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室风云-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十二章 巡狩陇西

    一秒记住【奇 书   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3…25

    刘邦吩咐了宦官叫刘敬先回去,择日奉诏进宫,然后便在灌婴的陪同下去了陇西郡。陇西郡距离长安甚远,辖区八个县,分别是狄道、上邽、襄武、冀县、下辨、临洮、西县、狟道,主治狄道。狄道自西南至东北由秦长城贯穿而过,是汉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时段中重要的军事重镇,长城西起的开始,更是匈奴人认为最薄弱最易攻伐的地方。因此,汉高祖刘邦在夺得天下以后,立即在这里设立了军事治所,让武将镇守这里。

    汉五年,刘邦登基之后迁都长安,曾与留侯张良到过陇西郡巡视。当时留侯望着一脉山峦柔秀起伏的陇西郡颇为震撼,地域开阔,山川雄壮,景色迷人,沃土盈盈,渭水流经全境。人民剽悍却灵巧,一直以来孕育的陇西文化厚重而深沉,当地的彩瓷彩陶更是关中富家大族必要的器具。越是往西就越会觉得民风剽悍,虽是近几年一直在和长安边区极力融合,但是民风存来已久。自先秦时起,直至孝公时期商君变法之后,更是民风狂悍尚利,一直有延续却不断减弱。

    一路上,刘邦的车驾几经多个破落的村落,村落里最尊贵的家族祭祀之地都已破败不成形,除了少数有田地的自耕农和富家豪族其余人家皆是夯土墙壁,荒草盖顶,远远的见到一些人身着粗布素衣,头裹羊肚白巾,灰头土脸满目沧桑,路上时有见到这样的贫穷百姓,或者夫妻或者农夫身后拉着垂髫小儿亦或是老汉与小孙子相依为命的背着背篓从地里归来,像是打量珍宝玉器一样目不转睛的盯着皇帝的车驾,历经世事的大人慌忙一拉小儿催促快走,小儿才留恋却依旧不失兴趣的被迫拉回家。刘邦明白自秦末农民起义至楚汉战争八年时间,造成天下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国家财力空虚,眼前路过的小村庄的凋敝之象,正是当时战后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拉起帘子往两旁的道路看着,过往的行人不知道车里坐的是谁,一些人只是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看身边过往的车驾,然后还是鄙夷而疑惑的不声不响的走了,怕是心里知道准是个做大官的吧,但是不知道是皇帝,也就没有停下来行大礼。这些,刘邦心底也免了,原本就是来查看民情的,要是别人知道自己来,那么还有什么效果。

    但是刘邦却见一些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个所谓的街摊边,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洗的发白,摊前摆着些旧式的褪了色的彩陶,希冀富人看得上眼买回去。个个都是饱经沧桑的脸庞,眼眸里只剩下空洞和风霜,仿佛生活的艰难将他们打磨的不知何为欢乐,脸上麻木冰冷,丝毫不见笑意。偶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身后背着嗷嗷待哺的婴孩,瘦弱的手拉着一头皮包骨头黄瘦黄瘦的耕牛,迈着艰难的步子往自个儿的村庄缓缓走去,留下佝偻而沧桑的背影,甚是叫刘邦看了心怀歉意,大叹一口气放下帘子。

    走不多久,听见前方传来低沉的几乎断掉的声音,‘可怜可怜吧,好人’,断断续续的传来。

    刘邦方在车驾里闭目歇息,听见声音,问赶车的夏侯婴是谁在喊,夏侯婴说是一对乞丐母子,正蜷缩在路边祈求路人给点吃的。

    刘邦又拉起帘子未看清路人的身影,骑着高头大马的灌婴腰间佩剑过来,弯身问刘邦,“越是往前越会碰到这样的人,当年郦商将军治陇西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比此更甚。皇上,我们要救济么?”

    刘邦摆摆手叫灌婴退一点,看清了那对乞丐母子,靠着枯树,头发蓬乱几乎看不见脸,一身灰白色衣服一副袖子都烂的只剩一半,小儿无精打采睁着麻木的眼睛倒在母亲怀里一动不动。刘邦看的脸上又泛起歉疚,不由得点点头,目光深邃而凝重,“治标不治本啊,先给他们吧。”

    灌婴向身边的副将打个手势,副将便骑着马来到灌婴身边给了一袋金子。灌婴引马而到乞丐母子身边,亲自下马将手里的十锭金给了乞丐母子,母子收到金子感觉像是神仙降临,忙给灌婴磕头,灌婴扶起他们且叫他们先回家去,然后重新翻身上马回到刘邦车驾边随行。

    在乞丐母子的不断感谢中,刘邦的车驾继续起行。虽然秦始皇的时候由咸阳至全国都修建了直道和驰道,但是仿佛去陇西郡的这条道路特别的难走,又是上高山又是下陡坡又是过河水又是穿草地,甚是把刘邦颠簸的很。

    一路上,刘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心中波澜起伏表情严肃至极,很久没有巡狩陇西,一来却未发现留侯当年说的陇西是个沃土肥田之地,也未见甚彩陶加工厂,觉得陇西郡和自己心中所期待的差别很远。干脆将帘子系起,胳膊肘倚着车栏,托着腮帮子看着沿路的村庄,

    忽然想起了唐山夫人作的《房中祠乐》有云:“……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于是,脱口而出这句话,“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安其所,乐于产。乐于产,世继绪……”

    跟随刘邦车驾而行的灌婴和夏侯婴都听见了刘邦的话,灌婴和夏侯婴并肩而驱,相互对视一眼,二人心中明白皇帝的话引用的是当年才女唐山夫人的《房中祠乐》的第六第七段,简要意思就是水归大海,民附有德。想着皇帝念这些话,难道以为自己行的德政还不够多么?得天下后,为了迅速的恢复发展经济,皇帝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实行了一些列的政策,比如下诏军队复员归农,招抚流亡,比如降低税赋为十五税一,比如汉七年的‘民产子,复务事二年’下令免放奴婢,抑制商人扰乱市场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要重本抑末。

    灌婴拉着马缰绳,将马行走的速度减慢,在刘邦的车驾旁边跟着,稍躬身道,“水归大海,民附有德,皇上已经做到了。”

    刘邦抬头一愣,搓搓鼻子看了看两旁沿途,完全不在意灌婴的话,不自信的笑问,“是么?”

    “是的。”灌婴说,“当初天下凶凶,百姓观势而待,不敢轻易依附。陛下称帝,实行恩惠,军队复员归农,招抚流亡,免放奴婢,抑制商人,为了天下百姓的休养生息,与匈奴结亲等等,陛下这一切皆是德政,天下莫有不从者。收归天下人心,怎可不说是水归大海,民附有德?”

    刘邦听得舒畅起来,未感觉自己竟做了那么多恢复生产施行德政的事情,笑夸灌婴果是文能附众武能为敌。赶车的夏侯婴也时时半扭着头附和灌婴,“灌婴将军所说甚好,天下百姓就该依附陛下。”说来,刘邦的德政也算是尽致了。

    行了一路,总算是到了陇西郡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狄道。狄道,确是和沿路所见村庄不一样,人口集中,房屋虽大多也是夯土夯筑,但是看起来比沿途看的破落村庄要好得多,干净得多,是个重镇,所以驻扎着很多的士兵。沿路来倒是见了许多的陶器作坊,但是看起来好像很长时间都不用了,这让刘邦颇为很奇怪。

    到了地儿刚下车,迎面就小趋过来一干人,不等刘邦看清楚是什么人,他们就立刻行礼下跪曰,“皇帝陛下长乐未央千秋万世,不知皇帝驾临,臣之罪也。”

    领头的是个年轻的武将,身边跟着一个文邹邹的五十来岁的老者,二人并肩而跪。

    刘邦先是一愣,与身旁的灌婴和夏侯婴疑惑的看了看,手指挠了挠嘴角,小眯着眼,一手叉着腰歪着头,居高临下的问,“你们怎么知道朕来了?”

    年轻将军与身边的老者吓得紧张的相互对视一眼,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狄道乃重镇当然要派人在郡县界点上站岗放哨,当今能够坐看起来比较华丽的车驾除了皇帝还有谁,即使认不出皇帝的车驾却也认得常为皇帝赶车的夏侯婴,一些士兵在楚汉战争时常见夏侯婴。

    “这……”年轻将军一时支吾起来。

    见他答不上来,刘邦也没有心强要问他答案,只是好奇而已,自己没有向外传达过今日来陇西,遂而拉起了地上的将军和老者,也叫其他人起身。细细一看是小李将军,此小李乃是秦时李崇后代,留守陇西遗继祖辈之业。看到年少有为的小李将军,刘邦脸上布着欣慰的笑意,两手英雄气兄弟义气般的捶了捶小李将军的肩膀,笑道,“小李将军别来无恙,治陇西难么?民风如何?经济如何?”

    小李将军退后一步拱手一揖,低头威武道,“民风依然逐渐由剽悍转为淳朴,仍需要时间而已。百姓致力于生产,经济逐渐恢复燎原,但遇到天灾仍是会无颗粒之收。最近几个月彩陶发展不好,附近的马家窑、石岭下、半山、马厂这几个制陶作坊已经停坊数月。且今年收成不好,遇上大干旱,虽然九月份有几场雨,但是已远远过了农稼的时期。”

    刘邦听着微微点头,这些应该是刘邦能够想象得到的,沿路的所见已经可以看出来。小李将军请刘邦进内庭说话,外面风大冷凛。
………………………………

第十三章 狄道见闻

    一秒记住【奇 书   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3…26

    在陇西狄道留了一两日,两日来一直都是小李将军和灌婴陪着刘邦。

    上午查看狄道附近的几个县邑,查看这里的彩陶作坊、缫丝作坊、农田范围以及风俗民情。走进几家生活极为困难的小户农舍里,农舍没有像样的门扉,荒草盖顶,虽也是夯土夯筑而成,但是看起来一种即将倒塌之势,屋内家徒四壁,什么像样的摆设都没有,一张破烂的席子就是门扉,没有梁柱支撑,墙上挂着一个旧的褪色的陇西地区特色的帽子,墙角陈列着灰黄色的织机,什么灶台床榻连成一体,床榻上被灶台的灰弄得脏兮兮的,简直不能住人,榻上一角放着一些卖不出去的履鞋和席子,灶台上的碟子也有破角,墙角处的一个二尺之高的缸里麦子已经所剩无几。出了屋,破落的小院里的东南角上插着几株花架,西南角堆着一个鸡窝。

    所见的这些都是狄道附近几个县邑共有的特征。当然,那里的人们不认识皇帝,但是认识小李将军,小李将军每日都要巡查诸县邑,当然他的面貌是众人最熟悉的了。看见小李将军对身边看起来颇有王者风范的长者尽显尊尊之意,又听见小李将军唤他皇上,众人这才诚惶诚恐的赶紧下跪行礼。刘邦扶起他们,和他们嘘寒问暖,问他们今年的收成,他们一一作答,称今年雨水不足,粮食不是大丰收,且就是皇帝已经把税赋降低到十五税一,他们有的也还是交不起税赋,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中间靠山又病倒,以致于生活再也没有起色,浑浑噩噩的过。

    刘邦面露愧疚的无言以对,沉默半晌,看见众人堆里几个肤色暗黄的小孩子浑身上下沾满泥土,总角发髻疏疏散散的系着,害羞一般躲在大人身后偷窥着刘邦及其身边的灌婴。孩子们眼神中充满了清纯童真和无邪,黑溜溜的眼珠一眨一眨的盯着刘邦,转而便纯真的对刘邦笑了,露出一排掉了门牙的泛黄的牙齿。刘邦越看他们的眼神越发现他们的眼中迸射出的希望与纯净,以至于他不敢再看,作为皇帝不能给他们好生活,心里有愧。

    刘邦方拉起一个老者的手细问家中境况,老者面如雨下竟泣不能言,刘邦便安慰的在老者手上拍了拍。“乡老们让让――”沧桑而沙哑的声音从人群里传进刘邦耳朵,仰头寻找声音来源,一个年约六旬的老妇人手里端着一碗稀饭从人群中间摸排进来,大家不约而同齐齐为她让路。老妇人蹒跚的走近刘邦身边,打满茧子且皮包骨的沧桑双手颤巍巍的捧给皇帝吃,虔诚的要跪下老腿行礼,被刘邦一下子拦住,刘邦握着她的肩,看着老妇人双手给他捧起的稀羹,心内泛起波澜嘴角有些动容,眼睛跃向老妇身后的众人,众人皆明亮起眼睛看他的举动。

    “吃吧,吾家寒微望皇上勿要见嫌。”老妇人却是像抚慰儿子般慈爱的看着眼前的皇帝,声音弱弱的充满着母亲似的慈祥。看着眼前老妇人满脸皱纹,双眼已经变得混浊,一定是世事打磨了她。

    刘邦捧起稀羹就要喝,被的灌婴拦下,挡在皇帝身前从皇帝手里抢过稀羹,剑刃出鞘警示的看着周围的人。刘邦先是一惊却很快就笑了笑,知道灌婴将军心里是害怕有人别有心机,灌婴是在为皇帝的人身安全考虑。刘邦微笑的拍了拍灌婴的背,与他对视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