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出结束的时候,以石总工为首的厂领导全体起立鼓掌,并走到演员身边一一握手,当握住宁向东的手时,石总工格外用力摇了摇:“想不到你这个小伙子这么多才多艺,很好!很好!”
刘元贵挤过来大声说道:“这些都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
第二十七章 筝箫和鸣
内部汇演取得了成功,刘元贵乐开了花,对最后排练抓的更紧,恨不得让这帮参演职工都住进厂里别回家。
“虽然内部汇演取得圆满成功,但是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这句话已经成了刘主席每天的必备开场白:“还有你小宁,不要忘记石总工和厂领导的殷殷嘱托。”
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汇演成绩得到肯定后,宁向东和乔旭的合作忽然融会贯通,往日一些滞涩的节点如骄阳融雪,水到渠成。
二人都是学习民乐的,对古乐中宫商角徵羽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此后的练习中,已无需像开始那样,每次有分歧,都得停下来交流一番,才能令对方理解。
现在只要通过音色曲调的细微表达和适当的眼神交流,即可明白对方的想法,或迎合、或伴随、或争鸣。
一首《高山流水》终于取得大圆满。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诚无欺言。
“正式演出的时候,你要是还穿西服上台,别怪我不认识你!”
“那我穿什么?穿中山装也不合适吧?”
“我不管,反正你演奏的是民乐,”乔旭想了想:“要不,你也像我这样,买套演出服?”
“为这事买套衣服,就穿一次太浪费了……”宁向东嘟囔着:“再说我工资早没了,拿什么买。”
“谁叫你把工资都借出去了,活该!”乔旭笑的眼睛弯了起来。
两人正在工会的小会议室里闲聊,赵伟忽然推门进来,急匆匆地说道:“向东,有钱没有,借我点!”
乔旭吃惊地看看赵伟,又看看宁向东:“我……我不是故意的……”
乌鸦嘴啊!
宁向东悲叹一声,带赵伟去办公室拿钱。
虽然连轧厂尚未投产,但是上班时间还是要按要求穿工作服,钱都在便服的兜里。
拿出来数了数,就二百块,宁向东本来打算都给了赵伟,忽然想起还要买演出服,就问道:“一百够不够?”
“够了,够了。”赵伟下意识摸了摸兜,里面还有来之前找马娟娟借的二百。
“怎么这么急?遇上事了?”
“没有……”赵伟犹豫了一下:“这不快过年了吗?想去马娟娟家看看……”
宁向东听他说话吞吞吐吐,想了想,说道:“下午还是别玩牌了,我听说你们最近玩的挺大的,十块钱以下的烟都不让上场了。”
“没,我早不玩了……”赵伟讪笑两声,伸手去拿钱。
宁向东手一缩,盯着他的脸,很认真地说:“有事就跟我说,别掖着。”
“真没事!”赵伟有点急了,楼下还有人等着呢。
这次宁向东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他。
赵伟接了钱转身就走,临下楼梯的时候,回头一看,宁向东还在门口望着他,赵伟摆摆手,走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难道跟马娟娟闹别扭了?宁向东心里有点说不上来的担忧。
厂部楼下,赵伟刚一出现,旁边就闪出三个人。
“怎么着?拿了吗?”为首一个光头问道。
“拿了,拿了,”赵伟从兜里把钱掏出来:“一共三百,一分也少不了你的。”
光头接过钱,在手里甩了甩:“看不出啊,路子挺野,一会儿功夫就找齐了。”
“那必须的,咱哥们把名声看的比命都重……”
光头呦呵一声,笑着点头道:“行行,是个哥们!”说着冲赵伟竖了竖大拇指,又道:“就这么歇了你甘心?要不再玩玩?”
赵伟连连摇头:“不了,不了,这几天太背……”
“说不定就转运了呢?玩嘛,不就这样,今天你的,明天我的,捞回来再收手也不迟……”光头亲热地搂住赵伟的肩膀:“来这儿之前,你去找的那女的,就那个挺好看的小矮个,是你女朋友?”
赵伟点点头。
“多好一姑娘,谈恋爱的时候肯借钱给你,这是把你放心上了,你就好意思把人家的钱白白扔了?”光头化身教育家,循循善诱,每一句都说到赵伟心坎上。
这段时间,马娟娟其实跟他挺别扭的,刚认识的时候,他说等培训完了要去并钢汽运开大货,没想到家里托的人不给力,只说暂时先去连轧厂报到,等过了年再慢慢运作。
在并钢汽运开大车是个肥差,不但每个月工资和厂里一样,而且出一趟车,还额外有外勤补贴,再加上空车往返接几个私活,修车加油的报账,一个月收入是工资的几倍。
只是他们这批青工是对口招收,所有人都分到了连轧厂,目前还真没一个调出去的,可马娟娟不信,天天说他吹牛。
金阳省是全国有名的工业强省,并原钢铁公司又在全省排名第一,想进来的人打破了头,虽然社会上有句话叫“好男不进并钢,好女不进并纺”,那是因为这两个单位的一线工作强度大,倒三班的生产工人累,但是正因为生产任务重,厂子的效益才好,要是一线工人天天闲的旦疼,那就离破产不远了。
想到马娟娟最近的态度,赵伟一咬牙:“玩就玩,不过地方得我选,不去酸洗那儿了,太特么背,去你们精整工房。”
“听您吩咐,走着。”光头哈哈一乐,指着身边一个胖墩说道:“小胖,去了咱那儿给伟哥泡一杯高香的茉莉花茶。”
……
送走赵伟,宁向东跟刘主席请了假,说要出去买衣服。
刘元贵一听有点抹不开,对宁向东说:“小宁,按说给厂里演出,服装是应该报销的,只是这次参演人数太多,财务处吕贵娥那老太太又是有名的小气鬼,这回你先垫着,等有机会我一起给你报了。”
宁向东笑笑没说什么,要不是乔旭逼着自己,他还真就穿西服上场了,哪有那么多讲究,毕竟这个年代,还有很多人穿着西服,连袖口的商标都不剪掉,脚上也穿着布鞋。
并原最热闹的商业集中区就是钟楼街,记得红星电影院旁边就是卖戏服的,宁向东决定先去那儿看看。
钟楼街是一条步行街,再次走过自己买西装的那家店时,他忽然看到同款西服在大甩卖,三十块钱一套,差点喷了一口老血。
站在门口,只犹豫了一下,宁向东就走进去,又分别买了一套男款和一套女款西服。
就当亏损补仓吧,平摊成本,这下春节送老爸老妈的礼物也有了。
一百块钱剩了四十,这还够买演出服吗?
宁向东提着两个服装袋往红星电影院走,一边走一边想。
有几个人在路边的影壁上刷大字: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他停下脚步,看了很久。
………………………………
第二十八章 父母爱情
早晨来到单位,宁向东看了一眼办公楼大厅里的时钟,和往常一样,正好七点三十五分。
进了办公室,先把水壶打满开水,把四张桌子上散落的报纸和文件整理好,再把房间的地用墩布拖一遍,用时二十分钟。
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寄生在人的体内,无知无觉,就支配了一生。
有时候宁向东很讨厌这样的自律,就像机器一样刻板,这是从部队带回来的毛病。
还有五分钟,办公楼里才会有人来,这短短的几分钟,属于自己。
宁向东忽然很怀念楼下那间简易排房,自从借调到工会,就再也没有去过了。
人为什么越长大就越渴望孤单?
小的时候,每一分钟都不愿意安静地呆着,希望所有人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总也得不到满足。
于是有的人就用一生找回童年;而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宁向东站在窗前,看着连轧厂的厂区发呆。
冬天的窗外,只能看见几颗没有了树叶的树杈和青白色的天空,远处热处理车间冒出巨大的蒸汽,扭曲翻滚着,散在更高的天里。
楼下渐渐出现了自行车的影子,上班时间到了。
回到办公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份内刊翻了翻,这一翻居然有了新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国际技术信息的栏目,发表的文章是几个发达国家的译文,内容涵盖了炼钢、连铸、压力加工、热处理、耐火、焦化等几乎与冶金有关的全部信息。
完全看不懂……
我想用现在找回我的学生时代。
阴霾的天空,带来阴霾的心情,宁向东再次抬头望向窗外,铅灰色的云层里,飘舞着片片洁白的雪花。
这一天,是一九九零年冬至。
“小宁……”
宁向东转身一看,是刘主席,他连忙站起来。
“石总办刚刚来电话,叫你过去一趟。”
刘元贵说着话,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紧紧盯着宁向东,似乎想看出什么答案。
石宗勤的办公室在二楼,门关着,对面秘书小魏的办公室门是敞开的。
听到宁向东的脚步声,小魏连忙迎过去,轻声说:“这么快就来了小宁,你先坐,我看看石总工现在能不能见你。”
说完,魏秘书轻轻走到石总工办公室前敲了敲门,听到里面应答后推门进去,随手关上了门,很快门又打开了,魏秘书冲他招招手。
宁向东进去后,正在接电话的石总工看了他一眼,做了个意义难明的手势。
他没看明白,也不敢坐,也不敢走的太近,就在沙发旁边站着,魏秘书轻轻带上门出去了。
石总工的电话似乎是关于人事方面的事,又说了一会儿才挂断。
“怎么不坐下,小宁?”石宗勤靠在长背椅上,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问道。
“您没说坐,不敢擅专。”
“哪有那么多的规矩,坐吧。”石宗勤一摆手,笑呵呵的说道。
宁向东只拿出半个屁股搭在沙发边缘,规规矩矩坐下。
石宗勤看着好笑,说道:“来我这里,用不着这么拘谨。”
“我是当过兵的,首长面前,该稍息该立正还是懂的。”
“好,好!”石宗勤笑容更盛,问道:“说起当兵,我听说你是特招的文艺兵?”
“是的,石总工。”
“那你是并钢的子弟招进来的?”
“算是半个并钢子弟,我妈在并钢,我们家是冶院的。”
“哦?那你妈妈在哪个分厂?”
“我妈没在厂里,在设计院。”
“设计院我很熟悉啊,”石总工微微惊讶,坐直了身子:“你妈妈姓什么?”
“姓霍……”
“你是霍工的孩子?那你爸爸是宁教授喽?”说到这儿,石总工轻拍一下脑门:“你姓宁,我早该想到的……”
宁向东愣了,望着石总工。
石宗勤一看他的表情,笑道:“看来我和你很有缘啊小宁,你爸爸妈妈,我们都认识……”
“霍工,哦,就是你妈妈……”石宗勤解释道:“当年,我们一起去包头搞过四清。”
“一晃眼二十多年,我们都老喽,你们都长大了,”石宗勤感慨着,看看宁向东:“你和你妈妈,长的很像……”
“那时候,你妈妈刚刚参加工作,到设计院报到那天,穿着一条布拉吉,梳着两条大辫子,那个样子,我到现在还能记得……”
石宗勤靠在椅子上,眼神中流露着追忆的神情,万分感慨的说道:“那时我也在设计院,我,你妈妈,还有另外两名同志,我们四个人一起派往包头,晚上下班没事的时候,我吹口琴,你妈妈和其他三位同志一起唱山楂树,喀秋莎……”
“只是没想到啊,你妈妈最后嫁给了你爸爸,虽说宁教授当年也是一表人才……”石总工沉浸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完全忘记了倾诉对象是故人的晚辈。
虽说?虽说我爸爸当年“也”是一表人才?
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呀,宁向东心里暗自想到。
再看对面的石总工,戴着一架琇琅框眼镜,浅青色的工作服虽然略显陈旧,但是洗得一尘不染,花白的头发向后梳着,根根熨帖不乱,雪白的衬衫领口没有一点污渍沉淀。
更令人仰望的是,这把年纪的石总工,身材保持的非常匀称,颇有儒雅谦和的长者之风。
宁向东迅速在心里跟老爸对比了一下,可惜自己很少见到宁教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