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收入证明,银行的那个人好像还嫌我和你爸年纪大。”
“哈哈哈哈哈。”
“你笑什么。”
“没什么,小觅帮你们看得房子在哪儿?”
“在马路北边,就是海陵公园南边的小区,一共就两栋楼,跟这个小区就隔一条马路。”
“公园印象。”
“对,就是公园印象。”
家里亲戚几乎全在城里买了房,在体制内上班的大多去台东买,不在体制内工作的全来安海买。想到舅舅、大姨和小姨在安海全有房子,韩晓武能理解老爸老妈的心情,不禁笑道:“用不着借,一样用不着贷款,还差多少?”
“一百六十万。”
“行,什么时候要?”
“这要问小觅,”姜兰英想想又笑道:“晓武,我们虽然买房子,可我和你爸能来几次,又能在安海住几天?主要是想着老了之后不给你添麻烦,有个小病小灾的,自个儿去人民医院。再说我们就你一个孩子,这房子最后还是你的。”
“我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钱跟我说一声就行了。”
第113章 怕麻烦
海陵公园,曾经是安海最热闹的地方。
韩晓武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次跟老爸老妈来安海,都要去海陵公园玩玩。那会儿不但他很羡慕城里的小朋友,老爸老妈一样羡慕吃完饭就能逛公园的城里人,更羡慕那些从海陵公园门口出入安海宾馆的干部。
韩晓武甚至怀疑,老爸老妈之所以下那么大决心,在紧挨着海陵公园和安海宾馆的“公园印象”买房,就是想圆他们当年曾做过的那些遥不可及的梦。
想到这些,韩晓武提议去海陵公园转转。
本以为老妈会欣然前往,没想到她忙着看电视,说什么马上就要在这儿买房,等买了房出门就是公园,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韩晓武也不勉强,换上运动服,独自下楼跑步。但没跟往常一样往南跑,而是往北跑,一口气跑到了海陵公园门口。
他停住脚步,掏出手机,再次看了看吃晚饭时蔡琪发的微信,随即翻找出张星明的手机号码拨打过去。
“晓武,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我以为你不敢再联系我呢!”
“不敢联系你,我有什么不敢的?你不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副市长吗?还是个县级市的副市长。官比你大的领导我见多了,微信好友中少说也有七八个厅局级。”
张星明乐了,连忙说:“千万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我以为你会担心我官迷心窍,为了点政绩会没完没了地骚扰你。”
“老张,说了你别生气,我确实有过这样的担心,毕竟老徐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他挂职副县长时三天两头给我们打电话,好几个同学被他忽悠去考察。”
“那你为什么还给我打电话?”初来乍到,正百无聊赖的张星明站起身问。
“因为你现在只是拟挂任的副市长,人大那边还没通过,分工也没明确,究竟协助哪位副市长做哪些工作,估计连你自个儿都不知道,这会儿谈招商引资是不是太早了?”韩晓武笑了笑,接着道:“老张,要是没猜错,你下午之所以在群里那么说,应该是考虑到班长的感受。”
张星明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的?”
“老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当年也暗恋过班长?只是我们考虑到不能伤你的自尊,看破没说破罢了。”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问你是怎么知道我的职务还没通过人大任命,我的分工还没明确的?”
“这么说你当年确实暗恋过班长!”
“都过去多少年了,再说这些有意思吗?”
“有意思啊!困惑了我们这么多年的未解之谜终于真相大白,我要赶紧告诉‘及时雨’,她对这件事也很关心。”
“别闹了,说正事,你究竟是怎么知道我的工作分工还没明确的?”
韩晓武轻描淡写地说:“因为我就在安海。”
“真的假的?”张星明以为听错了,不敢相信这是真。
韩晓武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老张,你这会儿在哪儿?”
“我在宿舍。”
“安海宾馆后面的政府宿舍?”
“你真在安海,你不是盐海人吗,你跑安海来做什么?”
“我是台东人,并且我家所在的富安镇,就紧挨着安海的大公镇。来安海比去台东近多了,口音一样,风俗习惯一样,所以我们那儿的人要买什么东西,只会来安海,不会去台东。”
“台东不就属于盐海吗?”
“属不属于盐海跟我们这些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口音都不一样,说话都听不懂,还那么远,反正我是没去过。”韩晓武不想再讨论这个让一百多万台东人伤心了几十年的话题,顿时话锋一转:“我正在安海宾馆门口,赶紧出来吧,带你去吃烧烤,给你接风洗尘!”
“你在安海宾馆门口?”
“出不出来,不出来我回家睡觉了!”
张星明觉得这一切是那么地不真实,开门走出宿舍,边走边笑道:“来了来了,我这就出来。你小子,真是神出鬼没,哪里像是搞金融的,像是搞地下工作的。”
“提到地下工作,有句话我要跟你说在前面,我是你同学的事,不要让别人知道。”
“为什么?”
“我怕麻烦,我现在身兼几职,身份特殊!要是让我现在那些的上司知道,他们肯定会把我推到前台,让我干这个干那个,毕竟不管怎么说你也是副市长,能得到你的表扬不是坏事。”韩晓武笑了笑,又说道:“要是让我在安海交的那些新朋友知道,他们一定会让我帮着请你吃饭喝酒。他们不图别的,就图面子,哈哈哈。”
张星明愣了愣,一脸不可思议地问:“晓武,你在安海工作?”
“老张,我现在也算三分之一个政府的人。我看见你了,这儿呢!”
张星明也看见了他,放下手机跑上来笑看着他问:“手就不握了,接着说,什么叫三分之一个政府的人?”
韩晓武把手机揣进口袋,一边带着他往常光顾的烧烤店走,一边笑道:“听清楚了,我现在是安海街道洋港社区的兼职网格员和统战联络员,也是安海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秘书长、安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秘书长!”
“头衔不少,混得不错啊!”
“这就叫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张星明转身问:“这么说我来安海挂职的事,是你告诉及时雨的?”
韩晓武得意地笑道:“我告诉班长,让班长告诉及时雨,通过及时雨确认的。”
“确认?”
“我一个朋友在统战部上班,她中午遇着你,认出你了。”
“你朋友认识我?”
“就是上次跟我一起去东海喝老仝喜酒的那个美女。”
想到中午在电梯里确实遇到过一个漂亮女孩,张星明猛地抬起手拍了下额头:“想起来了,我说怎么那么面熟呢,原来是你女朋友!”
“假的,假女朋友,人家看不上我,现在只是普通朋友。”
“在安海这地方,还有你韩总追不到的姑娘?”
“有啊,我这不就遇上了?”韩晓武顿了顿,又问道:“嫂子和孩子呢,怎么不带她们过来?”
“我是来挂职的,干满两年就回去,带她们来做什么?”张星明回头看了看,补充道:“再说现在交通也方便,周末我可以回去,她们也可以过来。”
“嫂子和孩子来的话,记得跟我说一声。”
“放心,她们真要是来,我不会跟你客气的,打土豪的机会可不多,吃别人的我不敢,吃你的我毫无心理压力!”
“那还是算了吧,我怕你们把我吃穷。”
“想吃穷你韩总可没那么容易,”张星明笑了笑,好奇地问:“晓武,你居然会跑安海来做网格员,还是兼职的,究竟怎么回事?不会是为了追统战部的那个姑娘吧?”
“不是早跟你们说过吗,我离职了。”
“离职可以再入职,以你的资历、能力和学历,想找份工作还不容易?”
“找份工作倒不难,关键我不想再把自己搞太累,你可以理解为我现在已经退休了。”
“我理解不了,你们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
“理解不了那就别问了,接下来两三个月我都会在安海,想喝酒就给我打电话,再就是刚才跟你说过的,我们之间的关系不要让别人知道。”
“我不说别人就不知道了?至少你没追上的那个姑娘知道!”张星明冷哼了一声,又故作不快地说:“搞得像有我这个同学很丢人似的。”
韩晓武停住脚步,笑看着他解释:“老张,我是怕麻烦。至于在统战部上班的那位你不用担心,我已经下了封口令,骗她说我会躲着你,不让你知道我在安海。”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又不怕丢人,更不怕麻烦。”
“就当帮我得忙行了吧,我是真怕麻烦!”
“行行行,我不会跟别人说的,见着也会装作不认识,不会打扰你清修,让你安心大隐隐于市。”
“这还差不多。”韩晓武确认不会因为他的到来打破原有的生活,笑问道:“晚上喝什么?”
“这不是废话吗,当然茅台了!”
“腐败!张星明,你怎么能堕落成这样,你这样很危险的!”
“喝你的不算腐败。”
“想喝茅台没有,我只有牛二。”
“越有钱越小气,古人诚不欺我。”
“古时候茅台就不值钱,全是被你们这些当官的喝贵的。”
“别乱扣帽子,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就喝过一次,还是在死胖子的婚礼上。”张星明想想又笑道:“开始以为有多好喝,喝了才知道也就那样。”
“那我们改喝茶吧,我刚吃过晚饭,吃不下东西,也喝不了酒。”
张星明笑道:“这标准是越来越低,连牛二都想省!韩总,你也太抠门了,有你这么给人接风的吗?”
“喝茶比喝牛二贵,别不识好歹。”韩晓武笑骂了一句,想想又意味深长地说:“老张,你真要是想喝茅台,哪天我陪你去胖子那儿。他爸囤了满满一屋子,估计有上百箱。”
“跟你开玩笑的,我不但把烟戒了,现在酒也很少喝。”
第114章 河边夜话
安海这些年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盖了许多高楼大厦,但终究是一个县级市,既没有古色古香的茶楼,也没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咖啡厅。
事实上韩晓武也不喜欢去那些地方,考虑到老同学想找个清静的地方说说话,嫌烧烤店人多太喧闹,干脆把他带到环球影城后面的一家港式茶餐厅。
要了两杯茶,点了几道小菜,对坐在餐厅门口充满文艺范的落天茶座,边吃边畅聊起来。
“这地方不错,虽然开在市中心,但闹中取静,还有点情调,应该没少带女朋友来吧?”
“这家店我是和我侄女沿着河边跑步时发现的,感觉挺不错,来过几次。可惜生意不怎么好,每次来时都看不见几个客人。”
韩晓武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大厅,又无奈地说:“主要是安海人口太少了,晚上稍微好点,白天后面那条最热闹的人民路都看不见几个人。”
张星明端着茶杯,沉吟道:“八十七万,是不多。”
“你说的八十七万,是全市总人口。并不是城区人口,更不是常驻人口。”韩晓武顿了顿,又说道:“安海重视基础教育,每次高考的成绩都不错,甚至名列全省各区县前茅,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考出去的年轻人,愿意回来的很少。”
“不只是安海,其它地方也一样。”张星明不想把好好的同学聚会变成“工作会议”,立马换了个话题,看着前面的河问:“这是条景观河?”
“不是。”
“亮化工程做得不错,在桥上看很美,我以为是景观河呢。”
“说起这条河,那就有历史了,它是汉朝开凿的,叫上官运盐河。古时候从在儿往东全是海,海边有很多盐场,那些盐场所产的盐,就是通过这条河运出去的……”
见老同学如数家珍,张星明不禁笑道:“韩总,没想到你对这也有研究!”
“我是听朋友说的,”韩晓武一边招呼他吃菜,一边解释:“我是新联会的理事兼副秘书长,我们新联会的一个副会长是作家,他正在写安海乃至我们老家富安这一带的历史,书名叫《韩四当官》,写得挺好,我正在追看。他为了写这本书考证过很多史料,对这方面很有研究。”
“我说你怎么有闲情逸致研究这些呢,原来是听人家说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看点书,多学习学习没坏处。”
“不怕你笑话,我已经很久没能静下心好好看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