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练武平天下-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蛇蜕可以入药,好像可以解毒,还能治疗白内障?”池桥松看着手中的蛟蜕,默默思考,“那么蛟蜕,肯定更有价值。”
    这绝对是一味珍贵药材。
    他忽地又想到之前大水虺渡劫,退下的蛇皮,虽然焦黑,但价值绝不会低。
    可惜,应该被警衣巡捕搜走。
    摇摇头,池桥松却转而想到之前的蛟蛋壳:“蛋壳可以肥田,蛟蜕可不可以?”


第八十六章 小青牌肥料
    想到就做。
    池桥松开玩笑的征询一句:“小青,不介意我拿你的蛟蜕肥田吧?”
    小青嫌弃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蛟蜕,歪头发出一声牛叫:“哞。”
    于是池桥松便把蛟蜕撕碎,埋进大棚土里。
    静静等待。
    小青温顺的爬到他的肩头,盘曲起身子,眯着眼睛犯困。
    “初时一米不到,现今一米五出头,小青你长了有半米多。”池桥松在心里默默念叨,“半米就蜕一次皮,那么你长到你妈那样三十多米长,岂不是要蜕皮六十次?”
    换言之。
    他能捡到六十多张蛟蜕。
    “若能肥田,小青你当首功,若不能肥田……给二叔泡酒喝吧。”
    在农村,经常有人在田沟里捡到蛇蜕,然后拿回家泡酒喝。和蛇胆一样,蛇蜕也有明目的功效,对人视力有好处。
    还有小孩子被惊了,甭管是不是邪祟导致,喝一口蛇蜕泡酒就能好。
    干等也无聊。
    池桥松站起身往外走:“走,小青,带你去干活。”
    他不好意思光看着二叔和小姑父盖大棚,自己什么活都不干,所以过去帮帮忙,做点需要力气的活。
    “你去看你的书不行吗,非要过来帮忙。”二叔见状,开口埋怨,并不领情。
    小姑父也说道:“是啊,我跟你二叔两个忙正好,你就不要来插手了,回去搞你的事情。”
    “我闲着也是闲着。”
    “去看书啊,多看点书,你以后当官了,文化低是要吃大亏的。”小姑父说得郑重,“你看电视上那些领导,哪个说话不是之乎者也,别看人家肌肉发达,肚子里一样装得满满墨水。”
    干活还被念叨。
    池桥松干脆带着小青去外面转一转。
    这个季节春笋已经发芽,他打算去挖一点,尝尝美味的春笋。
    提上篮子。
    顺便看一眼薄田。
    下一刻就被薄田更新的信息惊住:“‘肥料库:十包肥料’……十包肥料了,也就是说,小青的一张蛟蜕,给了足足六包肥料?”
    先前肥料库只有四包肥料,现在有十包肥料。
    这都是蛟蜕肥田所化。
    “当初蛋壳给了五包,现在蛟蜕给了六包,小青,你简直就是一台肥料制造机器!”池桥松哈哈大笑。
    开始计算未来。
    等小青长到三十米长时,差不多要蜕皮六十次,一次六包肥料,这就是三百六十包肥料。
    而且小青慢慢长大时,每次蛟蜕都会比上一次更大,这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的肥料,远超三百六十包这个数字。
    当然考虑到小青生长周期太长。
    池桥松不可能等到五百年乃至一千年,将小青蛇蜕全部收集。但以小青目前两个月就蜕皮一次的速度,依然有大量蛇蜕可以收集。
    意味着大量肥料进账。
    本来还怕墨坎蛟吃得太多,养不起。
    现在看来,吃那么点鸡鸭鹅算什么,回头猪牛羊都得安排上:“小青,你以后就只管吃,只管长大蜕皮!”
    “哞!”
    小青喜欢这个安排。
    …
    …
    …
    一张蛇蜕,换来六包肥料。
    这让池桥松心情很愉悦,不敢进山打猎的遗憾,也烟消云散。
    “妈,回头你再去多买点鸡鸭鹅蛋回来孵化,顺便再逮一批兔子回来养殖。”他下山找到池母,提了要求。
    池母有些忐忑:“还要逮兔子,这我也不会养啊?”
    “回头让二婶、小姑陪你一起养,你们慢慢摸索,养死了也无所谓。”现在不差钱,池桥松说话的底气也硬。
    “那我试试。”
    “嗯,另外你们每天上街买菜时,有活鱼、活虾的话可以带一点回来,一定要是活的,供给小青吃的。”
    二婶在一旁听到,嘀咕:“小青咋吃这样好呢。”
    池母忙说:“小青吃得好,那是应该的,它可是咱家的宝贝。”
    随即又对池桥松说道:“市场上的活鱼活虾,买回家差不多都要死了,我回头在村里问问,让他们逮到鱼虾就别往市场上送了,直接送来我家。”
    “妈你看着办。”
    “买回来就直接送去喂小青吗?”
    “给二叔,我让二叔定时投喂。”池桥松自己没时间。
    三月第一个星期结束,他就不能再从讲武堂点完卯便回家,得留在讲武堂里,忙碌开春招新的事宜。
    墨坎县讲武堂,是去年年初设立。
    他是第一届学员,今年开始招收第二届学员,学费还是一千五。办学方针依然是招生不限条件,给学费就教武功。
    但也依然会劝退,并且不退学费。
    “小松,以后阿才就交给你管了,他不认真练武,你只管打,腿打断都没事。”一名池家村的村民,带着儿子过来交学费。
    池桥松态度说不上热情,但也不冷淡:“修湖叔你放心,等阿才分班,我会跟他管带老师说的,严格对待阿才。”
    阿才比池桥松还要大一岁,已经快十七了。
    站在他爸身边,低着头不去看池桥松,一句话都不说。
    之前池桥松还曾跟在他屁股后玩耍呢,结果现在爸妈动辄拿池桥松教训他,还叮嘱他见到池桥松一定要客客气气。
    要喊“池师兄”。
    这让他心理落差巨大。
    “你愣着干嘛,跟池师兄打声招呼。”他爸扯了他胳膊一下。
    阿才晃了晃身体,没动弹。
    池桥松也不恼,对帮自己干活的一名学员说道:“刘冬,你带这位池桥才学员,去办理宿舍登记。”
    “好嘞,池师兄。”叫刘冬的老学员,立马拉上池桥才,“跟我来,带你去选宿舍。”
    见到儿子被拉走,池修湖又说了几句“回头来家里吃饭”之类的客套话,这才一步三回头的走出讲武堂。
    外面有同村的人在等着,见到他就问道:“修湖,手续办好了?”
    “办好了,小松亲自派人帮阿才跑手续。”
    “是啊,有小松在讲武堂帮衬,小孩们可以安心练武。”
    “唉,我家那小子脸皮薄,让他喊小松一声池师兄,他都不愿意。”池修湖摇摇头,假意贬低自己儿子,“我看啊,让他来讲武堂也是白花钱,学不成的。”
    “年轻人都这样,以前小松还穿开裆裤跟着阿才满地跑呢,等阿才练出来了,他们一起玩到大的还是兄弟。”
    “但愿如此,走吧,回家去?”
    “再等等,阿红姐也送他家小孩来讲武堂了。”
    “阿红姐也送孩子进讲武堂了,她从哪弄的学费?”池修湖诧异。
    “还能从哪。”同村人看了眼讲武堂,“修田大哥家借的呗,她跟翠兰嫂子老姐妹了,去哭哭求求,修田大哥怎么可能不借。”
    池修湖啧啧叹道:“也对……现在修田大哥苦尽甘来喽,以后小松当官,他家花不完的钱。”


第八十七章 日常
    “翠兰,多亏了你跟修田,要不然我们孤儿寡母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灿军一心想练武,但是他胆子太小了,没小松关照,我真怕他在讲武堂被人欺负死。”
    池家老房子里。
    阿红姐带来一筐鸡蛋,拉着池母的手不停感谢。
    “阿红姐你不用担心,灿军是个好孩子,我会让小松多照顾灿军,你就安心回去吧,鸡蛋也带回去。”
    “不行不行,鸡蛋是给你们吃的,拿着拿着。”
    “我要你鸡蛋干什么。”池母坚辞不受。
    不过推来推去,还是拗不过阿红姐,无奈之余只能接受。
    见池母收了鸡蛋,阿红姐这才说道:“翠兰,那我就先回去了,你家忙着盖房子,我不耽误你忙事情。”
    “也没留你在这吃饭。”
    “讲哪里话,你家正在做事情呢……我走了啊翠兰。”
    阿红姐匆匆离去,池母将鸡蛋放进厨房,拎起热水瓶就准备出门。
    “妈,我跟婷婷也去帮忙盖房子。”池小芽和温婷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拉着池桥水的手,跟在池母后面。
    池母笑着抚了两个女娃的发梢:“小芽、婷婷乖呀,在家照顾弟弟,盖房子这种事情,有你们爸爸看着呢。”
    最小的池桥水,咿咿呀呀说着不清晰的话:“大妈,大妈,鸡,鸡蛋,吃。”
    “要吃鸡蛋是吧。”池母往屋子里喊道,“小武,小武,小武你死哪去了,从碗橱里拿个煮鸡蛋出来!”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池桥武和温墨山,磨磨蹭蹭走出来。
    身后还跟着走路摇摇晃晃的池桥东。
    池桥武举着鸡蛋:“谁要?”
    “剥给你弟弟吃。”池母皱起眉头,“你们两个是不是又在偷看电视,等你们爸爸回来,看你们挨不挨打。”
    池桥东高兴地拍手:“哥哥打,打哥哥!”
    池母见状,又训斥道:“还敢带老四一起看电视,把老四眼睛熬坏,你们就有出息了!”
    池父池母四个孩子,池桥松、池桥武、池小芽、池桥东;二叔二婶一个孩子,池桥水;小姑、小姑父三个孩子,温墨山、温婷、温墨水。
    从大到小排序。
    分别是池桥松、池桥武、温墨山、池小芽、温婷、温墨水、池桥东、池桥水。
    池桥武一边给弟弟剥鸡蛋,一边狡辩:“谁看电视了!”
    结果温墨山一句话就露馅:“是老四自己要跟着我们,不是我们让他看电视的。”
    池母骂道:“还说没看电视!”
    “又不给我们找大哥,又不给我们去大棚,还不给我们看电视,要我们怎搞啊!”
    “你哥没给你们买练字本是吧,不知道去抄字练字吗。都八岁了,马上下半年一到,就送你们去学校上学,不让你们待家里祸害。”
    “妈,我不想上学,我想跟大哥一样练武!”
    “你问问你大哥答应不答应,你大哥练武之前,也去学校上过学,你们以后不识字,练武都练不明白。”
    习武有年龄限制,一般十三岁到十五岁,是最佳开启练武的年纪。
    在此之前,大家族都会让孩子先夯实基础,同时送进学校学习文化课——大夏民国基本做到六年义务教育。
    也就是小学六年,免费教学,只收少量的课杂费。
    示意小孩们在家里好好呆着,池母匆匆赶下山,去给盖房瓦匠们送水。
    …
    …
    …
    不觉时间就到了傍晚。
    池桥松骑着二八大杠回家,瓦匠们还在忙碌盖房,太阳不下山,他们不会停。
    见到池桥松,都热情的打招呼:“小松回来啦!”
    池桥松也会礼貌的一一回应。
    晚上吃饭。
    一家人都疲惫不堪,这几天事情赶到一块,每个人都连轴转,一刻不得闲。
    “小松可搞一点?”小姑父提着酒瓶问道,每晚他跟池父、二叔,都要喝点散白消除一天的疲劳。
    “不用。”池桥松对酒没兴趣。
    池母问道:“你在讲武堂可见到阿红婶家的灿军?”
    “丁灿军?”
    “对。”
    “见到了。”
    “多关照关照他,阿红婶不容易呢,男人走得早,这么多年一个人把灿军拉扯大,真是不容易呢。”池母叹道。
    二婶好奇问道:“灿军多大了?”
    “刚满十五,去年就吵着要练武了……今年好不容易卖了头猪,又从我这里借了几百块钱,凑齐讲武堂的学费。”
    “看到小松出息了,他们都赶着往上去。”小姑摇摇头,“但是都没看到,小松他们这一届学员,总共才毕业四个还是五个来着?”
    “五个。”池桥松回道,“去年进阶力士境的有席龙龙、孙乾、马忠军,今年又进阶一个潘正侠,都已经办了毕业。”
    “但你还是大师兄吧?”
    “这是肯定的。”
    不管后续有多少学员进阶力士境,池桥松大师兄的地位都牢不可破。当然大师兄只是一个称号,别人认不认,还得靠实力说话。
    “阿红姐可怜哦,但就怕灿军练不出来,不是人人都有小松这样的天赋。”小姑言辞一向犀利。
    池父说道:“总要拼一把,我当初也是想拼一把,才把小松送去讲武堂,这拼出来了,家里光景立马就好了。”
    语气虽然平淡,但其中不无自得。
    当初借钱送池桥松上学,已经成为池父这大半辈子,最得意的一项决定。
    一家人就这样聊着琐事,吃完晚饭,等看过天气预报,池父就跟着池桥松去了田舍——今晚轮到他守夜。
    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