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参事二室,人际关系相对并不复杂。
小朱和小林,似乎是局外人,是圈外的。
小林以前与白天明走得近,但现在好像疏远了,反而与小朱走近了。
吴教授和刘教授,都已年近七旬,德高望重,地位超然。
两位老者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其他人也不在这方面打他们的主意。干一天少一天的,发挥余热,岂能有其他想法。
参事二室的人际关系,发生在白天明、余文杰、高教授和李教授四人之间。
经过几次接触,白手发现李教授比较单纯,不会刻意经营人际关系。
只剩下白天明、余文杰和高教授三人。
一个人叫孤独,两个人能互助,三个人就是江湖。
白天明和余文杰的矛盾,基本上是公开的。二人的资历和学术水平几乎相当,都是市场万能论的徒子徒孙。
但是,一山难容二虎,二人都想当头,矛盾必定产生。
两个人都想把对方干掉,就是赶出参事二室,无奈旗鼓相当,难分胜负。
实际上,二人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也是不分上下。
最关键的是,二人的恩师,都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凭着两位恩师的地位,白天明和余文杰就都干不掉对方。
后来参事二室多了个高教授。
白手看出来了,高教授也不简单,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白天明和余文杰是外来户,是从北边过来的。
高教授却是土生土长。
这里说的土生土长,不仅指高教授是上海本地人,更是上海经济学界的一颗新星。
从传承上讲,经济学界有一个名叫“海派”的学术团体,宗师就是已故经济学家丁光远。
丁光远和齐再坤,都是白手的领路人。
二老相比,齐再坤的学生少,但有“齐派出品,必是精品”之说,十多个弟子个个成名。
丁光远胜在两点。一是弟子众多,素有“丁派出品,桃李天下”之说,仅自己公开承认的就超出两百。二是不少弟子在体制内工作,相对比较活跃,很有话语权。
现在的上海,至少还有近百弟子,弟子的弟子更如过江之鲫。
丁派和齐派,实际上是丁派占了上风,现在常被提到的“海派”就是指丁派。
高教授就是丁光远的弟子的弟子。
只是有一个现象特别有趣,无论是丁派或是齐派,都不承认白手是自己人。
白手也是独来独往,从不把自己当丁派或齐派的人。
所以,白手进入参事二室后,高教授还没有拿这点渊源与白手套近乎。
近几年,高教授成了丁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教学之余,没少发表论文。
参事二室是市里的经济智囊,不能让外来户指手画脚。
高教授认为,他才应该是参事二室的领军人物。
相对来说,高教授与白天明关系还行,没有发生过直接冲突。
而与余文杰,二人干过几次。小朱曾告诉白手,高教授与余文杰冲突,似乎都是高教授主动挑起的。
余文杰也怪,面对白天明一点不怵,寸步不让。而对高教授,余文杰以忍让为主,采取的是守势。
白手明白,高教授是个高人,或者背后有高人指点。
老大、老二和老三,老二干老大,是为了取而代之。老三干老大,是帮老二做嫁衣,干赢了也是让老二占便宜。
老三干老二,说不定还能向老大借力,二人合力干一个更加容易。
老二容易被干,这是职场常态,也是生存法则。
只不过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来了一个白手,多了一个老四。
白手一来就出彩,搞了个国企改革方案,不仅被市里采用并实施,还上了著名的《内参》。
高教授心情复杂。
白手算是自己人,因为白手也是上海人,在上海成长起来的。更重要的是,白手多多少少继承了丁派祖师爷丁光远的观点。
而且白手的观点,与白天明和余文杰水火不容。
但白手又是齐派的传人。齐再坤老爷子还活着,上海学界普遍认为,白手已全面继承了齐再坤老爷子的衣钵。
白手是友是敌。
现在看来,白手与余文杰有点走近,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老四和老二联手,老三日子肯定不好过,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被干掉。
高教授思前想后,做出决定,试探一下白手,看看有没有联手的可能。
即使不能联手,也要让白手尽量不接近余文杰。
这天午休,高教授迈出了试探的第一步。
第1749章 试探失败
今天中午,高教授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请柬,邀请大家参加他所在大学的一场讨论会。
时间是周六下午。
内容是关于微观经济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作用,及其政策效应和社会作用。
好大的题目。
跟大家想像差不多,白天明和余文杰接了请柬,但都婉言谢绝。
白天明的理由是,几个欧美同学来华访问考察,他要接机并全程陪同。
余文述的理由是,他的恩师要来上海,他实在脱不开身。
小朱和小林也收到请柬,二人欢快的接受。
余文杰请小朱和小林是出于礼貌,这俩就是去了,也不可能听进去什么。
但小朱和小林肯定会去,因为像这种邀请,是有礼品可拿的。
这叫不去白不去。
吴教授和刘教授都答应参加。
李教授接了请柬,但没答应去还是不去,说不知道周六下午有没有别的事情。
白手接过请柬,看着请柬就笑了起来。
高教授也是微笑着问道:“白参事,你总不会不去吧?”
“呵呵……还真是不能去。”
白手的话,让大家纷纷关注。
高教授哦了一声,“为什么呢?”
“老余,你是忘了,还是装不知道?”
“什么什么?”
白手问道:“老高,贵校是不是有个经济论坛?”
“对啊。也叫经济沙龙,是一个经济学爱好者的不定期聚会,是学校和有关部门批准的。每一年,都会邀请全国各地的经济学爱好者前来参会。”
“你这次邀请,是不是这个论坛组织的。”
“对啊。根据规定,邀请方的署名,是我们大学而不是这个论坛。”
白手又呵呵一笑,“那我就更不能去了。”
高教授两手一摊,“老白,你不能让我莫名其妙,让我以为你看不起我吧。”
白手笑着继续问道:“五年前的九月十一号、十月十三号和十一月十七号。四年前的四月六号、五月十九号和六月二十七号。三年前的八月二十一号、九月二十九号和十一月三号。这九个日子,贵校贵论坛发生了什么,你还记得吗?”
高教授稍稍一想,忽地愣住了。
吴教授、刘教授和李教授三位,都坐在那里微笑。
白天明和余文杰二人并不知情,因为那时候,他们并不在上海工作。即使有所耳闻,恐怕也已经忘记。
至于小朱和小林,当然更不知情。
那三年那九个日子,白手脱口而出,而且一个都没有说错,可见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原来,在那三年那九个日子,上海经济学界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一件大事。
丁派全力批判和围剿齐派。
批判和围剿一老一小齐再坤和白手。
当时的背景,是白手把齐老爷子的全部著作拿出来出版了。
齐老爷子名气太大,白手更是上海首富,齐老爷子的著作非常畅销,风光一时无两。
丁派的反击随之而来,连续三年,每年三次,每次百名以上经济学家齐聚,火力全开,狂轰滥炸,对齐老爷子和白手展开批判和围剿。
最疯狂时,曾把齐老爷子和白手说成是阻碍上海发展的罪人。
后来,有关部门出面制止,那场舆论战才偃旗息鼓。
硝烟早已散去,但记忆还在。
白手一直耿耿于怀,难忘屈辱,每每想起,心火难平,夜不能寐。
高教授怎么可能忘记,他正是在那个时候脱颖而出的,只不过他想试探白手。
那次被围剿期间和以后,齐老爷子没说什么,白手也没说什么。
“老白,此一时彼一时也。不管对错,我都要向你和齐老爷子道歉。”
高教授也够爽快,显然也是早有准备。
齐派从来就没有成派,只是相对于丁派而言,现在的上海经济学界,是丁派掌握着话语权,当然放得下架子,展得开胸怀。
白手也很淡然,“老高,我喜欢做报告。我在金融学院当过客座教授,开过讲座。但我不喜欢讨论会或研讨会,我很不喜欢,这才是我不愿意接受你的邀请的主要原因。”
高教授松了一口气,“为什么?”
白天明也问道:“对啊,为什么?”
白手笑了笑,“两位,像研讨会和讨论会,参加者起码几十号人。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火爆异常。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谁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请问这有用吗?就是给你十天八天时间,你又能讨论出什么名堂?”
大家沉默,不,应该是大家默然。
尽管观点和立场不同,但七位参事包括白手,在学术上是认真的和谨慎的。
现在学术圈风气不好,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的太多太多了。
“老高,你敢不敢开一个讲座,让我去做报告?经济学方面的争论,从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的有道理,我说的也有道理,就看谁掌握着话语权。所以啊,讨论是没有用的,研讨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现在的讨论会和研讨会,充斥着太多庸俗的东西。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变成互相吹捧了。”
白手说的是事实,高教授只好点头。
白手还举例说明,“诸位,就像你们教授的身份。你们是不是觉得,现在当个教授太容易了?现在就是这样,劣币驱逐良币,所以才像李教授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好不容易才进了两步。以前的教授,也许百分之一是不行的。但现在升上来的教授,我敢说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不是货真价实的。教授同志们,你们教授这个称号,已经不那么神圣了。”
刘教授自嘲道:“不是不那么神圣了,而是不那么值钱喽。”
说起教授,白天明和余文杰也是,两个人都有教授这个职称。
也就白手,什么都不是,但谁也不敢轻视。
高教授的试探算是失败了。
请白手去丁派大本营做报告,高教授一个人不敢作主。
下午三点不到,白手接到齐老爷子的电话。
“小白,能过来一趟吗?小苏在我这里。”
“小苏?苏小海。”
“不是,是他爹苏宁海。”
“噢,我马上过来。”
第1750章 老苏有请
苏宁海早已退休,现在返聘,是市经济研究所的所长。
经济研究所隶属于市发改委,是个事业单位,为市里提供经济政策方面的咨询和建议。
这个职位很适合苏宁海,他一辈子平平淡淡,按部就班,满腹经纶,深得同事和同行的尊重。
学术界曾经评价,苏宁海是齐老爷子为数不多的成就之一,有苏宁海存在,学术界就不能忘了齐老爷子的存在。
虽然丁派掌握着话语权,但苏宁海屹立不倒,犹如高山巅峰的青松。
白手赶到劝业旅社时,老爷子和苏宁海正在竹凉亭里喝茶。
师生两位是在品茶,一口一口的呷吧,像在研究茶道。
白手从不讲究这套,坐下后,因为口干,直接拿起茶壶,咕嘟咕嘟的一口气喝了大半壶。
老爷子和苏宁海都是忍俊不禁。
不拘小节,土豪本色,正是白手的风格,特别是在自己人面前。
“老白,在参事二室干得怎么样?”苏宁海笑着问道。
“就那样。”白手说了三个字,再把茶壶里剩下的茶全部喝光。
还好还有一个茶壶,也是满满的,被白手嘴下留情。
“哎,就那样是什么样?”
“假知识分子跟一群知识分子混在一起,你说会怎么样?”
老爷子和苏宁海又都笑了。
老爷子问道:“那么,另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你去不去?”
白手急忙摆手,“别别。老爷子,你就别害我了。”
老爷子指了指苏宁海,“就是他那一亩三分地。”
苏宁海说道:“老白,这次去北京开会,你那个企改方案,受到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