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天气预报上说,这场暴风雪好像要持续三天】
【卧槽,三天?】
三天!
毕方心中暗暗一惊,但也没太大失望,格陵兰的暴风雪本就如此,一来就很难停歇,不闹上几天是不可能消失的。
为此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到事实的毕方还是有些失落。
【三天,这天气能出去捕猎吗?】
是啊,刚才的场景众人也都看到了,三米开外啥也看不见,别说狩猎了,能自保都能困难,出去半小时可能就冻成冰棍了,都时候也别打赏了,集体哀悼吧。
正当观众不知如何是好时,毕方却早早有了决断。
“不能坐以待毙。”
毕方翻身掏出之前还没解开的小铲子,又开始向下挖土,将挖出来的冻土朝着唯一的洞口扔去。
发生的暴风雪,原本用来对付的洞穴显然是不够的,要加以改造。
“雪是很好的绝热体,如果你能挖个雪洞躲避暴风雪,那生存下来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速度为160千米每小时的风会将周围的气温降低到零下60摄氏度,而且这些狂风所带来的暴风雪会阻止你的行进,并将雪拍得非常坚硬。”
“这时候雪会在斜坡的背风面积聚。庇护所可挖掘的深度可以超过2。5米,但取决于雪被压实的程度。”
“安全要时刻记在心里。陡峭的斜坡是最好的,因为在陡峭的斜坡上,挖出来的雪可以从出入口处直接扔出去。这就减少了你需要清扫出入口所需耗费的体力,特别是在你挖得比较深的情况下。”
挖大概0。5米之后,毕方向一侧转一个角度。
努力地迅速地干这个活,但又尽可能不出汗。
否则一旦自己停下工作,汗水很快就会让他的身体变冷。
“出入口的位置应比洞穴低一些,因为冷空气会下沉,这样的话洞穴就能把较冷的空气排出来,而且入口要小,这样更容易关闭它。如果你在地面上,就要用帆布背包做好地面的隔热。”
“尽可能地将出入口堵上,但要留大约你头部大小尺寸的洞,以便通风和观察。在斜坡背风面,风逐渐变小,雪会堆积;你可能已经很劳累了,但必须保持一个通风口以免窒息。2小时的降雪差不多相当于2小时挖雪的量。”
毕方挖了半天的深度后,转而开始向上挖通风口,避免窒息。
做完这一切,毕方像个球一样团起来,包裹好他的脚趾和手指,心态倒是并不沮丧。
“在这样一个没有多少隔热措施的临时的庇护所中待上一晚上的确是很艰难的,但相对于在外面,你的生存机会仍然是要大得多。”
“再接下来,只能等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方教头风雪格陵兰岛
黑暗的洞穴内,毕方的面庞半明半暗,即使是隔了超过一米厚的雪层,屏幕前的观众也依然能听到清晰的风啸声,颇为诡异。
这不像是挖了个雪洞避难,更像是被活埋。
心理承受力但凡差点,这种环境都待不下去。
但出去也多半是死,环境本就寒冷,暴风雪更像是一个大号的抽热机,不给大地留下丝毫的热量。
遮天蔽日的风雪更是隔绝了阳光,根本接受不到一点热辐射。
【此情此景,高低有点像是活埋】
【今日的风儿,甚是喧嚣】
毕方背靠白雪,正在将原本用来挡雪的细绳一点点拆下。
他已经将洞内内的整个屋顶砌成半圆,这是最稳固的结构,这些绳子自然用不着了。
将整个雪屋顶砌成半圆形,耗时又耗力。
之前不知道暴风雪要来,毕方挖出来的雪沟非常的简陋,绳子用来充当树枝的作用,上层的“雪被”就盖在上面,现在成了拱形,自然用不着了。
但就这一个完整的雪屋,毕方就挖了足足大半天,可见相比于只需要一个坑的雪地壕沟来说,雪屋确实费力。
做完这一切的毕方将铲子插在地上,躺在雪中休息,尽管已经尽可能的避免出汗,可此时骤然停歇下来,额头上还是隐隐泛起了汗珠。
整个洞穴直径大约在一米六左右,单人雪屋,不需要太大,太大了根本无法积蓄起热量,眼下这个大小刚刚好。
只不过一米六的洞穴,毕方超过一米八的大高个,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了,没有那个空间给他躺,硬躺这个洞穴就容不下他了。
好在多出一节台阶用来放小腿,倒也勉强塞得下,还是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
整个洞穴内部也并非是完全的黑暗,而是在头顶,一个直径十厘米的通口内的帮助下,散发着极其暗淡的白光。
黯淡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毕方能模糊看清,而无人机却要开启夜间模式才行。
这个通风口完全平行于风口,几乎不会有冷风倒灌进来,反而在压强作用下不断转换空气,保证了洞穴内的空气质量。
“在雪地扎营,防风最重要,这是暴风雪中最危险的,非常容易导致死亡,所以,在野外大雪覆盖的环境下搭建住所,一定要记得往下挖永远比向上建容易得多,找那些大树周围或者那种大学堆积最后的地方挖。”
“三种大类型的雪地庇护所适应的地方也不一样,圆顶雪屋适合坚硬的大雪,就像现在,暴风雪将大地上的雪压得又硬又厚。”
“雪堆窝棚适合在粉末状的雪地里搭建,没下雪之前就是这种情况,而雪地洞穴比较适合紧急情况下使用。”
毕方靠在雪中,像是躺在了一张柔软的沙发上,断断续续地将一些要点告诉给观众。
“并且要保证空气流通,当身体的热量将整个住所烘热之后,雪的表面就会轻微融化,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密封状态,因此必须留出通风口或者定期检查,防止庇护所内二氧化碳超标引起中毒。”
虽然干粉状的雪握不住,但压力足够大的话,又或者表面接受到热量微微融化,雪是会结晶的,变成半雪半冰的状态。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见过,只不过从来没注意过。
那就是往往一场大雪过后,就会迎来晴天,可此时再踩在雪地中,感触是完全不同的,这时候踩上去,会发出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和正在下雪时的悄无声息完全不同。
其实就是表层的雪在接收到阳光照射后微微融化,之后在低温下再结晶,成了一层冰晶,只不过非常的薄,踩上去才会发出咔嚓咔嚓的落陷声。
“哈~~~”
毕方摘下手套,哈了一口热气,终于能感受到些许温暖,因为刚才的运动,整个洞穴内积蓄满了热量,洞穴温度大约是在零下十度到零下五度之间。
但再等半个小时,可能就会稳定下零下十度左右了,虽然听上去还是很冷,但至少相比于外面可能处于零下五十度的低温地狱,已经是一个温暖的天堂了。
【现在就是完全等下去吗?】
【我觉得已经做点什么】
【或许当初我们能够做点什么,但现在风雪肆虐,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水友们大英式对话有板有眼,思之令人发笑。
毕方将绳子握在手中,抖了抖上面的冰屑,都感受着咕咕叫的瘪肚子,叹了口气。
暴风雪要真坚持三天,自己要是一直等下去怕不是要瘦十斤。
窝在洞里吃喝暂且不说,拉撒真的太煎熬了,荒野求生不只是有过硬的求生技巧,这些小事情也同样重要。
虽然这几天没什么东西吃,暂且没有大号的需求,可小号是不可避免了,因为水一直都有在喝,前几天毕方都尽量将这些需求在白天阳光盛大的时候一次性解决掉,避免晚上温度过低,不小心冻住。
并非不可能,超过三十度,完全是可以泼水成冰的。
那可就太糟糕了,连皮肤暴露在空气中都会迅速坏死,更别说是脆弱的小兄弟了。
可这并没有解决办法,只能硬熬。
这样的外部天气,等是不可能等了,昨天吃的苔藓不算,真饿上一个礼拜,毕方恐怕自己会虚弱得连路都走不动,到时候毫无疑问会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的唯一选择就是冒着风雪出去看看,究竟能不能在周围找到吃的了。
“必须要出去寻找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食物,不然我们在这里只能是等死。”
观众们为毕方的决定而感到震惊,却有觉得在情理之中。
毕方将匕首插在地上,将长绳一段系在自己的脚踝上,另一端则是绕着刀柄牢牢系紧。
“外面风雪太大,能见度不足五米,一旦出去,很有可能迷失在暴风雪之中,这种情况做标记都没有用,因为标记的痕迹很快就会被风雪冲刷掉,必须用绳子才能找到回去的路,但这也限制了我的行动。”
“祝我好运吧。”
第六百五十三章 烤火
风雪交加的大陆上,一个微微拱起的小雪包发生了异样的蠕动。
片刻后一撮又一撮的白雪缓缓隆起,最后在狂风的作用下,被追得无影无踪,留下一个窄小的黑色洞口。
大雪中,一道极其渺小的人影从洞口中爬出。
毕方身上全是零散的雪花,这些雪花被钢刀似的冷风刮去,却又有新的雪花飞来,前赴后继。
哪怕是落在了裸露的眉毛上,也毫无融化的迹象,冷的出奇。
毕方忍不住缩成一团,现在的气温,保守估计也在零下五十度,属于撒尿能当场冻在一起的可怕温度,令人胆寒。
望着周围茫茫的大雪,直播间内的众人都有些手足无措,下意识收缩了手脚,好像那白皑皑的冷风透过屏幕冻到了自己似的。
再一次检查脚踝上的绳索有无松动,毕方开始艰难的前进。
此时北极寒风凛冽,暴风雪使人在冰雪旷野中前进变得极为困难,尤其是将近四天,只吃了些苔藓的毕方而言,更是能明显的感觉到身体的状态在下滑。
苔藓所能提供的热量太少了。
“1902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曰本对俄国恨之入骨,卧薪尝胆准备了十年,摩拳擦掌准备在华夏的东北和沙俄军队大打一场。”
“但是华夏的东北天气寒冷,曰军严重缺乏寒冷地带的作战经验,于是选择了气候接近东北的青森县作为训练地,结果造成了世界最大山岳遇难事件之一:八甲田山雪中行军遇难事件。”
虽然冻得直哆嗦,但毕方翻找雪地的时候开始带着微微颤音解说了一个著名的暴风雪事件。
八甲田山,由青森县中部连绵的火山群组成,森林、沼泽和湿原遍布,荒无人烟。大冬天冰天雪地,除了有经验的当地猎人,谁也不敢穿越。
缺乏经验、缺乏御寒装备,可当时的曰军就是蜜汁自信。
好巧不巧的是,出发那一天,是1902年1月23日,全曰本最冷的一天。
第一天,这支队伍是唱着军歌昂首阔步上山的,也按照预定宿了营。
问题出现在第二天。
一大早就气候突变,狂风暴雪,气温陡降到零下20℃以下,出发后不久,官兵被接二连三冻伤,行军无比缓慢,军官想要返回,但悲催的是:大雪把回去的路封住了,根本找不到路。
严冬的雪山中,这群曰本人迷路了。
可出发时都那么自信,这点风雪怎么能压倒无畏的日本武士?
继续行军!不但如此,首领还下令连夜行军,要挽回损失的时间。
艰难的行军过程中,一个中尉晕倒被冻死,成为第一个遇难者。
当天晚上,队伍找了一个背风处,挖雪濠宿营。
此时食物已经全部冻坏无法食用,衣服冻僵了大小便只能撒在身上,第三天早上,很多人再也没起来。
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倒下就活活冻死。
严寒让人神经错乱,不断有人大喊“我们从悬崖跳下去吧”,有人喊“我们做木筏漂流吧”,然后发疯的用刺刀砍树。
到了第四天,只剩下40人还活着。
到了第五天,带队的军官终于醒悟过来,下达最后一道命令,让有能力的人各自逃生,寻求救援,随后冻死。
“一个叫后藤房之助的伍长在逃生路上被冻僵,挣扎着以濒死状态站立,他幸运地被救援队发现了,捡回一条命,后来锯断了双手双脚,又活了22年。”
“此后的一周内,救援队陆续找到了行军队的大批尸体,只有十几个幸存者。”
“210人的队伍,共在山上呆了11天,最后只活下来11人,199人死亡。”
“而当时的气温,其实连零下二十五度都没有。”
许多外国观众听到这里,心中震撼莫名。
本州岛?
毕方上一场直播就在那里,许多人还留有印象。
一场不到零下三十度的暴风雪,就导致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死亡率?
那现在零下五十度,还能活命?
正当许多来自大洋彼岸的准备发布表示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