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确认过不是特效或者什么合成剪辑,而是真实事件,实际上这很好确认。
拿起手机,翻到一个视频网站,又或者什么头条新闻,满世界都是这个男人的新闻。
要么全世界都被骗了,要么就是自己的手机被黑客入侵了,但谁会如此大费周章来骗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呢?
哪怕在此之前,主编其实也对这个年轻人有所了解,但从未想过两者会有所交集。
《SURFER》,世界最著名的权威冲浪杂志。
摄影,艺术和幽默的文章奠定了「SURFER」的辉煌,是所有冲浪手和环保主义者的共同读物,也是体育与文化之间的纽带。
自1959年以来,其用刊物的力量,带领全世界的冲浪爱好者们进入了一片冲浪的世界。
每一期都有来自世界上最好的冲浪摄影师的获奖图片和冲浪节最具魅力的人物深度采访,以及来自世界各种各样趣味的冲浪故事。
每年举办的冲浪活动都会吸引全世界的冲浪爱好者。
而下一期的杂志发刊就在后天。
手下发来这个视频的含义也不言而喻。
这是冲浪吗?
主编问自己。
独木舟,还是舷外支架独木舟,看上去就像双体船一般,和传统冲浪板的样貌大相径庭。
可行为上又的的确确是“冲浪”。
最关键的是,它太震撼了!
冲浪火山!
光是想想那一幕,肾上腺素就不免加速分泌,觉得自己年轻了至少二十岁!
思索片刻,主编拨通了电话。
“斯蒂芬,是我,下一期的杂志刊印先停一下,我需要换一个封面……是的,抱歉,我知道。”
“好的,谢谢,晚上八点前新封面会发到你的邮箱。”
挂断电话,主编长舒一口气。
没有冲浪板又如何?
冲浪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第七百八十六章 名声大噪
海滩小屋。
邮递员提着新一期杂志,拉响门铃,等候的同时抬起头,被太阳晃得眯起眼睛。
海岸边浪潮不断,抱着冲浪板的年轻人们从椰子树林中走出,踩着柔软细腻的白沙,欢声笑语不断,树影交错,映照在女子的细腻白肤之上,连同着海鸥的鸣叫构成了一副唯美的盛日景象。
这里是夏威夷,每年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
现在是五月初,热闹的夏天已经开始,全世界的旅游者都集中在这里,享受着夏威夷独有的美丽风光。
真是美好啊。
邮递员感慨两声,此时木屋打开小门,简单几句交谈后,接过了订阅杂志,也不再关门。
此刻正是清晨,开门做生意的时候。
杂志被带到柜台之上,十字绳捆被剪刀剪断,伸手一抹,数本杂志以此展开。
没有细看,这些杂志被直接插在一旁的展示架上,供人浏览,然而等到摆放最后一本书时,其封面一下子变得十分吸睛,拿在手中看了半晌都没有放在报纸架子上。
“《SURFER》的封面不都是摄影照片吗?什么时候变成合成图片了?”
旁边有人发声,抬头一看,却是几名游客,正是邮递员刚刚看到从椰子树林中走出的那几位。
其中一位显然是《SERFER》的忠实读者,或者说,只要喜欢冲浪,就没有不是冲浪杂志粉丝的,经过同意的游客接过店主手中的杂志,对着封面瞅了又瞅,面露不解。
封面上,灰色的火山灰柱占据了半边天空,另外一半确实被汹涌的起伏式蓝色海浪所占据,海浪之上,一道黑影跃出,白色气浪在其身后飘逝,恍若神人。
这是什么,火山喷发吗?
还有这是浪?是海啸吧?
亚洲人?亚洲人也懂冲浪?
冲浪杂志封面向来追求艺术和张力,但也不至于拿合成照片出来糊弄人吧?
内心一连冒出数个疑问,作为忠实读者心中也难免出现几分鄙夷,更多的甚至是一种悲哀,一种心中的美好被破坏的悲哀。
一位女伴捂住嘴,惊诧道:“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边上几人好奇张望,也有人跟着女伴认出了封面上的人物。
“等等,莱特你昨天和前天两天一天都没上过网吗?”
“前天和昨天,抱歉,前天喝得太多了,第二天晚上才醒过来,而且你知道的,我不是很喜欢那些电子产品。”
“你真是个怪胎。”
“随你怎么说。”男子耸耸肩,敲了敲手上的杂志,“所以,你该不会是想说这玩意是真的吧?”
“嗯哼。”
莱特目瞪口呆。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许多冲浪圣地之上。
人们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着杂志,爱不释手。
“毕方,一个对你们,甚至是对于我来说,在今天之前都是一个相当陌生,或者说比较陌生的名字,因为他从来不曾在冲浪这个领域展露过一丝一毫的头角。
但在另一个领域,荒野与自然之上,大批的粉丝喜欢他,称赞他。
直到看到事实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冲浪界居然还有这样一位神明,是的,允许我用神明来称呼他,因为我想不出比之更为恰当的词语。
火山,一座爆发的海底火山,尤其涌出的,那汹涌至极,澎湃惊人的海浪,任何一个人看到如此场景,内心除了震撼之外,恐怕只有恐惧,那是人力无可匹敌的威力,仅需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撕碎一切,不留任何残余。
1992年,Laird和Darrick等巨浪冲浪者发明了Tow-in的玩法。
即在摩托艇的飞驰下拖入巨浪中,从而获得成功冲浪所需的速度,使曾经不可能的巨浪变成了可能。这种类型的冲浪也彻底改变了冲浪板的尺寸,让冲浪板更小更轻,冲浪者将笨重的12英尺冲浪板换成轻型7英尺冲浪板,提高速度和更容易操作。
到1990年代末,冲浪玩家已经能够驾驭20米以上的海浪。
2004年1月10日,丑国人Pete Cabrinha在夏威夷毛伊岛北岸的冲浪胜地Jaws成功驾驭了高达21。3米的巨浪。
2008年,一场风暴途经该地区,形成了巨大的海浪,丑国人Mike Parsons在南加州海岸线以外160千米处的Cortes Bank海底山脉,完成了23。4米高的冲浪,成功刷新了此前的纪录成绩。
2011年11月1日,丑国人Garrett McNamara成功挑战了23。77米的冲浪高度。
今年38岁的Koxa目前是最高冲浪高度世界纪录称号保持者,他的冲浪高度纪录是24。38米,相当于8层楼那么高。
人类所能挑战的巨浪高度越来越高。
但一切的一切,在今天被改变了。
火山冲浪,一个从未设想过的全新道路,全新的词汇。
35米,抱歉,因为没有位移传感器,此数据是一个大概估值,但毫无疑问的是,真正的高度绝对在35米以上,只高不低。
在爆发的海底火山之上,冲击三十五米之高的巨浪!
流畅、有力的风格速度、肌肉和优雅完美得结合在一起。
很显然,这是一个超级斜杆青年,毕方有着近乎完美的肌肉,以及近乎完美的掌控力,以及神乎其技的经验与技术,每一次看到他那性感的子弹肌,我都能想到鲨鱼律动的鳃。
张力爆炸的风格和流畅的线条轻易定义了新的时代。
这一次的冲浪包含着只有在海洋中长大的人才能捕捉到的奇迹光辉。
毫无疑问,不仅是本杂志,在几天时间内,毕方几乎一定会被全世界每一家主流媒体所报道。”
《SURFER》仅仅是一个缩影,正如主编最后提到的,在几天时间内,毕方一定会被全世界每一家主流媒体所报道。
比之在欧洲范围内大肆流传的雁鸟之行更为宽广的轰炸性新闻。
人人都在流传,视频转发了一遍又一遍,新闻发了一次又一次,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
社交应用,媒体平台,门户网站,直到看的人眼睛都起茧子了,热度才终于消退了一些。
倘若说毕方在此前是于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那此时此刻,便是名声大噪。
第七百八十七章 放松?不可能的!
名声进一步扩大,可作为事件的正主,毕方却又开始头痛了。
哪怕不上网,毕方也能通过多出来的直播间观众清楚的认识到这一事实,但他当然不是为名声的扩大而感到忧愁,头痛,是物理意义上的头痛。
火山事件已经过去三天,又是那种如芒在背的针刺感。
危险远没有结束。
除非那座火山是汤加,否则绝对不可能影响到已经跑了三天的毕方,可那种超级火山,哪一座不是在记录当中?
毕方向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今熟悉的感觉再一次出现,他细细想来,猛然意识到一种可能。
当初的针刺感出现原因或许根本就不是因为火山!
火山爆发当日,或许的确为此感到异常,但至少刚出现的时候不是因为火山。
危机感出现比火山爆发要早上足足一整天,上百公里的距离,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要是这都能提前感知,哪怕是预言都没这么夸张。
只能是一些什么别的原因,并且很可能是已经发生了的,否则不就变成和火山一样的“预言”行为了吗?
这同样不可能。
会是什么呢?
毕方心不在焉的拉着风帆,现在才过去十天,居然就如此命途多舛。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尼莫点的任务会是T4级别的了。
这特么的,小困难没有,大困难一波接一波啊!
动辄要人性命!
可笑自己之前居然会认为物资充足,不缺吃补缺喝,此次冒险只是时间上的水磨工夫,唯一的难点是在赶路时间上。
毕方长吁,气流悠长不绝,不过这一次意外与上次火山爆发不同,到了下午,一个粉丝的弹幕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昭示了本次危险的源头。
【方神,我看了看气象图,南太平洋上好像要有台风了……】
直播间内数百万观众,弹幕繁多,但毕方很幸运的看到了它,思绪如电间,猛然明白了一切。
台风!
原来是这玩意!
联想到自己持续多天的紧张感,毕方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娘的这玩意!
因为还没有彻底成型,可的的确确已经出现了,这才导致了毕方出现了快三四天的紧张感!
【台风?你怕不是在开玩笑吧?】
台风这个关键词一触发,注意到的可不仅仅是毕方。
而有人注意并疑问,又会迅速被其他刚才没看到的人看到,由此出现人传人现象。
所以如果真有什么大危机,弹幕中是很难漏掉的,因为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在帮忙注视着。
【我擦,五月台风?有点搞啊。】
【方神在南半球,正好是夏天,我们这边不也是夏天来这玩意吗?】
【要死要死,暴风雨,火山喷发,再来个台风,方神你告诉我,你是不是得罪谁了?】
【荒野求生本就是逆天而行,半路夭折实属正常。】
【闭上你的乌鸦嘴!】
眼看直播间又要吵起来,毕方解释道:“确实有这个可能,可能性还不小。”
台风形成的原因并不复杂,一般都来自于夏季广阔的海洋上空。
炎热的夏季,海水表面温度往往在26℃以上,海水不断受热蒸发,四周的冷空气不断向中心补充,这样中心就形成了一个热带低压中心。
热空气越升越高,遇冷凝结,大量的积云出现。
这过程会放热,于是低压中心会越来越热,相对周围气压会越来越低,愈演愈烈。
除了足够多的积云,台风形成的海洋面积要足够广阔,这也是全球的台风和飓风大部分形成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台风和飓风本质上一样的,只不过海域不同:在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就叫做台风;在大西洋形成的热带风暴称为飓风。
此外有了积云和广阔的洋面还不够,当两股不同的空气流相遇时会在空中形成漩涡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逆时针开始旋转。
含有大量水蒸气积云形成的漩涡流越来越大,大约3~4天就会形成巨大的台风眼,也就是台风的中心。
例如太平洋西北风遇到来自澳洲方向的东南风,这两个气流相遇后就会融合形成漩涡气流。
而这个时间点与毕方的感觉不谋而合,倘若真是这样,那今天或许就是台风的成型日!
随着航行的增加,毕方纬度也在增高,远离赤道,有足够的地转偏向力!
自己早该注意到的。
毕方想起来自己遇到火山爆发前,还觉得太阳太大,水温有些高了。
当时居然没想到这个可能性。
俗话说物极必反,随着积云密度的增大,漩涡流所形成的空间装不下更多的积云,巨大的能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