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在货物上找不出什么毛病。
于是其中一位巡查队员抬起头来,冲着罗旋道:“你是哪个街道的居民?”
罗旋回道:“我是红星乡下来的。”
巡查队员又问:“那你有出行证明吗?”
罗旋伸手,从兜里掏出证明递过去。
巡查队员就着路灯,仔细看了看证明上的内容,然后将证明递还给罗旋,“没事了,你走吧。”
罗旋对两位巡查队员笑笑,旋即挑起担子就走。
县城里的交易市场和红星乡的青蛙市场不一样,它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而且每天早上都会开市。
挑着担子,罗旋上了清溪河的河堤。
在河边的防护林里,种有很多槐树、松树之类的树木,其中还夹杂着有不少万年青、毛桃、栀子花之类的绿植。
有了这些一人高的小树丛遮掩,很是方便前来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隐藏身形。
要是万一遇到巡查队,前来逮人的时候,这些树丛也便于大家逃跑。
只不过,
巡查队一般不会来干这事儿,除非市场整的实在是太过火了。
要不然,巡查队是不会来砸大家的方便之门的。
县城里有好几万人口,这里的市场规模,可不是红星乡能够比的。
拥有很多条通道的这个市场里面,有不少地方都很偏僻,基本上没人经过。
罗旋故意挑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紧挨着一棵小树丛,便放下了肩膀上的担子。
趁着左右无人,罗旋闪身进入空间,用以前放在空间里的麻袋,装了两麻袋红薯出来。
反正在县里的交易市场上,有来自20多个乡镇上的人,大家来源复杂,谁也不认识谁。
这要是搁在红星乡的青蛙市场上,自己是万万不敢把红薯拿出来卖的……
县城里面的单位多、工矿企业多。
前来采购各种物资的人,也非常的多。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物资,来源也比较杂,所以罗旋才敢把红薯拿出来试试。
现在虽然不是挖红薯的季节,可说不准哪个山里,人家就有红薯储存的好、或者是开挖得早的呢?
所以罗旋就想试试,看看能不能卖掉一些红薯。
把红薯摆在离自己两三米远的地方,然后罗旋守着两个楠竹筒,专心致志等着顾客前来买自己的琵琶鱼。
之所以把红薯放远一些,这是为了防着刘富贵,突然窜出来找到自己。
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罗旋可以装作那些红薯不是自己的货。
刚刚蹲在竹筒旁没一会儿,便有一道人影,走到罗旋的身旁低声道:“火把,两毛。”
原来,
树林里漆黑一片,所有前来卖东西的人,都需要向市场里面的“另类管理人员”买上一支火把。
如若不然的话。
卖东西的人,就会被这些‘管理人员’给驱逐出市场,不允许他进来交易。
罗旋掏出两毛钱交给对方。
只见对方收好钱之后,便从一个大口袋里抽出一根竹竿,然后用火柴将它点着。
原来这是一根浸泡过柴油的竹竿。
这可比以前自己抓黄鳝的时候,用的那种竹火把,照明效果要好上不少。
有了竹火把的微弱照明,那些前来买东西的人,才知道此处有人摆摊卖货、才能看清楚这里究竟在卖什么东西。
罗旋先是把火把插在装着红薯的麻袋边,自己在则躲到几米开外的楠竹筒旁边。
这样一来。
要是刘富贵突然来找到自己了的话,罗旋就可以托辞说不懂这里的规矩、没去买火把。
到时候,刘富贵自然会去找人买火把过来,两人才能卖琵琶鱼。
罗旋刚刚将火把插到红薯边上。
不一会儿。
就有一男一女两个人走上前来,借助火把微弱的灯光,在那里翻看着麻袋里面的红薯。
只听见其中那位女的,她嘴中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咦?赵科长,你来看看!怎么现在就有红薯了?而且这红薯的个头,怎么这么大?”
那位男的叫做赵科长的人,上前拿起一只足足有5,6斤大的红薯,仔细看了看。
然后开口问,“这是谁的?”
罗旋仔细看看左右,并没有见到刘富贵的身影。
于是赶紧凑上前去,“这是我的。领导,你可不要小看这红薯,这可不是普通的红薯!
据说,这是这是从阿尔及利亚那边,刚刚引进来的新品种,叫做‘水果红薯’。特别的甜,是可以当水果来吃的。”
那位赵科长推了推自己鼻梁上的眼镜儿,上下打量了罗旋一眼。
嘴里笑道:“也不知道你是哪个乡跑来的小家伙!你就吹吧,阿尔及利亚会有红薯?”
罗旋嘿嘿一笑。
伸手抽出一把菜刀,在红薯上砍下来一点,然后递给那位赵科长笑道:“还是领导您的水平高,我也不懂这些。只不过这个红薯特别的甜,这确实是真的,不信您尝尝?”
赵科长闻言,并没有伸手来接罗旋递过去那块红薯。
而是朝着旁边那位年轻姑娘点点头,示意她来代劳。
那位年轻姑娘接过红薯,放进嘴里。
紧接着,只见她双眼一睁!
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一般,“赵科长,这个红薯确实很甜!比枇杷还有甜呢!”
看着姑娘脸上夸张的表情,赵科长一脸疑惑:至于么?
不就是一颗红薯而已,有没有这么夸张?
第九十九章 进口红薯
随后那位赵科长,也将信将疑的尝了一口。
只见他点点头,然后转身对罗旋笑道:“这位小同志,你这个红薯确实不错,你准备卖多少钱一斤?”
罗旋道:“1毛5,一斤。”
那位赵科长把眼一瞪:“你跟我扯呢?平常红薯顶大也就是2分钱一斤,你这红薯凭什么能卖这么贵?”
罗旋笑道:“领导啊,这是进口水果!只不过它叫做水果红薯罢了!
您要是把它买回去,烤熟了,拿出来招待你们单位上的贵客,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要是您把它切成瓣,用来作为饭后果,那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领导您也不想想,现在整个市场上,有红薯吗?
物以稀为贵呀领导!那些客人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人家不就图吃个稀罕吗?”
赵科长沉吟不语,他的心中还有点矛盾。
可一旁的那位年轻姑娘,此时却用手肘子捅捅赵科长,冲着他点了点头。
“8分钱一斤吧,这些红薯我都买了。”
赵科长对罗旋道:“看起来这些红薯也就是6,70斤左右,也就几块钱的事情。小同志,你就别纠缠这点钱了。”
罗旋瞪大眼睛,一脸无辜的回道:“领导,您是吃国家粮、拿高工资的人,这点钱在您眼里可没啥。可这几块钱,够我们生产队的社员,一家人买一年的盐巴了呢!
领导,您还是别计较这点鸡毛蒜皮了,您可是大忙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您去操忙哩。”
“哎,小同志你别说了,我给你一个整数,1毛钱一斤好吧!就当我们单位支援地方建设了。雅菊同志,你去叫人过来称重吧。”
赵科长吩咐身边那位年轻姑娘,去找市场上专门负责称重的人去了。
然后。
只见他从兜里掏出来一本收据,对罗旋道:“小同志,你这个价钱,我买回去不太好走账。所以呢,你得把它写成‘时令水果’才行……哦,你会写字吗?”
罗旋点点头。
赵科长便将手中的收据,递给罗旋,让罗旋在已经盖好章的收据上面,写下品类、单价、总价之类的内容。
罗旋用赵科长给自己的钢笔,写下几个字,然后把那一页收据撕下来,嘴里连忙向他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领导,我念书少,一时间没想起来该怎么写。”
赵科长笑笑,“没事没事,不着急,你慢慢写。”
于是罗旋拿着收据又开始写起来,只是这第二次,竟然又写错了!
撕下那报废的张收款收据,罗旋一脸歉意的把剩下的收据还给对方:“实在是对不住领导您了!我文化低,还是您来写,最后我按手印就行了。”
赵科长无奈,只得蹲下身子,将牛皮公文包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然后将收据放在上面,赵科长借助微弱的火光,在收据上写下收款内容。
最后,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印泥盒,让罗旋在上面盖上手印。
赵科长正在写收据,而那位年轻姑娘则带着一个肩膀上扛着一杆秤的人过来。
罗旋和他一起,合力将红薯抬起来过秤。
这次卖的红薯一共是67斤,得款6块7毛钱。
只不过自己还要付给那位过称的人1毛钱。
所以这一次卖红薯,罗旋一共得到了6块6毛钱。
不过,自己还贴进去一条麻袋,算下来,红薯其实也没卖多少钱。
目送赵科长和那位年轻姑娘走远,红薯自然有偷偷摸摸出来扛活的“棒棒儿”帮他拿着。
罗旋借助火把的光芒,将那两张报废的收据掏出来看了看。
只见收据上面,那个红色的印章里面,写着【6xx82工厂采购科专用章】。
6xx82是代号,那是一家保密工厂。
全县的人都知道:这家工厂里面职工们的工资很高、福利待遇也很好。
所以遇到他们出来采购的时候,往往出手比石油勘探队的人,还要大方很多。
而罗旋之所以要搞到这两张收据,那是因为自己这次来县城,得到的现金真是不少!
可以预见的将来,自己到时候赚的钱,肯定会越来越多。
要是自己不能解释这些钱的合法来源的话,以后自己迟早将遇到大麻烦!
但如果自己有了这种收据,在上面填上“卖了多少斤土特产、山货”的话,那就可以将自己现金的来源,解释清楚。
至于查证,是不会有人去查证的。
6xx80工厂,普通人连大门都靠近不了!
而且这个拥有几千人规模的军供大厂,哪天不开出去几本收款收据?
谁有那闲工夫,给他翻找某一次采购土特产收据里面的存根?
这样说吧:没有京里的批复,地方上的任何人、任何部门,连6xx80的门都进不去!
想想还能有谁,会排除万难去人家那里,就为了找一张收款收据?
所以这两张空白收据对于罗旋来说,作用就非常的大了。
卖完红薯。
罗旋将火把移到琵琶鱼这边。
但由于此处比较偏僻,来来往往的人本来就不多。
再加上琵琶鱼是装在竹筒里面的,顾客们也看不清楚罗旋到底在卖啥?
再加上跑到市场上,来闲逛的人很少。
他们每一个人来到市场上的时候,都是抱着明确的目标而来。
所以,
即便是有人经过罗旋的楠竹桶旁,微微感到有点奇怪的时候,也顾不上开口询问。
他们心中估计,罗旋大不了就是卖点什么黄鳝、泥鳅之类的。
在县城这个市场上,来自十里八乡卖这些水产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罗旋这两个大楠竹筒,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又在原地等了很久。
罗旋才看见刘福贵带着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自己走来。
等到刘富贵带来的人走进,罗旋凝神细看:只见他穿着两个兜的蓝色上衣,一条湛蓝的筒裤,完全是一副油腻中年大叔的样子。
但要是仔细观察的话,便能看出他在举手投足之间,隐隐透露出来一股威严气势!
这个刘富贵,今天来市场其实也很早。
只不过他一直在四处寻找这位买主,所以他也就没顾上来找罗旋。
直到刘富贵把这位秃头大叔带过来,罗旋才将这26条琵琶鱼,以每条4块钱的价格,统统都卖给了他。
(琵琶鱼,当地人叫做“吸石鱼”,这种鱼后世也得2000多块钱一斤。所以当时卖4块钱一条,相当于卖了80块钱一斤。——特此说明。)
手里攥着的104块钱。
罗旋又从兜里掏出一点零钱,然后凑成5块2毛钱交给刘富贵。
这是自己和他先前商量好的,每一条鱼,刘富贵有2毛钱的抽成。
至于来回的车费、还有就是吃饭用掉的粮票这些款项,罗旋也一并结算给了他。
这次来到县城。
两个人单趟的车费是8角6分,来回就是1块7毛2;然后昨天罗旋和刘富贵两个人,一顿饭就干掉1斤2两的粮票。
按照1斤细粮票,价值1角7分5来算,罗旋一共给了刘富贵2块钱。
等到和刘富贵算完账,两人各自分头行事。
这刘富贵就是个街溜子,整天也不知道他急急忙忙的在干个啥。
所以他在和罗旋约好下午四点钟,两个人到客运汽车站再碰头之后,便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
罗旋又在市场上闲逛了一会儿,买了几丈布票、一些纱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