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5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矩。
  令人感到的高兴的是,这次的中四因为垂尾不可动设计,因此腹鳍的设计就被光荣取消,光是看到中四那平滑的小腹,那可就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倒是座舱的设计有一点点地突兀,首先因为是进气道走机翼的上表面,这导致了飞机的肩部有点肌肉感,好在这飞机背部的“肌肉”是不会影响到隐身的,但不影响隐身是一方面,这东西却要影响到飞行员的部分后向视野,因此这就显得非常的尴尬了。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洪都方面才不得不把座舱抬高,整个座舱相对于机身的高度已经是堪比F…16的气泡座舱设计,整个飞行员的视野一下就宽敞起来,甚至座舱盖都直接是采用了类似F…16的设计方案,采用整体式无框设计,抛盖弹射。
  堪比F…16战斗机的座舱设计,中四的飞行员视野确实是宽敞无比,用来观光想来是很好用的,但是这设计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风阻的优化。
  气泡座舱虽然能够给飞行员无与伦比的视野优势,但是得到视野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把整个座舱突出,这就导致了巨大的风阻问题,虽然风阻可以通过各种优化来减少一些,但是优化只能是一小部分,实际上风阻还是相对较大,这对于中四的超音速巡航飞行指标来说,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中四的原始设计至少是相当不错,设计中把飞行员的视野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虽然之后可能会有听说什么全向传感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的分布式安装来实现飞行员对飞机机身的“透视”,但是那种东西靠不靠谱先不说,至少中四定型十年之后,杨辉觉得是看不到那东西成熟起来的曙光。
  所以现在杨辉可以非常自豪的评价一句,中四的飞行员视野设计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优秀,完全是和F…22同一级别,F…35那种飞行员视野设计直接就不用比了,大家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当然了,水泡式座舱除了阻力大,实际上对隐身性能也还是有一些影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玻璃这东西实上际是属于透波材料,雷达波可以穿过未经过处理的座舱盖直接照射到座舱内部的各种反射源:座椅、按钮……
  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使用到座舱的盖镀膜技术,通过对整个座舱盖的表面进行各种隐身涂层的镀膜,使得雷达波无法透过座舱盖,这就是为什看起来四代机的座舱盖流光溢彩的原因,只不过现在九十年代,共和国对这东西还并没有相关突破,杨辉只希望能够在中四定型服役之前能够有突破才好。
  “我们设计的这款战机,预计是完全可以满足四代机的指标,实现预定的各种作战要求;对于空战:我们能够压制现目前尚在研制中的欧洲台风战斗机和美国F…14E/F;对地攻击:则要求能够具有隐身精确突袭前线敌军重要作战节点的能力。”
  对于隐身战斗机而言,能够做到这两点实际上就已经非常不错,其它的就不要想太多,比如什么反舰攻击之类的要求,虽然反舰是中航西南军用战斗机的招牌,但是对于要求隐身内置的反舰导弹,这东西要是做的太小的话,还真就对军舰没什么威胁了,洪都严格按照共和国军方的要求来进行中四的设计制造,甚至共和国的海军都对中四没有反舰作战要求,中四也就更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能力。


第1064章 客户的要求
  一款中型四代机的体格,通常情况下肯定不可能要求它去内置反舰导弹这种东西,那东西就算强行塞进弹舱之后也是得不偿失,那么唯一能够做到的一点,也就只能是导弹外置的翼下携带方式,这样飞机在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时候,自然就不要再考虑隐身要求。
  总体来说,中四的作战能力并非全能,有很多的地方还是被舍弃了,对于共和国来说,当然是可以把部分任务交给正在方案论证、机型竞标当中的重型四代机项目来承担。
  毕竟现在这重四说白了,就和上一位面共和国重四项目的作战要求没有什么区别,最后的战机几乎就已经是注定要往重型多用途多方面靠拢,现在这一位面到最后,肯定还是会发展成这种结果。
  按照共和国军方的要求,中四的反舰作战要求自然是被放到一边,暂时可以不予考虑,但是阿联酋不一样,作为一款定位于未来要接过JF…18战斗机作战任务的战斗机,阿联酋的硬性指标当中必须要求反舰作战。
  “不行,携带反舰导弹执行反舰作战任务是必须要有,虽然鹰击8系列的反舰导弹太大,不适合弹舱内置,但是我们可以单独研制一款可以兼容隐形战斗机弹舱的反舰导弹,反正是必须保证作战要求。”
  共和国的反舰导弹花样繁多,但是花样再多也必须要根据共和国的作战要求来研制,这就导致即便最轻的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重量也达到了1吨以上,面对这种问题的必然存在,真要想满足阿联酋的要求,或许就只能再研制一款轻型反舰导弹。
  既然是有针对性地按照中四的弹舱来设计反舰导弹,那么中四在弹舱方面所独特的设计方案,这时候就要发挥出关键性作用,对于中四这款飞机,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机腹中间的大型弹舱,该弹舱深度、长度数据都很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够宽。原因在于两侧的侧弹舱部分占用机腹空间,要不然以中四的体格是万万不可能开出侧弹舱的,每处侧弹舱能够携近距离格斗弹和中距弹各一枚,缺点就是弹舱比较浅、短。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中四要对应设计一款反舰导弹,也就可以有一些更有意思的设计方案,至少这个时候的杨辉就已经想到了一种非常有前途,并且颇为古老的反舰导弹设计方案:弹道式空射导弹。
  实际上,现目前广为人知的反舰导弹设计方案都是采用巡航导弹飞行模式,其中以鹰击8、飞鱼两系列掠海飞行的亚音速巡航为一支发展方向;之后苏联系的反舰导弹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也是低空掠海巡航飞行,只不过这些苏联的导弹能够超音速掠海飞行而已;甚至更新型的俄罗斯俱乐部导弹,共和国的鹰击18,也是以亚超结合为主。
  以上的种种反舰导弹设计方案,都离不开导弹的中低空早期巡航飞行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做低空隐蔽突袭,以保证反舰作战的突然性,让目标军舰来不及做出反应。
  那么反舰作战的反舰导弹除了采用低空掠海突袭以外,还有其它的办法没有?
  实际上还真的就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让导弹的速度快一些、更快一些,甚至超音速都还不够,要求最好是能够达到高超音速的末端飞行速度,而这种末端飞行速度能够达到高超音速作战指标的反舰导弹,指的就是弹道式反舰导弹。
  采用弹道式反舰导弹这种作战方式设计的反舰导弹,最为大名鼎鼎的就要数共和国上一位面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而之所以东风系列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够让美军各种提心吊胆,原因就在于这种东西实在太快了,末端飞行马赫数甚至高达两位数,再加上性能不错的弹头可以具有机动变轨能力,这东西就算是美帝来了,都难以解决拦截问题。
  那实际上要说起弹道式反舰导弹,冷战初期的美苏两家说起来也都有相关研究,上世纪50年代,为了弥补当时陆基洲际导弹精度欠佳、突防能力较弱的现状,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发展了GAM…87“天空闪电”(后改名为AGM…48)空射弹道导弹。导弹采用两级固体发动机设计,导弹重达5吨,射程达近2000公里,而且导弹最大速度高达15300千米/小时(9500英里每小时),约12马赫。
  冷战的另一边,前苏联彩虹设计局,几乎也在同一时期发展了与AGM…69相当的X…15(AS…16)空对地导弹,该导弹可以实现发射后快速爬升至40千米高度,并且大角度俯冲的末端,弹速能够高达5马赫。制导方式则是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甚至配套的还有反辐射导弹型号。
  不过以上的这些空射型弹道导弹,实际上都是对地面目标发起攻击的导弹,要想使用空射弹道类导弹实现对海面军舰发起攻击,这在精确制导技术和实时情报侦查能力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共和国在新世纪能够有东风系列的反舰弹道导弹,那是因为当时的作战环境下,共和国能够构建起庞大的作战体系,包括对海面的舰船监控、导弹的制导精度、弹头末端机动变轨等等,也就是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共和国才能把反舰弹道导弹实用化。
  现在杨辉所计划的,说起来同样也是一款弹道式反舰导弹,那么按照常理来说,现目前的共和国是绝对没有可能组织起庞大的反舰弹道导弹体系建设,一方面是没有相关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技术,所以类似东风反舰弹道导弹模式,现在的中航西南是绝对玩儿不转。
  或者就算共和国能够玩儿的转,如此庞大的体系,阿联酋也同样能够玩儿的转?


第1065章 绝配
  那么除了上一位面共和国的陆基弹道导弹反舰之外,能够搞出实用化的另外一种弹道式反舰导弹,这就只能是走飞机机载发射方式,而这种作战则是走中高空防区外发射导弹突袭的模式,贯彻这种设计思路的反舰导弹代表作,同样也是共和国的产品,上一位面配套枭龙战斗机推出的CM…400AKG反舰导弹。
  当然了,上一位面除了共和国在新世纪推出了CM…400AKG这种弹道式反舰导弹之外,日本同样也推出了一款基于相同设计思路的反舰导弹,编号为ASM…3导弹,并且高调地吹捧其为“航母杀手”,在日本国内是被寄予了厚望,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立足第一岛链封锁共和国海军的杀手锏武器。
  那么对于这种弹道式导弹的攻击模式,主要过程:导弹由飞机携带进入战区,一路上高空突防+末端大角度俯冲攻击,对外宣传的时候,很多国家也将此攻击模式称为“过天顶攻击弹道”。
  CM…400AKG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具体导弹尺寸又是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一道来,而要先说这种导弹的优点有哪些,实际上更应该先说说它的缺点,这样相对而言就更加合适一些,毕竟在反舰导弹发展初期没有发展起来,肯定也是有各种原因的。
  缺点之一;问题在于弹道式反舰导弹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不管是导弹自身携带助推器飞到高空,还是导弹由飞机携带到高空投放,反正就是一句话:弹道式反舰导弹不能没有高度,高度是弹道式飞行器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没有足够的高度就不可能让导弹末端攻击的时候积累起足够的动能。
  现在问题就来了,弹道式反舰导弹需要一定的高度,而这时候的条件是必须由飞机机载发射,那么携带导弹飞行的飞机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吗?这样飞机在中高空飞行的时候,肯定是老远就已经被水面敌军的舰载雷达发现,自然这就给了被攻击目标大量时间做出反应,甚至像美国航母战斗群,那直接由外围的预警机+F…14战斗机,就足够解决一切潜在地危险。
  所以说,空射弹道式反舰导弹的危险之处就在导弹发起攻击的前期,实际上是非常容易被暴露的,并且一旦被暴露之后,就会很容易就被击落,因此冷战时期的共和国和苏联都明智地选择了不研制机载弹道式反舰导弹,实际上这都是有原因的。
  至于为什么冷战结束之的共和国后会发展CM…400AKG这种东西,这是因为CM…400AKG作为配套给枭龙战斗机使用的反舰导弹,而枭龙的作战目标不是美国海军这种存在,单就对于印度海军而言,还真就不见得印度海军能够拦截百公里之外发射反舰导弹的枭龙战斗机,毕竟印度的航母太过于辣鸡,而弹道式反舰导弹对大型军的威胁,又是远大于巡航式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选择发展同类型导弹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共和国的航母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舰队的配置还不够完善,加上日本又只需要在几处重要的海峡附近守株待兔就行,飞机完全可以有很多办法隐藏起来,一旦机会到了就发起突袭,要是共和国航母编队作战体系足够完善,日本实际上也不可能发展出这种东西。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弹道式反舰导弹为了高度的硬性要求,很容易在舰载雷达、舰载预警机体系下被提前拦截,所以这就是第一宗罪;再看第二个原因,早期的弹道式反舰导弹体积巨大,动不动就是好几吨的大吨位,而导弹的吨位大了就要求载机也必须更大,这至少就需要轰炸机这一级别的飞机才能使用。
  对于这种问题,科技大发展到了九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