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室风云-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见吕后忽然出现便是一愣,竟把皇后忘记了,车驾走得快肩舆走得慢,自己比皇后快,就停在宫门口叫大臣下了车却不是故意等在宫门口的,被皇后这么一问,刘邦霎时停住笑容,略正儿八经点头敷衍道,“呃,是的。朕吃完晚膳后,需得召见几个大臣到宣室殿商议一些事情,所以……”刘邦话语戛然而止,斜瞥一眼吕后,言外之意就是不去长信宫了。

    吕后一笑了之,知他这是借口,他倒是个晚上召大臣商议国事的君主?倒也不揭穿他,便顺势装作相信的笑说,“皇上国事为重,保重圣体,臣妾回去了。”

    刘邦一本正经的点点头嘱咐吕后,“天冷,夜里多加被子。”又吩咐戴青,“戴青照顾好皇后。”戴青点头。

    吕后稍作素礼便告退回去了。

    “走吧。”刘邦一挥手叫夏侯婴赶车回宫。
………………………………

第二章 阑珊岁月

    一秒记住【奇 书   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2…23

    翌日,天儿刚亮,王陵陆贾惦念刘邦交代他的任务,就是和萧丞相处理官僚地主兼并农田一事,二人不敢懈怠吃过早饭就直奔着萧何所在的丞相府邸而去。高起也早早的来到了宣室殿领诏书。刘邦早已命人写好了诏书,又拿起旁边的玉玺盖上玺印,然后交给高起。

    高起受了命,刘邦又特意嘱咐了他几句便行了告退礼出去了。刘邦大舒一口气,提笔在竹简上兴致勃勃的写一句陆贾《新语?无为篇》里的‘道莫大于无为’,歪着脖子默然欣赏良久不太喜欢自己的书法便摇摇头将笔放在砚盘里。坐在席子上随手抓来一根细尖儿的小棒儿剔剔牙缝,刚吃了早膳,估计东西挤进牙缝儿了。罢了又眯起眼睛,右手支着脑袋做小憩之样。

    ‘咚咚咚――’的从外边儿跑进来一个瘦弱弱的宦官,看见刘邦在小憩便不好打扰又往外走去,但回走没几步又停下来蹙起眉细细一思忖,碎步上了台阶躬身停在刘邦前方轻声儿禀报,“皇上,太子殿下过来朝见您了,传么?”

    刘邦睁开眼,看了一下宦官,心下嘀咕开了,自己已经准许太子可以不朝见自己,怎么他就那么听话非得来?甚是平添那么一丝丝的小埋怨,自己也是不太想见到太子的,因为没话说还尴尬。嘴角微动了动,直起身子咬着牙后根挠了挠后脑勺,平淡的交代,“就说朕在和几位大臣商议国事,叫太子回去吧。”

    宦官小心一瞥刘邦,继续躬身待在原地,没立刻出去回绝太子,因为太子不来朝见皇帝已经半个月了,只是刘邦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仿佛能天天看见太子。宦官将身子躬的更弯了大着胆子说,“太子殿下已有半月时间没有朝见皇上了,想必太子也是孝义所使,觉得半月不来心怀愧疚,陛下果真不见么?”

    “半月了么?”刘邦反问,‘哦’一声挥手交代,“岁月如梭呀。那,那就请太子进来吧。”

    “诺。”宦官领命出去请太子。太子刘盈跟着宦官来到了前殿,刘邦正坐在榻上装模作样的拿了卷《尚书》来读。刘盈离刘邦三米远即止步拱手对着刘邦深深一躬,“儿臣参见父皇,父皇长乐未央。”太子高亢洪亮的声音若回声荡漾在宽敞的宣室殿。

    刘邦‘嗯’了一声起身站起来,走到太子身边,伸出双手拍了拍太子的双肩,越发觉得太子清瘦儒雅起来。刘盈依旧面容清秀如山淡雅的看了看自己的父皇,微低头恭敬的立在那里。

    “几天不见,盈儿好像又长高了一点。”刘邦呵呵一笑闲的没话说,和太子对看了好久也尴尬了好久,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只好扯闲话。

    太子不知道怎样回答,想回答却不知说什么好,想好了话却又觉得时间过去那么长,再说就是尴尬了。顿了好一会儿,终是只见嘴角不停地动却不见话从口中出,遂而面容僵硬的对着父皇一笑便低头不语了。

    殿内就这二人,一时间谁也不说话,倒是将全部的气氛都给凝结了,彼此呼气声听得清清楚楚。刘邦坐回榻上清咳两声又拿起《尚书》来看以便躲开尴尬场面。太子环视大殿,高高的龙榻,高高的台阶,台阶两旁威严的麒麟雕,直挺的柱子,新鲜的冬花,青灰的地板,还有一个正在读竹简的君王,再加一个看起来像极了的外人。

    看着这一切,太子却平添一种儿童时的回忆,忆起小时候的家乡沛县,自己和姐姐一块儿玩耍,白天随着母亲去地做活,晚上回来等着母亲做饭,还等着父亲回来给自己和姐姐带一些街上的小玩具,结果自家烟囱里炊烟四起是母亲做好了饭,父亲也正好回来,如约带回来好一些的玩意儿,都是自己没见过的,可把自己和姐姐高兴坏了,抢着玩。母亲故作埋怨,说父亲不该这么宠着自己和姐姐,可是父亲却一把将自己抱起来放在怀里,亲了又亲还说,“我就是要给盈儿买,盈儿是我爱儿,四十好几也算是老来得子,我就是要宠着盈儿,你奈我何?”记得父亲是笑着对母亲说的。母亲也笑了,知道他宠儿子。那个时候刘盈就是这样过来的,小时候的岁月里满是甜蜜,满是享受不完的父爱,可是当父亲一起兵,再到登基做皇帝,这一下子就是七八年,七八年时间不见父亲。再见时,父亲早已不是原来的泗水亭长了,身边已经美人不断,儿子不缺,自己和母亲完全被遗忘在角落。有了弟弟们,本该高兴,可是刘盈高兴之余不免感伤,父亲还是违背当初与母亲的誓言另娶美人,使得自己和母亲难以再见到曾经宠着他的父亲,也使得母亲的性格大变,身上的善良体贴温柔已经逐渐被冷酷仇恨取代。自己原本活泼开朗,现在也变得寡言少语。

    刘盈的回忆便在这里骤然而止,放眼眼前,不由自主的苦笑了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父皇的未央宫宣室殿。原本装作读竹简的刘邦听见太子凭空而笑,且看他的神情却是苦笑,刘邦蹙着眉头,竹简半遮着脸瞥着太子,不知太子此笑为何?

    “盈儿……所为何笑啊?”刘邦半遮着脸探问。

    ‘哦’,刘盈这才缓过神来,赶忙抬手捏捏眉心,实际是把眼角的泪擦去了,弯出一抹牵强的笑道,“儿子想起了当年,和姐姐一块儿玩耍,和母亲一块儿下地,和父亲一块儿赶集,和爷爷一块儿斗蛐蛐儿,和叔叔伯伯一块儿聊天。从前的生活和谐宁静若葛天氏之民。”刘盈的眼泪竟又不自主的掉下来,对从前的生活向往极了,极想回到过去也知道不能成实。

    被太子这么一说,刘邦竟也有些动容,眼角也有湿湿的,趁着别人不注意赶紧擦去,大叹一口气,将竹简散放在几案上,看着殿下的太子起身走过去,拉着他的手拍了拍意味深长也当做是自我安慰似的说,“重在当下吧。男儿何必老是回味往昔,从前的只当做是美好的回忆即可。”

    其实,刘邦心里也是很怀念当初和吕后以及太子公主在一起的日子,可是又能怎么样,已经回不去了,况且他也不想回去了,当皇帝有什么不好,要什么有什么,只是需要承受的太多太多,装载的也太多太多,但是他愿意。某种程度上,刘邦还是会愿意去想这段美好的时光,毕竟那是他人生真正的开始,毕竟那是他和吕后荣辱与共的岁月,他怎么会不去想这段时光,只是即使想,别人未必知道。
………………………………

第三章 惊耗传来

    一秒记住【奇 书   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2…24

    刘邦想起了太子的学业,问道,“最近太子有在学习么?”

    太子‘嗯’了一声点点头,微笑起来,“每日都和叔孙太傅学习,觉得真如老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叔孙先生真是极好的太傅。”仿佛说起学习这方面,太子却是饶有兴致的,立刻表情开始明朗起来,果然不是刚才的淡淡伤感。

    刘邦知道他这几日就待在太子殿学习,除了每日朝见皇后。便也笑着满意的点点头,拉过太子和自己一起往外走着,抚着太子背道,“那就好好学吧。”立在殿门外的台阶上又问,“你母后常去看你么?”

    太子嘴巴稍微一撇,摇摇头。

    刘邦脸上却见喜色,微微一笑,很快这个笑意就不见了,转而安慰太子,“不要怪她,后宫之事繁多,忙不过来,她心里有你。”太子笑着点头。

    其实,刘邦这一问主要是想问皇后常去太子殿是做什么,是单纯的去看太子学习还是趁机笼络一位大臣叔孙通作为太子的护翼。但是没想到皇后并未常去太子殿,这倒是让刘邦放心了好多,就怕皇后背着自己和朝中大臣勾结,秘密护卫太子,秘密加强太子的羽翼,那么刘如意就危险了。刘邦知道自己和皇后只是面和,但是都猜不透彼此心中真实的想法,仿佛二人看彼此永远隔着一层纱。

    父子俩也没什么话可说,二人各自沉默了些时候,巳时太子便行了礼走了。

    刘邦独自待在外边台阶上好一会儿,望着上天一片苍蓝,感觉心中无比宽阔起来,又往殿里走去。关于昨日的官僚地主兼并农田和关中盗贼一事,以及调动关东囚犯修建长陵一事,他都清楚明白的交代下去,并且分工明确,这几件事都是大事,交给的都是他信得过的大臣去办,并且相信一定会处理的很好。他从未怀疑过萧丞相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也从未怀疑过王陵高起陆贾之辈的能力,想着自己坐镇一方便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事,刘邦感到自己颇是有魄力的便呵呵的笑了。刚踏入殿门,后脚还未进去,便听见后边传来一个气喘吁吁且让人感到慌乱紧张的声音,“皇上……”

    刘邦转身一看,正是一个头戴宦官帽子并且满头大汗的宦官急忙忙的跑来,神色慌张不安的样子叫刘邦未及思忖便也神色担忧的踏出另一只脚,急忙跑到台阶前弓着腰迫不及待的指着宦官问,“快说何事?”

    小宦官跑近台阶气喘吁吁,来不及咽下口中的唾沫,嘴唇紧张的干巴巴,眼睛惶恐的瞪着,特意的往两边瞅了瞅,似乎示意皇帝这里说话不方便。刘邦明白他的意思,便一挥手叫其他人下去了,着急的下了两步台阶急切的问,“到底何事?”

    宦官又咽咽口水,浑身颤着眼睛躲闪的看着皇帝,颤巍巍的说,“几日前去雁门的人……遇难了。”最后的三个字几乎没了声儿,将腰子弯的更低。

    “什么?”刘邦一声大吼愕然惊诧在那里,两眼发直嘴巴大张,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凝神思忖了一番总觉得不太可能。‘咚咚咚――’的疾步下了台阶飞走至至宦官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口,目光欲裂的看着宦官追问,“管岫岩呢?有多少人活着?谁进京来报的?人呢?”

    宦官被刘邦的动作和表情吓怕,哆嗦的连连说道,“是管公子遇难后,当地郡丞和一个老农进京拿着死者的文牒任书来的,上面写着管公子的名字……”

    “带他来见朕。”宦官未说完,刘邦便龙颜大怒起来打断了他的话,忿忿的将宦官甩开几步远,宦官赶紧连滚带爬的去叫老农和郡丞了,刘邦双手背后气呼呼的就进了殿内等着。在殿内转来转去,又是挠头又是咬指甲又是满面愁容又是连连叹气,又是带着骂人的话,“你是女人么?如何这么薄命?祖上到底做了多少坏事,阴德不修才让你如此遭劫么?”越想越生气竟‘啪’的一声一拳头捶在案子上。

    刘邦坐立不安,感觉神经一下子被打乱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使劲儿的揉了揉太阳穴才算镇定下来,怎么会这样?自己千方百计好不容易隔开皇后与管夫人之间潜在的纠纷,暗暗送管岫岩到雁门躲避皇后一族人对他可能形成的迫害,没想到他还是失算了,没想到皇后的人可以在路上也可以动手,自己光想着她不敢在长安动手,确实是少想一步。等刘邦想明白过来,悔恨的在自己脑门上响亮的一拍,跺脚愤怒道,“失算至此啊。”

    刘邦此想法一出,此话一出又立刻眼前一亮,遇难就代表管岫岩遭到了皇后的毒手吗?如果真是遭遇不幸呢?如何能没查清之前轻易下结论?他的确是紧张了,在他看来,在他潜意识里只要管岫岩一出事,那么不用说肯定是皇后或者皇后的人干的,这是他对她的直觉,但是他希望这次不是。一时间,这两个说法一直萦绕着他的脑神经,既觉得是皇后做的又千方百计说服自己不是她做的,不知究竟哪个想法?正确,在他第六感中,他觉得不会好,烦愁的两只手捂起脸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