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钢那条货道吧,毕竟有路基在,好好修缮一下,就能利用起来。”
“可以请矿上的四名同志去梨树坪请示一下看看,有希望好过绝望嘛。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高存光跟付为政两人早就讨论过,一致认为耐火厂的路更可行。
“那就请矿上的同志们进来吧。”付为政早看到窗台上几个躲躲闪闪的身影,此时村里的工作说的差不多了,就提高声音说对外边喊道。
孙勇几人被点破了行藏,都有点儿不好意思。
“不是我们非愿意听这个墙根儿,实在是想了解一下情况,可村里开会也没通知我们来,我们主动要求参加也不合适呀”进了屋,孙勇带头说道。
“这个要怪我啦传达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挨批的话,谁听了心里也会不痛快,所以就没有请几位同志过来,”付为政检讨了几句后,说道:“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还请劳烦几位,抽时间下去,到梨树坪矿办找领导谈一谈。”
其实付为政不了解鹅关矿的行政架构,蛭石矿真正的重点就在山上。
因为交通的关系,梨树坪的矿办并不像常规厂那样属于管理层,而是仅仅把为高炉服务的劳资科等二类部门放在那里,主要是为了跟耐火厂往来沟通方便一些。
自从老矿长长期病休后,孙勇现在已经是耐火厂正式文件任命暂时主持工作的人,现在付为政请求去梨树坪汇报,他却并不点破,而是满口应承下来。
“跟厂里说不说都一样,咱们是企业,不赚钱的事肯定不干,再说现在这路不影响咱们使用,谁会花冤枉钱去维护。”
“那怎么不直接说”宁向东不解的问道。
“当面一口回绝太生硬了,缓几天再说吧。”孙勇叹口气,但愿这么缓几天,村里面对修路的热度就下去了。
可他没想到,村里面的热度不但没有下去,反而越发高涨起来,这一切都归结于宁向东带着宋小青逛了趟城隍庙。
宋小青来了鹅关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清晰感受到山村生活的沉闷。
村子就这么大,人就是这些人,晚上也没电视看,除了听收音机,报纸杂志都很匮乏。
现在又是寒冬腊月,山上也没什么景致,村子里是看到了东头就知道西头什么样,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去处,最多也就城隍庙,但是也没什么看头。
听到城隍庙这三个字,宋小青来了兴趣,让宁向东带她过去看看。
这一看反而看出了名堂。
宋小青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无意中看到一本记录民间野史的书。
书名叫农叟曝言,其中收录了一段南宋时期鹅关军民抗元的故事。
当年蒙古大军南侵的时候,弱宋王朝被打的节节败退。
然而势如破竹的蒙军,其中一个分支在鹅岭受阻,不得寸进。
考虑到此处并不是蒙军南下的主攻方向,大汗蒙哥命大将兀良合台留下一支军攻打鹅岭,其余主力部队分三路继续南下。
没想到这支蒙古军在鹅岭被阻挡了整整十年。
蒙古人擅长马上作战,而鹅岭却是山峦起伏纵横,正是骑兵的最大克星。
蒙军缺乏步兵,大量骑兵在此处被迫下马,避长而就短,其战力折损可想而知。
而鹅岭地区山民彪悍,尤其山林作战几乎全民皆兵,几乎占据所有的地利人和,把这支不是主力的蒙古军打的丢盔弃甲,屡战屡败。
这期间,大汗蒙哥也同时受阻于钓鱼城,被一箭射杀,战死城下。
战报传至鹅岭,士气更是此消彼长,蒙军连吃败仗。
此后直至崖山海战,南宋再遭败绩,大臣陆秀夫背着最后一位少皇帝蹈海自杀,南宋彻底灭亡。
然而此时的鹅岭城关,依然雄踞北方,高扬大宋王旗不倒。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继位登基,大将兀良合台忙着在云南消灭大理国,直到忽必烈北归,改国号为元,才想起自己曾遗一支军在此。
随即遣主力由南进军,与北方元军合力进攻,击破鹅关关城,宋将潘郎二十四岁临危受命,镇守鹅关,至战死时年仅三十五虚岁。
此刻,站在城隍庙的正殿内,宋小青仰望着这座蟒袍玉带的塑像,遥想千百年前城破之时,这位潘大人慷慨赴死时的豪迈,心情激荡,久久无言。
“书中可曾留下这位大人的名讳”蔡义和听宋小青讲完这段野史后,沉默良久,才开口问道。
“没有名讳,只有潘郎”
“那就可惜了,无法从正史之中查找。”蔡义和惋惜的说道。
“这雕塑蟒袍玉带,一副文官装束,宋朝向以文官统武将,说不定野史是真的。”宁向东看着基座上斑驳古旧的潘郎两字,猜测的说道。
“那就只有后续来访者考证了。”宋小青抬头打量着这间大殿,随口说道。
一句无心之言,却点醒了若有所思的宁向东,鹅关如同一颗蒙尘的珍珠,只要拂去上面的尘埃,就能让厚重的历史底蕴再次重现世间。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经费(三)
宋小青的到来,给鹅关带来一段沉重的历史故事,让这块已经很古老的地方,忽然具有了传奇的色彩。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蔡义和把这段素材精心剪辑成若干个故事,每晚拿出一段讲给村民听。
大家都没有想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曾经上演过这样悲壮一段的历史,当说到最后潘郎战死时,人们纷纷猜测这人到底是谁。
可怜大伙儿肚子里那点儿学问,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个结果,忽然有人冒出一句:“会不会是潘仁美”
此言一出,全场皆默。
众人眨巴着眼睛,拼命搜刮肚子里面关于宋朝的故事,想再找出个姓潘的,可惜那点货都是听评书听来的,说岳全传和杨家将就是宋朝的全部历史。
“放屁潘仁美是大奸臣,是害死杨老令公的人”
有人接受不了庙里供着的这位古人是大奸大恶,忍不住骂了出来。
“那你有本事再找出第二个姓潘的人”被骂的不服气道。
蔡义和当然知道杨家将是北宋的事,抗元是南宋的事,但他就是不说,笑呵呵看着村民们斗嘴。
宁向东也知道这段历史,但他也不打算说,让历史有了争议,才会让这个地方的故事更加鲜活丰满。
最后还是宋小青忍不住说出来,同时还把南北宋的历史简明扼要的说了一遍。
大家一听心里舒坦多了,虽然最后还是没搞清潘郎是何许人也。
宋小青返回并原后,先给韩千雪家打了电话,询问她父亲懂不懂勘路。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韩父虽然从事地质勘探工作,但是不太懂道桥勘探,不过他有个同专业的老同学恰好在并原,便介绍给了宋小青。
宋小青立刻给韩父的老同学打电话请教,结果是同样的情况,对方也不太了解道桥勘探,同时他也给宋小青推荐了一位自己开会时认识的人,说是专门从事道桥勘探工作的。
就这样七拐八拐,宋小青总算联系到一位专业人士,取得联系后听说是勘测鹅关的事,那人笑道:“几年前就曾经勘测过了,数据什么的都有,随时可以过来看。”
宋小青一听倍感兴奋,第二天就赶到那人的办公室,没想到人家是有偿的,开价六万。
这个报价对她来说,好似天文数字一般,宋小青怔了半晌,说道:“我回去商量一下。”
那人很客气的笑笑:“看你年纪轻轻的,估计也是帮别人问,你们考虑一下也好。”
回去的路上,宋小青一筹莫展,六万块钱不是小数,她知道宁向东一时半会儿也凑不出来。
跟自己家里拿也不现实,不说哥哥春节前要结婚用钱多,理由都不好找,跟同学借更不可能了,大家基本都是在校生,经济上不独立。
想到同学,宋少青眼前一亮,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爱财如命的胖子。
与此同时,钟楼街的宁宝隆店内,龚强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谁又在念叨你胖爷呢”龚强用力揉揉揉鼻子,暗自嘟囔着。
现在的宁宝隆,几乎变成他一个人的店。
自从宁向东去了额岭就没有到店里去过一次,赵宝库忙着自己办公自动化那一摊事,只是偶尔过来看看,每次也就呆半小时二十分钟,象征性的意义更大一些。
不得不说,胖子对投资的认真态度是他最大的优点,如果没有他坐镇,宁宝隆或许早就黄了也未可知,更难得的是胖子并不居功自傲,只要有赵宝库和宁向东在身边,就默默地屈居一隅。
宋小青走进店门的时候,胖子正在把玩新买的防风打火机,看到她进来连声说道:“稀客,稀客”
宋小青一肚子心事儿,也顾不上跟他寒暄,直截了当地问道:“店里有六万块钱吧”
“怎么啦”只要一说钱,龚强的警惕性格外的高,别说宋小青,就是亲妈他也防着。
听完宋小青的讲述后,龚强沉吟片刻说道:“店里贷款一共二十万,宝库哥当天拿走十万,剩下十万,就算我跟向东一人一半,他也只有五万。”
“更何况这五万如果给了他,那店里的股份还算不算他一份”
宋小青没想到龚强会这么算账,不高兴的说道:“他是他,我是我,现在是我问你借钱。”
“不都一样吗在我眼里你俩就是一家子,”龚强淡淡的说道:“更何况,如果是你找我借这么多钱,那我根本不借。”
胖子的话把宋小青噎的够呛,社会还真是个大舞台,不过两年没怎么接触,就把他改造成这样了,可人家说的话偏偏句句在理,无懈可击。
气呼呼地离开宁宝隆,宋小青是真没辙了,想给宁向东说一下情况,可大山里又没办法马上联系到他,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先给并钢停车点打电话留了言,由他们转告。
宁向东在山里,完全不知道宋小青做的这些事,此刻他正在付为政的家里,继续跟他谈修路的事情。
“政府财政预算紧张,咱自己就不能想想办法吗”宁向东说道。
“再想办法离了钱也玩不转,”付为政叹了口气说道:“村里人要把子力气没的说,可要钱是真没有”
他看着宁向东,苦口婆心的劝道:“你们厂那条现成的路不是挺好吗铺铺垫垫就能修整出来,还花不了多少钱。”
“那条路太窄,现在看着能用,将来就不好说了,”宁向东也苦口婆心地说道:“既然想修路,就一步到位,搞出一条上等级的公路来,这样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够用了。”
“我很奇怪啊,小宁,”付为政说道:“我们村修一条路,你为什么这么热心”
宁向东刚要回答,付为政马上拦住道:“别跟我说场面话,要说就掏掏心窝子,也别把我当书记,当成老大哥说一说。”
“好既然这样,那我就把心里的实话讲出来,”宁向东摸出烟递给付为政一支,自己点燃一支,也不管他爱不爱抽:“我不但想参与村里的修路,还想在村里搞一个合作社。”
“合作社”付为政不知道宁向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对我说的合作社跟过去那种不一样,”宁向东加重语气说道:“是以我个人名义跟村里合作”
“村里有啥能拿出来合作的”付为政挠着头,百思不得其解。
………………………………
第一百四十章 沉痛代价
农村合作社并不是个新名词。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就已经开始互助合作运动,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不过宁向东此刻提出的合作社,只是一个名称,与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完全是两回事。
付为政听宁向东提出要跟村里合作,不禁又吃惊又好笑,说道:“村里的情况你了解,既然提出合作,就说明你能接受,那你具备什么条件,说出来我听听,看看村里能不能接受。”
也不能怪付为政对宁向东有所轻视,对方毕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从表面来看,并不具备任何与众不同的能量。
付为政的心思宁向东也了解,他想了想说道:“目前,我没什么条件能让村里接受。”
“那还说什么闲着没事拿你老叔开心吗”付为政佯装生气。
“没有寻开心,我是说目前没有什么能让村里接受的条件,不过”宁向东平静的说道:“也许很快就会有了。”
离开付为政家,宁向东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看来这件事情,还是要争取大多数村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