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办这种案件,和侦办凶杀案不同。
这群人渣,干的都是丧尽天良的事情。
他们通过拐卖妇女和小孩,然后逼迫女人去风月场所工作,胁迫小孩扮成乞丐乞讨,来赚取利润。
而为了达成目的,他们的手段非常残忍。
比如通过人为制造残疾的方式,让小乞丐看起来更加凄惨,博取路人同情心。
就比如刘青山发现的那个断舌的女人。
很大概率就是从小被拐卖而来。
因为长的好看,只是割去了舌头,长大后,又送去夜总会这种地方。
而因为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不识字也不会写字,甚至没有意识给外界传达求救信息。
“这个案子,已经引起了上面的重视。”
“老刘那边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跟进这个案子,而且取得了很大进展。”
“掌握了一个幕后主要人员的信息,所以近期才前往铁市调查。”
报告的第一页,基本说明了一下情况。
陈言继续翻看第二页。
然而,刚刚翻看,陈言双手不禁一颤。
昨天,和刘青山一同去城中村调查的铁市当地侦缉员……牺牲了!
“怎么牺牲的?”
报告中的信息很少,只是说今天凌晨,在城中村的一个下水道里,发现了牺牲侦缉员的尸体。
“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张云虎摇摇头:“老刘和张剑涛同志,是昨天早上进入城中村调查的。”
“当时,两人是便装进入,之后分开调查走访。”
“两人约定中午12点在城中村入口见面,但是张剑涛同志一直没有出现。”
“打电话已经关机,老刘就意识到有可能出事了。”
“下午1点钟,铁市侦缉队王顺队长,带领大批侦缉员在城中村中开始搜查……”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个搜寻小队,在一处下水道发现了张剑涛同志的尸体……”
嗡嗡嗡……
张云虎还没有说完,陈言手机响起。
看了看来电显示,陈言眉头紧皱。
“是秦川大队长!”
张云虎点点头,秦川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显然已经看过了这份报告。
“陈言,”电话里秦川的语气非常沉重:“刚刚铁市侦缉队送来了一份案情报告。”
“那边说给云虎那边也发了一份,你已经看到了吧。”
陈言点点头:“秦队,我现在正在张队办公室看报告。”
“好,你立即前往铁市,以辽省侦缉大队重案组组长的身份,接手案件。”
“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杀害张剑涛同志的凶手。”
“破获这个拐卖团伙,将他们绳之以法!”
“是!”陈言起身立正:“保证完成任务!”
来不及收拾东西,陈言给沈云懿打了一个电话,立即就要出发。
“这周末的春游,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了。”
“没事,只要有你在,什么时候都不晚。”
“还有,换洗衣服什么东西你不用担心,公司在铁市那边的分公司会帮你准备好一切。”
“到了之后,把酒店地址发给我就行了。”
“还有……注意安全,等你回来!”
小御姐从来都是善解人意的贤内助。
后勤保障工作,根本不用陈言担心。
两个小时候,陈言在铁市高速路出口见到了刘青山和王顺。
只是半个月没见,刘青山好像变了一个人。
倒不是瘦了或者胖了,而是精神状态非常萎靡。
整个人像是丢了魂一样。
只有看到陈言下车,似乎才恢复了一些生气:“你来了……”
一句你来了,跟着陈言一起来的张朝阳等人,好似听出了解脱。
“陈组长,你可算来了。”
一旁的王顺也是长长出了一口气。
张剑涛牺牲,压力最大的还是王顺这个铁市侦缉队队长。
张剑涛是他派给刘青山,配合他做调查的。
但是,现在出事了。
这让他怎么和张剑涛的父母交代。
怎么和他的妻子、女儿交代!
陈言知道刘青山现在的状态肯定很不好。
王顺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并没有客套。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侦破案件。
“王队,师父,咱们直接去现场,具体情况路上说。”
陈言在来的路上就给王顺这边打了电话。
要求他们现场尽量保持不动,一定要等他过来。
张剑涛的尸体是在凌晨4点32分发现的。
现在的时间是17日上午12点08分。
从发现尸体到现在,才7个半小时。
一切,都还来得及!
第281章 案发现场
“昨天早上,我和张剑涛是早上8点半进入的这个城中村。”
车上,刘青山沉声介绍两人进入城中村的具体情况。
“三天前,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拐卖团伙的重要成员,很有可能就在这个城中村里边。”
“为了节省时间,减小目标,我和剑涛两个人,乔装进入城中村分头打听情况。”
“我们当时约定中午12点在城中村的主入口的一家面馆集合。”
“我等到12点10分,没有见到张剑涛,就给他打电话,结果提示关机。”
一旁的王顺接过话:“刘队是12点13分给我打的电话。”
“当时我们都意识到有可能出事了,昨天1点钟,14个搜寻小队开始进入城中寻找张剑涛的下落。”
“今天凌晨4点32分,其中一支小队,在村内的一条下水道内发现了张剑涛。”
陈言一边听王顺和刘青山的汇报,一边查看这个城中村的资料。
宋家村,是这个城中村的名字。
早年,因为村中居住的多是宋姓人口,所以命名为宋家村,是铁市三个最大的城中村之一。
有将近一万户居民,长住人口有三万人,还有租住在这里的民工、打工者,差不多有五万多人。
宋家村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有大概60年的历史。
村中建筑密集,房屋老旧。
很多房子在这些年又有加盖,或者开挖地下室。
整个村子里,地形地势非常复杂,居住的人口也很杂。
当然,这么大的城中村,刘青山和张剑涛自然不可能一点准备都没有的进来调查。
他们调查的主要区域在城中村的东北角。
最近他们一直在找的拐卖团伙的一个重要成员宋文龙就住在那一片。
“我们昨天进来,不是为了抓宋文龙。”
刘青山点燃一根烟,狠狠的吸了一口:“而是想要摸清楚这个人在城中村据点的情况。”
“排查拐卖团伙在这里是不是也有生意。”
放下资料,陈言微微靠在椅背上。
这么大的城中村,想要封闭调查是不现实的。
只能精准打击,否则一点引起恐慌,对方一定会将所有触角全部收缩。
到时候再想找对方,那就不容易了。
咯吱,轮胎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将陈言拉回现实。
“陈言,就是这里。”
下车,是一个死胡同。
边缘已经拉上警戒线,四个侦缉员正在警戒。
陈言戴好手套,快步进入胡同。
一个下水道井盖已经被掀开。
“当时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张剑涛的遗体。”
还没有走到井盖附近,难闻的恶臭味扑鼻而来。
这是排放生活污水的下水道。
陈言原本已经想靠着开启嗅觉基因锁,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线索。
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
在这种恶臭的遮盖下,其他气味分辨的难度会很大。
但是,总有一线希望……
带上口罩,陈言顺着下水道盖爬进去。
城中村的下水道,都比较窄小,自然不可能让行人通过。
被发现的张剑涛是被凶手打开井盖后,扔进来的。
陈言进去后,刘青山和王顺自然不可能进去。
十分钟后,陈言才爬了上来。
“我下去之前,有几个人进去过?”
“三个人,”刘青山非常肯定的回答:“发现张剑涛的搜寻小组没有人下去。”
“他们在发现尸体后,第一时间上报。”
“除了我和王队,就只有鉴定组的一名侦缉进去过。”
“那个侦缉员在不在?”
“在!”王顺回过头:“老温,过来一下。”
一直在众人身边的一个中年侦缉员连忙跑过来:“王队,您叫我。”
“陈组长,这是温建国,上次办案,你见过的。”
陈言点点头,这个温建国,陈言上次在铁市办案的时候见过。
这位是铁市侦缉队的验尸专家,经验非常老道。
“陈组长好!”
“老温,跟我就不客套了,你检查的结果怎么样?”
“有点奇怪!”
“哪里奇怪,说说?”
温建国指向下水道:“根据尸体僵硬的程度来看,张剑涛同志被害的时间因该是……”
温建国低头看了看手表:“大概13个小时前,就是昨天晚上11点半左右。”
“可是,如果是在这个时间见遇害,张剑涛身上不应该有尸斑形成。”
“要知道,尸斑的行程一般是12小时之后。”
“可是,下水道中,尸体因为挤压下水道墙壁和铁扒手形成的瘢痕非常深。”
“最起码也是24小时之后才有可能形成的。”
陈言点点头。
这个疑点陈言也发现了。
温建国所说的奇怪,就是尸体僵硬程度和尸斑形成的痕迹时间不对应。
一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而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环境温度的变化。
尤其是尸体僵硬程度,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当尸体周围的温度较低,尸体僵硬的时间自然会快一些。
反过来,如果尸体周围温度高,相同时间内,尸体坚硬程度自然要轻缓。
张剑涛的尸体情况,就说明了他在死亡的时候,周围的温度肯定是比较高。
而且,陈言刚刚在下水道,开启了嗅觉基因锁。
虽然大部分的气味都被下水道的恶臭味干扰,但是陈言还是有了一点发现。
艾草的味道。
张剑涛尸体上,有非常淡的,艾草的味道。
当然,仅凭这一点艾草的味道,并不能确定张剑涛遇害的地方,一定就有艾草。
但是,这起码能证明张剑涛一定较长时间处在有艾草点燃的环境中。
“王哥,重点排查城中村内,所有浴池、针灸、按摩等场所。”
“尤其是有艾草熏香的环境,要重点排查!”
至于其他的属于人的气味,陈言实在无法分辨。
下水道内的臭味太大,别说凶手,就是温建国的气味,陈言都无法分辨。
王顺在安排排查的同时,陈言等人也终于将张剑涛的尸体从下水道内移出。
“初步判断,”温建国又一次给张剑涛尸体做检查:“张剑涛同时的死因是内出血。”
“根据尸斑形成的深浅,应该是昨天上午10点左右遇害。”
10点钟!
也就是说,张剑涛和刘青山分开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被害了。
张剑涛在生前,遭受过对方毒打。
身上有血痕,应该是鞭子抽打出来的。
胸部有大面积淤青。
对方因该用枕头、书本等物垫在胸口上,然后用重物进行重击。
这种伤势,如果被打者还活着,很难发现。
但是如果身死,就会造成现在这样的大面积淤青。
“双脚双手筋络被利器割断……”
“等等……”陈言上前仔细观察张剑涛的耳孔:“拿镊子来!”
轻轻拈动,温建国和刘青山看到陈言在张剑涛左耳朵中,取出一个棉塞。
接着,一股水银流淌而出!
陈言皱眉,这种情况,他从未见过。
而一旁的温建国和刘青山却是脸色骤变。
第282章 跟踪和被跟踪
温建国拿起另一只镊子,到右边检查。
不一会,一个同样的棉塞被取出,里边流出水银。
陈言微微皱眉:“老温、师父,这种情况……你们见过吗?”
这是陈言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耳中为什么要灌水银?
刘青山眉头紧皱:“我也没见过,但是很久以前,我听前辈说过一次。”
“那时候我刚上班不长时间,遇到一个拐卖案。”
“听当时带我的师父说,这是人贩子处理聋哑人的一种手段。”
温建国也点点头:“耳中长时间灌入水银,会导致听力永久性障碍。”
“但是,这种方法不会对身体造成应激性创伤,除了致聋以外,不会有其他伤害。”
“早些年,很多人贩子都用这种方法将拐来的孩子弄聋。”
“然后上街乞讨。”
“等孩子长大了,一部分男孩子成为爪牙,一部分卖去黑煤窑。”
“当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