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建国指向解剖台上的一截小腿:“就是这个。”
“并且,尸体应该被低温冷藏过。”
“最近的是……”张建国指向解剖台的一只耳朵:“是这只耳朵的被害人,应该刚刚死亡不到48小时。”
“死亡原因,因为尸体太过碎小,没有办法具体判断。”
“但是,所以尸体都有经过动物啃咬或者动物制品切削的痕迹。”
“比如这只断掌,我在伤口处,检测到了角质颗粒和毛刺。”
“是用某种动物的角或者喙,磨制的一种非常锋利的刀具切割下来的。”
张建国的尸检结果,同样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留下。
离开解剖室,四人回到了会议室。
“现在,只能等小田的结果。”
王敏刚刚坐下,会议室大门再次被推开。
正是田旭文。
“头,找到了!”
田旭文带回了好消息。
“我们对比到了六名死者信息!”
“陈言说的对,”田旭文将信息资料递给王敏:“我们在出入境人员信息库里,对比到了六份信息。”
“他们都是从黑市出境,前往大熊国打工的人员。”
六人的信息资料,王敏只是大概扫了一眼,就眉头紧皱。
接着就又仔细的看了一遍。
然后将资料递给陈言和林刚:“你们也看看吧。”
将资料分开,剩下的众人一起翻看。
五分钟后,陈言等人将所有的资料都看完了。
林刚有些诧异的将资料重新递给田旭文:“旭文……这个资料……没问题吧?”
田旭文苦笑:“直接从系统里打出来的。”
“怎么会有问题。”
林刚发现的问题,田旭文早就发现了。
“这六个人的资料,我已经核查了两遍。”
“他们确实是同月同日生!”
不错,这就是让林刚惊讶的地方。
6个人,竟然是一样的出生日期。
甚至,有四个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出声,都是37岁。
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49岁,一个是25岁。
和另外的四人相比一个大了12岁,一个小了12岁。
而12岁,正好是一轮。
脸色凝重的王敏,熄灭手中的特供香烟:“立即召开案情分析会。”
仅仅隔了一个小时。
第二次案情分析会召开。
“陈言,这次由你来主持案情分析会吧。”
陈言点点头,没有推辞。
“现在开始开会。”
打开投影,陈言直接通报刚刚掌握的线索。
“因为案发现场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这次案情分析会暂时不讨论现场。”
“只讨论我们已经掌握的线索。”
“第一,从尸检报告分析,所有死者的死亡时间集中在4月24号到4月29号。”
“第二,我们已经确定了其中六个人的身份!”
确定身份?
王强等黑市侦缉队的人,闻言不禁精神一振。
这件案子……
作为侦缉员,王强能干到黑市侦缉队队长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草包。
但是,现场的情况,他看过了。
唯一一个像是人能干出来的,就是护林员最先发现的那个,树干上镶嵌断掌的现场。
其他的,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且,黑市侦缉队这两天也没有接到任何失踪报告。
在失踪人口库中,也没有比对到发现的DNA信息。
所以,这些尸体到底属于谁,王强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可是,现在距离案发不过24小时。
这个连城来的专家,竟然就确认了六个人的身份?
陈言的名头,王强虽然没听说过,但是今天让人查了一下。
入警一年,从一个实习侦缉员,晋升连城侦缉二分队队长,还兼任辽省侦缉大队重案组组长。
一年来侦办的大案要案十几起,身上的一等功都比他王强的所有功勋章多。
刚来半天,就确认了六名被害人?
“陈队长,抱歉,我想问问……这六个人的信息,您是怎么确定的?”
陈言看了看王强,没有拿什么架子。
对于黑市侦缉队侦缉员的反应,陈言还是能理解的。
警察也是人。
你从小听到大的一个个迷信传说,突然变成现实,而且没有一点人为的征兆。
是个人都会害怕。
“我们是从其中一个尸体组织上发现线索……”
陈言将确认被害人身份信息的过程,大概给在场的众人讲了一下。
“正是因为这枚残破的纹身,我们才找到了其中的六个被害人。”
“同时,根据这几个人的信息,我们发现了一个巧合。”
打开投影,六个人的基本信息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发现。”
“六个人,都是同月同日出生!”
第339章 红外摄像机
站起身,陈言走到投影下方。
“这六个人的都是同月同日出生,而且其中四人更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陈言指向六人中的四人:“另外两人,分别比这四人大12岁和小12岁。”
“年龄上相差一个属相轮回。”
“这绝对不是巧合。”
“而且,这些人都是在过去三年内,从黑市口岸出国到大熊国打工的黑市本地人。”
“我们已经通过华国侦缉总队在大熊国的信息网,对这六人的信息进行了调查。”
“从一個月前到半个月前,这六人相继失踪。”
刚刚在确认六人信息后,陈言就让田旭文那边进行了调查。
开会前,信息就已经反馈到了陈言这里。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被害人都是在大熊国失踪,所以黑市本地并没有接到失踪报案。”
“而这一点,也证明了这起案件,根本就不是什么鬼怪所为,而是有人精心策划,周密实施的恶性杀人案件!”
【叮!最强警察培养系统任务发布。】
【侦破黑泥血池杀人案,限期十天,完成任务,奖励开启细胞分裂可控基因锁,失败或者超期取消任务奖励。】
细胞分裂可控基因锁?
应该有大半年的时间,陈言没有碰到系统给出开启基因锁的奖励了。
没想到,这次的案件,竟然给出了开启细胞分裂可控基因锁开启的奖励。
当然,这个细胞分裂可控基因锁有什么作用,陈言还不知道。
不过看样子还不错。
起码名字听起来就比较高大上。
陈言的这个判断,在第二次案情分析会召开前,已经跟王敏进行了沟通。
从目前掌握的线索看,王敏是赞同陈言的判断的。
说实话,今天中午把陈言调到黑市后,王敏心里就踏实了不少。
昨天晚上接触案件以来,王敏就很头疼。
36处案发现场,一点人为痕迹都没有留下。
被害人的身份也不能确定。
整个案子都是一头雾水。
本来,按照惯例,今天一早就应该把现场清理完成,开始尸检。
不过为了保护最原始的案发现场状态,王敏延后了尸检时间。
坚持要等陈言看完现场,再推进下一步工作。
现在来看,陈言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从一截断臂上的残破纹身,找到了线索。
破案其实就像解开一团乱麻。
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个线头。
只有找到线头,才能慢慢解开后边的疙瘩。
而确定六个被害人的身份,显然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线头。
有了这六个人,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其他人的信息。
慢慢的,凶手就会浮出水面。
“陈言的判断非常准确,现在请陈队长安排部署下面的工作。”
和王敏对视一眼,陈言开始安排接下来要排查的线索。
“第一,凶手为什么要对这六个人下手?”
“除了出生日期之外,这六个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关联性?”
“比如债务关联、工作交集、人际关系等等。”
“查清楚这六个人在黑市的一切关系网,尤其要查清他们出国的原因,谁介绍的,在国外干什么等等。”
“林哥,这件事你来负责。”
林刚点点头,需要和国外的信息网联系,林刚对此比较熟悉。
“第二,这六人到底什么时候回的国。”
田旭文在查询这六人信息的时候,只看到了他们的出镜记录,但是没有入境记录。
这就意味着被害死的六人是偷渡回国。
黑市作为口岸城市,偷渡、走私一直都是边境管理上的重点。
也是屡禁不止。
但是现在的管理非常严格,有能力走私的人,可以说屈指可数。
“旭文,这件事你来查。”
“是。”田旭文点点头。
当地的有关部门查不到,不代表他也查不到。
有的时候,不是能不能办到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办到的问题。
“第三,”陈言看向王强:“我要所有黑市在6月5日出生的成年人的信息。”
“尤其是已经出境到大熊国的人员。”
王强作为地头蛇,查这些信息肯定不难。
“最后,安排审讯室,我要亲自提审报案的护林员!”
第二次案情分析会,结束。
张树林。
黑市108农场护林员。
昨天,正是张树林在巡林过程中,发现了断手,然后报案。
“猫耳朵山一直是我巡山护林的范围。”
猫耳朵山就是发现黑泥血池和36个案发现场的山头。
因为在山脚下看形状类似猫耳朵,所以当地人称呼这个山头为猫耳朵山。
按照陈言的要求,张树林开始复原昨天发现现场的过程。
“我负责巡视的山头一共有六个。”
陈言递给张树林一根烟:“你上次巡视猫耳朵山是在什么时候?”
“我们护林员巡山大概是一个月到2个月轮回一次。”
“猫耳朵上是我所有巡视的山头里,最小的一个。”
“野生动物不多,所以巡视的间隔大概是一个半月。”
“你们巡山的主要内容都有什么?”
张树林深深吸了一口陈言递过的高级香烟:“其实也没什么固定内容。”
“就是看看有没有火灾隐患,或者有没有人盗伐林木,或者盗猎野生动物。”
“对了,这几年,我们也负责山上的红外相机的检查和维护。”
“红外相机?”
“嗯,”张树林点点头:“就是红外相机。”
“黑市动物保护协会在山上装的,说是为了观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
“倒也发现了一些棕熊、野狼什么的动物。”
红外摄像机?
“这些摄像机都安装在什么地方?”
……
半小时后。
四架红外摄像机摆在了陈言面前。
王敏、张凯两人也在现场。
中午在飞机上,陈言看到的视频,就是其中一个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
这架摄像机就在山顶。
“猫耳朵山上,一共装了四个红外摄像机,这就是另外三个。”
张凯昨天晚上负责的就是这四个红外相机的数据整理。
“除了山顶上的摄像机,其他三部摄像机都没有拍到什么有用的影像。”
“只有其中一个,拍摄到了一只狐狸。”
摄像机这么重要的线索,王敏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但是很可惜,除了山顶的摄像机拍到了一些声音,其他摄像机,除了一直狐狸,什么都没有。
“拍到狐狸的是哪个摄像机?”
张凯指了指三架摄像机中间的一架:“就是这个。”
“所有的录像我都已经复制到电脑里了。”
陈言点点头:“好,我再看一遍这些视频。”
张凯点头,他知道陈言善于在细节中发现线索。
说不定从昨天的录像中,能够发现点什么。
第340章 一只狐狸
办公室内,陈言正在观看所有红外摄像机内的视频。
在刚刚和护林员张树林的谈话中,陈言基本已经排除了张树林作案的嫌疑。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张树林的表情很自然。
紧张中带着一点害怕。
从微表情分析来看,张树林没有说谎。
更重要的是,陈言不认为张树林有作案的能力。
张树林的背景资料,在审讯之前,陈言就已经仔细研究过。
这个人的背景,可以用没有背景来形容。
二十年前,是伐木场的工人。
后来因为林区开始禁伐之后,张树林就和其他伐木工一样,转职成了护林员。
从伐木工到护林员,在黑市这样的人有很多。
张树林就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人。
负责巡视的林区没有什么经济林种,这么多年也没人盗伐过。
媳妇在家里务农,儿子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打工。
没有什么仇人,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的关联方。
就是一个普通人。
而这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