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办公室的徐雪松回过头,眯着眼睛问:“你是说刚才打电话联系的那个韩晓武?”
“嗯,就是他。”
“别瞧不起在社区工作的人,人家可能只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社区过渡一下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想起来了,叫莫欺少年穷!”
“我都不认识他,怎么可能瞧不起他!只是觉得香港大学的MBA去做社工,有点可惜。”
“留学生做社工你觉得可惜,那张小云和陈季呢,同样是留学生,你觉得他们可不可惜?”
“他们至少考上了公务员,张小云甚至当上了副镇长。”
“储婵娟同志,你这是官本位思想,觉得考上公务员、做上副镇长就是成功。”
“我才不是什么官本位思想呢,考上公务员虽算不上有多成功,但怎么也比做社工强。我只是觉得像韩晓武这样的人,做社工真是大材小用。”
徐雪松摇摇手,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小储,你说的只是你觉得,我们不管遇着什么事,别急着下结论,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人家是怎么觉得的,也许你的看法和想法就会完全不一样。”
“徐科,什么我觉得你觉得的,绕来绕去把我都绕糊涂了。”
“其实一点不绕,这么说吧,能花几十乃至上百万去留学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或者大多不是来自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我们觉得考上公务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算是一种成功。但在人家看来,考上公务员也好,去社区做社工也罢,或许并没有什么两样。”
储婵娟醍醐灌顶般醒悟过来,喃喃地说:“仔细想想真是,那些富二代有的是钱,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在人家看来,可能就是一顿饭的事!”
第22章 全方位的专业
盐海市宣传系统来那么多“百姓名嘴”,韩晓武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闹出大笑话,没急着回社区,就这么站在苏建花园门口远远地盯着老爷子。
直到李亚娟发微信说座谈会开完了,盐海的客人都走了,才打道回府。
张莉莉和许冬梅也陪着童江昆从人民医院回来了,童江昆的脸肿的怕人,正举着冰袋敷。不过医生说没大碍,只开了点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药。
发生这样的事,大家伙的心情都不好。
韩晓武不知道怎么安慰,也不想跟她们一起做毫无意义的声讨,帮着把大会议里为座谈而摆成“回字形”的桌椅搬回原来位置,便提上一袋创文问卷去片区发放,干到五点半准时下班。
苏建花园距如意小区不远,有小电驴后更加便捷,哼着桥边姑娘,五六分钟就到家了。
“问题侄女”正在阳台上收衣服,整个人看上去顺眼多了。毕竟妆容经过了专业指导,衣着也比之前得体。
“小觅,你今天不是上中班吗,怎么回来这么早?”
“琳琳今天去得早,我就早点回来了。”
“哪个琳琳?”韩晓武打开鞋柜,取出拖鞋。
韩苏觅回头道:“徐谢琳啊,我同事,也是我闺蜜,前天跟你说过的。”
“想起来了。”韩晓武拍了下脑袋,把换下的运动鞋塞进鞋柜,转身看着正往无纺布罩里套西服的侄女问:“你帮我晒衣服了?”
“不止晒西服,垫的和盖的也晒了,床单和被套也洗了。”韩苏觅把罩好的西服挂到晾衣架上,俯身拿起沙发上的衣套,一边收拾着另一套没罩的西服,一边好奇地问:“小叔叔,你怎么买这么多套西装。衣柜里还有四五套,有好几套看着都没怎么穿过。”
这个问题让韩晓武不由得想起之前做金融民工的日子,笑着解释:“我以前的老板要求高,用他的话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全方位的专业’,连衣着都要‘从里到外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穿得太随意,只能穿西服,天天西装革履。”
“小叔叔,你们老板也太老土了吧!”
“不是老土,是专业。他不只是对我们要求严,对他自个儿更苛刻。有一年路演,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外面将近四十度,我们穿长袖的都热得恨不得卷袖子解纽扣,他却坚持穿西装打领带。”
“什么叫路演?”
“这个跟你一时半会儿说不明白,相当于做活动,相当于开会。”
想到小叔叔以前工资奖金那么高,韩苏觅嬉皮笑脸地说:“我们老板娘要是肯给我加工资,让我怎么穿我就怎么穿,像模特那样只穿内衣都行!”
“你要是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穿成那样,我不知道没关系,只要让我知道了,立马收拾东西给我走人!”
“小叔叔,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怎么也这么封建。”韩苏觅挂上套好的西服,坏笑着问:“再说了,你不喜欢别人穿成那样,为什么人家姑娘穿泳装时,你还盯着人家看!”
“我什么时候盯着人家看了?”
“前天晚上在土豪金游泳的时候,我在边上可看得清清楚楚。”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小叔叔,你色迷迷盯着人家看,说明你虽然没有女朋友,但还是个正常的男人。可你为什么只看别人不看我,我身材挺好的!”见韩晓武恼羞成怒,韩苏觅更来劲儿了,放下西服,叉着细腰,像模特似的叉腰顶胯。
“别搔首弄姿,给我正经点!”
“是不是因为我是你侄女,不好意思看?”
遇上这么个疯疯癫癫的丫头,韩晓武彻底无语,懒得跟她废话,干脆转身去拆桌上的快递。
“小叔叔,你一定是不好意思看!哼,原来你也是个假正经。”
“行行行,我不好意思看行了吧。你身材好,漂亮,可我是你叔啊,不能瞎看,看了就是乱伦,看了会有罪恶感的,这下你满意了吧?”
“真的,我身材真的还行?”
韩晓武不想把刚帮她培养出来的那点自信掐掉,头也不回地说:“不是还行,是非常好,去做模特都没问题。”
韩苏觅对着电视墙上的镜子,左照照右看看,越看越对自个儿的身材不满意,嘴里嘟嘟囔囔:“别哄我了,我这身材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个子太矮,模特个子多高啊,模特肯定做不成。”
韩晓武心想她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拿起刚拆开的运动服,回头道:“小觅,今晚不游泳了,赶紧收衣服,收完去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会儿跟我去跑步。”
“小叔叔,前天陪你游了一会儿泳,腿脚到现在都疼,今晚不跑步好不好,我真跑不动。”
“前天你跟我是怎么说的,这才两天就打退堂鼓了?”
“小叔叔,我是真跑不动。要不你跑,我骑电动车跟着。”
“不行,必须跑!实在不想跑也可以,把买泳装、美容院办卡和买护肤品、化妆品的钱还我!”
韩苏觅急了,苦着脸辩解:“泳装是你非要给我买的,美容院的卡是你非要帮我办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那么贵,我不让买你非要买……”
“这些我不管,我只知道你信誓旦旦地保证过,说锻炼就锻炼,还说锻炼对身体好。”
“可我真的跑不动!”
“没跑就说跑不动,有你这样的吗?”
“小叔叔,我们不跑步,我陪你散步行不行?”
“不行,我们韩家人说到就要做到!”
在韩苏觅心目中韩晓武不只是小叔叔,也是出手大方的“金主爸爸”,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惹“金主爸爸”不高兴,很不情愿地说:“好吧,我陪你跑。要是腿跑疼了不能上班,大不了请假,反正有你养我。”
韩晓武要的可不是这个效果,立马板起脸:“想得倒美,腿真要是跑断了进医院,可以不上班。腿只要没跑断,不管多疼都得给我老老实实上班去。别说我不会养着你,就是你爸你妈也不可能养你一辈子。”
“知道啦,不就是跑个步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23章 统战联络员
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
下班后逛街、看电影、尝美食、保养皮肤,睡觉前跑步、游泳,锻炼身体,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并且有侄女相伴,韩晓武终于不像刚来安海时那么寂寞无聊,觉得这才是梦寐以求的生活。
他的上司张莉莉过得可远没他这个下属潇洒,小童莫名其妙被人打了,要是不帮着讨个说法,姑娘们就算不会因为这个辞职,工作起来也不会再有之前那样的热情。
报警非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可能会让矛盾激化。而作为社区主任,化解矛盾是最主要的几项职责之一,激化矛盾的事是万万不能做的。
几经权衡,她调出监控视频存到手机里,叫上负责综治、司法的李玲,一起去找王老头的二儿子王书贵。
事实证明是找对了!
王书贵也在体制内吃着公家饭,担心事情闹大了影响不好,主动提出帮他家老爷子赔偿医药费、营养费和误工费,还提着一袋水果去小童家赔礼道歉。
事情总算得到了解决,张莉莉不用担心队伍不好带了,但日常工作依然受到很大影响。
小童的脸肿得厉害,刚开始冰敷,现在改为热敷,看来没个三五天不会消肿。而小童负责的就业、退管和医保等几项工作又直接关系到民生,群众找上门不能让群众等,只能让曾做过几个月协理员的王艳秋先顶上。
可王艳秋身怀六甲,再有一个多月就生产,不能太劳累。
张莉莉正打算让最闲的韩晓武给王艳秋打下手,街道突然通知她让韩晓武下午3点,去市政府大楼1420室开会。
张莉莉没办法,只能回头说:李玲,你辛苦一下,跟艳秋一起先顶几天。”
“主任,我手上一大堆事……”
“我知道,谁手上不是一大堆事?”
“晓武事少,他不会可以学,跟着艳秋干两天就会了。”
“晓武下午要去市里开会。”
社区只有书记和主任有资格去市里开会,并且一年也参加不了几次,其他人只能去街道开会。韩晓武刚来没几天就要去市里开会,不但陈玲觉得奇怪,许冬梅、李亚娟、钱斯敏等人一样觉得不可思议,都一脸问号地看向韩晓武。
大家忙得焦头烂额,就他这个大男人最清闲,本就很尴尬。
被一帮大姐小姐这么盯着,韩晓武更尴尬,只能猪鼻子插大葱——装蒜:“让我去市里开会,主任,你不是开玩笑吧?”
“谁有闲情跟你开玩笑?”张莉莉拿起手机,把微信通知内容转发给他,随即抬头道:“是统战部的海外归国人员座谈会,街道领导说你既是海外归国人员,也是我们社区的统战联络员,必须参加。”
“我是统战联络员?”
“你不是负责统战、团委和关心下一代吗,负责统战就是统战联络员。”想到韩晓武初来乍到,许多职务名称可能没搞清楚,张莉莉接着道:“小童是协理员,亚娟是宣传文化干事,徐斯敏是专职网格员,冬梅是社区妇女主任,记住了吗?”
“记住了。”
再想到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市里的会议,张莉莉又提醒道:“下午的会说是3点,但不能真3点才到。宁可早点去会议室等,也不能掐着点儿,更不能迟到!”
“好的,我两点半就过去,市政府离这儿又不远。”
“记得带支笔,还有记录本,领导讲什么要及时记下来。你跟别的留学生不一样,不但代表你自己,也代表社区,甚至代表街道。要是不做记录,跟人家一样玩手机,领导看见了会不高兴的。”
“明白,谢谢主任提醒。”
张莉莉想了想,又叮嘱:“回来的留学生大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有的甚至是大老板,市里一定很重视,下午的座谈会常委部长说不定都会参加。你好好想想,做点准备,不然让你发言,到时候都不知道说什么。”
“还要发言?”
“不发言还叫什么座谈会?”
“这么麻烦,早知道我就不填那个表了。”
“填都填了,报都报上去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不知道怎么说话,就上网搜搜,最好准备一份发言稿,再不济也要拟个发言提纲。”
“行,我这就准备。”
可能街道那边有事,张莉莉交代完工作就急匆匆离开了。
她前脚刚走,许冬梅就调侃:“晓武,不得了啊,你要去市里开会啦,说不定能见到常委部长,跟常委谈笑风生!”
“常委部长什么级别?”韩晓武好奇地问。
许冬梅偏过头猜测:“应该是副处吧?”
李亚娟回头道:“不是应该,就是副处!”
韩晓武对正处副处真没什么感觉,因为之前做金融民工时,不知道见过多少厅局级干部。甚至有两个当年考上选调生、毕业后从政的大学同学都已经干到了处级。只是平时各忙各的,不怎么联系,也很少发朋友圈,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在同学群里相互问候下。
张裕敏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