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砍伐也是有讲究的,第一下刀峰斜向下,第二下刀峰斜向上,两刀都要在同一点上,反复交替,这样砍,树就会出现缺口,斧头不会卡在狭窄的缝隙当中,效率会更高,缺口形状是V字形,当砍到3分之2左右时停止,就要换到反方向。”
毕方换了个方向继续。
“换到反方向下刀这样保证你的安全,树倒了不会砸到你,并且倒的方向通常是按你想的那样倒。”
“哦,对了,除了斧头可砍刀,还有锯子。”
“锯和刀不同,锯的刃薄,所以缺口是很小的缝,这里的技巧又不一样,首先一样看好方向,下锯的缺口也是要向着倒的那边,这时候锯多少就很重要了,锯少了的话,倒的方向会不对!多了的话,你锯很容易会报废。”
“因为锯的缺口小,你一锯多树就会倾斜,夹住锯子,锯就卡住了,拔是不可能拔出来的,强行拔出来还有可能造成刃条崩断,到时候锯片会飞出来,更危险。”
“所以锯的深度通常是3分2不到的样子,这里需要依靠经验,感觉锯紧了,不好拉了,或者有卡顿的感觉,就拔出来换方向……”
毕方耐心的讲解着,等到两棵树全部倒下,接下来的重头戏开始了。
独木舟。
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
第七百六十一章 独木成舟
人类还未开蒙的时代,森林地带的巨木野蛮生长,高耸入云。
直至山洪爆发,大树被冲倒漂浮在水上,被卷入洪流的人类根本无法幸存,湍急的水流,高速下冲的巨石,都是夺命的死神。
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攀附到水中的树木,从而求得一线逃生,渡过河流。
渐渐的,人类明白了巨木能够让自己浮在水面上。
再之后,人类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用法,他们学会了利用树木主动渡过危险的河流,但利用原始树木依旧很危险,它们很滑,容易滚动,人根本无法长期立在滚木上,依旧可能会遇到河流中一些危险生物的攻击。
于是人们学会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用绳子将几段圆木捆绑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小片浮地,不会翻滚,也更加安全。
可这样的筏子很容易散架,只有技术高超的人才能掌握足够好的制筏方法。
直到经过长期的渡河实践,一个清晰的意识出现了:只要把一段树木平整、挖空,就可以成为一只坚固耐用和操作灵便的运载工具——独木舟。
“独木成舟,这就是独木舟的发展由来。”
伴随着第二棵大树倒地,毕方坐在树木上,微微气喘。
用斧头砍直径超过半米的巨木还是很消耗体力的,光是砍树就花了个把小时。
“有人记载,伏羲氏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筏子,到黄帝时才出现舟。换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后有舟船,当然,谁先出现这种说法究竟是真是假,目前也没有办法考证。”
“独木舟最迟在大约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02年的时候,折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段独木舟残骸,残长五米多,宽半米,距今大概8000-7000年。”
独木舟残骸是很罕见的,木质被埋入土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本就极容易腐朽,溃烂。
“原物为整段马尾松木,先用火烤焦,再用石锛加工制造而成,舟身整段保存较为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远的独木舟之一。”
【石锛是啥?】
“石锛是磨制石器的一种,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当时一种制作独木舟的典型工具。”
“这个东西是华夏东部沿海广大区域内最具特色的生产工具之一,包括河姆渡遗址在内的多处遗址中都曾大量出土,可运用于舟楫的制造和生产,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有发现,成为了探讨早期人类跨越大洋进行迁移的重要实物证据之一。”
【历史学家·方,上线】
【又是学废了一天】
【虽然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但学了再说】
【以后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吹牛逼(笑)】
休息了一阵,恢复了些许体力的毕方站起来,看着横亘在地上的两棵大树。
倒地后的棕榈树视觉效果更加强烈,这两棵树可能不仅仅是超过十五米,甚至接近二十米!
毕方再次挥舞起斧头,将多余的枝丫砍掉。
“初时的独木舟结构极为简单,一般是捞取一段槽状朽木并将其内部稍加整理,或者将一段树干砍挖成槽,然后削去外面的旁枝和树杈。”
“当时制造独木舟的主要工具是石刀、石斧等,以如此简陋的工具制造独木舟,特别是在整段树干上挖槽,当然是困难重重,所以制造独木舟时必须使用火。”
将多余的枝干全部砍掉,毕方在两棵树旁边挖了个坑。
树太大了,他一个人根本搬不动,只能就地制作。
对此度假村经理并没有任何意见,反而表示欢迎。
“独木舟不是简单的用工具劈出一个凹槽,木质坚硬,我们在劈砍的时候很难把握住自己的力量,所以很可能一不小心劈漏,到时候就前功尽弃,如果用小工具一点一点刨,耗时太久。”
“并且独木舟大体问世于旧石器晚期,并没有进入铁器时代,用的工具基本都是石头,用石头削木头,效率极低。”
“当时制造独木舟的方法是在整条木的外边涂上湿泥,把木条中间部分的乾燥木材部分用火烧成炭,然后用石器凿下,依此法将整条木向内一层层用石器凿下,最后就刳制成一艘独木舟了。”
毕方在旁边的土地上用铲子挖了两个大坑,其中一个在里面堆放树枝,随后用打火石点火,做了一个篝火架。
另外一个则是接来了水,做成了水坑,再往里面倒入泥土,混合成泥浆。
他也准备先烧后刳。
“当然,这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一种不那么常见的,属于澳洲当地土著独有。”
“澳洲当地土著的方法较之我刚刚讲的那种,显得轻巧而充满想象力。”
“他们会先找到一棵粗树,用石刀将树的底部的树皮环行敲断,再在树干的高处将树皮环行敲断,上下的距离的长短取决于想制造的独木舟的长度,然后将树皮整块扒下。”
“将扒下的树皮放入水中浸泡几天,让树皮充分发胀,再将树皮放到烟火中烤软。将烤好的树皮一端对折。”
“烤过的树皮往往很有弹性,需要找到两根树干并排长在一起的小树,用它们夹住对折后的那端树皮。”
“为了避免其它部分因为一端对折导致容积变得狭小,可以用短棍撑住。再过几天,被夹住的树皮形状固定下来,再用石刀沿边钻眼,用藤条将前后端缝合起来,一艘独木舟就制造成功了。”
“被浸泡后的树皮吃水很多,非常沉重,制造一艘独木舟往往需要合数个成年人之力才能成功。”
“当然,我其实没办法选择这种制作方法,一方面我只有一个人,做起来太吃力,另一方面就是他的耗时比较长,不管是扒树皮浸泡,还是固定形状,再缝合,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
“如果一不小心,有哪个地方漏了,那就前功尽弃,成本太高,所以我还是选择最简单,也最常见的烧制法。”
毕方将泥浆涂抹在棕榈树上。
众人心怀期待。
第七百六十二章 入水
独木舟可谓是在全世界都遍地开花。
从玻利维亚到蒙古,从新西兰到北美的世界许多地方也都可以找到划艇的发源地。
印度恒河流域和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都曾发现过古代的独木舟,而在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畔,曾发掘出一位阿拉伯王的墓葬,其中有一艘小巧的银制独木舟和一支桨,估计有六千年历史。
北美的印第安人用鹿皮、桦树皮,埃及人用纸沙草及婆罗洲人用木头等材料造划艇。
在新西兰展览的一条毛利人用来打仗用的划艇有117米长,可载80多人。
在北美洲,当时独木舟更是普遍,当地人用舷外装有支架的独木舟发现了太平洋中的波尼西亚群岛。现今当地民众还广泛地使用这种小船。
哪怕是位于北极圈的因纽特人,也有自己的专属独木舟。
他们用漂流木和鲸骨拼装出船型骨架,外覆海豹皮并以肠线和鲸脂缝合。
外型轻薄且细长,不透水的防水盖设计是用来保护人们免于浪花、飞沬、雨水、雪及寒冷侵袭。
其中质量最好的独木舟完全可以用来追捕海中的哺乳类动物、水鸟及驯鹿,并且使用起来相当安静。
这种皮筏叫“KAYAK”,是爱斯基摩语,意思是“人船”。
直至现代,仍然独木舟爱好者还会制造传统的爱斯基摩独木舟,只是不再使用海豹皮而改用合成纤维布。
在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岛上的人们甚至有一个特殊成年礼仪式,部落所有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美拉尼西亚男人,必须乘坐独木舟独自出海徒手抓回一条鲨鱼。
“所以,靠一艘独木舟横渡尼莫点并非不可能,甚至可以说有很大希望。”
毕方举着火把,烤制着棕榈树。
他将不准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湿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再用工具砍凿,这样比较疏松的焦炭层很快被去除。
如此反复多次后,就可以制成比较理想的形状。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第一棵被制作的棕榈树甚至可以看出一艘独木舟的雏形。
在他的身边,也已经聚拢了不少围观群众。
这中间甚至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第一天砍完棕榈树后,探险度假村的经理还邀请他入住,开了一个最豪华的套件,他还有些纳闷,怎么这么热情,转头就看到其他几家酒店的经理也全都跑了过来。
他们全都声称,只要毕方去他们那边制作独木舟,都会奉上VIP卡,并且免费入住。
只要同意,立刻就会有人过来将两棵树拖走。
探险度假村的经理都急眼了,好在毕方并没有答应。
砍了人家的树,再去别人的地方建造独木舟,毕方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只能婉拒。
晚上,毕方在篝火前烤肉,洒着度假村无偿赠送的调料,分发给众人,算是一个小型的篝火晚会。
只不过岛上根本就没什么猎物,只有附近的海洋里有较为丰富的鱼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肉也是度假村送的。
不得不说,复活节岛不愧是旅游胜地,难怪那么多人花大价钱,千里迢迢飞好几天也要来这里。
岛上除了小镇之外没有照明,又身处南太平洋深处,所以星空非常壮丽,毕方甚至在猎户座里面看到了近百颗星星!
【漂亮啊,以前我的电脑屏幕壁纸就是复活节岛上的神像,没想到实景更漂亮】
【可惜没钱】
【加一】
【没关系,大家给我众筹,我替大家过去旅游,到时候给你们发几张照片(狗头)】
白天也不错,毕方也不全是在制作独木舟,而是开着沙地摩托逛了好几圈。
岛上有几片不错的沙滩,白沙,椰影、海水碧蓝,不远处还有山坡、石像静静伫立。
而且因为复活节岛孤立于南太平洋之上,潜水条件得天独厚。
岛上没有污染,海上浮游生物也少,水下能见度好的离谱,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60米。
第五天,第一艘独木舟即将成型,看上去和原先的树木几乎完全不同。
毕方蹲下身,手指轻轻滑过船体,感受着是否有不平之处。
“棕榈树很特殊,它的外壳纤维层十分坚硬,里面的材质却比较疏松,即便不用火烧法,正常的铁器也是可以直接刮干净的。”
“只不过火烤一方面是去除了内部水分,省去了之后是晒干,也能让船体变得更加坚硬,防水和轻盈。”
“等一下还要重新烤制一遍,让船体全部发黑,才算是制作完成。”
确认了密封性后,毕方将船体架起,拿着斧头又跑到了树林之中,砍了一棵树,分成数段,将船体撑开,防止等一下被鞣烤变形。
接着将棕榈叶放入其中,彻底点燃。
“燃料的多少是需要一个经验上的把握的,要确保棕榈叶全部烧完的同时不会点着船体,又可以完成鞣烤的过程。”
这艘小船并不大,长度只有四米左右。
“太长的船不好驾驭,并且如果遇到风暴还容易侧翻,四米的长度正好。”
简单解释一下,火焰也很快熄灭。
现在的独木舟重量上轻了许多,毕方一个人就能将其拖动,用指关节敲击船体,发出邦邦的硬声。
“声音听起来质量不错,就是不知道下水后会怎么样。”
检验一艘船的质量到底如何,终究要看能不能下水,载重量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