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章 《三笑》
何定贤坐在办公桌后,清点了五千块港币,干净的钱就是赏心悦目,正好可以充作起家的基础资金。
虽然还不够大水喉在丽池玩一个晚上,但是找准机会可以投资点小成本生意。
他觉得做大事光靠够狠、够硬、够醒目是不够的。
三个条件,有权、有势、有钞票!
这三个条件还是相辅而成,缺一不可。
他作为一个军装警察算不上有权,但身上有了绿皮,一步步把肩章抬上去,权是迟早的事。
至于势?他已经靠上潮汕帮了!
潮汕帮作为港岛第一大同乡社,不可能做了点小事,就会让有头有脸的人欣赏。
但已经获得更高一级的陈立欣赏,勉强能够借到陈立的势。
钱呢……现在是不多,但钱是唯一可以自己赚到的资本,只要操作得当不需要看人眼色。
当然,钱赚多了会惹人眼红,也就需要权势来保障,不过人人都喜欢钱,在警队里没有钱升不了职。
但凡升职都需要给鬼佬上贡,可没势也升不了职,一个总华探长的位置五十万港币,可没有靠山连买的机会都无。
在香江能拿出五十万港币的人不多,可绝对比两个总华探长的位置多!陈立答应卖他一个组长的位置,确实是把他当心腹了。
傍晚,何定贤回到屋邨,掏出五百块交给母亲:“长官给的奖金,拿来补贴家用。”
彭玲珊喜滋滋的接过,何定贤手边放着酒杯,用筷子夹起烧鸭,再把一个钱包放在桌面,看向猪油仔道:“晚上过海跟我去谈一笔生意。”
“好呀,贤哥。”猪油仔收起脸上失望的神色,还以为自己也要发笔小财,没想到一分钱都没到手。
吃完饭两人坐上黄包车来到九龙城渡,乘轮渡来到北角,转黄包车到铜锣湾戏院。
猪油仔望着戏院的招牌面露不解:“贤哥,请我看电影庆祝吗?”
现在港岛戏院兼营粤剧、黄梅戏、电影,戏剧受众群体不小,电影观众也在一步步加大。
下一个阶段将是把戏剧搬上荧幕,五十年代最成功的电影就是戏剧电影,一如七十年代的功夫片。
何定贤却笑道:“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我们是来买货的。”
“在电影院也能买货?”猪油仔面露淫笑:“嘿嘿嘿,我懂了。”
何定贤踏步走进电影院说道:“一周前,我在《文汇画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中环邵氏戏院更换了新的放映设备,票价六折,欢迎全港市民莅临。”
“然后呢?”猪油仔摸不着头脑。
“傻仔,即然换了新设备,旧设备留下来还有什么用?戏院只会一间又一间换新的,以此来吸引观众,淘汰下来的设备只能放仓库发霉。”
“所以我打了一个电话给戏院经理,经理答应以三千块一台的价格把旧设备买给我。”
何定贤找到前台售票员,轻轻拱手道:“你好,我找你们张经理。”
“找我们经理干嘛?”售票员讲着粤语,爱答不理。
何定贤笑笑:“约好了跟他谈生意。”
售票员抬头正眼看他,看到他军装表情一变,客客气气的道:“张经理的办公室在右手边,紧邻厕所的那一间。”
“多谢!”
何定贤来到办公室敲门问候,一进门得到了张经理的热情回应。只见张经理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在办公桌后站起身握手欢迎:“你好,何先生,钱带来了吗?”
何定贤拿出口袋的钱包,拉开拉链,露出一叠港币:“怎么样?”
“呵呵,何先生不要介意,空手套白狼人的太多了,我也是帮大老板做事,没见钱不交货的。”张经理面露抱歉,赶忙递上一杯热水。
“带我去仓库验货!”何定贤扯上拉链,也是办事干净利落。
三人便并肩来到戏院角落的一间仓库里,张经理掀开一张黑布把放映机展示出来,颇为得意的说道:“美国大力公司瓦氙灯电影放映机,把影盘放入就可以自动播放画面,配合灯光效果一级棒,缺点是比较笨重,瓦氙灯有点老旧,光不够亮。”
“进价一万五千港币,三千块卖给你赚大啦。”
何定贤使了一眼:“上去看看。”
他与猪油仔就一同来到放映机身旁,左右两片审视着放映机,当他看到机身上的生产时间时笑了一下:“45年生产,用了六年再卖我三千,还说我赚了?”
张经理闻言不爽道:“你管我什么时候买的,三千块一台放映机还不满足?怎么,你要开电影院啊!”
何定贤笑道:“拿一部片放出来看看,能放再买。”
“没问题。”张经理用手指向角落一箱杂乱的影盘说道:“你自己拿。”
何定贤走道一箱落灰的影盘上用手抹掉灰尘,一张一张碟片看着,这些影片最早都是三年前的电影,更早则是十年前的。
他在一箱影片中取了一片打开,把胶片插进放映机内,再把投影口转向墙壁,漆黑的房间里就播放出了40年国内女星周旋的一部老电影《三笑》。
《三笑》又名《唐伯虎点秋香》,取材自《警世通言》中的文章《唐解元一笑姻缘》,电影中讲述唐寅因庙中邂逅相府使女秋香,如痴如醉,引得秋香三次发笑,以为秋香有意,乃更名换姓卖身相府为书僮。
以其文才得太师器重,做了太师二子华文、华武的塾师,最后用好友祝枝山所授之计选中秋香,成就姻缘。
与熟知的周星池版不一样,《三笑》是一部标准的爱情故事电影,主线倒是差不多,其实周星池许多电影能在老电影里找出原型。
周厉害就厉害在于可以用老故事玩出新花样,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喜剧风格……
这部《三笑》播了半个钟头,张经理看了眼手表就不耐烦道:“放映机都转几圈了,要坏早坏了,难道我要陪你把整部戏都看完吗?”
“不用,三千块钱,把影盘一起带走。”何定贤说道。
张经理笑笑:“你倒是想得美啊,放映机加影盘,不过看你的样子好像不是同行,该不会是想要走水到内地赚钱吧?哈哈,这一台货可转不了多少。”
“不用你管,发财的办法都告诉你,你来干好了!”何定贤没好气的甩他一句,张经理也就耸耸肩膀,开出价码:“五千块,放映机加影盘!”
这个年代购买一张影盘即代表拥有商业版权,一张新影盘的价格就在五千往上,旧影盘的价值缩水也值两三千块,很多电影院都会在没新电影的时候买上映旧影片,旧影片在市场上还是有流通价值的。
何定贤也不废话,在钱包里抽出五千港币放在他手上,说道:“我要把箱子里李丽华那版《三笑》一起带走!”
40年国内电影市场一共拍了两版《三笑》,一版由上海国华电影公司出品,周旋饰演秋香,一版由上海艺华电影公司出品,李丽华饰演秋香。
张经理思量片刻用手拿过港币:“成交。”
“拿货,走人。”何定贤回头交代一声,猪油仔已经把另一版《三笑》捡了出来,何定贤则分了支烟给张经理:“如果货没问题,以后再同你合作,如果货出了问题,我就扒了你的皮。”
张经理挑了挑眉头,不置可否:“你说的算。”
第12章 电影一元店
张经理是邵氏父子公司中环一间戏院的负责人。
邵氏父子公司前身为上沪“天一电影”公司,创始人为“宁波邵氏”的大哥邵醉翁,同辈共有五兄弟,两姊妹,一家七口人。
父亲邵玉轩早年在上沪经营一家颜料行,行号“锦泰昌”。
后因战乱所迫,邵醉翁将电影资料,制片工具全部转移到港岛,更名为南洋电影公司继续营业,并扩建制片厂收购电影院,成为当时港岛拍摄最多的电影公司……
最后,邵氏兄弟中的二哥“邵邨人”在扩张中拥有最多股份,与其子邵维枚,其兄邵醉翁把南阳电影公司改组为“邵氏父子”公司。二哥邵邨人任董事长,其子邵维枚任总经理,每间戏院任命一名经理管理,长兄邵醉翁开始退居二线。
邵氏兄弟年纪较小的“邵山客”及“邵义夫”则在26年就前往新加坡,开拓南洋华语电影市场,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目前在南洋各国已经有一百多间电影院,九家游乐场,建立了完成的海外电影发行链条,称雄东南亚市场。
在“邵氏兄弟”还没回到港岛的年代,“邵氏父子”是港岛最有名的电影公司,已经中环拥有四间电影院。
“邵氏兄弟”则在东南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南下华商中的影坛一哥,可以说邵氏兄弟各有建树,在战乱中分头下注,都有风光的时候,也都有艰苦的岁月。
当年在上沪拍摄出第一部华语有声电影的“天一公司”,不可谓是红极一时,却在战乱之中早已经营惨淡,黯然收场。“邵氏父子”在港岛干的有声有色也超不过上沪的“天下第一”,反倒是出走南洋的“邵氏兄弟”别开生面,让人意外。
有邵氏公司撑腰的片场经理,在中环也算是有脸面的人物,只在乎自己能够揩多少油水,怎么会害怕一个军装警的威胁?
何定贤把放映机搬到黄包车上,跟猪油仔一人一边扶着放映机,步行走到北角码头乘最后一班轮渡回到九龙。
这年头放映机娇贵,要是颠坏损失就大了,两人一路小心翼翼,坐上轮渡时才松了口气。
猪油仔擦着脸上的肥油问道:“贤哥,我们不会真的要开电影院吧?”
何定贤骂道:“开个屁的电影院,有电影院没有制片公司还不是给人打工。”
邵氏兄弟在南洋能够打开市场不断做大,就是因为有港岛的邵氏父子进行供片,在保证电影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电影院才有扩展盈利的空间。
否则都是为背后的制片厂打工,一旦遇到淡季就会濒临破产。
不过院线要是够大也能依靠发行侵吞小型电影公司。
市场是强者通吃的关系。
“邵氏兄弟”最后回到港岛抢班夺权,也是因为“邵氏父子”在电影质量上被人打败,不得已回来主持制片出品。
“那我是真想不通买放映机做乜?”猪油仔的精明在商业上没有一点用场,想把商业干好需要更宏大的视野。
何定贤笑道:“等会把放映机摆进石硖尾,只需要圈一块空地起来,一人收一张票,一张票一元。”
“港岛现在一间电影院一张票十到十五块,看位置跟片厂、卡司。”
“这个票价太贵了。”他点了一支烟,迎着海风抽着:“那些有钱佬、经理人看得起,难民们可看不起。”
“虽然他们播的是新电影,我们播的是老电影,但是对没有看过的人而言,老片就是新片!”
新片的获取成本太高了,老片获取成本就低了很多,两部片加机器才五千元,单买一部片只需要一到两千元的成本。
也就是每部片卖一千多张票就能回本。
这数量多吗?
太少了!
就算一天只有二十个人看,五十天下来也就回本了,接下来全都是纯赚,电影行业受众是很大的。
他的露天放映厅可是不需要成本。
猪油仔琢磨过味来:“原来是做屋村生意,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可屋村仔们舍得拿一块钱出来看电影吗?”
何定贤自信一笑:“人都是有娱乐需求的,十几块钱一张票没人舍得买,一块钱一张票舍得买的人就多了。”
“石硖尾一户人家干苦力的收入是一百多块,吃喝用度花销最多七八十,剩下的钱都攒起来。”
“这些钱就是他们会拿出来消费的钱,我们票价便宜了十几倍,一部片把一家人全赚了,也就赚个五六块,每个月花五六块搏全家人开心谁不愿意?肯来消费的人一定不少。”
越穷困的人,越需要廉价娱乐,电影在港岛还算是高级的娱乐方式,一下打成廉价娱乐,必定会受到大部分人的簇拥。
而且看过电影的屋村人本来就少,每一个屋村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在港岛穷人远比富人,所以电影院想要赚钱必须走平民路线,也是当前港岛电影市场收入疲软的原因。
虽然,这个年代的港岛电影市场,获得了来自内地最好的设备、编剧、制片积累,以及最有钱的客户。
但是,这个年代的港岛电影市场真的很小,电影在港岛基本赚不到什么钱,都是发行到南洋市场赚钱。
因为,港岛的有钱人太少,穷人太多,把电影做成高级娱乐,注定就把更多人拦在门外。
所以港岛只有中环的戏院达到九间的数目,一到九龙区就只剩下两间,新界目前一间都没有。
一片荒芜的商业电影市场还未开垦,真正能够打通电影工业,创造具有统治力的电影集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