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贪腐现象越明显,一切靠关系才能够办事,行政差别对待明显,形成很多不公平现象。
这种现象更是加剧了当地人员的逃离,“惹不起,但是可以躲得起”,这句话就成为了真实的写照。
特别是有本事的人,更是不愿意待在家乡建设家乡,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内地经济差的地区,既无人才可用,有无商人往来。
主任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赵一,看见赵一自顾自地在饮茶,神情平和,仿佛这次提的建议并没有多么放在心上,给主任的感觉是风淡云清,泰然自若。
继续看下去,上面说道:“我国目前主要经济模式是外贸型经济模式,将生产基地建设到沿海地区城市,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可以减少货物流通成本,对接海外市场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我认为这种形式单一的发展模式不可持久。
我预计未来10年到20年左右,我国的经济体量会和美国的经济体量差不多,这种单一发展模式会造成国际依赖度增加。
一旦国际关系恶化,特别和美国的关系恶化,对我国的经济打击会非常大,我们老祖宗总是提醒我们,‘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具有明显可预见性的结果,需要从一开始就要着手规划。
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内需市场,也就是说两只脚走路,一只为外贸型经济,另一只为内需性经济,但是内需性经济需要老百姓口袋里有钱,而怎么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呢?
增加百姓收入就需要给当地配置合理的产业,农业发达地区,则提供优良的农作物种子,目前我旗下的青农生物实验室正在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相信不久会有一些不错的成果出来。
而农业不发达,农业耕地少的地区,则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模式,如风景秀丽的地方,适度发展旅游经济;人口多的地区,可以发展生产型经济。
水域面积大的地区,可以有计划,在保护水域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保证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发展山林种植业,竹木加工业等等。
以上是我提供的一些思路,但是都需要保证当地生态不会被过度破坏,造成无法恢复的情况,我们纵观世界,发现大部分都经历过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我国目前外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汇储备更是大量增加,基础条件比较雄厚,可以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路子。
然后就是我国中心城市规划问题,中心城市一般在省级区域内或者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和多种主导功能,起到枢纽作用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我国人口众多,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形成百万或千万以上人口城市,将会是稀疏平常,而现在就合理规划中心城市,则是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不能够等基本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再来规划中心城市,那样还是无法解决区域经济平衡的问题。
预先根据交通、人口、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综合因素,选择区域中心成为为全国中心城市,然后在省级范围内选择省级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优先原则是需要具备辐射相应,如果中心城市只能够自己富裕,而无法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反而出现明显的虹吸效应,那么这个中心城市其实是失败的。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百姓的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而不具有带动效应的中心城市,反而会大规模吸纳周边城市资源而无法反馈,造成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更加糟糕,百姓生活更加困难,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以上都是我自己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点愚见,但是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效通达的交通网络之上,只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才能够全国范围内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社会分工水平,增加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
这就是我提出的这份《建设我国高速公路骨架网络的建议书》的初衷,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既然由此思考,应该就要为国献策。
以上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角度,来说明发展高速公路网络的必然性,下面谈谈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对于当前一些问题地解决思路。
首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都还是停留在70年代左右,容纳的就业人数数量也基本上维持在那个年代。
但是城市人口却增加得很快,之前由于上山下乡运动,暂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农田数量也是有限,既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又无法真正容纳大规模人员的安置,只是权宜之计。
工业发展水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既有需求端的发展制约,又有自身技术水平的制约,注定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城市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随着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和耕作效率的提高,到时候农村人口外溢不可避免,农村耕地无法满足那么多人的生存需求,到时候需要的就业岗位更多。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从基础建设开始,基础建设可以大规模增加百姓的收入。
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相应的工业产品需求市场增加了,工业产品需求增加了,那么从事工业化生产的人员数量就会增加。
从这个方面来看,基础建设是打开我国经济发展循环链条的一把钥匙。
既可以加速工业链条内的产业发展,还会造成利益外溢,形成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又可以增加大量的人员就业岗位,对于我国内需经济的发展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
这是从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内需市场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基础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当然基础建设种类很多,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房地产建设等等。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并不富裕,我个人能力也是有限,只能够选择一个影响力大的、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方向优先发展。
所以我认为优先发展基础建设是第一要务,其中发展交通网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第160章 资金来源(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主任看完了上面关于为什么要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网络建设的必要性的阐述,对于他这种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简直是振聋发聩的。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是怎么一个过程他也了解一些,但是并不一定适用我国的实际情况。
如果这一世没有赵一的存在,按照后世的发展情况,只能够重点发展沿海地区,先从国外赚到钱再说,不然一切都是如梦似幻,不切实际。
没有钱就不能够更新设备,没有钱就不能够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没有钱就不可能开启基础设施建设,更不可能考虑国民福利的提高。
正是没有钱,才要重点发展沿海城市,发展外贸经济,内需经济其实一直很薄弱,甚至到了21世纪,依然不能够在我国经济当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来说,这种发展思路并没有错,后世也证实了这种发展思路是具有一定正确性的。
但是并不是说没有问题,就像上面说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还存在极度贫困的现象。
伴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其他诸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方面的不平衡。
难道后世国家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我想肯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然转移支付也不会存在。
但是沿海城市已经对内地资源和人才形成了虹吸效应,已经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至少是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只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来稍微平衡一下贫富差距,但是还是杯水车薪。
现在赵一通过投资内地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这些外汇,给国内企业更换生产设备,引进生产技术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而且他旗下还有很多优质设备公司,如精密仪器公司、机械公司、材料公司等,可以提供国内企业一些高端设备。
还有就是现在他旗下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盈利,像农牧公司、纺织公司、服饰公司、贸易公司、软件公司和通信公司,这些公司除了留下一部分继续进行技术研发和运营之外,大部分自己都会闲置下来。
如果这么多资金沉淀在那里,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如果让他们自行投资,估计也是横向发展,搞一些和自己主业没有什么关系的产业,这违背了赵一给公司定的发展路线,就是要专业化,而不是大而全,但不强的情况。
由于是都是独资公司,赵一将这些钱提取出来相当方便,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可,不用缴纳公司营业税等税种。
今年年底,这些公司就需要将一部分资金上缴,留下一部分资金执行自己的后续发展计划。
对赵一来说,现在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基础建设的条件,而和政府也有良好的合作先例,那就是京沪高速公里的建设。
至于赵一为什么不染指高铁建设呢,主要是高铁一直国家垄断经营,而且重要性比高速公路要高得多,可以说是国家交通主动脉。
而且国家这几年日子也好过了些,这些方面大概率还是政府自己投资,赵一想分一杯羹的话,只能够卖机车设备和建设技术给铁道部了,其他的方式就别想了。
主任更注意的是赵一在建议书里面提供的一套发展内需的思路,这个思路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可以通过基础建设这个支点,撬动财富的流转,增加百姓的收入,实现内部需求的增加。
如果能够实现两条腿走路,那么路肯定是走得更稳,之前是没有办法,只能够一条腿走路,现在赵一提出的思路,将另一条腿也给补齐了。
如果发展得好,纵使国际风云变幻,我国都可以实现自保,不至于因为国际经济的激烈变化,造成不必要的动荡。
主任想到这里,又是对赵一的经济头脑有了更直观地认识,赵一的学术水平、科技能力已经是经过验证的。
作为发计委的主任,当然对赵一的这些情况有所掌握,但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如此深刻的认识,逻辑也如他的学术成就一样,看不出破绽。
有时候想一想,真不知道他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擅长的领域是如此之多,仿佛拥有着用不完的智慧。
正如赵一说的,他最值钱的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的那颗大脑,只要有这颗大脑,财富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探囊取物,毫无困难。
让政府庆幸的是,这么一个既有财富又有智慧的人,还拥有一颗拳拳爱国心,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甚至于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他也在默默地在出力。
就像这份建议书,不仅给了政府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更是对于未来的发展走势有了一个相对清醒地认识。
提前有了清醒地认识,那么就可以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提前做好准备,扭转发展方向,提前避免出现一些糟糕的事情出现。
而且避免的方法也在这个建议书里面提到了,就是发展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收入,增加市场需求,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收回了思绪,主任继续看下去,里面说道:“为了实现短期目标,也就是大规模给无业城市青年提供就业机会,我认为可以建设我国高速公路骨架网的假设。
最终实现七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实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全覆盖,连接所有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总里程大约12万公里。”
看到这个总体规划描述,主任看了也是深吸一口凉气,按照现在的建造价格,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的规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投资还会增加,按照1983年的GDP近2万亿元左右计算,相当于2年的总GDP,按照财政收入状况来计算,需要8年的全部财政收入。
主任继续看下去,里面说道:“鉴于国内对于铁路的发展也有强烈的需求,特别是目前国内民众经济水平还有限,使用高速公路出行还不普遍,而通过铁路交通在未来还是占据主要出行方式。
考虑到铁路交通的性质,国家需要对铁路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可能无力建设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
而我有幸在这些年里,赚了一些资金,特别是由于纺织服装贸易的大发展,以及农牧公司的产品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实现了大规模的盈利。
既然已经集聚了这么大的资金,就想着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所以我愿意承担国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