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附和说:“没错。如果超过这个价格,我就不拍了。”
可惜无论这些人怎么议论,依旧是有人不停的举牌竞价。
沈瑜看到旁边的易雪已经连续几次举牌。
最终,价格到了九十六万的时候,易雪又举起了牌子。
拍卖师喊道:“0623号藏家出价九十六万五千元。”
“九十六万五千元。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成交。”
场中响起掌声与唏嘘声。
沈瑜对易雪说道:“这种大碗是宫廷陈设或祭祀用的大器,历来皆称名品。恭喜您。”
易雪红光满面,高兴的说道:“侥幸,侥幸,我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的拍下。”
沈瑜以为自己的珐琅彩蒜头瓶已经算是拍出高价了,很快,一件雍正官窑的瓷器,就把蒜头瓶的拍卖价格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第233章 鳝鱼黄茶叶末釉,新面孔
沈瑜的珐琅彩蒜头瓶拍出了103万的高价,所引起的议论还没过去,拍卖会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件四方倭角瓶的图片。
拍卖师介绍道:“下面的拍品是,清雍正仿官釉双耳四方倭角瓶。高17。2cm。底足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沈瑜听着介绍,对照着图录上的图片,查看这件瓶子的细节。四方瓶的直颈两侧有对称双耳。圆肩,方腹折角形成八个三角斜面,深圈足外撇。瓶子施以天青色开片的“仿官釉”。
拍卖师喊出请藏家出价之后,对这件瓷器的竞价,很快进入了白热化。从30万元的起拍价开始,几分钟的时间,就突破了40万、60万,向着80万迈进。
价格变化之快,让陈晨咋舌不已:“沈总,我虽然不懂收藏,但也听过清代官窑器的名字,看这架势,这件雍正官窑的成交价可能会更高。”
沈瑜说:“这件瓷器的釉面之莹厚不亚于宋瓷。足边宽厚无釉,露出黑褐色胎骨。是雍正御窑仿宋‘铁骨大观釉’的成功之作,拍出高价也不奇怪。”
旁边的易雪说道:“预展的时候,我请几位专家看过。对这件瓷器的估价都在150万~180万之间。”
沈瑜也觉得这个估价比较实际。可是,四方瓶的价格很快就超过了180万,稳定的向着190万提升。
等拍卖师喊出:“0827号藏家,出价191万。”
藏家们纷纷调高了对瓷器价格的预期。
沈瑜看到在会场中,此时只剩下三人还在竞价。
一位年轻藏家举起竞价牌。
拍卖师喊道:“0827藏家,出价192万5千。”
会场安静下来,终于没有人继续竞价。
陈晨瞪大眼睛:“192万,一个瓶子?这也太贵了。”
沈瑜没说话。这个价格在当下来说并不便宜了,但是,以后会超过千万的雍正官窑瓷器出现,甚至更贵。
他对比了今天出现的这些瓷器后发现,人们还是更认同康雍乾时期的官窑。
接下来的拍品,是一件贯耳大尊。
陈晨听着拍卖师介绍这件瓷器。
“清乾隆茶叶末釉贯耳大尊,高52cm。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颈部有双贯耳,并饰有凸起弦纹一道。釉色为茶叶末中的‘鳝鱼黄’……”
她听不懂这些专用术语,而且不喜欢这种釉色。
出乎陈晨的意料,乾隆贯耳大尊经过激烈竞价,最后以177万成交。
有了雍正官窑的192万成交价作为铺垫,这件瓷器177万的拍价,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陈晨却觉得不理解,就对沈瑜吐槽。
“青花,粉彩这些瓷器拍出高价我能理解。这个所谓的茶叶末,听着就不太高档,而且这种釉色似乎过于沉闷。为什么会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沈瑜想了想,说道:“茶叶末釉在唐代出现。清代仿制非常成功,成了瓷器中的名品。
清代寂园叟的陶雅一书中,曾描述过这种瓷器。茶叶末釉色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茶叶末娇娆而不俗。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
*都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酱釉贯耳弦纹尊,与此件“鳝鱼黄”尊尺寸造型一致。
“鳝鱼黄”釉为含铁的结晶釉,釉面失透无光,是唐英在雍、乾之间创烧的仿明“厂官釉”的一个品种。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个品种。其釉色苍古典雅,形制规整,当时即为清宫所欣赏,被列为官窑的秘色釉,产量不多,为皇室所独享。
所以,能拍出高价,除了茶叶末釉本身出色之外,还有宫廷器皿的原因。”
陈晨听的似懂非懂,只能尴尬的笑笑:“我可能真是俗人吧。”
官窑瓷器之后,拍品中出现了金元明时期的瓷器。
沈瑜关注的金代钧窑钵式碗,拍卖价超过25万。他觉得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预计,因此放弃。
上午的拍卖会结束。很多参加拍卖的藏家一无所获。
易雪以为沈瑜也没有收获,特意安慰他。
沈瑜心中高兴,却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先感谢了易学的安慰,又婉拒了一起吃饭的邀请。
他们两人随着众多的藏家走出拍卖会场。
大厦周边有很多就餐场所,沈瑜不想浪费时间,选了一家快餐店。
他们走进店里,看到店里已经有不少客人。
沈瑜看到几个熟面孔,都是参与拍卖会的。
服务生帮二人找了空位坐下。
沈瑜还没开始点菜,就听到有人招呼自己。回头一看,博物馆的杨老师,开博物馆的都老师,以及几位研究员一起走进店里。
他们进店之后,就餐的很多客人都站起来打招呼。
沈瑜也站起来打招呼。
杨老师说道:“小沈,你来我们这桌。中午时间有限,大家一起吃个便饭,顺便给你介绍几位朋友。”
沈瑜看向陈晨。
陈晨很明事理,示意沈瑜赶快过去,自己不方便过去。
服务生给几个人找了张大桌。
众人落座,杨老师说:“小沈,我给你介绍。”
在这里就座的人,除了搞文物收藏鉴定的人之外,还有一位得嘉拍卖行的副总经理,姓韩。沈瑜隐约记得这个人的名字。
介绍到都老师的时候,他笑着说:“我和小沈在入场的时候已经认识了。”
等菜的时间里,几个人谈论今天出现的瓷器。其中一位研究员对沈瑜说:“小沈,我看到你也竞拍那件金朝的钵式碗。最后怎么放弃了?”
沈瑜说:“那件瓷器超过我的预计价格,就不想再碰。”
都老师笑着说道:“小沈在这种场合,还能保持冷静,很不容易。”
几人聊天的时候,从店外走进来一个人。他看到了沈瑜这一桌人,立刻走过来。
“杨老师,都老师……今天真是巧了!”
这一番招呼,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沈瑜看到这个人生得极瘦,留着偏分头发。
博物馆的一位祝老师站起来说道:“有几位朋友可能还不认识。这位是茂盛拍卖行,管业务的孙副总经理。”
祝老师给孙副总介绍他还不认识的研究员或收藏家。每介绍一位,孙副总除了握手之外,还给新朋友送上名片。
沈瑜在这里最年轻,又是新面孔。祝老师介绍的时候,就把他留到了最后。
孙副总以为沈瑜是跟着哪位老师来的晚辈,因此,等祝老师介绍完一位研究员之后,似乎没看到沈瑜,直接去跟杨老师等人聊天。
祝老师看到这情况,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把场面圆回来。
旁边的几位老师看到这种情况,都没说话。得嘉拍卖行的韩副总,更是戏谑的看着这个场面。
第234章 拍卖风云,人脉
沈瑜被人轻视,心中生出些许不快。但他很快想起,曾经有位长辈跟他说过,出去闯社会的时候,在场面上被人忽视也是常有的事,不要太在意,更不要往心里去。他如次告诫自己,心情也就平静下来。
在座的众人也都见过许多场面,见沈瑜面色如常,很多人暗暗称赞。
孙副总正在对几位收藏家说今年的秋拍。
“我们今年秋拍的藏品征集马上就要开始,还请几位老师多支持。”
不管是收藏家还是研究员都笑着答应。
都老师说道:“你们茂盛拍卖是国内八大拍卖行之一。每年都会有很多藏家送去藏品。你还担心凑不齐拍品?”
孙副总谦虚的说:“现在行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还要靠几位老师多支持。”
祝老师想找个机会把场面弄得周全。还没找到机会,饭店里走进来一个又矮又胖的人。
他穿着西装衬衣,领带打的规矩,眼睛环视店内,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众人身边。
“杨老师好,都老师……,孙总,韩总也在?真是太巧了。”
沈瑜看到新来的这人生得一张大饼脸,圆眼短眉,笑起来非常有喜感。
这人熟络的与众人打过招呼,自然圆润的进入了话题中。
他对韩副总笑着说:“韩总,你们的拍卖会刚在魔都结束,特别成功。没想到您立刻就跑来拉生意。”
韩副总说道:“大家都一样。”
矮胖的中年人看到沈瑜,问道:“这位先生有点儿面生,请问怎么称呼?
杨老师向他介绍了沈瑜。
中年人说道:“沈先生您好,鄙人姓高,时代拍卖董事,也是业务副总。我可听说您的名字,谢谢你对我们的支持。”
沈瑜想起来,自己有藏品在时代拍卖会上成交。
两人握手后,高副总拿出了自己的名片交给沈瑜。
“在座的老师都有我的联系方式。咱们有过合作,但是没留联系方式,我们还有一次大型拍卖会,在11月举行,您还要多支持。魔都博物馆的几位老师特别给我推荐过您。”
沈瑜谦虚道:“魔都博物馆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赞誉太过了。我只是个爱好者。”
两人说话的时候,茂盛拍卖的孙副总,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知道自己看走了眼,想要弥补一下。但是,高副总也不知是有意无意,找了座位,就坐到了沈瑜旁边。
高副总坐下之后,整个桌子周围的座位已经很挤了。
孙副总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最终找了个借口,去别的桌上联络人脉。
高副总坐下后,表示今天由他请客。
韩副总却说由他请客。
两个人争抢了半天,最后定下一个人中午请,另一个人晚上请。
高副总还带了一位助理。
助理是个貌美的青年女子,一直帮着端茶倒水,说话办事干练大方。在座的众人,不管年龄如何,都对这位助理都多看了一眼。
高副总不但没有反感,反而笑着炫耀,他的助理是戏曲专业的高材生。
韩副总很了解高副总,开始调侃他。
听着两人的调侃。沈瑜对他们二人刮目相看。韩副总是恢复招录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高副总出身贫寒,曾在县剧团干小工,能够爬到这个位置,能力可想而知。
饭菜上来之后,众人边吃饭边聊天。
因为各大拍卖行,都开始筹备每年最重要的秋拍。所以,大家的话题也就以此展开。
高副组和韩副总都说到这两年市场的变化很大,尤其拍卖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都老师说:“您二位就别谦虚了。你们的公司是老牌儿的拍卖行。恢复拍卖业之后,排名一直在前几位。”
沈瑜并不了解拍卖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幕,所以一直旁听,没有说话。
高副总擅长活跃气氛,看到沈瑜这里有些冷场,就问道:“沈先生与几家拍卖行有过合作,您说说?”
沈瑜说:“我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历史,正想听几位老师为讲拍卖行里面的事情。”
高副总说道:“恢复拍卖之后的拍卖市场历程,老韩全程参与,他最了解。”
他对韩副总说道:“老韩。咱们今天有新朋友,你也顺便说说当年的事儿。”
韩副总说:“我简单说几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
92年,恢复拍卖业以后的首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批准了232件1795年以前的文物参加拍卖。因此,拍卖会共征集到文物艺术品、收藏品2020件。拍卖品中有瓷器、珠宝玉器、金银铜器、古典家具、书画邮品以及鼻烟壶、钟表、汽车等,其中有1250件文物。当时,所有买家要购买门票入场,门票价格450美元一张,票价包括精致图录、纪念册和一些礼品。拍卖师由港城请来的专业人员担任。
我还记得,94年举办首场拍卖会的蓝海拍卖,总成交额高达3300万元。港城的一位大收藏家手持一号竞买牌,独自竞得总额为1600万元的拍品,占到全场拍卖总额的一半,轰动一时。”
韩副总休息喝水的时候,都老师说:“我记得有几场拍卖会都没有用拍卖锤,反而是挂铜锣。
高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