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0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曾说出“人生六十方开始”的豪言。他说:“从我的内心认识来说,一个人的经验丰富一些,确实有利于防止这个企业的决策活动发生重大失误。我认为一个人迈入60岁以后才比较成熟一些。”他引用美国企业家哈默的话“人生八十方开始”,然后说:“人的体质、智力不能仅以岁数来衡量,就我自己的情况来看,可以说‘人生六十方开始’。”

    他认为,像玉溪卷烟厂这样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培养并不容易,要懂政策、懂政治、懂技术、懂生产、懂市场。对这样一个人的培养,现在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

    他的女儿褚映群则多次劝他退休。一个朋友则以日本演员山口百惠的例子来劝他,让他学学山口百惠,像她功成名就之后告别影坛一样尽快抽身离开。

    之后几年,每次遇到玉溪地区或是云南省的领导换届,新任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来说服褚时健,不希望褚时健在他这一届任内退休。

    这使他的退休变得遥遥无期了。

    两次机会与三大步伐

    关于“红塔山”的崛起,有两次机会是至关重要的。借着这两次机会,它迈出了三大步伐:价格开放、名烟翻番计划、取得自销权。

    1988年年末,国家规定13种名烟品牌放开价格,由烟厂自行定价,玉溪卷烟厂在这13种名烟中占据了四强:“红塔山”“玉溪”“阿诗玛”“红梅”。在这一波价格开放中,“红塔山”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经过1989年一整年的较量后,一些名烟就暴露出了自身的弱点,出现大量滞销的局面,大多数品牌选择了降价,全国出现了香烟降价潮。但褚时健根据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认定“红塔山”等玉溪卷烟厂的产品还是卖方市场,从而制定了“以质取胜”的战略思想,他们没有降低价格,销量却出现了进一步猛增,并出现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

    其后几年,“红塔山”一直处于提价阶段,1993…1995年连续三年提价,前两年每年每包涨价高达1。50元。褚时健摸透了一个规律:每当“红塔山”终端市场价格增长1。5元的时候,他们就相应地把出厂价提高一元。把30%左右的利润让与市场,几乎是他的市场规则。

    在价格和市场的双重刺激下,玉溪卷烟厂的税利在1993年达到了87亿元,1994年达到了140多亿元,1995年则到了170亿元。卷烟机的速度真是比印钞机还要快。

    在市场需求的推波助澜下,到了1990年,褚时健决定启动“名烟翻番计划”,就是把“红塔山”的产量翻一番。在优质原料和不断增加的新设备的保障下,这个计划几乎毫不费力就完成了。这个计划的完成,使“红塔山”几乎达到了年产40万箱的规模,单品牌贡献的税利也翻了一番。

    在1992年***南方视察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给了很多国有企业自主销售权。褚时健希望玉溪卷烟厂也能取得这个权利,不过,作为专卖对象的烟草行业似乎不在这个政策范围之内。当时,玉溪地区虽然早已是“三合一”体制,但整个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烟草体制框架,仍然是专卖体制。玉溪卷烟厂生产的90%的卷烟都必须交由云南省烟草公司销售,烟厂自己只有10%的自销权。褚时健的问题是:企业没有自销权,产、需不见面,怎么能够面向市场呢?企业只有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才能调整供求关系:哪个品牌的价格上涨,就加大哪个品牌的投放量;哪个品牌的价格下跌,就减少哪个品牌的投放量。

    此外,由于销售权的流失,玉溪卷烟厂每年的税利损失高达20亿元以上。

    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尽管国家下了相关文件,但在层层的专卖包围和控制之下,这层层的利益闸,把它剥开又谈何容易?

    磨嘴皮、协调、谈判、争吵,他对前来协调的省领导保证说:“只要把产品销售权、定价权全部交给企业,玉溪卷烟厂上交的税利就可以年递增五亿元,1997年缴纳的税费可由1991年的45亿元增至75亿元。还可以保证国有固定资产年递增20%,使其设备一直追随国际水平。”

    但单有税利保证是没用的,这涉及另一个部门——云南省烟草公司的利益。

    最后还是褚时健利益平衡的才能发挥了作用,他把云南省烟草公司销售玉溪卷烟厂产品获得的利润按目前的数额固定下来,并保证给他们一个增加的比例,和这些部门达成了妥协,他们最终同意把产品的销售权交给玉溪卷烟厂。

    在获得产品销售权后,玉溪卷烟厂一发而不可收。在平衡了备方利益之后,他们开始在全国建立起“红塔山”的销售店,各省的专卖局实际就是一个中间收钱的角色,在利益给够之后,由玉溪卷烟厂自己直面终端,这些专卖店一度达到了1。2万家之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红塔山”在大约2。3万个销售点销售。褚时健算过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的产品每年在商业环节的利润出让不少于100亿元。

    褚时健给这些遍布全国的上万个直销点定下的规则是:这些直销点只要诚实经营,就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一旦发现参与假烟销售,就立马取缔他们的销售资格。褚时健对这些直销点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在他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实际上烟草专卖很难对他形成约束。他向各省专卖局灌输的哲学是利益均沾,壮大发展。在他独特魅力的引领下,各方都接受了这个规则。

    以价格换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初,云南了成立全中国第一个香烟拍卖交易市场,这实际上是销售商进货的价格晴雨表。在1993年的一次香烟拍卖会上,“红塔山”经历了八次举牌,不断涨价,在现场的褚时健不得不临时叫停了这次拍卖。他解释说:“‘红塔山’走俏是好现象,但要考虑巩固和扩大市场,卖价太高会导致‘红塔山’流向零售价高的地方,而零售价低的地方就见不到‘红塔山’,这对‘红塔山’扩大市场不利,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不利。”

    这说明他是一个具有近大目标的企业战略家,而不仅仅在考虑当下的市场利益,在已经获得了超额回报的情况下,褚时健认为用价格换取市场是合算的,为了扩张市场,降低一点儿价格也是值得的。

    褚时健以自己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的经营才干,带领着“红塔山”扶摇直上,使它连续七年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

    那些批烟的人

    “红塔山”的崛起也给褚时健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简单来说,就是来找他批烟的人越来越多了。

    国家调拨价和终端市场价格的巨大差距,使批烟有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包“红塔山”的调拨价可能是两三元钱,二级批发可能是五六元,终端销售价格则到了七八元。批到一件“红塔山”,轻轻松松就能赚到七八千元。当然,批烟也有很多限制,批烟的范围要以不损害国家的税利为主,主要限制在那10%的自销范围内,或者在完成国家指标后的超产部分。

    批烟的根本原因当然是市场的管制。

    但是,有一部分批烟是难以避免的,主要是串换的部分,这是相互的需要,双方都获得了好处,只不过那些前来串换的商人获得的好处更多些,高达数倍。比如,“红塔山”和束丝进行市场串换的时候,“红塔山”按调拨价,它和市场价的差距高达数倍,而束丝的价格尽管也按六七折来算,但哪一方获利更多还是可想而知。

    此外,则是政府高官或主管部门出具函件需要批烟,这种时候褚时健是不可能拒绝的,不过,那也是要经过严格的手续的。有的省份穷,省委书记亲自出马;或者有的革命老区扶贫,中央领导出面,褚时健只能一一批给对方。但也有以救穷的名义来批烟,实际却是个人发财,这不在少数。

    有一个中央领导的孩子,整天来玉溪卷烟厂要求批点儿烟,褚时健让他拿出某某处批烟的函件,他拿不出,因为他父亲的办公室主任不肯给他出具函件。这小子气坏了,当着褚时健的面骂起这个办公室主任:“×××下次去我家,我茶都不给他喝。”引得褚时健哈哈大笑。这个办公室主任后来也升任了中央领导人。

    当时,云南省的主要领导都非常支持褚时健的工作,尤其是省委书记普朝柱,曾反复叮嘱褚时健,如果他家的孩子来找,绝对不要理。在之后历经数次的关于这个省委书记是否从褚时健这里得到好处的调查中,他被证明是廉洁的。

    还有一位中央军委的领导,在他视察玉溪卷烟厂的时候,他的孩子随他们一起来到了玉溪卷烟厂,但这位领导人提醒褚时健,他的孩子可能会来找褚时健,但千万别理她。在晚饭的时候,这位领导的夫人特意对着褚时健的耳朵说,第二天一早她孩子会去办公室找他,让他躲开她。果然,这位领导人的孩子第二天一早就到了褚时健的办公室,但这个时候褚时健已经到通海察看烟田去了。

    批烟是个危险的游戏,褚时健守住的底线是,对方来批烟,首先得有烟草准运证,但这对于那些前来批烟的人,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困难。

    那个时候,依靠褚时健批烟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后来华丽转身,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但他们的“第一桶金”却离不开褚时健的那支笔。

    “红塔山”的衰落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红塔山的兴衰还真应了这句老话。褚时健好不容易建立的基业和品牌,在他离开几年之后就走向衰落了。褚日寸健领导时期的玉溪卷烟厂,后来的红塔集团,占据了中国整个烟草税利的1/3强,尤其是利润高居中国所有企业之首。从褚时健离开红塔的1997年至2014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是原来的八九倍,烟草经济总量差不多是当时的卜倍,但以原玉溪卷烟厂为基础的红塔集团则一路下跌,绝对利润甚至再没有达到褚时健的巅峰时代。“红塔山”的销量甚至从1996年的90万箱缩减为2002年的30万箱,之后虽然产销有了缓慢增长,但这个当年中国的第一名烟几乎完全退出了高档香烟市场。

    “红塔山”沦落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外部原因,如分税制造成的地方封锁和围剿;如假烟泛滥。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每年花在“打假”上的费用就高达四五亿元。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原因,如“第一车间”的废弛导致原料品质下降;12000多家直销店被撤销,导致营销困难和假烟泛滥;企业战略迷乱,不知路在何方。后继领导人缺乏褚时健的才能和魄力,尤其缺乏褚时健那种应对危机时沉着冷静、从容突破的气质。历史无法假设,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褚时健一直没有离开,“红塔山”也许会更加辉煌,而不是走向没落。
………………………………

第十三章 亚洲烟王的巅峰之路——关索

    关索坝工程建成后,这里将出现两条世界上最大的制丝生产线,每小时生产24吨;这里将会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卷烟机,每分钟生产600包;这里将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封箱系统:这里还将会有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物流自动线、高架自动仓库,实现从烟叶进厂到装箱入库的全线自动化……

    迈出国门:更强的国际化动力

    厂长与书记:无可避免的权力之争

    分拆引进,必须一流

    ***帮大忙:协调外汇额度

    受到隆重接待的国际大买家

    关索坝为证

    迈出国门:更强的国际化动力

    从1985年开始创汇的时候,褚时健就下了迈出国门的决心,而设备和原料革命的成功加速了这个进程。褚时健深知,要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他发现,在国际上生存是保持竞争力的一种方式。在云南省创汇分成制度出台后,玉溪卷烟厂有了更强的国际化动力。

    1992年以前,他们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创汇:一是国内旅游市场,像友谊商店之类的地方;二是通过香港转口贸易把产品卖到东南亚等国家。到1991年,他们的创汇额已经超过三亿美元。

    “红塔山”声誉曰隆之际,褚时健决定真正走出国门了——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他们考察了几个国家和地区,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到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最后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一个生产分部。

    1991年9月,在代理玉溪卷烟厂海外市场的印尼华人熊德龙的推动下,由玉溪卷烟厂、英美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