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手也很给刘站长面子,等到快下班,等到没有了其他卖粮人。
本来验粮和秤粮都有专人负责,可轮到白手时,刘站长亲自上阵,全程负责。
粮站有特制的大筐,底部装有四个铁轮子,一个大筐少说也能装三四百斤。
不用白手自己动手,就有四个临时工过来帮忙,把一袋袋稻谷往大筐里装。
白手也不知道拉来了多少稻谷,反正装满四个大筐,外加半大筐。
刘站长验收,装模作样的看着,一边喊着“一等粮,一等粮”。
接着,大筐一个一个推到地磅秤上。
刘站长又亲自报数。
除去五个大筐的重量,稻谷的重量一共是一千九百三十多斤。
秤过后,大筐被一一推走,稻谷进仓,已归公家所有。
会计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很快给出了结果。
白手拿出上面发的公粮单和农业税通知单,放到会计的桌上。
白手家今年的公粮任务是一千四百斤,得款一百四十块。另外的五百三十二斤,作为议价粮,得款七十九块八角。
农业税是一亩一百二十斤,作价十二块,三亩半共计四十二块。
卖掉一车粮食,白手进帐一百七十七块八角。
还得了一张奖状,作为白手多卖粮的表彰和鼓励。
刘站长笑脸相送。
白手也挺会来事,乘着别人不注意,把半包大前门香烟硬塞给刘站长,还说要请他喝酒。
三弟白面一窍不通,像个书呆子,但二弟白当看出来了。
“大哥,咱家的稻谷顶多够得上三等粮,现在卖的是一等粮,相当于多卖了十九块三角二分。”
白手拉着空车,扭头斥道:“臭小子,你嫌钱多啊。”
“大哥,我的意思是说,咱得狠吃一顿,生产队卖了粮,还得会餐呢。”
“呵呵五块钱拿去,必须全部用光。”
第0079章 种田不赚钱
白手是个人名,真的,还名符其实。
浙东沿海的温平原,有一个名叫白村的自然村。
奇怪的是,白村一百来户人家,不是姓童就是姓陈,只有一户姓白。
白家老爷子和白家老太太,方园几十里都很有名,老两口在政府机关里工作,一个看大门,一个当清洁工。
人家可不是什么临时工,解放前就是游击队的交通员,是老革命,只是没有文化,才在机关当了勤杂工。
一九七五年,老两口一起提前退休,二儿子三儿子顶替上班,一个在工厂当工人,一个在机关开车,双双吃上了商品粮。
白老爷子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在外当兵,最小的是女儿,高中毕业后也在公社的中心小学教书。
唯有大儿子白振兴,没分到白老爷子的一丁点好处。
不仅没有好处,从白振兴出生时,白老爷子就没正眼看过一次。
原来,白振兴生于正月初一,在当地,传说正月初一出生的人,一辈子受苦受难,是个灾星。
白振兴刚生下来,就被送给同村的童老五,童老五一辈子光棍,是个说书人。
还别说,白振兴虽没进过学校,却把童老五的说书本事学了个底朝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白振兴靠着说书这个能耐,没干过一天农活,童老五死后,他就成了温黄平原有名的说书人。
靠着这门手艺,白振兴娶了老婆,还接连生了仨儿子俩女儿。
白振兴的老婆郭彩娥,来自山区,长得好看。但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天生腿疾,又有贫血症,干不了农活。
孩子多,负担重,白振兴压力山大,开始嗜酒,自暴自弃。
后来,白振兴索性玩起消失,时不时的离家不归,也不给家里钱,扔下家里一残五小死活不管。
1980这一年,白振兴春节后离家,到下半年的秋末,还不见人影。
就这么着,身为大儿子的白手,赶鸭子上架,义无反顾的成了当家人。
白手十五岁,初中刚刚毕业,长得酷似他爸,也是眉清目秀,一张娃娃脸,身材又壮又高。
可惜,白手这个倒霉孩子,跟他爸一样,恰好也是正月初一出生,也是人们口中的“灾星”。
这还不够,白手的左手掌心,有一个豆大的白疤,娘胎里带的。
正月初一生灾星,左手白斑没好运。
凭这两句老话,注定了白手的童年时光,村里没人愿跟着他玩,没人登他家的门,更没人允许他进家门。
勉强读了五年小学两年初中,白手就没有过同桌,谁愿意跟一个灾星坐在一起呢。
至于白手这个名字,是不靠谱的父亲给起的,还挺实事求是,随口一叫,就在村里叫开了。
白手自己倒是想得挺开,从小就没心没肺的,名字就是个符号,人家爱咋叫就咋叫。
十岁开始在生产队干农活,白手有力气,干活不偷懒。都是一村人,大多数人倒不欺负他,十五岁时,工分做到了大人的十分之七。
白手是个乐天派,整天乐呵呵的,你骂他他还乐,就没见过他发愁的时候。
白手脑子好使,鬼主意满肚,当家大半年,硬是没让全家人饿着。
白手心有点狠,手有点辣,吃了点亏,他会暗暗找补回去,谁要欺负他弟弟妹妹,他敢拿着锄头砸你门窗。
但今天晚上,白手发愁了,愁得一个人蹲在门口,老半天一动不动。
明天,上面要派工作队,到白村来搞试点,生产队就要分田到户,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好事,自己干自己的活,白手喜欢。
可欠着队里的八十几块钱怎么办
按照规定,生产队解散,队里的生产资料要分,欠帐也要先还。
白手知道,八十几块钱,他就是把刚分到家的七百多斤晚稻全部卖掉,也不够还的。
除了稻谷,家里穷得叮当响,四间破平房,一辆破板车,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
不还欠帐,怎好意思分田,队里那些大农具,农船、打稻机、犂耙、水车也就失去了使用权。
活人不能让人尿憋死,虱子多了不怕咬,办法总比麻烦多。
白手去找老队长。
整个第一生产队,四十多户人家,一百六十来口,也就老队长拿白手当人看待。
老队长是个大好人,他安慰白手,欠生产队的钱,由他担保。到时候,白手家的债务,会分摊到几户人家,由老队长安排,并做说服工作。
总之,老队长让白手放心,不管怎么样,白家都能分到该分的承包田。
白手放心了,哼着小曲,披着夜色回家。
走到拐弯处,尿意来袭,白手停下,一边坏笑,一边冲着人家的墙根撒尿。
这是陈会计家,仗着兄弟多,这家伙跟白家不对付,最看不起白手,白手没少吃他的亏。
挖不了陈家墙脚,撒泡尿出出气也好。
咦,屋里还亮着煤油灯,还有人说话。
好奇心顿起,白手蹑手蹑脚,来到窗台下,将一只耳朵贴到木窗的缝隙上。
“大哥,明天分田怎么分啊”陈家老二的声音。
“老规矩,抓阄呗。”是陈会计的破嗓子。
“有好田,有坏田。大哥,咱万一分到坏田,亏就吃大了。”这是陈家老三,白手常跟他斗嘴打架。
“对啊,大哥。要是分到那片高田,三天两头的漏水,光灌水费就付不起。”陈家老二最聪明,也就是最狡猾,号称陈家大军师。
狗日的陈老二,白手心道,你白手爷爷我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啊,明天你们要见机行事,把握好抓阄环节。你俩听好了,这个阄肯定是我来做。谁排前,谁先分,谁就能分到好田。到时候啊,你们要抢先抓阄,抓那几个我做了记号的阄。”
白手听着听着,差点笑出声来,赶紧拿手捂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隔墙有耳,狗日的陈大陈二陈三,我白手谢谢你们啊。
一边乐呵,一边悄悄后退十多步,白手转身就跑
第0080章 开会
白手是个人名,真的,还名符其实。
浙东沿海的温平原,有一个名叫白村的自然村。
奇怪的是,白村一百来户人家,不是姓童就是姓陈,只有一户姓白。
白家老爷子和白家老太太,方园几十里都很有名,老两口在政府机关里工作,一个看大门,一个当清洁工。
人家可不是什么临时工,解放前就是游击队的交通员,是老革命,只是没有文化,才在机关当了勤杂工。
一九七五年,老两口一起提前退休,二儿子三儿子顶替上班,一个在工厂当工人,一个在机关开车,双双吃上了商品粮。
白老爷子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在外当兵,最小的是女儿,高中毕业后也在公社的中心小学教书。
唯有大儿子白振兴,没分到白老爷子的一丁点好处。
不仅没有好处,从白振兴出生时,白老爷子就没正眼看过一次。
原来,白振兴生于正月初一,在当地,传说正月初一出生的人,一辈子受苦受难,是个灾星。
白振兴刚生下来,就被送给同村的童老五,童老五一辈子光棍,是个说书人。
还别说,白振兴虽没进过学校,却把童老五的说书本事学了个底朝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白振兴靠着说书这个能耐,没干过一天农活,童老五死后,他就成了温黄平原有名的说书人。
靠着这门手艺,白振兴娶了老婆,还接连生了仨儿子俩女儿。
白振兴的老婆郭彩娥,来自山区,长得好看。但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天生腿疾,又有贫血症,干不了农活。
孩子多,负担重,白振兴压力山大,开始嗜酒,自暴自弃。
后来,白振兴索性玩起消失,时不时的离家不归,也不给家里钱,扔下家里一残五小死活不管。
1980这一年,白振兴春节后离家,到下半年的秋末,还不见人影。
就这么着,身为大儿子的白手,赶鸭子上架,义无反顾的成了当家人。
白手十五岁,初中刚刚毕业,长得酷似他爸,也是眉清目秀,一张娃娃脸,身材又壮又高。
可惜,白手这个倒霉孩子,跟他爸一样,恰好也是正月初一出生,也是人们口中的“灾星”。
这还不够,白手的左手掌心,有一个豆大的白疤,娘胎里带的。
正月初一生灾星,左手白斑没好运。
凭这两句老话,注定了白手的童年时光,村里没人愿跟着他玩,没人登他家的门,更没人允许他进家门。
勉强读了五年小学两年初中,白手就没有过同桌,谁愿意跟一个灾星坐在一起呢。
至于白手这个名字,是不靠谱的父亲给起的,还挺实事求是,随口一叫,就在村里叫开了。
白手自己倒是想得挺开,从小就没心没肺的,名字就是个符号,人家爱咋叫就咋叫。
十岁开始在生产队干农活,白手有力气,干活不偷懒。都是一村人,大多数人倒不欺负他,十五岁时,工分做到了大人的十分之七。
白手是个乐天派,整天乐呵呵的,你骂他他还乐,就没见过他发愁的时候。
白手脑子好使,鬼主意满肚,当家大半年,硬是没让全家人饿着。
白手心有点狠,手有点辣,吃了点亏,他会暗暗找补回去,谁要欺负他弟弟妹妹,他敢拿着锄头砸你门窗。
但今天晚上,白手发愁了,愁得一个人蹲在门口,老半天一动不动。
明天,上面要派工作队,到白村来搞试点,生产队就要分田到户,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好事,自己干自己的活,白手喜欢。
可欠着队里的八十几块钱怎么办
按照规定,生产队解散,队里的生产资料要分,欠帐也要先还。
白手知道,八十几块钱,他就是把刚分到家的七百多斤晚稻全部卖掉,也不够还的。
除了稻谷,家里穷得叮当响,四间破平房,一辆破板车,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
不还欠帐,怎好意思分田,队里那些大农具,农船、打稻机、犂耙、水车也就失去了使用权。
活人不能让人尿憋死,虱子多了不怕咬,办法总比麻烦多。
白手去找老队长。
整个第一生产队,四十多户人家,一百六十来口,也就老队长拿白手当人看待。
老队长是个大好人,他安慰白手,欠生产队的钱,由他担保。到时候,白手家的债务,会分摊到几户人家,由老队长安排,并做说服工作。
总之,老队长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