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家栋淡淡一笑,虽然没有说话,但他脸上带着很明显的不信。
一个小时的时间,皮卡车斗里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袋子。除了两个村民愿意转账,其他村民都选择现金支付。
看着村民满足的表情,苏策发自内心的开心,将票据揣进兜里,“我说两句闲话,愿意听就听一下,不愿意听就当我没说。”
正处于喜悦当中的村民很给苏策面子,静静看着苏策等他说话。
“我知道大家之前种木耳都没敢放开,很多人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这是最正常,也是最稳妥的做法。现在,大家应该能感觉出来,木耳到底能不能种,值不值得大家好好种。”
伸手指向不远处的树林,苏策笑了笑:“既然场地已经准备好了,我希望大家能尽快开始扩大规模的计划。老话说,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今天我改一下,赚钱不积极才叫脑子有问题。”
“哈哈哈……”
苏策的话引来一阵哄笑,但却没人反驳。
本就有打算扩大规模,加上今天卖货赚钱的高兴劲,不少人当场表示过完初五就开始购买材料。
亲眼目睹了唐家坳村民的收入,又看到他们的积极性,张家湾过来学习的村民也变得蠢蠢欲动。
“苏书记,唐村长,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
苏策都说了,赚钱不积极脑子有问题,事关自己的利益,不用不好意思。
“随时都可以!”
苏策干脆利落回了一句,见张家湾的村民露出笑容,又是补充道:“但是,前提条件必须是你们学会了怎么种木耳。技术没学会就想着赚钱,到时候出了差错算谁的?”
第222章 一年赚二十万过分吗?
等村民散去,刘通很有眼色率先上车,路边就剩下苏策唐铁张雷他们几个。
“我记得你们村还有一些村民没有种木耳,现在他们是什么反应?”苏策给他们挨个发了烟,目光落到唐铁身上。
唐铁无奈叹气:“那些人家里条件有点困难,我之前就问过,他们还是愿意帮其他村民干活。”
苏策皱眉看着唐铁,“大钱没有,小钱也没有?帮其他村民干活确实可以,可这样的话,以后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你问清楚了没有?他们到底是没钱投资,还是有钱不敢投资?必须搞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
苏策的态度让张雷和张家栋有些诧异,他们不搞就不搞呗,又不是没给他们机会,有必要这样?
唐铁沉默了片刻,闷声说道:“我觉得他们是不敢。”
“不敢?”苏策哼了一声,“有保护收购价,还有这么多实打实的例子,他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眼看着苏策的语气越来越不好,张雷赶紧出来打圆场,“苏书记,你的好心大家都明白,但这事还得尊重村民个人的意愿,不是吗?”
苏策只是想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不愿意种木耳,听张雷这么一说,也感觉到自己的态度有些不对。
“你种木耳时屈书记不是帮你申请了助农贷款么?你好好问问那些人,如果他们确实没钱,村委可以帮忙跟镇领导沟通,帮他们申请助农贷款。”
提到助农贷款,唐铁眼睛亮了,赶紧点头。
转头看向张雷和张家栋,“张湾村的村民有积极性是好事,但我觉得他们现在属于头脑发热的阶段,你们好好跟踪一下,务必确保所有人都考虑清楚才能开始。”
“他们都是新手,少不了唐家坳村民的帮助。这样也能错开时间,别到时候一起扎堆搞种植,人家自己都忙不开,哪有心思帮他们。”
看张家栋和张雷点头,苏策摆了摆手,“行了,时间不早了,都回去吧。”
说着,拉开车门就要上车。
“苏书记。”
张家栋突然出声,满是笑容的说道:“你上次说找领导沟通划拨山地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啊?”
苏策瞬间就明白张家栋的意思了,之前他就很积极想要参与种木耳,“过完年,等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结束之后。”
回去的路上,刘通看着苏策欲言又止。
反复几次后,苏策主动问道:“想说什么直接说啊,扭扭捏捏的给谁看呢。”
“也没什么,我就是想问问,你这么费尽心思的帮其他村子,咱们自己村你怎么考虑的?”被苏策点破,刘通顺势说出自己关心的事情。
提起这个话题,苏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刘通侧身看着苏策,“卖饭的收入确实不错,可局限性也大。要是这样下去,等唐家坳木耳种植规模起来了,他们村民的收入很有可能超过咱们村,你好意思看着咱们自己人被人家超越?还是在你的帮助下!”
苏策尴尬笑了笑,刘通不说他还真没考虑这个问题。
刘通和田浩两家卖饭的收入基本上已经稳定了,多了不敢说,平均一天五百块钱的利润肯定是有的。
适合钓鱼的时间也就几个月,满打满算一年下来也就十几万的收入,如果唐家坳的村民都像唐铁那样种一万根,收入还真比下坝村的村民高。
“你先跟我说说,一年赚多少钱你才满意?”
刘通迟疑了一下,冲着苏策笑道:“肯定不敢跟你比,要说满意的话,一年二十万不算过分吧?你看,卖饭一年能赚十万靠上,空闲的几个月我跟我爸出去打工也能挣几万块钱。”
“嗯,确实不过分。”
苏策同意刘通的说法,心里却在暗暗琢磨,还有什么适合下坝村村民干的生意。可惜,一时间根本想不出什么,“你容我想想,过完年咱们再说这事。”
“不着急,反正三月之后才能开始卖饭,我就是跟你提一下,你心里记得就行。”
……
腊月二十八,年味愈发的明显。
“李少雄还没消息吗?”
“没有,他没跟你打电话?”苏策反问一句。
屈子缓缓摇头,“应该是没有好消息,不然以他的性格,肯定会打电话回来的。”
说着,又是问道:“你那边真找不到合适的销路?”
“能找的关系都找了,不行。”
长呼一口气,苏策自嘲笑道:“说实话,尽管知道有机蔬菜吃了对身体好,我自己也不主张吃。真的太贵了,偶尔吃一次尝个鲜还可以。”
这句话让屈子大皱眉头,却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这几天她也一直在想,推广有机蔬菜到底是对还是错?
如果是错,有机蔬菜确实能卖得出去,农户也能赚到钱。可若是对,为什么销路这么难找?
集体公司是在自己的推动下成立的,本以为能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金饭碗,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成为一颗炸弹。
这让屈子很是不安,又不敢把不安表现出来。
“嗡……嗡……”
桌子上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出现李少雄三个字。屈子下意识地看了苏策一眼,这才拿起电话接通。
“屈书记,我这几天把江城所有的蔬菜批发市场跑了一遍,还跑了好几个菜市场和很多饭店,可结果……”
李少雄声音很是低落,这句话让屈子的心沉入谷底。
肉眼可见屈书记的脸色变得阴沉,很明显李少雄反馈回来的消息并不好。苏策暗叹一声,悄悄起身离开屈书记的办公室。
等苏策出去之后,屈子这才开口问道:“一个都没有吗?”
“没有。”
李少雄回答的很是干脆,“有几个听到有机蔬菜有兴趣的,可听到价格之后立刻打了退堂鼓。”
“你跟他们说的什么价格?”
“就是之前卖菜的价格啊。”
屈子不说话了。
“屈书记,后天就是除夕了,我……”
“回来吧。”
挂断电话,屈子一脸颓然,失神看着门外。
第223章 我能不能不回来?
“就这?”
苏策看着面前堆放的十几袋大米和相同数量的粮油,语气中带着些许质疑。
“往年都是这样,意思到了就行。”张雷坦然回了一句。
每年除夕之前慰问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是各级行政部门必须做的事情,村委也是一样。张湾村委人口基数不大,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也不算多。
张雷的回答让苏策笑了,看了林秀莲和张家栋一眼,看他俩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苏策摇头道:“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今年不能再这样了。远的不说,就说李家坪租赁给集体公司的三百亩坡地,以前有租赁土地的收入吗?”
“苏书记,那笔钱要留着做活动经费……”张雷话说一半。
村委是最低级的行政单位,虽然平时没有什么大事,但人来人往总会需要招待和人情,苏策明白张雷的意思。
“这跟经费没关系。”
苏策又是摇头,“我的意思是咱们村委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以前大家伙儿条件都不好,紧巴一点花钱自然没人说什么。现在大部分人都有了多赚钱的路子,亦或者是看到了希望,总不能把这些老人排除在外吧?”
“可别的村都是这样做的。”张雷又提醒一句。
“别的村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就行了。”苏策摆手,“听我的,每家再加两只鸡,好歹也是过年总得见着荤腥吧。”
张雷和林秀莲对视一眼,眼中尽是无奈。
镇领导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标准同样不高,下面的村委一般都会自觉比镇里少一些,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现在被苏策临时更改,万一传到镇里,张湾村委会不会被戴上一顶爱出风头的帽子?出风头也就算了,若是被扣上坏规矩的名声,那可就麻烦了。
“别站着了,赶紧装车,咱们先去李家坪买鸡。”
苏策催促一声,弯腰拎着米油放入皮卡车,看他这样张蕾三人只能跟着照做。
……
推开房门,家里静悄悄的。
屈子已经习惯了,每到年底父亲就会变得更加忙碌,母亲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家里基本上只有自己一个人。
拉着行李箱回到自己房间,顾不上把行李箱内的衣物拿出来,屈子懒洋洋的躺在床上。
放空之后,脑子里出现自己驻村这一年的经历。
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做不好,慢慢进入角色学会跟村民打交道,再到现在能够从容应对基层工作……
这中间有过很多第一次,从手足无措到坦然面对,屈子能清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不自觉地弯起嘴角,如果让自己给这一年的驻村工作评分,屈子会毫不犹豫的打出80分,她自认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驻村书记。
想到减去的20分,嘴角的笑容立刻消失。
这20分里有5分是因为自己处事方式还不够成熟,剩余的15……
“咔嚓。”
清脆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屈子的思路,没等她从床上坐起来就听到外面传来母亲的呼唤。
从卧室出来,看到母亲走过来,屈子笑颜如花的走过去,亲密挽起母亲的胳膊,“母亲大人忙完了?”
“我这哪算忙啊,跟你爸爸比起来,咱俩都是清闲之人。”
两人来到客厅坐下,屈子母亲主动说道:“知道你今天回来,我特意去买了你喜欢吃的菜,晚上做给你吃。”
看了一眼时间,屈子笑着催促道:“现在就开始吧,我给你打下手。”
两人来到厨房,屈子负责择菜,母亲负责切菜准备。
“到三月份是不是就够一年了?”
屈子手上动作一顿,“嗯,3月16号正好一年。”
“总算是熬完了,妈妈好几次想要去看看你工作的环境,可你爸爸不让,说怕影响你工作……”
驻村这一年虽然节假日不少,但屈子很少回家,听着母亲的唠叨和节奏感十足的切菜声竟觉得有种久违的温暖。
“对了,过完年你是回原单位上班,还是有别的想法?”
听到这句话,屈子微微一怔,迟疑了好一会儿,放下手里的青菜,走到母亲身旁,认真看着母亲的侧脸,“妈妈,我可以不回来吗?”
切菜声戛然而止,母亲脸上的笑容快速消失,将菜刀平放在案板上,“为什么?”
“我好像做了一件错事,如果现在离开,很有可能给村里留下一个大麻烦。”屈子诚实回答,然后在母亲疑惑的目光中把集体公司的事情说了一遍。
“你上次回来不是找过梅广超吗?他没帮你办事?”屈子母亲皱着眉头,言语中流露着不满。
“帮了,但是没用。”
屈子把自己在首都大型商超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又是苦恼说道:“他帮忙联系的超市虽然答应让我们的有机蔬菜上架,但我觉得销量肯定不会好,与其让人家不情不愿的帮忙,干脆不给他们添麻烦了。”
母亲仔细看着屈子,自己的闺女什么性格自己很清楚。
从小就要强有主见,中学以后变得更明显,报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