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的日化配方。
同时结合他们以前的技术积累,优化相关产品,同时还自发的创新一些产品,例如洗衣液、沐浴露、洗手液等等产品。
而收购团队,则是自己就开始研究国内的日化企业,研究他们的经营状况,以及收购的难易程度评估,还有就是这些企业的价值评估等等。
而财务部和法律部,更是不用马世贤操心,完全按照赵一定下来的规矩办就可以,将账目做的清清楚楚,这些都是有章可循的。
而马世贤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国内日化行业和国际日化行业的情况,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业内人士,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于是马世贤也委托人力资源公司从国内日化企业招聘一些资深从业人员,同时也从国际日化巨头那里招募国际运营人才。
按照赵一的话说,不想成为国际巨头,也就没有必要专门成立一家公司,除非是特殊需要,不然他旗下的企业都要以成为国际巨头为目标。
当时马世贤就被赵一的这股气势给镇住了,同时内心也有些怀疑他的话,国际巨头说着好容易,其实想要做到确实千难万难。
赵一似乎看穿了他的小心思,直接就将自己旗下的企业列举了一遍,彻底将他的怀疑念头给打消了,十几家500强企业足够证明赵一有这个实力说这番话了。
当马世贤走出赵一的办公室后,虽然内心也有一股豪情万丈的情绪,但是却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500强企业,国际巨头,垄断经营者,每一步都不是想想就能达成的。
他自认为以自己现在的能力,还不够资格,所以未来的日子里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拿出当初上学的劲来,争取考一个好的分数。
赵一将宝洁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就叫给了马世贤,他在这方面不能提供太大的帮助,只能靠他自己了。
但是,赵一也不是什么都不管,至少在产品技术上面,他也为宝洁公司准备了一些杀手锏,不然凭借自然发展,想要实现国际巨头的目标,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而想要成为垄断经营者,更是遥遥无期,甚至是一辈子都无法实现,既然从营销手段上面,无法彻底压服国际巨头同行,那就要从技术上面来突破了。
于是等宝洁公司的技术团队还在研究如何改良市面上的日化产品的时候,赵一提供的技术资料就传到了这些技术团队成员的手上。
例如产品理念上面,不再是以单一功能产品为主,而是应该以复合功能为主,例如香皂,不在单单是清洁产品,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功效。
又例如洗衣粉或者洗衣液,不仅要减少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减少对衣服布料的伤害,同时还要具备对衣物的护理效果。
让衣服不会因为经常洗而减少使用时间,反而增加他们的使用寿命。
研发团队拿到赵一的资料后,就被这个产品理念给惊艳到了,当然这个想法不一定是赵一第一个想出来的,只是可能因为技术的问题,无法实现而已。
赵一在技术部分,就着重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无害化学的概念,当然无害并不是说绝对无害,就连水,短时间喝多了,都会中毒身亡。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无毒的物质,只是关乎剂量大小而已,所谓的无毒,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将对人体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首先在高端产品领域,主打天然草本概念,这个在国内非常有市场,也非常吸引人,当然赵一也不会忽悠人,而是实实在在的提供高端效果的产品。
只是这帮做化学的,根本就不懂草本植物的培育,所以赵一就让他们和青农生物实验室合作,培育新型草本植物,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成功,将会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
考虑到天然草本概念在国际上可能行不通,于是赵一又提出了特殊有益物质的概念,在这些日化产品中添加各种类型的护理物质,彻底和国际日化产品拉开技术距离。
这是针对高端日化产品来说的,虽然研究时间所需不短,但是也没有急着就推出市场,前期还是以低端日化产品为主,彻底占据国内日化市场。
而这些相关的技术资料,赵一也不遮遮掩掩,将实现理论和技术等都全套交给了宝洁公司的研发团队,但是保密级别则是很高,毕竟这将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如果泄露出去,对宝洁公司的打击非常大,到时候可能又要赵一来出手,只是这样赵一就觉得很麻烦。
他一般喜欢在公司初创的时候,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后续就需要公司自己来发展了,能少找他麻烦就尽量少找他麻烦。
日化产品的种类相当多,包括洗涤用品、香味剂除臭剂、口腔用品、驱虫灭害产品、清洁剂、化妆用品、其他日化产品(鞋油、地板蜡等)。
赵一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可能全部列举,所以他只是提供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资料,例如怎么生产食用级别的日化产品,以及现有日化原料的替代原料等等。
算是一个技术性纲领资料,具体到产品上面,还需要这些研发人员自己来做,不然什么都要赵一来做,那还要这些研发人员干嘛。
不过化妆品行业,赵一是不打算让宝洁日化公司来做,赵一打算到时候重新组建一家化妆品公司,这是出于两者产品差异太大的原因考虑的。
等宝洁公司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马世贤就率领收购谈判团队,开始全国的收购之旅,首先被他盯上的就是上海家化。
一是这家公司历史很久,打造了众多较为出名的品牌,能够弥补宝洁公司初创品牌缺少的短板。
二是上海家化公司足够有名,可以一举打响宝洁公司的知名度,让一些已经经营困难的日化企业,自己找上门来,化被动为主动,在谈判之中占据优势地位。
虽说上海家化知名度很高,也算是国内日化行业的巨头,但是真实体量却要比想象中的小得多,这也是宝洁公司对收购它信心满满的原因。
确定了第一枪就放到上海家化的身上,马世贤和收购谈判团队到达上海后,就分开行动,马世贤主要是负责政府层面的谈判工作,毕竟政府才是真正的股东。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跟上海家化的管理层谈判,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对于收购行动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双管齐下,再加上这家企业的背后老板是赵一,政府层面就没有太大的抵触。
而且宝洁公司开出的收购价格,也是诚心价格,拿出的资产评估报告也是相当的具有水平,让政府官员无法反驳。
所以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宝洁公司就将上海家化给收入囊中,这个速度在收购案例中算是非常快的了,这也得益于前期工作做的非常扎实。
有了这个口子之后,全国各地的日化企业都心思浮动,特别是政府层面的,很多日化企业都是出于微利经营或者是亏损经营,政府早就想要摆脱这个包袱。
只是没有那个政府吃第一个螃蟹,同时也没有那个个人和公司想要收购日化企业,才造成他们以维持现状为目标。
现在不同了,宝洁公司已经公开宣布整合国内日化产业,打造国际日化巨头,以便未来和国际日化巨头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这样的诱惑,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吃这一套,而且里面也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再加上赵一那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让宝洁公司在政府层面的阻力非常小。
有了这个前提,在安抚好企业管理层和工人,收购行动就会非常顺利,所以后面的收购行动,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
第285章 天问书社(求订阅~~)
不提宝洁公司在国内掀起日化企业的整合行动,让国内日化行业风起云涌,让每一位日化行从业者都切身感受到大时代的激荡。
赵一还是依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老老实实的忙着自己的事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智能翻译专家已经将天问大学的所有数字图书都学习了一遍。
经过赵一的测试,发现翻译准确率达到了99。9%以上,比普通的人工翻译准确率还要高得多,完全可以胜任科学著作的翻译工作。
而且由于之前培训智能教师,赵一这边也积累的打量的基础文化素材,这次也给了智能翻译专家学习,带来的效果更是比普通的翻译水平要高得多。
著作翻译有两种,一种是直白的翻译,仅仅是将外文资料的意思翻译明白了,但是文采什么的,就不提了。
这种翻译在科学著作中还好些,但是在文学著作中就实在是不敢恭维。
而翻译专家已经达到了第二个层次,就是不仅能够翻译明白外文的意思,而且还会使用汉语的特点,翻译出来的文章文采也是相当惊人,具备很高的可读性。
这才是初级人工智能该有的样子,当赵一特意让智能翻译专家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果翻译专家给赵一翻译出来好几种不同风格的译文,其中有一篇纯文言文的方式。
这让赵一看了,也是一阵佩服,如果让他自己来,虽然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绝对不会有这么高的效率,这就是初级人工智能的可怕之处,具有人力不可比拟的优势。
说实话,如果赵一让初级人工智能来学习编程,繁星软件公司里面的所有研发人员都要面临着失业,初级人工智能绝对拥有这样的实力和效率。
这也是赵一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这里有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原因,实在是关系甚大,如果被别人知道了,估计全世界的人都寝食难安。
例如配合高精度机械装置和自动化设备,使用初级人工智能,绝对可以让全世界百分之九九的工业生产人员下岗。
如果使用科学模拟算法,甚至初级人工智能还能替代一部分初级研究工作,让处于科研底层的人员面临失业。
像这样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所以赵一即使拥有现在的地位,也不敢贸然将初级人工智能放出去,这样带来的后果,就连他也是无法意料的。
既然智能翻译专家已经准备好了,那么赵一就让律师事务所帮忙办理天问书社的相关手续,这家企业名字虽然和天问大学相同,但是却没有什么关联。
然后就是天问书社的员工招聘工作了,大部分员工还是以印刷厂工人为主,剩下的就是一些发行人员和行政人员。
这些员工招募起来要相对简单很多,难得是招募翻译专家,虽然人工智能的翻译准确率超过了人工翻译水平,但是并不是说不要人工翻译人才。
第一是需要人工翻译人才,来为智能翻译专家把好最后一道关,尽量让翻译出来的著作准确度更高。
第二个理由就是智能翻译专家无法感知当前社会环境,无法规避一些敏感问题,这方面就需要人工翻译专家来把握。
这样看是好像对人工翻译专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其实不然,要知道智能翻译专家的翻译准确率已经很高了,想要再找出瑕疵,必须要求人工翻译专家的水平更高才行。
不然根本就找不出来问题,结果是有相当于没有,所以赵一需要寻找那些真正的翻译大家。
而国内的翻译大家在学术界都是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果是请来做专职翻译工作,估计是很困难的。
但是赵一的要求很简单,只是让他们做兼职,帮忙审阅智能翻译专家翻译出来的著作。
这样的工作就相对简单多了,如果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几天就能够审阅一本翻译著作,完全不耽搁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只是赵一担心他们的工作效率完全跟不上智能翻译专家的翻译速度,所以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尽可能的多找点,不然也会耽搁事情。
普通的人才,赵一就让人力资源公司去招募,而那些翻译大家,则是需要赵一去亲自拜访,没办法,他们还真不是只用钱就请的过来的,必须要有一些诚意才行。
好在赵一的知名度还行,大家都卖他一个面子,再加上他的年纪也小,老家伙们都愿意帮小辈的忙。
于是在1985年5月10日,天问书社正是挂牌成立,除了帮忙出版发行原版著作之外,它的主业还是以翻译科学著作为主,其他类型的书籍当然也会做。
这家被赵一寄以厚望的公司、作为科学规划十条里面的一环,成立的时候完全没有赵一其他公司那么热闹,就连政府部门,也是不甚关注。
毕竟书籍出版行业,并不是什么新鲜行业,也不是了不起的高科技,而且也无法创造高额的经济价值,大家都当做是赵一的兴趣爱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家出版单位的科技含量还真不低,可以说是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