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贵才老婆三天前回了娘家,一直没有回来。”
“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沈市工作,现在也都成家了。”
“陈队,这就是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在陈言从沈市返回的路上,张朝阳就已经开始做死者背景调查。
基本信息,已经掌握。
根据朝阳的调查结果看,张贵才在当村长的十年时间内,得罪了村里不少人。
再加上案发现场,张贵才四肢被砍断,整个人都被钉在墙上,仇杀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张贵才的房子,和其他村民的房屋有很大距离,是单独的一栋房屋。
除了他自己在家门口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之外,附近没有任何监控。
而且,经过检查,张贵才家里保存监控录像的电脑硬盘,已经被人拆走。
而案发现场,因为救火,已经被破坏殆尽,陈言等人没有采集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轻轻叩击桌面,陈言眉头紧皱。
案发现场,没有指纹,没有鞋印,就连血迹,都因为大火和消防喷水,几乎已经无法辨别。
只有钉在墙面上的尸体。
表面上看,似乎一定线索都没有。
陈言即便开启视觉基因锁,也没有太大的疑点被发现。
但是,没有疑点,其实就是最大的疑点。
从现场的情况看,大火是凶手故意燃起的。
厨房电路起火的着火点,消防员发现了被剥开的电线绝缘塑料。
正因为电路绝缘被破坏,所以才会引发火灾。
而且,凶手也没有刻意隐瞒。
因为对方还把一截电线扯落,搭在柴堆上。
这是要确保电路着火后,能够将柴堆引燃。
死者的尸体,四肢被砍断,然后重新钉在墙上。
从死者伤口的痕迹看,对方下刀非常稳。
砍下的四肢,关节处没有划痕,都是一刀砍下。
手腕、脚腕、肘关节、膝关节同样如此。
对方将死者的四肢砍下后,按照放大后的比例,将躯干和四肢重新钉在了墙上。
而且每一处关节之间的距离都是经过精确测量的。
根据测量,每一个缝隙都是两厘米到五厘米,非常精确。
而死者的直接死因是因为大出血后,休克死亡。
站起身,陈言走到白板前,开始安排侦办任务。
“第一,走访调查张贵才的关系网络。”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张贵才在担任村长期间,为了自身利益,置村集体利益于不顾,肯定直接或间接损伤到了村民的利益。”
“查,查清楚张贵才这些年在村里都干了什么事情,和谁有利益关系,和谁结过仇,一个不落。”
“朝阳,这件事你来负责。”
“是!”
“第二,根据对张贵才尸体伤痕的初步判断来看,凶手很可能是是一个有强迫症患者,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
凶手虽然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属于他的痕迹,但是尸体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线索。
“大家看,”陈言打开投影,上面是张贵才的尸体照片。
“被害人的四肢被砍断,从断茬处的刀痕判断,每一个关节,都是一刀隔断,并且没有丝毫伤到骨头。”
这说明什么?
“这就说明,凶手的职业,一定非常了解人体的构造。”
人体的关节链接,是通过韧带和肌肉链接的。
骨头与骨头中间有软骨组织,但是软骨组织也不并非直接接触。
每个关节内,都有肌肉和韧带形成的密闭的空间。
里面有组织液,起到缓冲和润滑的作用。
“只有非常熟悉关节构造的人,才能用锋利的刀具,一刀下去,割开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
“在没有伤害到骨头的情况下,完成切割。”
否则的话,一处关节,尤其是膝关节、肘关节等,找不到窍门,十几刀也未必砍得开。
“还有,大家看每一处肢体中间的距离。”
陈言见给照片放大,人后进行对比。
“凶手将被害人肢解后,每一个关节之间,都保留了两厘米到五厘米的间隙。”
“这是凶手故意留下的间距,而且经过尺子的测量。”
三处照片放大。
“这是左小腿和右大臂被拆卸后,墙面上的照片。”
“大家看这里,”众人屏息细看,是两处钉痕。
“这里有两处射钉枪射击的痕迹。”
“我们试验了一下,如果将手臂按照另一个射钉痕迹摆放,这截大臂和小臂中间的距离,就变成了4。8厘米。”
“2毫米!”
陈言拇指食指粘在一处,对比2毫米的缝隙。
“正常来讲,这个距离肉眼是很难发现的。”
“但是对方就因为这两毫米,重新对肢体进行固定。”
“还有左小腿,墙面上也有两处射钉枪的痕迹,测量间距在3厘米,两处钉痕的距离误差是在3个毫米。”
“另外!”
陈言后退半步,再次切换照片。
是钉制尸体的正面墙壁的照片。
“大家看凶手固定被害者尸体的墙面。”
陈言在现场,就发现了这一点。
尸体在前面上的位置,有一种让人惊悚的舒适感。
就是尸体钉制的位置。
上下左右,每一处看上去都非常舒服。
似乎任何一个位置再挪动半分都是错误的。
“大家看尸体头部的位置和脚部的位置。”
“手臂关节和腿部关节地面和顶棚的距离。”
“还有整具尸体,在墙面中的位置,距离墙面两端的距离。”
陈言一边说,投影上的照片随之出现一条条红色距离线。
将陈言刚刚说出的每一处距离,全部标记出来。
尸体中心点,距离窗户,也就是墙壁南端的距离是3。5米。
而另一侧距离墙壁北端的距离,则是5。66米!
“大家再看手臂关节的中心点,距离棚顶距离,0。9米,距离地面的距离是1。46米。”
“还有大腿的膝关节空隙的中心点,距离地面0。9米,距离棚顶的距离是1。46米!”
陈言看向众人:“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王刚挠挠头:“队长,你的意思是墙面长9。16米,高2。36米?”
陈言:“……”
行吧,你说的也对。
“除了这点呢?”
陈言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道特别小的声音传来。
“陈队……您的意思是不是……黄金分割……”
第324章 三年小村长,黄金十万两
这是宋凌萱第一次参加案情分析会。
作为侦缉二分队的警花,宋凌萱可不是摆着好看的花瓶。
宋凌萱也是正儿八经的警校毕业生,而且是高材生。
学的就是痕迹鉴定专业。
她比陈言要早进侦缉二分队一年,但是因为去年春节到连城侦缉队和省侦缉大队排练春之声节目,才没有认识陈言。
等回来的时候,陈言已经名声鹊起,还被小御姐抢了先。
否则的话,陈言现在还说不定跟谁谈恋爱呢。
所以,今年春节,宋凌萱出去几天就跑回来了。
而且发誓以后都不去排练节目。
宋凌萱的专业知识,在最近的几个案件中,表现的也很出色。
据说,当年宋凌萱入职的时候,是能够直接入编,走特殊招聘的。
就是因为她父亲是领导,所以她没有接受特招,而是选择实习、考察然后转正。
“陈队,这个比例……应该是黄金分割比例,在美术和建筑上应用的多一些。”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以前学过美术,画画的时候,听老师给我们讲过。”
陈言真没想到,这么多人里,是宋凌萱看出了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
视线重新回到照片上,陈言继续分析:“小宋说的没错。”
“就是黄金分割。”
“所谓的黄金分割,就是一定空间内,两段线段长度对比是1。618。”
“黄金分割比例大家可以理解成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
“历史上很多雕塑、建筑、绘画等等,都会在空间上靠近这个比例。”
“不仅如此,就比如人的身体,以肚脐为边界,上下身长的比例在5比8这个比例附近,身材就是比较好看的。”
“而这个,就是黄金分割比例。”
“大家看张贵才尸体在墙面上的分布位置。”
“无论是上下,还是左右,尸体的位置都在墙面的黄金分割比例上。”
“还有尸体被肢解后,整个身体的上下比例也在黄金分割比例上。”
“还有手臂、大腿在墙上摆放位置,都是按照这个比例严格钉制在墙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个墙上尸体的时候,会有一种奇怪惊悚的美感。”
“这不是我们有问题,而是凶手刻意用黄金分割营造出来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
“是什么人会有这么独特的嗜好,杀人后,还将尸体按照黄金分割比例钉制到墙上?”
“王刚,以二工村为中心,辐射周围所有建筑施工队伍,重点是排查软装队伍。”
“查一查,有哪些人和张贵才有过接触,我要这些队伍的所有信息。”
为什么要重点关注软装队伍?
因为最了解黄金分割比例的人,其实只有两种。
第一就是画家。
画家作画很奇怪,尤其是有自己想法的画家,他们会下意识的避开黄金分割比例。
不是完全不运用,而是避免一种大众化的审美。
第二就是搞建筑的。
建筑师,一个合格的聪明的建筑师,会在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或者对称比例去设计建筑。
因为这样能迎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而搞建筑的人里,有一种就是装修设计师。
以张贵才的经历,和真正的建筑设计师打交道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接触装修设计师,这个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因为,张贵才失火的家,根据村里报火警的人说,他们家房子才刚刚装修半年时间不到。
就在张朝阳和王刚分头调查的时候,尸检结果也出来了。
解剖室。
侦缉二分队尸检员王猛正在给陈言汇报。
“死因确定是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同时,死者视网膜充血,口腔内牙龈出血,舌头有破损的痕迹。”
“死者手腕和脚腕因为在大火前钉制在前上,所以并没有完全被烧焦。”
“能够发现上面有勒痕。”
“我们在死者口腔里发现了少许尼龙塑料焦化后的物质。”
“结合现场的情况来看,综合分析,死者在生前曾被限制自由,死者曾经被被凶手绑在了椅子或者其他物体上,然后在将对方嘴巴堵住。”
“在死者清醒的状况下,对死者进行肢解。”
“被害人因为剧烈的疼痛,才会导致脑部充血,牙龈损伤,舌头被咬破。”
看完尸检报告,陈言眉头紧皱,。
凶手不仅对死者尸体进行肢解,还在死者生前虐待被害人。
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割断包括髋关节在内的四肢关节……
凶手和张贵才是有多大仇?
离开解剖室,陈言没有回家。
这件案子,有些棘手。
陈言虽然发现了凶手的一些职业特征,甚至锁定了职业范围。
但是,凶手在现场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
这就意味着,即便陈言找到了凶手,也很难直接定罪。
一个晚上,陈言都在研究案发现场拍摄的照片,希望能够发现蛛丝马迹。
第二天。
最先反馈回消息的是王刚。
“队长,我们查了近几年曾经在二工村干过装修的装修队。”
“一共是三支队伍。”
二工村位于连城郊区,处在城乡结合部。
很多村民,都是靠着盖自建房出租生活。
“所以,二工村这些年的装修需求很大。”
接过王刚递过来的资料,陈言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既然装修需求很大,怎么就只有三支装修队伍?”
“正因为装修需求量大,所以在二工村干装修,竞争压力非常大。”
“前些年,有好多小装修队伍,彼此压价,恶意竞争。”
“使用的装修材料低劣,干活中也偷工减料。”
“七年前,当时张贵才正是村长,他就牵头,搞了一个招标。”
“统一村里的装修标准,竞标了三家装修队伍。”
“所有村民装修,就从这三家队伍当中选。”
“这几年,二工村这边村民装修房子, 基本上就被他们垄断了。”
“不过,这三家队伍的报价相当,而且比外边市场价格低。”
“也就没人闹事。”
“这件事,也是张贵才当村长的时候,干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之一。”
三家装修公司?
陈言仔细翻看着手中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