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镶嵌书柜的孔洞,一共是八个。
四边每个角各一个。
中间有四个。
陈言上前,仔细观看:“赵兵,那一个手电筒过来!”
“好!”
不一会,手电筒递到陈言手中。
盯着几个空洞,陈言仔细观察。
越看,陈言脸上的表情越丰富。
眉头也同样皱的越紧。
片刻后,观察完孔洞后,陈言转身去看三人抬下来的书柜。
书柜和墙体,是用木棍卯榫在一起的。
八个孔洞的卯榫,将书柜固定在墙上。
可是,陈言等人刚刚在抬下木柜的时候,基本没有耗费什么力气。
别说三个人,只要一个人,不怕身上蹭到灰尘,都能将木柜弄下来。
陈言原本以为,是固定书柜的卯榫老化导致。
可是,再观察孔洞和书柜的背面后。
陈言发现,书柜之所以能轻松拿下,并非卯榫老化。
首先是书柜四边的四个孔洞,是空的,上面的卯榫都在书柜上。
但是,中间的孔洞里,卯榫已经断裂,没有了固定书柜的作用。
而且,断茬比较新,不是腐化断裂的那种,而是被外力扭断。
可是, 陈言等人刚刚根本没有听到卯榫扭断的声音,也没有感受到卯榫扭断的力量。
那么,这个断茬,是怎么形成的?
电光火石之间,所有的信息在陈言脑海中汇聚。
书柜,断茬,孔洞,木门,门栓,铁丝……
双重密室……
杀人……
保安……
呼救声……
这一切……
淦!
这特么都是局!
是凶手利用所有人,布下的局!
第242章 复原密室杀人
红砖房内的唯一装饰品,书柜,被人移动过!
而且,在移动之后,又重新进行了复原。
为什么?
“赵兵,”陈言指着书柜四个角落的孔洞:“测量一下这几个空洞的距离,还有木门的大小。”
十分钟后。
赵兵和几个侦缉员测量完毕。
书柜四个孔洞之间的距离,上下2米,左右1。5米。
木门的大小,上下1。8米,左右1。3米!
拿着测量数据,陈言眉头紧皱,脑海中不停有画面闪过。
胡雪莹等人知道陈言在分析思考线索,没有人上前打扰。
密室杀人案,营吕市侦缉队的调查,主要就集中在凶手到底是如何杀人的这方面。
对于于慧慧、唐木齐等人的调查,没有陈言到来后这么深入。
而陈言来之后,显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涉案人员的关系调查上。
两天时间内,取得了不少成效。
但是,对于破案,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可是现在,陈言第二次勘察现场,有了重大发现。
书柜,胡雪莹等人并没有放过。
当时同样进行了勘察。
上面的灰尘擦痕,胡雪莹等人已经经行过详细比对,就是于慧慧和唐木齐等人留下的。
痕迹能够对的上,于慧慧和唐木齐的口供,也能对的上。
而奔着对于保护现场的原则,胡雪莹等人并没有拆除这个书柜。
当然,拆了也没用,就是几个木板。
背面的墙壁,从墙壁外边也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
一样的红砖结构,没有破损的痕迹。
可是现在,将书柜取下后,后边的卯榫结构,有问题。
中间的四个孔洞内,木制卯榫有断裂痕迹。
为什么?
陈言显然是在进行推理验证。
红砖房里,几个人大气都不敢喘,就怕打断陈言的思路。
而陈言确实在高速思考。
书柜,于慧慧和唐木齐的口供里都提到过。
这两人再加上已经死亡的段忠新,在第一次醒来后,就开始摸索周边的墙壁。
每个人都摸到了这个书柜,也摸到了木门。
“我们搬动过书柜,但是柜子镶嵌的比较牢靠,并没有挪开。”
这是于慧慧的原话。
“我们摸索了好久,木门特别紧,根本打不开。”
“段忠新当时比较清醒,还撞了好几次,可是木门纹丝不动。”
“后来,段忠新说担心外边有人进来加害他们,就用门栓插住了木门。”
“我和于慧慧都检查过,门栓肯定没问题……”
唐木齐的口供和于慧慧基本一致。
当天晚上,三人第一次醒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急迫的寻找出口。
按照于慧慧和唐木齐的说法,整个红砖房,三人都摸索了一遍。
书柜搬不动。
木门也撞不开。
三人折腾了许久,为了防止外边有人进来迫害他们,就把木门用门栓反锁上了。
之后,由于体力不支,还有迷药的作用,三人再次昏迷了过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就是被侦缉员砸门的声音吵醒获救。
也就是28号早晨。
只是,那个时候,段忠新已经遇害。
可是,这里边有两个问题。
第一,书柜为什么搬不动?
陈言刚刚和赵兵、胡雪莹三人,基本没怎么费力气,就将书柜取下。
而急于逃命逃命的三人,当时却搬不动这个书柜。
还有木门。
红砖房的木门,比较老旧,目测已经有至少十几年的历史。
可是,三个人在找到木门后,竟然推不动,甚至是纹丝不动。
这不太符合常理。
因为时间久远,木门又年久失修,虽然依然结实,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密闭性而言了。
大门关闭,中间的缝隙较大。
在案发当天的视频中,能够清晰看到,即便是被铁丝缠绕,也能推开一定的缝隙。
可是,为什么于慧慧和唐木齐都说大门撞击的时候,纹丝未动呢?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陈言脑海中逐渐形成。
凶手的目标,无疑只有段忠新一人。
可是,为什么要把于慧慧和唐木齐也抓来?
原本,陈言还推测,于慧慧和唐木齐本身贼喊捉贼。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两人,或许就是凶手故意抓来,迷惑侦缉员视线的。
他们两个所见所闻本身,就是密室杀人案的一部分。
如果,陈言在想,如果当时和于慧慧、唐木齐在红砖房中的人,根本就不是被害人段忠新,而是凶手呢?
然后,凶手在两人第二次昏迷的时候,扒开门栓,打开木门,然后将真的段忠新搬进密室,再杀了段忠新,自己离开后之后再将密室在外边用铁丝缠绕。
制造出密室杀人的假象。
有没有这种可能?
淦!
当然有!
而且,还不仅如此。
联系案发的整个过程,陈言头脑中的推理越发清晰。
于慧慧和唐木齐两人,陈言都接触过。
曾经详细了解过两人在密室内的情况。
尤其是在第二次昏迷后,两人的状态。
“我当时已经没有什么知觉,只是……只是我觉得好像有人摸过我的腿……”
这是于慧慧当时的原话。
只是,于慧慧自己也不确定。
“第二次昏迷后,脑袋非常疼。”
“隐约间,好像眼前有光影在晃动,听到些声音。”
“可是,很快就什么知觉都没有了。”
这些话,陈言当时以为只是于慧慧在迷药的作用下,产生的幻觉。
但是,现在看来,于慧慧当时应该是感受到了一些外界的信息。
只不过,记忆模糊,回忆不起来。
“我在第二次昏迷后,感觉天旋地转,好像有人在拖拽一样,就是往深渊里掉的那种感觉。”
唐木齐的回忆,同样比较模糊。
一些话模棱两可。
但是,两人的形容,却又有不少相似之处。
原本,陈言也认为是两人都受了药物影响。
出现了幻觉。
但是,现在看来,当时两人在第二次昏迷后,肯定是被他人再次移动过。
所以,一个有被拖拽的感觉,一个感觉有人摸腿。
“胡队长,立即传唤于慧慧和唐木齐!”
“是!”
半个小时后。
营吕市侦缉队讯问室。
于慧慧。
“于小姐,你还记得28号早上,你们刚刚被救的时候的一些细节吗?”
细节?
“陈警官,当时就顾着喊救命了,吓得半死,腿都不好使。”
于慧慧顿了顿,捋了捋额前的碎发:“大概的情况肯定记得,可是要说特别的细节的东西,肯定没怎么注意。”
这倒是,而且于慧慧当时依然被迷药影响,神智并不是很清楚。
但是没关系,陈言要了解的细节,于慧慧一定有印象。
否则的话,他们根本出不了红砖房。
“于小姐,我想知道的是,你们当时被救的时候,木门的门栓在不在门上。”
根据于慧慧和唐木齐的口供,段忠新为了防止外边的人进来,提议用门栓锁住木门。
于慧慧和唐木齐也同意了,还亲手确认过。
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们被救的时候,也一定要打开木门的门栓,才能出去。
“当然在,”于慧慧的回答非常肯定:“外边的铁丝间断后,我们扒拉开门栓,才被救啊。”
“是你扒开的门栓吗?”
“这个……”于慧慧微微一怔:“好像是唐木齐扒拉开的吧。”
“我……当时太着急了,这个有点记不清。”
陈言点点头,离开了这间审讯室。
“当然是我们打开的门栓,要不根本出不去啊。”
“是你打开亲手打开的门栓吗?”
“这个……”
唐木齐的表情和于慧慧如出一辙。
“这个我不太记得, 应该是于慧慧打开的吧……我不记得自己亲手打开过……”
呼……
果然。
唐木齐的话,和于慧慧一模一样。
两人都知道,只有打开门栓,才能走出红砖房。
可是,两人都不记得是自己亲手打开的。
都以为是对方打开的门栓。
当时的视频,陈言仔细看过。
木门打开后,门栓就在栓扣边缘挂着。
呵呵。
密室杀人,狗屁!
一个门栓,才是所有游戏的关键!
第243章 一直都在怀疑视线内
陈言笑了。
走出讯问室,陈言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谓的这个密室杀人案,最关键的,原来就是这个门栓!
因为段忠新提出将门栓锁上,所以于慧慧和唐木齐坚信,没有人能够在他们第二次昏迷后进来。
最起码,不可能有人在没有破坏门栓的情况下进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于慧慧和唐木齐才会一口咬定,就是对方杀死的段忠新。
陈言、胡雪莹等等,所有人,之所以相信这个密室杀人案,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门栓。
因为,如果当时的门没有反锁,那么在三人第二次昏迷后,任何一个外人都能进入红砖房杀人。
然后再将木门用铁丝缠绕。
可是,现在两个人在获救的时候,都认为是对方打开了木门上的门栓。
从而忽略了这个最关键的细节。
两人都认为是对方打开门栓,那就意味着,两人都没有打开门栓。
那么问题来了,门栓是谁打开的?
不是于慧慧,不是唐木齐。
难道是已经被砖头砸死的段忠新,诈尸了打开的门栓?
呵呵。
别逗了。
精心策划的密室杀人案,就是再聪明的选手,也不可能没有丝毫破绽。
有句话怎么说的,做到越多,错的越多!
“立即逮捕张保山!”
张保山?
胡雪莹微微一怔。
逮捕张保山?
这个不是报案人吗。
怎么询问了于慧慧和唐木齐两人,一个相同的问题后,就要逮捕张保山?
“陈组长,”不仅仅是胡雪莹疑惑,马涛等人也疑惑:“张保山是报案人,当天晚上,他有不在场证明。”
“对,他确实有不在场证明。”
陈言点头,看向马涛:“可是,这个不在场证明,到底有几分可信度,现在可不好说。”
给张保山佐证的保安,陈言已经见过。
根据这名保安的供词,张保山在27日晚上,和他一起喝酒。
原本,按照巡逻计划,这名保安应该在12点钟开始巡逻,1点钟结束。
可是,天色黑下来后,张保山就拉着保安喝酒。
主动买了下酒菜,还有两瓶二锅头。
两人从27日下午5点钟开始喝酒,一直喝到半夜。
“当时我虽然喝多了,但是快巡逻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桌上的石英钟,十二点钟,张队长主动说我喝多了,他替我巡逻。”
这是这名保安的原话。
“大概一点多,我上厕所,看到张队长的床上有人,肯定不会错……”
这就是张保山没有作案时间的绝对证明。
可是,这名保安的话,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