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手当家-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怎么讲?”白手问道。

    “国华你吧,你开拖拉机搞运输,家里还有五金店,收入高,还稳定,你怎么可能吃我这种苦。手,你就更别说了。我听人讲,你一天赚的钱,我一年都赚不到,你怎么抢我的饭碗呢。”

    童国华道:“好,既然这样,那水生哥,你给我们讲讲你的本事吧。”

    陆水生道:“捉鲤鱼,水洋他也会。”

    陆水洋道:“其实,捉鲤鱼是最简单的。用一句古话讲,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白手哦了一声,“水洋哥,你的意思是说,鱼钩上不挂鱼饵。”

    “对,你来看。”

    说着,陆水洋俯身,一条胳膊伸手水中,撩起一根半公分宽的尼龙绳。

    尼龙绳上,每隔半手宽就是一枚大鱼钩,鱼钩上有倒刺,还涂着黑漆。

    白手噢了一声,“原来就是空鱼钩啊。我一直以为,鱼钩上肯定有鱼饵呢。”

    陆水生道:“这是专门捉鲤鱼的,如果有鱼饵的话,会被别的鱼吃掉的。”

    陆水洋道:“最有技术含量的是,鱼钩下在什么地方,下到离河底有多深,什么时候鲤鱼会出现,等等。我哥多年经验,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水温,他最清楚。”

    白手笑了,“这些我不想知道,你们兄弟俩还是保密吧。”

    陆水洋继续说道:“鲤鱼游过来时,碰上鱼钩,就很有可能被钩住。它会挣扎,它越挣扎,旁边白鱼钩就越扎上它。一般的鲤鱼,有五枚鱼钩扎上它,它就跑不掉了。”

    白手点着头道:“我明白了,每次只能捉一条鲤鱼。扎住的鱼,如果不及时捉上来,会闹出很大的动静,惊跑其他的鲤鱼。”

    陆水洋道:“所以啊,整排鱼钩放下去后,两头都要固定住。为了知道有鲤鱼上钩,这头挂上一个铃铛。只要有鱼上钩,开始挣扎,铃铛就会响起,咱们就可以拿着鱼兜去捞鱼了。”

    就在这时,铃铛响起,在夜空中特别清脆。

    “上钩了,是前边的。”陆水洋喊道。

    不是这里的铃铛在响。

    陆水生在尖壶嘴的这道河湾里,一共下了三道鱼钩。

    铃铛还在响着。

    陆水生和陆水洋兄弟俩一起划桨。

    两条小渔船一起游动,悄没声息的。

    只用一分钟多,小渔船划到了第一道鱼钩处。

    铃铛还在响,同时挂着铃铛的竹杆在摇晃着。

    陆水生不慌不忙,拿过一根竹杆,伸入水中,挑起挂满鱼钩的尼龙绳。

    陆水洋在另一条小渔船的船头,拿着一个渔兜,随时准备捞鱼。

    渔兜其实是个网袋,袋口用一个铁丝圈扎起,再在铁丝圈上绑一根竹杆。

    渔兜是个圆形,半径大约一手,深度至少三手,足能装下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鱼。

    这里的手,是内河渔民的专用词,代表长度,一手约为二十厘米。

    陆水生挑着渔绳,一段一段的检查过去,凭着他的判断,他突然喊了两个字。

    “抄它。”

    “哎。”陆水洋应了一声,将渔兜插入水中。

    只听哗的一声,一条鲤鱼随着渔兜跳上水面。

    “大家伙。”童国华喊道。

    “好家伙。”陆水洋也喊了起来,“十斤,足有十斤重啊。”

    陆水生松了一口气,笑道:“手,我可以向你交差了。”

 第0345章 绵鱼和虾仔

    有一条就有两条三条,四人在渔船上坚守到凌晨三点,一共捉了五条鲤鱼。

    第一条最大,后面四条小点,童国华粗粗估算,加一起足有三十五到四十斤。

    白手赞道:“我说河里的鲤鱼为什么越来越少呢。水生哥,你真是名不虚传,原来河里的鲤鱼都被你抓了。”

    童国华问道:“水生哥,现在鲤鱼多少一斤啊?”

    陆水生憨笑起来,“手,你要买鱼,我怎能讲价钱呢,你给个数就行。”

    白手认真道:“水生哥,这我就要说你了。生意归生意,友情归友情,你要送我人情,我下次就没法跟你做生意了。”

    陆水洋道:“哥,多少就是多少么。”

    童国华笑道:“这是辛苦钱。再说了,小白现在财大气粗,不可能不付钱给你的。”

    陆水生道:“等天亮了再说,等捕了绵鱼和虾仔再说吧。”

    陆水洋提醒道:“哥,到时候了吧。”

    渔船上有闹钟,陆水生看了看,三点十分钟。

    “摇船,咱们去九龙汇。”

    白手和童国华坐船,陆家两兄弟摇桨,两条渔船绑在一起,前进速度不慢,却几乎没有水声。

    九龙汇,九条河流的交汇处,晚上船到这里,很容易迷失方向。

    也就是陆水生这样的老渔家,到了这里,如同到了自家。

    九条河流交汇成一个大湖,面积足有千亩,也是五个乡镇的交界处,其中有五分之一归陈童乡所辖。

    就在这片湖泊的中间,水下却有个面积上百亩的暗滩,名叫九龙滩。

    每到冬季,水位下降,九龙滩会露出大半部分。

    而现在,九龙滩还在水下,离水面至少还有一点五米。

    吃渔家饭的人,都知道九龙滩这片水域,是捕绵鱼和虾仔的好地方。

    一前一后,两根竹杆插入水中,两条渔船稳稳停住。

    “张网。”陆水生一边说道,一边拿出一张渔网。

    这张渔网很特别,长约三米,宽约两米,长的两边,各有十来个布头做的套环。

    兄弟俩各站船头,一左一右,各拿一根渔杆,将渔杆插进渔网的套环里。

    白手伸手摸了摸渔网,这哪是渔网,密密麻麻,简直就是块布。

    再细摸一遍,白手发现渔网上粘乎乎的,像涂上了一层什么胶水。

    “下网。”陆水生轻喊道。

    兄弟二人合力,将渔网插入水中,再将两根渔杆的一头,各固定在两个船头。

    白手知道,这时候的渔网,是斜着插入水中的。

    “水生哥,你这是什么渔网啊?”白手好奇的问。

    “普通的渔网,网眼最小的那种,用细棉绳织的,街上都能买到。”

    “可我用手摸着,好像挺特别的。”

    “你真行。告诉你吧,我是买回来后自己加工过的,而且每次出网前都要加工一回。同行们把这种网叫做半芝麻网,因为网眼比半颗芝麻还小。而我把它叫做针眼网,因为经过我加工后,网眼的大小只有针尖那么大。”

    “这么复杂啊。”

    陆水生道:“每次出网前,我要在网上涂一层树浆。等风吹干后,再拿缝衣服的针,在渔网上戳出针孔。这样的网,只能使用二三个小时,树浆会被水慢慢化掉。所以下次使用之前,还得再涂一次树浆。”

    白手道:“我知道了,这样的渔网,既能捕到绵鱼,同时又能捕到虾仔。”

    “对,只有在凌晨这个时候,在九龙汇这个地方,绵鱼和虾仔才会一起出来。而且,绵鱼和虾仔会昏昏沉沉,咱们的网抄上去,它们只能束手就擒。”

    这时,陆水洋道:“哥,可以抄网了。”

    陆水生道:“小白,国华,你俩得出把力了。你们到船尾去,一人一把桨,有多大的力气,都给我使出来。”

    白手和童国华照做。

    陆家兄弟站在船头,除了要压住渔网,还得各摇一支辅桨。

    “摇船。”

    陆水生一声号令,四人一齐摇桨。

    这个摇桨可不简单,不仅双脚不能移动,就连身体也尽量不能晃动,全靠双臂的推拉,和两个手腕的发力。

    因为渔船不能有摇摆现象。

    一张渔网插在水里,还是这种网眼如针孔大小的渔网,可想而知,阻力得有多大。

    四个大男人,四桨同时摇动,也不见俩渔船前进多少。

    终于,渔船缓缓的前移。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要的就是这种情况,求的就是这种效果。

    十多分钟,白手和童国华已是满头大汗,渔船估计也就前进了十几米。

    “停船起网。”陆水生终于开口。

    白手和童国华赶紧拿桨当蒿,插入水中,以免渔船后退。

    陆家兄弟配合默契,双双跳上撑着渔网的两根竹杆的杆头。

    白手和童国华也是上前,用身体压着竹杆。

    渔网慢慢的从水里现身。

    绵鱼,是温黄平原水网地带的一种稀有鱼类,现在养殖场可能还有,但野生的已经绝种。

    绵鱼身体绵软,通体白色,细过筷子,长不过一寸半,河里营养价值最高的鱼类。

    虾仔倒是常见,但不易捕捞。因为它实际上就是普通的河虾,只不过在它出生七到十五天的时候,它很小很小,所以才叫虾仔。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陆水洋开亮挂着的马灯。

    好家伙,一网上来,网底白色片片,还有粉红团团。

    白的是绵鱼,粉的是虾仔。

    “捞网。”陆水生又下了命令。

    收获多多。

    四个人一齐动手,一手拿碗,另一手去捉绵鱼和虾仔。

    碗放不下了,倒在渔舱里,一条渔船的渔舱装绵鱼,另一条渔船的渔舱装虾仔。

    渔舱里有水,绵鱼和虾仔各能存活捞也用了十几分钟。

    “二网。”陆水生又喝,嘴上还是再次下水。

    四个大男人又开始齐心协力。

    连下两网,累得不行,四个男人坐下歇息,抽根烟解乏。

    再下两网。

    天已放亮,东方的天边,已露出了鱼肚白。

    陆水生高声吆喝,“去岸喽,喽”

    喊声直达四周,带着丰收的喜悦。

    早上,白家,白手把三位大老板请到前院,欣赏他奋斗一夜的丰硕成果。

 第0346章 尊重美食家

    白家前院,太多的人看稀奇。

    白手让大家让开,让三个老板上前。

    六个木桶,分别装着泥鳅、黄鳝、河鳗、鲤鱼、绵鱼和虾仔。

    都是活的。

    泥鳅少说也有十斤,有不少个蛮大的。

    黄鳝有三十多条,大的有七八条,每条四两以上。

    河鳗只有十六条,但每条都有三四两。

    鲤鱼五条,最小的也有三四斤,最大的那条,大概有十二斤。

    绵鱼还没秤过,但陆水生估计,至少也有十斤。

    虾仔数量挺多,重量却少,陆水生说有五六斤。

    李卫峰、肖正坤和于明阳大开眼界。

    特别是肖正坤,两眼发直,像要马上吃掉桶中之物的馋样,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白手道:“三位老板,全部吃过的请举手。”

    当然没人举手,因为三个老板都没吃过绵鱼和虾仔。

    白手滔滔不绝,详细的介绍了绵鱼和虾仔。

    “三位老板,绵鱼和虾仔各有十几种烧法。今天中午,我要给你们露上三手。生吃绵鱼、红烧绵鱼和生吃虾仔。”

    李卫峰问道:“小白,你要亲自下厨?”

    白手点了点头。

    肖正坤迫不及待道:“我配合。小白,其他的都交给我。”

    “肖老板,你行吗?”白手笑问。

    肖正坤笑了笑,笑容漾溢着得意。

    李卫峰道:“为了吃,肖老板还专门考过厨师证呢。”

    旁边,童国华小声提醒白手,“手,还没付钱呢。”

    白手这才想起,六个木桶边,还有一个真正的劳动者陆水生。

    “水生哥,你说吧,加一起多少钱?”

    陆水生老实人,吭哧吭哧的,不好意思开口。

    陆水洋替哥说话,“手,你给个五十吧。”

    哥俩不懂,白手瞪了一眼。

    白手这一瞪,哥不懂,弟却明白。

    “其实,其实也就一百不到吧。”

    白手拿出两百块,不递给当哥的,却递给了弟弟。

    “我给两百。我知道这些宝贝的价钱,两百还是便宜的。至于该给国华哥四平哥小军哥多少,你们哥俩看着办。”

    “谢谢。”陆水洋一边收钱一边道。

    “等等。”

    肖正坤走上来,掏出三张外国钞票,“这钱应该我付。小伙子,你把白主任的钱还给他。”

    陆水洋拿着白手的钱看着白手。

    白手假心假意道:“肖老板,怎么能让你付钱呢。”

    肖正坤道:“昨晚你也辛苦了一夜,你已经付出了劳动,还让你拿钱,就是大大的不对了。”

    “这个”白手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我是个美食家,让我付钱,是对我的尊重。白主任,你明白吗?”

    白手笑笑,退后一步。

    肖正坤先把白手的钱拿回,交还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