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新世纪,共和国又推出了鹰击82导弹的大幅度升级版鹰击83导弹,这才在综合性能上真正的达到了世界最前沿的水平。
这就表明,一款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很大,以现在共和国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发展情况来看,短时间内还是很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要想在导弹的性能上达到世界水平,先进的发动机不能少。
而现在就正好,马达西奇就生产着苏联几乎所有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这个时候借机会搞到几款优秀的导弹发动机,那就是再好不过。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马达西奇这边不敢出卖太扎眼的大推力发动机技术,但体积小、平时也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就大有可为,考虑到这些情况之后,杨辉才敢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发动机上面。
也是因为杨辉不太贪心,要的东西看起来不太敏感,这位马达西奇的蛀虫还真的就大着胆子给出了报价。
最开始1000万美元的报价在杨辉多方讨价还价之后,虽然最后1000万美元没有下降,但却由一款发动机也变成了两款发动机,不仅有用于反舰导弹上面的涡喷发动机,同时还搞到了一款用于远程超低空对地巡航导弹的涡扇发动机。
在苏联时期的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真正投入生产的型号只有KH…55巡航导弹,它有着“战斧斯基”的外号,由此可见这款导弹是什么级别的东西,而用于支持这款导弹实现超远程巡航飞行的发动机,肯定不会弱了。
在上以位面的共和国研发这一级别的巡航导弹时,耗费的精力可一点儿也不少,其中就有因为发动机不够给力的原因,现在的杨辉能够把这东西搞到手,大概明年开始的长剑10在研制中就可以不用为发动机而发愁了吧!
基于这种情况下,杨辉这才跟着一起前往对应的发动机生产车间而去,下订单之前不也还应该先看看货吗?以验证一下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第591章 合作愉快
小推力的发动机体积肯定就比较小,导致总装线也不用大量占地方,在一间总装车间中,就同时有两种导弹用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总装线。
仔细参观了两条发动机的生产线之后,又看了发动机的试车工作,一切情况都表明,马达西奇已经完全摸清楚了这两型发动机的情况,生产工作正有序地推进着。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正在生产中的两款发动机,性能绝对是世界第一梯队,和美国的发动机相比也不会逊色。”
能说不好吗?就这东西也是整个共和国现在都没有的好东西,西南科工自然也没有覆盖到这一推力级别,算起来这已经是一吨以下的发动机了。
倒不是说西南科工没有实力做这东西,其实只要愿意,并且有那个钱持续投入进去,研发出这样的两款发动机也不是不行。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想要研制同一水平的发动机,时间上没有五年是肯定不行的,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就更少不了。与之相比之下,现在花1000万美元就能搞定的事,当然就不会多花钱、并且还多占用科研力量。
“东西是不错,花1000万美元就能得到这两款发动机也还划算,但你知道光有技术资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在国产化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到时候?”
杨辉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道理,这种问题在航空发动机这种超级精密工业设备中太常见了,特别是在生产工艺上,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小小的改变,最后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性能差距。
现在提前把问题说出来,也有利于后期的解决,到时候免得大家扯皮伤了感情,毕竟双方谁也不愿意这次是做一锤子买卖。
幸好,这位副厂长格里科夫对这种事知道的比较清楚,直接就给了杨辉一个非常满意的回答。
拍拍胖胖的啤酒肚,格里科夫笑着为杨辉解决着问题:“关于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我肯定保证你们能够完成发动机的整机生产,并且性能不会比我们这边生产的差。”
这个时候的格里科夫倒是相当聪明,他是清楚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的,这种东西对材料要求并不是太高,更多的是对加工、装配精度要有更严苛的要求,这种问题正好都可以由马达西奇这边解决。
然而,话音一转,这位又是三句离不了钱:“到时候,我甚至还可以直接从这边生产线上抽调工艺人员,前去你们那边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工艺程序,不过你知道这肯定也是要花钱的!”
在苏联这地界儿上还有如此贴心的服务?杨辉也算是大开眼界,这位可真的能算是良心卖家了,以后是可以多多合作的。
至于说,又要说钱的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要买通这边的技术人员,又怎么可能不花钱,只要不是太黑杨辉都能接受,而这个不是太黑肯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这话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先在这里说好,我们最多额外付出100万美元的其他费用,再多就绝对没有可能了,你要知道我这次是寻求可以长期合作的朋友。”
……
随着两人,勾勾搭搭的往外走,这次来马达西奇也算是有所收获,可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往后,就是商量怎么把资料运出去,这就是另外的一些问题了,反正有一位副厂长当内应,杨辉相信这些资料可以一份都不少的运出乌克兰。
至于到了国际海域之后怎么办,那就是另外的一番问题了,先挂上运往巴航发的AI22发动机公开数据的名头,到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东西会在半路上转道运往共和国。
至于说巴航发那边,恐怕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会有这么一回事,真可谓是简单快捷。
……
要说这次苏联之行,第一站是到伊夫琴科设计局,中间也还是比较麻烦的,毕竟伊夫琴科设计局并没有像格里科夫这样的内应。这次就算能合作,那也是出于对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有好处才行,要不然这事儿还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
好在现在情况发展的不错,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在杨辉同马达西奇接触的差不多的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也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让雷布诺夫来转告消息,说是可以继续进一步的商量了。
如此,也就只能把谢连发留在马达西奇这边继续负责后续事项,自己则是前往了伊夫琴科设计局,毕竟设计局这种地方都是些技术人员,要好好伺候着。
只有争取到了好的应像之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把这家设计局连根拔起,到时候若是再能安家到共和国就够了,这样的一家设计局只要融入了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
杨辉就可以非常自豪的说,在技术上西南科工可以没有大障碍的研制20吨以下的所有推力级别发动机。
但在这之前,还需要面对现实,先要把第一步稳稳的走出去才行。
“既然同意了我的提议,想必穆拉夫琴科总师你也该说通了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吧?我们这次需要大概100到150人的技术。”
这样的人数也是杨辉早就计算好了的,毕竟人数再多就容易引起苏联当局的警惕了,要知道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骨干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四百人,这些才是整个设计局的精英、灵魂。
而有了这100多号的技术骨干,到时候加入到新的大函道小推涡扇的研制中,又有608所那边刚完成了涡扇11的国产化工作。
两队技术人员加在一起,即有了伊夫琴科这边技术人员的经验:孰知从头开始研制一台全新的发动机的所有流程,同时331厂也有丰富的本土经验,加上刚从涡扇11国产化上面学到部分美国技术。
杨辉相信,新的大函道比小推力民用涡扇可以做到很不错,研制进度也能够比较快速的推进。在92年拿出供巴航工业的145客机试飞用的发动机,肯定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杨辉说的最多150人,在穆拉夫琴科看来却有些太少了,毕竟有之前雷布诺夫出的那个馊主意之后,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就完全变了,一个个都在想怎么借这次机会可以做兼职的同时还能顺变把一些新技术完成。
而要验证新技术,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怎么行,按照穆拉夫琴科的预计,至少要派出设计局一半的技术骨干才够,不然技术攻关就有些困难。
“杨副总师,150人就行了?我看怎么也得要200人才够吧,人多力量才大。到时候的研制工作才能更快、更顺利。”
第592章 直飞西南科工
既然人家穆拉夫琴科这么热情地提出了问题,杨辉肯定也不好弗了人家的好意不是,又只能在原有的150人基础上增加一些,不过在此之前,有个问题需要说清楚。
“那么,一次调动设计局近半的技术骨干,你是打算怎么向苏联当局解释,如果你们有困难的话,我看就现在这100人的技术骨干也能行了。”
这倒不是杨辉想要当乖宝宝,要打算走正当的渠道,实在是200人的数量太多了,想要不引起发觉,完全是不可能。
好在,这种双赢的合作,不仅仅是杨辉想要促成,穆拉夫琴科作为设计局当家人,也要操心这一项目,而这种现在看起来并没有损害苏联利益的项目,只要伊夫琴科设计局态度坚决些,其实也很容易。
只见穆拉夫琴科拍着胸脯保证着:“这一点就放心好了,我之所以现在才通知你说可以继续商量后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我向上级报备请示,花了些时间。”
啥?这穆拉夫琴科居然这么正直,还真的走了流程同上级请示,这样的设计局当家人也确实够负责了。
也来不及感慨穆拉夫琴科的牛逼,现在只需要知道的是伊夫琴科设计局已经取得了苏联当局的认可,那这就是光明正大的合作了,有这样的大好处,那还不使劲儿的往自己盘子里划拉,杨辉就真的是傻子了。
抑制住心中的激动,这事还得要先从头理清楚,也不能做的太那啥了,毕竟是好不容易取得了伊夫琴科设计局的信任,可不能在最后时刻给搞砸了。
正襟危坐间,杨辉心里有了主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再增加一些名额,200技术骨干应该能够发挥上最大作用。”
200技术骨干差不多也达到了伊夫琴科设计局的一半技术力量了,以后这家设计局就妥妥的是西南科工囊中之物。
不过这200号技术骨干的安家费同样也不少了,100万美元也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开销,到时候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似乎也不少,养这样的一支队伍还真要花些心思。
不过,想到巴西政府之前为了开发小推力涡扇,给西南科工发动机公司投入的上亿美元项目资金,这似乎又是少之又少了。
……
200个名额,杨辉这个时候已经挑选的眼睛都快要花了,这几乎是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的骨干都来了,看来这些家伙一个个都是些沉不住气的人啊!
而就在这些技术人中,杨辉也是有些选择的考虑到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急缺人员来选择,算是对症下药。
将名单递给穆拉夫琴科的时候,杨辉心里却是乐开了花,这次简直是赚大了,真不知道后面还能捡到些什么漏。
穆拉夫琴科小心打开名单的时候,背后的几位技术骨干也是把头伸的跟长胫鹿一样,都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里面。
也还好杨辉够聪明,并且这次所图的目标够大,在确认名额的时候肯定是把这几位伊夫琴科设计局的高层算在了里面,到时候先去拉拉关系并适应一下共和国的环境,就最好不过。
确认了名单之后,穆拉夫琴科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就算是告了一段落了,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危机算是能够暂时渡过,也是过一天是一天罢了。
“杨先生,我知道这次的队伍是你在做主,这次我们设计局的人恐怕大部分也是到你们国家去进行工作,这个我都能猜到,所以希望你能够保证他们安全,这样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
穆拉夫琴科知道这次这些人会到共和国进行工作,这一点杨辉想想也就释怀了,既然伊夫琴科设计局都走通了苏联当局的关系,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也是学着样子,满口地答应:“这些都放心吧,西南科工接待过很多的国际专家,这200号人的一应需要,我们会做到最好。”
……
扎波罗热是个好地方,杨辉一行人在这里打响了第一仗,而且收获也是一点儿也不少,知道事不宜迟的杨辉直接把100万美元的安家费一次付清。
然后是联系国内的两架伊尔62客机,从乌克兰载着200多号人和行李,仅仅在达成合作协议后的一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