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个工程师,是看不起我这个汽修工啊!”李卫东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今天必须要露两手了。


第三十三章 故障原因
  张工和王工都是汽车工程师,他们当然看不起李卫东这个年轻的修车工。
  就连魏斌也开口劝道:“小李啊,这个脱挡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们厂的工程师已经研究了一天一夜,可还是没有找出故障原因。”
  然而李卫东心中同样在轻视张工和王工,这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从这个年纪判断,他们应该是“工农兵大学生”。
  国家从1966年开始取消了高考,直到1978年恢复,期间招收的十二届大学生,都是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只看出身,不看文化水平,贫下中农出身的优先录取,其中有很多人连小学的算术题都会算错,上大学就像是来上扫盲班。
  在工农兵大学生群体当中,也诞生过很多优秀的人才,但那毕竟是个别菁英。工农兵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起通过高考招收的生源,确实是差了一大截。
  面对张工和王工的质疑,李卫东决定小露一手,于是他指了指那辆故障车的变速箱,开口说道:“这车的变速箱,应该是仿造国外的吧?”
  “算你猜对了。”王工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国外的变速箱,跟国内的变速箱,在设计层面上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能看出来这是仿造国外的变速箱,也不稀奇。”
  李卫东也不反驳,而是接着说道:“仿造的是西德的采埃孚变速箱吧?”
  “你还知道采埃孚?”王工脸上露出了一缕惊异的表情。他没想到李卫东还能说出采埃孚,这完全不是汽修工该具备的知识。
  提到变速箱,李卫东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采埃孚公司,大众、奔驰、宝马等等,所有的用的都是采埃孚的变速箱。未来有很多国产的自主品牌,使用的也是采埃孚变速箱。
  再联想到黄河JN162重卡,吸收了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而斯太尔使用的是德国变速箱,那么就不难猜到,黄河JN162实际上是仿制的采埃孚的变速箱。
  放在未来的话,知道采埃孚变速箱并不稀奇,人家毕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是汽车核心零部件的顶级供应商。
  但是在八四年,中国还是比较封闭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外国,普通老百姓甚至说不出一个外国的品牌,汽修工也不可能知道采埃孚的变速箱,得是专业的汽车工程师,才能知道这种信息。
  当李卫东说出采埃孚时,张工和王工顿时收起了心中的傲慢,再也不敢小看李卫东。
  “你怎么知道,我们仿制的是采埃孚的变速箱?”张工开口问道。
  “我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怎么找到脱档故障的原因?”李卫东笑着答道。
  “那好,你说说,为什么这车会自动脱挡?是不是齿轮衬套的问题?”王工开口问道。
  李卫东摇了摇头:“当然不是齿轮衬套的问题。”
  王工脸色一黑,而张工则兴奋起来:“哈哈,我就说了嘛,是变速规的问题。”
  李卫东依旧是摇了摇头:“也不是变速规的问题。”
  张工也是脸色一黑。
  眼看着王工和张工要联合起来怒怼李卫东,李卫东率先拿起工具,走到故障车旁,三下五除二便从变速箱里卸下了一个零部件。
  李卫东将这零部件展示给众人,同时开口说道:“四挡自动脱挡的原因,就是这个。”
  “这是自锁弹簧么?”魏斌瞬间认出了这个零部件。
  “对,这是四挡的自锁弹簧。”李卫东将这个零部件递到了魏斌的手上。
  自锁弹簧不是什么很难加工的零部件,很多厂家都能制作,在整个变速器中,跟齿轮和变速规相比,也不是重要零件。
  魏斌接过自锁弹簧,仔细的看了看,又检查了一番,随后开口说道:“小李,你恐怕是判断错误了,这弹簧没坏。”
  “我还以为你能有什么高见呢!听到了么?这个弹簧是好的,没坏!”王工又开口嘲讽道。
  李卫东指了指自锁弹簧,开口解释道:“这弹簧是没坏,但是它软啊!正是因为这个自锁弹簧过软,才会导致车辆在四挡的时候自动脱挡。”
  魏斌思考了几秒后,开口说道:“他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有可能存在的,自锁弹簧过软,是会导致自动脱挡。”
  李卫东则接着问问道:“兖矿返修的这批故障车辆,不久前应该进行过三级保养吧?三级保养的时候肯定清洗过变速箱吧?”
  魏斌点了点头:“煤矿上的车损耗比较大,他们的三级保养,是会清洗变速箱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原本这根自锁弹簧是处于拧紧状态的,但清洗变速箱的时候,需要拆下齿轮和变速规,这根自锁弹簧就松开了。这根弹簧的材料工艺应该不达标,猛地松开,张力超标,自然也就变软了。”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胡说八道,我们使用的自锁弹簧,都是质量一流的产品!”这次是张工开口。
  “张工,我不否认你的说法,放在国内的话,这根弹簧很可能是质量一流,但它能达到西德的标准么?别忘了,你们现在仿制的可是西德的变速箱!”李卫东回应道。
  “那你怎么知道是自锁弹簧出了问题?”张工又问道。
  “其实当我看到那个变速箱是仿造德国变速箱时,便已经猜测出,很可能是零部件的材料工艺不达标。而且齿轮、齿轮衬套和变速规都是更换过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应该是自锁弹簧了。”李卫东回答说。
  “那你怎么证明,脱挡是因为自锁弹簧?”王工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李卫东无奈的看了看王工,然后开口说道:“这得你们去证明,你们拿着这跟自锁弹簧,去实验室里测试一下,然后跟斯太尔的数据做个对比,不就知道真相了么!”
  自锁弹簧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零部件,在此之前,黄河厂的工程师们也检查过挡位的自锁弹簧,但弹簧并没有损坏,所以他们就没有去考虑弹簧变软的事情。
  而且在发动机当中,自锁弹簧也不是一个容易出故障的零部件,即便是变速箱齿轮磨坏了,自锁弹簧依旧会很坚挺。
  但是黄河厂的工程师却忽略了一件事情,黄河JN162使用的变速箱,是仿制了德国采埃孚的变速箱,那么变速箱里的零件标准,也应该达到德国水平。
  同样的一个国产的自锁弹簧,放在国产的变速箱里是没有问题的,而放在德国设计的变速箱里,材料工艺就不达标了。
  黄河厂虽然仿制了德国的变速箱,但是却仿造不了德国先进的材料工艺。
  就算是完全照搬德国人的设计,用国产材料拼凑成一台变速箱,外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使用寿命和故障率,却是天差地别。
  对于魏斌这种经验丰富的汽车工程师来说,他当然知道材料工艺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设计出了问题,而李卫东这么一提醒,魏斌马上想到,有可能是材料工艺不达标。
  这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想明白这一点后,魏斌开口说道:“小李,你先去我办公室里坐一下,我去一趟实验室,测试一下这跟弹簧的弹性和张力。”
  魏斌说完,拿着那根弹簧,带着张工和王工,头也不回的向实验室方向跑去。
  ……
  李卫东虽然会修车,但也不至于一眼就看出来,脱挡是因为自锁弹簧太软了。
  李卫东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在前世的时候,李卫东修过黄河JN162重卡。
  在1986年,青河运输公司终于引进了10辆黄河JN162重卡,随车一起来的,还有一本名为“黄河JN162重型卡车修理手册”的小册子,这正是李卫东的杀手锏。
  这个修理手册里介绍了黄河JN162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检修方法,修理工只要是拿着这个手册,就能对症下药进行修车。
  之所以会随车赠送修理手册这种东西,主要是因为黄河JN162的小毛病实在是有些多。毕竟是国产重卡,技术比进口的重卡要差上一大截,小毛病多也实属正常。
  为此黄河厂不得不专门编制了一本修理手册,谁买车的话就送上一本修理手册,也算是提供了售后服务。
  对于汽车修理工来说,这本修理手册大大的简化了工作流程,也降低的工作量。而且修理手册上所介绍的很多故障,也能应用在其他车辆上。可以说那本汽修手册,相当于是一本简化版的汽修教材。
  当时的李卫东还在当汽修工,因为工作需要,将那本修理手册上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只是时隔这么久,他已经记不清楚里面写的什么了。
  李卫东听到张工和王工的争论,又看到故障车辆时,便回忆起修理手册所记载的故障原因。
  至于李卫东说,自己是猜到工艺不达标,完全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解释。面对一个已知的结果,套上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魏斌急匆匆的走进了实验室。
  “魏工,你昨天熬了一个通宵,还是睡一觉再来吧!”一名工程师开口说道。
  “我还不困。”魏斌拿出那根弹簧,接着说道:“这是刚从故障车上拆下来的,四挡的自锁弹簧,赶紧去测试一下。”
  那名工程师接过弹簧,转身便要拿去测试,魏斌却又补充道:“尺寸、卧测、立测什么的,就都省了,直接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张工,你一起去,测试完毕把数据拿给我。”
  张工点了点头,跟了过去。
  魏斌又吩咐道:“王工,你去资料室,把斯太尔变速箱自锁弹簧的数据找出来,一会我们做对比。”
  王工答应了一声,转身走向资料室。
  片刻后,测试完毕后,两分数据一对比,结果一目了然。
  “真的是这个自锁弹簧的问题啊!”魏斌喃喃自语的说。
  张工和王工却是一脸的尴尬。
  “还真被那个汽修工给说中了!”


第三十四章 借花献佛
  黄河厂的招待所里,魏斌再次宴请李卫东,只不过这一次,作陪的全都是黄河厂的汽车工程师。
  孔府菜大厨亲自上阵,又一次祭出了最拿手的一品豆腐,李卫东也再次品尝到这难得的美味。
  济城人喝酒规矩很多,比如座位的次序代表着身份地位,要分出主陪、副主陪、主宾、副宾之类的。
  敬酒的时候也要有个次序,主陪先敬酒三杯,副主陪再敬酒三杯,要是有三陪的话就轮到三陪再敬酒,然后是被宴请的宾客回敬。
  虽说是敬酒,其实是整桌人一起喝,而且每次敬酒的时候还总得找个说法,什么祝愿世界和平之类的话,不能什么都话不说干喝。
  等一圈人都敬完了酒,便到了一对一掰头的时间段,基本到了这个阶段,你要跟酒桌上每一个人碰个杯,喝上一杯。
  这一系列规矩下来,少说也得大半斤白酒下肚,所以很多人说齐鲁大地上的人能喝酒。
  实际上论“酒量”的话,齐鲁大汉还真不一定比得上草原上的汉子,但加上各种喝酒的规矩,草原上的汉子就真的比不过齐鲁人了。
  草原上的汉子大碗喝酒,不管感情深不深都是一口闷,喝完了大家一起醉。
  齐鲁汉子是拿着酒杯慢慢跟你磨,几杯白酒下肚,眼看着就要醉了,没关系,来一箱啤酒解解酒;一箱啤酒喝完,再开瓶红酒解解酒,最后白的啤的红的掺一起喝,你一杯我一杯,不知不觉间就把你灌醉。
  李卫东从就坐为置上,再加上其他工程师对魏斌恭敬的态度,便看出来魏斌绝对不是一般的汽车工程师,他应该是工程师中比较高层的存在。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正常,魏斌毕竟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又是清华毕业,可以说是全中国最拔尖的人才,这种人即便是放在一汽也是宝贝,在黄河厂的话,自然得将魏斌当活菩萨供着。
  魏斌端起酒杯,开口说道:“小李啊,我代表我们厂,向你表示感谢,要不是你的话,我们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才能找到脱挡的原因呢!”
  “魏主任客气了,我也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运气好而已。”李卫东笑着说。
  魏斌饮了酒,放下酒杯,然后长叹一声,开口说道:“谁能想到啊,一个小小的自弹簧,竟然会出现问题。”
  “魏主任,你这也是一叶障目。自锁弹簧这东西,制作很简单,也没啥技术含量,就算是乡镇企业也能做的出来,但是要做好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材料工艺,在这方面,咱们国家可是远远落后的。”李卫东开口说。
  “说的也是,材料工艺的问题,我们造车的最有体会,同样的一个零部件,外观和尺寸都一样,可装到汽车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