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其实已经很明了了,这一位面的麦道在95年的春天,也就是95年的3月28日,苟延残喘恩的麦道公司不得已宣布接受同波音的合并,而之所以这一位面的麦道要提前一年半时间倒下,这原因肯定也是多种多样。
一方面是麦道最大的现金奶牛客机业务被不断压缩,在单通道客机业务中,这一位面的麦道是被打的连妈都不认识。
标准的100坐以上窄体干线客机市场中,麦道80系列是被3+3布局的波音、空客狂虐,而80到110坐之间的市场又刚好被横空杀出来的MPC75抢走几乎所有市场,这就导致麦道在民航飞机最大的窄体客机市场中没有了任何的还手之力。
而93年才首飞的麦道80系列飞机改进型麦道90也实在是来的太晚,倒是这一位面的麦道在DC10这款宽体客机上面相比起上一位面还算有了一些起色,来自共和国的几十架订单也算是为麦道拙计的订单中稍微点缀了一点红花。
但是不管怎么说,共和国采购的麦道10也是要求在魔都飞机厂制造,说句实在话,这时候的共和国要制造宽体客机,以魔都飞机厂的技术能力而言,绝对不可能轻轻松松就给制造出来。
那么就杨辉所知道的情况,现在魔都飞机厂制造出来的麦道10客机,也是压根儿都还没有突破两位数,整个项目而言,麦道就没有获得多少盈利,所以原本的好消息也变成了坏消息,这甚至也成了麦道跪下的一个原因。
第928章 吃枣药丸
虽然对麦道这个被波音兼并的过程还没有看完,但是杨辉相信这次的原因里面绝对不仅仅是麦道的民机事业部在拖后腿一个原因,尽管整个业界在上一位面最后归纳总结麦道被兼并的原因中,都是无一例外的指向了民机事业部的猪队友。
这说法在上一位面说起来是没有太多错误的,至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上一位面的麦道在军机事业部当中,有F…15、F…18、C…17等等项目,那些可都是相当来钱的,甚至有说法是要当年的麦克唐纳和道格拉斯两公司不合并成麦道公司,之后也不会有麦道被整体拖死的结局。
要知道这麦道之前也是由六十年代的两家美国航空工业巨头合并而来的,首先麦克唐纳公司是制造军用战斗机的大哥,五十年代制造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款统一了海军甲板、空军的陆上基地,以及各美国盟友的重型战斗机F…4鬼怪2战斗机。
以美国海军和空军之间的恶劣竞争关系,一开始就定位为海军战斗机的一款盐水鸡能够进入空军服役,这本身就说明了F…4这款飞机的牛逼之处,所以60年代的麦克唐纳公司就靠着F…4这款飞机是风光无限,同样也大赚特赚。
而要说起六十年代的道格拉斯公司,那就更是一个传奇一般的存在,该公司制造的D…3运输机是世界上第一款完成了环球飞行的飞机(除开水上飞机这个异端),之后制造的各种螺旋桨时代军民用运输机/客机,那可谓是全世界畅销,当时道格拉斯在运输机/客机领域的地位甚至是近乎垄断的地位,在二战当中是立下了大功。
战后的道格拉斯公司在喷气式客机领域,同样也有可以和波音707打擂台的DC…8客机,可以和波音737打擂台的DC…9(后来改进型称之为麦道…80系列)这些民用飞机的存在,保证了在战后欧美的民航客机业务当中,道格拉斯公司能占据的一流地位。
不仅仅是民用的客机制造牛逼,当时的道格拉斯公司还研制了另外一款畅销全世界的A…4天鹰攻击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道格拉斯公司在60年代的牛逼之处,要不是道格拉斯当年过于激进的拓展了民机业务,最终导致了类似罗罗公司在RB…211项目中同样也出现的资金流短缺问题。
麦克唐纳也不可能有机会收购掉道格拉斯公司,毕竟那时候的美国可不像英国,英国当时是只有罗罗公司这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政府必须要站出来接盘,以保证罗罗度过危机。
美国不同,当时美国有能力研制飞机整机的公司,那至少是两位数来计算,除了后来众所周知一些存活下来的航空制造业巨头以外,那时候的北美航空公司,代表作是B…25、XB…70轰炸机之外,还有其它的诸如共和、沃特、马丁这些后来在时代潮流中被淘汰、并购的公司,甚至就连后来专注于直升机领域的贝尔公司,在那个年代也同是有技术研制固定翼飞机的比如贝尔X…1。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绝对不缺研制飞机的公司,因此道格拉斯的资金短缺所导致的破产危机,美国政府是没有,也不可能有理由去接盘,倒是60年代风光无限的麦克唐纳公司因为对运输机以及客机领域的野心勃勃,也是看到了道格拉斯这次破产危机,果断地选择了收购。
然后才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麦道公司,不过这一次的麦克唐纳公司收购案却并不太成功,至少在公司合并之后的企业文重组上面就出现了严重地冲突,道格拉斯方面是一直都认为麦克唐纳的收购是乘人之危,你要论军用战斗机方面,道格拉斯研制的A…4同样也是各种畅销,当时的受欢迎和知名度也不低。
这些种种原因的不和,导致了后来的麦道看起来是个宽领域、多层次的航空航天工业巨头,但是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内耗却慢慢地从内部破坏着巨人的身体,这也算是一个麦道陨落的内因。
说以按照上一位面的说法,要是麦克唐纳公司没有收购道格拉斯,后来应该是可以在军用战斗机领域活的逍遥自在,这其实也不算什么错误的说法,毕竟上一位面的麦道后来在军用战斗机业务中,F…15、F…18、AV…8B,不管哪一款都是相当不错的型号,有这些军用飞机的型号在手,再怎么也不会落得最后被波音并掉的局面。
说了上一位面麦道的兴衰历史,再看看这一位面麦道的情况,首先民用客机业务和上一位面一个样,也都是被波音、空客迎头痛击,加上MPC…75和福克100一边的助纣为虐之举,麦道的民机业务是丝毫看不到曙光,这同样也是现在这一位面美国政府暗中出面支持波音并购麦道的原因,没看到这时候的空客公司也是流着口水,毫不掩饰的盯着麦道民机业务吗?
而且这一位面的麦道也不仅仅是民机方面悲剧,在军机方面也是没有上一位面来的风光了,虽然F…15还依旧在生产,但是F…22已经开始进入研制、试飞的快车道,看起来全面淘汰F…15的日子已经不断地逼近了。
F…18E/F战斗机是上一位面麦道在90年代唯一一款需要重新研制的军用战斗机项目,但这一位面因为中航西南歼18的出现,F…18E/F项目也是落败于格鲁曼的F…14E/F战斗机,就连AV…8B也都是因为这时候的JSF项目的启动,看起来距离就淘汰的日子也不远了。
所以这时候麦道的军机业务看起来是牛逼的紧,但是在未来其实是已经输了,这种情况下的麦道就好像是40多岁的中年人,看起来还算挺不错,但再过十多年之后就已经是年过半百。
因此,美国政府出于各方面考虑,不仅仅是觉得麦道的民机业务有必要同波音合并,在军机业务方面也很有必要同波音好好地来一次哥两好,把麦道的军业务同波音合并,整合之后也免得去看波音那一坨狗屎一般的军业务,那真是每一次提出的方案都让美国军队看了第一眼之后不愿意看第二眼。
也还是希望麦道的军机业务能够带领波音的军机业务有所起色,不过这结果却最后落到了波音手中的麦道在军机业务方面,甚至也有一种被波音军用战斗机业务所特有的逗比病传染之嫌,那真的叫一个惨啊!
第929章 善后工作
麦道这一位面也是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之下,美国政府和军队甚至双方联合在暗中出手,甚至连麦道参加JSF项目的机会都不给了,直接就被打包并给了波音公司去,这时候看起来好像还是挺有一些效率的。
就是不知道这一位面的波音在整个了麦道公司之后,后续的YF…32大蛤蟆项目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奇迹发生,至少这时候的麦道在JSF项目的一开始就要参与到波音的队伍当中,这情况自然是要有所变化了。
上一位面的JSF项目中一共是三支队伍参与竞标,除了波音和洛克希德的方案之外,麦道同样也是与英宇航、诺格两家公司合作,提出的方案也还是颇有一些YF…23的遗风,只可惜连最开始的方案选型都没有过,直接就被砍掉。
倒是这一位面麦道加入了波音的队伍之后,波音的方案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可能蛤蟆嘴的设计依旧不会变,但是细节设计等方面在麦道的加持之下,肯定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到时候说不定还真的不知道鹿死谁手。
同样,这一位面的麦道投入波音旗下之后,肯定诺斯罗普和格鲁曼公司也还依旧会继续参与JSF项目竞标,至少人家诺斯罗普也是正儿八经的YF…23项目主承包商,再加上这一位面的格鲁曼拿下F…14E/F超级雄猫项目之后,在军用战斗机的研发能力上也是风头正劲,这样的组合说不定也能够起到各种奇效。
美国的航空工业正进行着重新洗牌,但这次的整个影响力肯定不只是对美国国内而已,麦道毕竟也是世界级的超级航空制造业巨头,同世界各国同行的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至少现在的共和国中航东北方面就急眼了,这次麦道被并入波音公司所带来的风波,对中航东北旗下的魔都飞机厂来说,那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
远在共和国魔都的魔都飞机制造厂,一群麦道公司派过来的技术人员们,一个个是早就已经没有心思继续同魔都飞机厂继续玩儿MD…10飞机的制造工作,厂房里面正在建造中的两架飞机各自完成度为78%、21%的时候,也就被迫停止了建造工作,之前运到魔都飞机厂的各种MD…10技术资料原件也在麦道的监看之下,按照程序逐渐的销毁当中。
倒是各种之前采购到位的生产制造却又各种积压在仓库当中,连技术提供方这时候都已经自顾不暇了,魔都飞机厂的内部员工精神面貌自然也好不起来,整个工厂上上下下全都弥漫着浓浓地绝望气息,毕竟除了MD…10的组装工作以外,这家工厂就没有其他的任何业务。
更加可怕的是,若麦道只是单纯并入波音的话,一切的情况也都还好说,毕竟四十架的合同都已经签订了,即便是麦道并入了波音公司,后续的工作同样也必须要执行下去,毕竟这是好几十架洲际宽体客机的订单,订单只要继续执行下去,盈利也都是妥妥的。
只可惜情况有变,这次收购麦道的是另外一家民航客机巨头波音公司,就以波音公司的实力、产品线来说,麦道的全部客机项目都和波音的客机有很大的冲突,这对于波音来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大面积停产麦道的客机业务是必须,而MD…10这款和波音王牌宽体客机747定位重合的型号,绝对不可能再继续存在下去。
于是乎,一方面是波音有想法停止MD…10的生产组装合同,这本来就有了很大的可能会让整个项目夭折,而这还不算共和国这边的民航公司各种对MD…10不满意,至少从市场的选择和需求来看,可以一次性横跨太平洋的400座级747才是亚太地区的需要,同样也是共和国民航市场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国内民航公司对MD…10飞机的怨念不断加深,这一次才刚听说了麦道被波音并购,各方马上就有了新的想法,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集体请愿,会同民航总局一起找到波音公司,提出要把MD…10的订单改成波音生产的747客机订单。
这样的情况可谓是一拍即合,双方都不愿意再继续把MD…10的生产合同执行下去,再加上之前的MD…10订单也是改成波音自己的747客机,反正肥水最终没有留到外人田,谁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唯有这时候的魔都飞机厂最为苦逼,一看这情况就感觉到了不对,明显这魔都厂要成为最大输家的节奏啊。
这也是拿着当年签订的三方合同到处哭诉,有的时候你还真别说,这毕竟这是白纸黑字签上了订单的合同,而麦道也只是同波音合并,而并非是破产后被波音收购,因此合同的三方都还依旧有效。
这合同拿出来之后,可算是把各方都急了,加上这九十年代的共和国魔都方面在中央也是很有一些势力,一时间支持魔都厂的呼声可是不少,各种拿着合同是紧追不舍地要求波音、民航总局给出说法云云,甚至这事还被空客知道后各种大肆宣传,意图借这机会好好地打击一下波音的嚣张气焰。
最后情况则不断地发酵,就连波音这样的巨头也不得不选择了一些妥协退让,各种协商之后倒是给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