况现在全港最大的船东主是边个?”
“顺昌航业的许老板,广湾区第一望族!你跟我是绝对攀不上关系的。”
许老板名为“艾周”,早年在湛江发达,从杂货店起家,代销汽油,生产花生油,食用油,产品远销欧美。
那时湛江正好是前朝所定的“自由港”,神似当今之港岛,靠着贸易一飞冲天,手底下“富泰号”商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前朝自由港诞生的商业巨子。
在30年代就开始拿到“填海权”,在广湾区填海造陆,开发房地产,手下地皮以“街”算,以“路”计。后来在房地产颠覆期毅然转型航运,购进“宝石号”,“大宝山”,“大宝星”等数十条货轮,使得“顺昌航业”成为东亚第一大航运公司,还与人合资成立“太平洋国际航运”,“仁泰航业”等四家航运公司。
这种商人超前的危机感,眼光使得他在风云变幻时,可以轻松抛弃地皮,投入新的自由港发展,并且将船带走,延续家族的强盛,可以说,顺昌航业对于许老板而言就是一个资金储蓄池,实体银行,当他在港岛积累起足够的现金流后,又将进入港岛新一轮的填海造陆行动,成为港岛第一个地产大王。
另外,许老板手底下还有前朝的广州湾商会势力,手底下不知多少字号混饭吃,一直到后世都名列港岛地产四大家族!
目前港岛的经商风气还带有乱世遗风,大老板一个个过惯刀头舔血,改天换地的动荡生活,没有人看重拿不走的地皮,认为做生意“做活不做死”,大老板都钟意搞航运,不钟意搞地皮,谁知道明年太不太平呢?
可许老板在30年代开始搞航运,靠“活生意”保住身家之后,却在五十年代初却陆续退出航运行业,登岸开始做死生意,既不把一个行业做到死,却又永远都吃一辈子的头汤!这份眼光与勇气堪称绝佳!
当然,一代船王退出定然会使市场孕育出一代新的船王,正如一代赌王的失意,就让下一代赌王持牌登场!
港澳的船王、赌王、地产大王永远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如今濠江赌王“傅老榕”执掌濠江赌业二十年,风光胜何多倍,后世又有人几人知晓?逞论大清时的第一代赌王“卢九”之名早就掩埋于历史,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一如许家那般风光百年难也,少也!
“那怎么办?我在新闻界认识的人不少,但是在航运界真是两眼一抹黑。”邹怀文道。
何定贤自信的道:“你不认识人,我有办法认识,关键是,钱我出,办法我想,人我找。”
“你只负责管理,恐怕是拿不到股份了。”
第59章 会姚木
“你讲这么多,等着我呢?”邹怀文气的脸色铁青,满脸不服,何定贤却平静的道:“你耍诈不也是想用消息骗我股本?一码归一码,你既要负责管理,又要负责跟报社联系,打开纸厂销路,我开的薪水不会比你现在低。”
“跟你讲实话,第一次出来创业,就想着用一点点信息捞好处,我没有派人斩你已经算念旧情。怎么?真想空手套白狼当上大老板?”
何定贤犀利的道:“菜鸟一只没学会走就想要飞,小心摔死在悬崖下,要当想拿股份起码得本事胜过我,能给公司带来实打实的利益再讲。”
纸厂生意如果拿下,上可以创立报社,掌握媒体喉舌,进而大赚利润,下可以横向延伸,将来做卫生纸,书写纸,打印纸生意,一旦打通渠道,夯实地基,将成为未来的实业地基,重要性比电影店更大。
相关的生意网络,他心里已经有个大致计划,不管出不出差错,都将会一步步朝着前路走去。
不会提前告知任何人,也不会轻易让出股份,特别是纸厂生意必须全权掌控。这不是想要吃独食,而是想要先吃饱,将来有什么生意可以再分……
邹怀文难免有一种被人甩下车,不带着玩的感觉,但也明白对方说话的有道理,只得问关键的事:“薪水怎么算?”
“每个月三百块港币,每半年抽一次水,净利润的百分之二怎么样?”何定贤给的方案比较公平:“理论上讲,你也算具有百分之二抽成的合伙人,就算没有股份一样比在报社赚的多,何况这是你踏入商界的第一步,未来说不定更有机会,当作是学习嘛。”
他要依靠邹怀文的关系打通纸厂销路,所以薪水、待遇开的并不算低,因为邹怀文有独属的价值。
当然,邹怀文既然没有钱收购纸厂,想要拉他入伙出钱的话,就别想拿到工厂实业的股份。
抽水是以销售为前提,离开就没有,股份可是可以兑换,变卖,具有真实价值的。
他可不是冤大头。
邹怀文也知道自己错估对方的脑袋,而且对方一套商业论,直接击垮他的信息价值。
他没有底气再要股份,又舍不得退出纸厂,毕竟纸业在港岛的前景很好,只得乖乖低头:“好,按照你说的办,不过每年按照销售要重订一下抽水。”
“呵呵,没问题。”何定贤轻笑着道:“我一看你就知道,是个不甘久居人下,打一辈子工的家伙。”
“也对,大学生嘛,有傲气。”
“别讲废话。”邹怀文突然变得没那么客气,或者说不再斯文:“你到底有什么办法搞到船,讲出来听听?”
何定贤站起身离桌:“晚上我会让人来港岛给你送钱,等我把船的事情搞定再来找你,其它的事情小孩子不要问。”
“老板,他买单!”何定贤指了邹怀文一下,昂首走出茶餐厅,来到街头招了一辆黄包车讲道:“浅水湾姚府。”
“好叻,老板。”车夫态度很好的吆喝一声,挂着汗巾就小跑离开,邹怀文在中餐馆买完单,表情憋屈的讲道:“看起来没比我大几岁,老奸巨猾。”
他是没有收到九龙区总华探长被枪击的内幕消息,也就没把事情跟面前的小军装警提起。
毕竟连刘福中枪的新闻都没有登上报纸,不然,他肯定会重新认识一遍面前的警察。
姚木退休之后就一直住在浅水湾旁的一座别墅内,别墅装修的富丽堂皇,据说光是家具就花了百万港币,吊灯、地毯、大铁门都是全欧洲进口,并且是全港第一个用电动大门的别墅,在某一段时间里比港督府还要出名。
只可惜府邸名声响不响,不看装修,看房东,自姚木退休赋闲府邸就变得门可罗雀。
不过浅水湾地区胜在风景优美,清净宜居,港岛开埠以来是一直是太平山顶之外,最受吹捧的富人区。
这时姚木穿着居家睡袍,在自梳女佣的陪同下,正拎着一个鸟笼,漫步在前院闲逛。
他的家人孩子都已经移居檀香山,仅独身一人在港岛照顾产业,维持当年的关系。
当大门电铃响起的时候,女佣桃姐望向东家,见东家轻轻点头,转身走向铜漆雕花的大铁门,隔着大铁门语气礼貌,却待人淡漠的问道:“你好,请问找谁?”
何定贤见到来人是一位年纪不小,长满皱纹,双手戴着袖套,秀发攀起梳拢的阿姨,意识到面前的阿姨可能是位姚家的自梳女佣。
这类终身不嫁,久奉主家,梳发起誓的女佣流行于清朝末年,到前朝坍塌才缓慢消失。
随着自梳女佣的减少,地位也越高,有着“一个佣人,半个东主”的说法。
因为,她们一向是陪东家自小长大,少东家接班之后往往会视如家人,等待她们年老时是要为其养老送终的,真正的自己人。
这类人同东家有几十年的感情,是万万不能轻视与招惹,看对方的年纪也有五十多岁,依稀可见年前时的秀丽,可能是服侍着姚木长大,必须恭恭敬敬的用双手递上名片。
“你好,我叫何定贤,是九龙区的一位军装组长,经人介绍前来拜会姚总探长。”他递完名片说道:“麻烦帮忙通传一声。”
姚姐接过那张私人名片,看一眼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