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使用的雨伞,确实是新的。
三面折叠的褶皱很明显,甚至,李伟使用的雨伞,绑带上还带着商标。
“三人都是丹市本地人,李伟是下班调休回家的路上自燃。
“陈萍萍是在买菜回家,走出农贸市场南大门自燃。”
“而吴建国,是在大儿子家吃完饭,回家的路上自燃。
“我请问大家,你们家里,多长时间会换一把雨伞?”
这
包括兰峰、张耀明在内,面面相觑。
陈言看向兰峰:“兰峰,你家里上次买新雨伞是什么时候?”
额
兰峰皱眉:“应该是。。。两年前。。。我记得不太清楚了。
“所有人,这个秋季下雨,家里买了雨伞的同事,举手。
一个人!
会议室内有二十几个人,竟然只有一人举手。
“其实。。。。我家的伞也不是新买的,是我上周去超市买油,送的,
所以!
“李伟、陈萍萍还有吴建国,三个人,同时买了新雨伞的可能性,有多大?”
“兰峰,这件事你来负责。”
“是!”兰峰起身敬礼。
陈言点点头:“第三,调查三个人的鞋子。”
咔嚓。
投影切换。
是三个放大后的照片。
“这是昨天晚上,我在视频中发现的一个细节。
“三个人的鞋子有问题!”
“李伟当天穿的是一双褐色皮鞋。”
操作投屏,放大照片,陈言指向鞋跟处:“大家看这里。
“李伟的皮鞋,从鞋面上的痕迹来看,颜色有些褪色,还有褶皱有细微破损,所以,应该是一双旧皮鞋,。
“但是,大家看这双皮鞋的鞋底,右脚。”
“发现什么了吗?‘
第171章 生死大仇
“没有磨损?”
对!
“就是没有磨损,一双旧皮鞋,鞋面都已经有破损了,鞋底怎么可能没有磨损。
咔嚓。
照片再换。
“这是陈萍萍当时穿的鞋子,是一双凉鞋。”
“大家看这双鞋的后跟,纹理不整齐,有摩擦的痕迹,而且双脚都是如此。’
“应该是,陈萍萍将鞋子的高跟锯掉过一部分。
“但是,这种情况,陈萍萍自己是不会弄的,肯定是专门的修鞋店处理。’
“还有吴建国,他的皮鞋,左脚脚后跟,这个鞋应该是刚刚更换的没多久。’
“磨损的痕迹很淡,在周边灯光下,很明亮。’
“三个人
“三个没有任何关联的人,死亡当天所穿的鞋子,竟然都修理过!”
“这是个巧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多大?
众人其实不知道。
大家其实更好奇的是,陈言怎么发现的。
雨伞就罢了。
崭新的伞面,大家很容易就分辨出来。
只不过,这样的细节,众人没有和案子产生联想。
可是,鞋子这种东西
您是怎么发现不同的?
要知道,当时视频拍摄的时候,可是下着雨呢。
视频的清晰度本来就不高。
在这种情况先,您是怎么发现的?
陈言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自己在看视频的时候,开启视觉基因锁,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在脑海中比对。
搞了小半宿的时间,才发现了这些可疑之处。
其实,这些也算不上是什么疑点。
无论是买一把雨伞,或者修理鞋子,都是很正常的生活琐事
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没什么可以怀疑的。
重点是,这三个人,互不相识,竟然在相近时间内,在下雨天,诡异的自燃死亡。
所以,出现在三人身上,任何细小的共同点,都有着怀疑的价值。
“这一点,王修睿,你来跟进。”
王修睿,但是侦缉队二分队队长。
丹市规模比较小,侦缉队下一共就两个分队。
兰峰是一分队队长,王修睿是二分队队长。
“是,陈队!”王修睿起立敬礼。
陈言点点头:“这些工作,比较细致,需要大量的走访调查。”
“你和兰峰队长,要辛苦一下。’
“重点是在三人居住地周围,或者常去场所周边,搜集这些线索。”
王修睿点点头。
修鞋这种事,肯定是选择一个离家距离近。
一切部署完毕,第一次案情分析会结束。
陈言虽然布置完下阶段,各组要推进的工作。
但是,并没有休息。
很多东西,还是要亲自去调查,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张队,咱们去走访一下陈萍萍自燃的目击证人吧。’
东风路139号。
这里是第一医院家属院
小区不大,院子中间栽种有榕树。
“这个小区,是二十几年前盖的。’
“你们别看院子不大,都没地方停车,在当年,那可是丹市最好的单位福利房。
“而且,即便是现在,因为房子后边就是第一小学,300米外就是启明初中,这房子值钱着呢。’
张耀明点点头:“第一小学和启明初中,是丹市最好的小学和初中。”
陈言点点头,懂了,这就是区位优势,教育优势。
梁慧芳坐在树下乘凉,给陈言介绍起了小区的历史。
“梁大姐,我听说陈护士长和你们医院的人,好像是皮肤科的一个人,有点恩怨吗?”啧啧啧。
梁慧芳咋舌,表情有些夸张:“那怎么能叫有点恩怨啊。”
“那简直是不共戴天之仇。”
看,这就是亲自走访调查的结果。
陈言这个长相,下到8岁,上到80岁,没有看着不顺眼的。
刚才张耀明问的时候,梁慧芳还不怎么爱搭理。
结果,陈言上来一口一个梁大姐:“大姐,看您的面相,还得有十几年才退休吧,怎么和陈护士长关系这么好啊。”
结果,就这一句话,梁慧芳笑得脸都抽了:“我哪还有什么十几年退休。。。。戈比陈护士长还早退休两年呢。
“呦!那您看着可真不像,我还以为您也就40出头呢
张耀明:
结果,两人就聊开了。
“小陈,我跟你说,这事吧。。。从家陈护士长都死了,我其实不好背后说什么。
“不过,你是警察,医院里老一辈人也都知道
“我就给你说说
“当年,陈护士长还不在烧伤科。”
“她当时也是在皮肤科,是护士,和云桂芳是同事。
“哦,对了,云桂芳就是和陈护士长有仇怨的那个。
云桂芳
陈言点点头,这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那个年代的人。
原来,当年的事情,还颇有戏剧性。
只能说,任何年代,大家年轻的时候,都一个样。
云桂芳和陈萍萍同岁,同年进入第一医院护理部。
然后又同时分配到了皮肤科。
两人原本是闺蜜来着。
但是,女人之间的有友谊小船,历来比较脆弱。
有的时候,友谊的小船之所以没有翻,有可能就是差一个男人。
不幸的,两人中间的那个男人出现了。
就是程萍萍现在的丈夫,和她们两个同年入院的医生。
为了这个男人,两人算是决裂了。
但是,显然,最终的胜利者是陈萍萍。
“当年,听说是陈护士长怀孕了,最后两人就结婚了
即便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梁慧芳再度提起这个事,脸上依然是一副紧张小心的表情。“云桂芳当时可厉害了。
“大闹陈萍萍婚礼,全医院都在看热闹
用梁慧芳的说法,就是当时都已经闹翻天了。
“后来,两人基本上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直到二十年前,医院分房子。’
陈言突然有种听故事的感觉。
按照梁慧芳的说法,当时的皮肤科,只有陈萍萍和云桂芳是一年来的。
按照规则,不可能同时给她们两个分房。
“那个时候,陈萍萍的老公在医院混的不错,找了些关系,皮肤科的房子名额就给了陈萍萍。’
这种情况。
怎么说呢。
历史时代的产物,在二十年前,普遍存在的东西。
多少人因为房子,反目成仇,多少人因为房子走到了一起。
当年是这样,现在。。。。也没好到哪去。
离开第一医院家属院。
张耀明有些疑惑:“这件事,过去了这么多年,云桂芳有可能吗?”
陈言摇摇头:“这个可能性当然是有的。
“云桂芳被陈萍萍抢了老公,抢了房子
“这可不算小仇怨。
“关键是,梁慧芳说,两人退休前,曾经还吵了一架,当时云桂芳气的心脏病都快犯了。。。
陈言摇摇头。
这个云桂芳也是悲剧
一辈子都没斗过陈萍萍。
年轻的时候,自己没斗过人家。
后来,自己的儿子应聘医院,还被陈萍萍的孩子挤了名额。这特么
不知道这两家上辈子是不是冤家,仇怨都带到这一世了。“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还是要查一查。”
“尤其是,要关注一下,
嗡嗡嗡!
陈言的话,被张耀明手机的震动声打断。
“林浩,我跟陈队在一起,等会给你
结果,没等张耀明说完:“张队!”林浩就打断了张耀明。“出事了!’
挂断电话,张耀明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脸色也非常难看。“陈队,又出事了!”
陈言皱眉:“怎么了?’
三个小时后。
丰县。
丰县是丹市的下辖区县。
虽然归属丹市管理,但是,距离丹市还有三百公里的距离。
而今天的丰县,毛毛细雨。
陈言等人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
林浩等人先一步赶到。
“现场情况怎么样?’
陈言的脸色非常难看。
刚刚在丹市,张耀明的电话挂断后,立即给陈言做了汇报。
丹市丰县,又出现一起雨中自燃事件。
“陈队,死者身份已经查清楚了。
“死者叫宋鹏程,31岁,男性,丹市第一医院医生,这半年来,一直在丰县挂职。’“死者是在丰县医院门口突然起火自燃的。’
“我们已经调取了视频监控资料,当时,还有两名目击者。”
现场,已经被保护起来,临时搭建了一个塑料棚。
掀开塑料遮挡,陈言走进塑料棚:“什么时候的事情?”
“12点18分。
这个时间
正是陈言和张耀明从第一医院家属院刚刚出来的时间。
“丹市人体自燃的事情,这边也早就传开了,所以,医院这边,第一时间报案。“甚至,有保安从楼里出来,用灭火器灭火。’
“结果,还是没有救下宋鹏程。”
现场,非常凌乱。
尸体焚烧后的残余,灭火器的喷射物,还有雨水混合物。
“陈队,保安的行动非常及时,虽然没有救下宋鹏程,但是他的尸体保留了大半。“对了,陈队,这个宋鹏程
“是
二号死者陈萍萍的儿子!”
轰!
林浩的话,好像一柄重锤,敲打在张耀明胸口。
陈萍萍的儿子?
什么情况?
刚刚他和陈言还在说起这一家子的事情。
结果,那边还没开始着手安排人调查呢,这边就死了?
第172章 线索汇聚
张耀明也跟着陈言进入了这个临时搭建的塑料棚。
“宋鹏程的母亲……刚刚去世才4天,他怎么这个时候就回丰县了?”
丹市民间习俗,父母去世,头七天,子女要在灵前守孝。
陈萍萍是22号自燃去世的,今天才26号。
按理说,这个时候,宋鹏程应该在丹市给母亲守灵,不应该回到丰县。
“哦,这个我问了,”林浩点点头:“宋鹏程是今天早上才从丹市回来,刚到医院没几个小时。”
“他们医院,今天有一台重要的手术,宋鹏程是主刀医师。”
“丰县医院这边,知道宋鹏程的情况,所以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
“但是,宋鹏程说手术时间不长,而且这个病人的手术,如果今天不做,那前面的准备工作就都白做了,对病人身体也不利……”
……
进入塑料棚后,陈言第一时间打开了嗅觉基因锁和视觉基因锁。
微微抽动鼻息,四周弥漫的气味立即呈现在陈言脑海。
浓重的碳化气味充斥在整个棚子内。
地面上,是只有半截烧焦的尸体。
上半身已经完全碳化,只有下半身还在。
但是,小腿以下已经烧没了,只剩下半截碳化的骨头渣子裸露在外。
浓郁的焦炭气味之外,还有一丝丝香甜的味道。
蛋白质烤焦后的独有气味,类似烤串熟透后的香气。
正是人肉烤熟后的味道。
此刻,半截尸体还有一定的温度,陈言靠近后,能感觉到微微的热气扑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
首先,半截尸体大部分是被熏黑的,但是,有几个点,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