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凶手应该是从这里将尸体搬进来的。”
吴志国指着粉碎机旁边的通风口:“根据场子里的工人交代,搅拌间的大门平时是上锁的,他们早上开门的时候,没有发现异常,这个通风口上面有一些血迹残留,凶手应该就是从这里把尸体运进来,然后在粉碎机里……”
走进吴志国说的通风口,陈言仔细观看。
吴志国判断应该没有错误,这个通风口大概有一米高,一个成年人很容易就能跨越过来。
“走,去外面看看。”
来到搅拌间外,陈言并没有在通风口下发现脚印。
整个场区都是水泥铺地,凶手并没有留下脚印,但是依然有斑斑血迹,应该是张宝泉的尸体留下的。
顺着血迹,陈言来到了场区的围墙边缘。
大概有20米长度的围墙已经倒塌,旁边摆着新砖还有沙子。
“这里的围墙是一个月前因为下雨倒塌的,猪场计划是这个月底修整起来。”
看着围墙边缘的血迹斑点,凶手显然就是从这里进入的养猪场。
“外边的这条路,通往哪里?”
“这一条乡道,从你这里往右,五公里外联接212国道,往左里边都是养猪场,出去后可以链接212国道的另一个入口。”
站在道路上,陈言左右观看,然后蹲下身,仔细看着地面上车辆轮胎留下的痕迹。
地面因为灰尘比较大,留下的轮胎痕迹比较清晰,但是路过的车辆显然也很多。
各种胎痕重叠碾压,只留下了最新通过车辆的痕迹。
“这条乡道上,有没有监控摄像头?”
“没有,这附近,只有环城公路上有摄像头,其他地方都没有。”
“走,去看看报案的工人。”
……
十分钟后,陈言养猪厂的工人宿舍见到了报警的工人。
有些脏乱的宿舍里,充斥着比外边更重的刺鼻气味。
地上,有脱下来的胶鞋,还有不知道多久没有清洗的裤子。
养猪是一个辛苦活,尤其是这种自动化程度并不高的小养猪场。
十几个工人下猪圈里摸爬滚打,所有人身上都只有一个味,就是猪圈里的气味。
不过,也许是在这里工作时间比较长,陈言对面的中年男人早就习惯了这种气味。
此刻,男人手指间夹着一根快要燃完的烟蒂,双手微微颤抖,嘴唇发紫,脸色苍白。
即便是大夏天,身上也披着一件棉服,显然吓得不轻。
“陈队,您来了。”
负责做笔录的侦缉员起身敬礼,陈言摆摆手:“有什么进展吗?”
负责录口供的侦缉员摇了摇头:“没什么进展,他太紧张了,什么都没说。”
陈言哦了一声,也不顾凳子上脏不脏,坐在了中年男子对面,递给男子一根烟:“这位师傅,别紧张,我叫陈言。”
“你来这工作几年了?”
啊?
下意识的接过陈言手里的香烟,王坤愣了愣,好像才回过神。
啪!
打火机点燃的声音把王坤从恐惧中拉回了现实,颤抖的双手捧住火苗,王坤点燃香烟:“谢谢,来这养猪场有三年了。”
陈言没说话,自己也点燃了一根烟:“师傅是连城人吗?”
看陈言陪着自己抽烟,似乎拉进了两人的距离,王坤的脸色稍微缓和:“不是,我是铁市农村的。”
“亲戚介绍过来的,在家养猪不挣钱,在这起码能存下一点。”
“来,师傅,再抽一根,这是我从我们领导那顺来的好烟……”
也许是陈言的话转移了王坤的恐惧,也许是那包华子起了作用。
十几分钟后,王坤的状态明显有所恢复。
“今天早上9点半……”
这个养猪场的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也有2000头生猪。
养猪不是说光给这些猪搞吃的就行了。
还要达到猪舍养殖标准,像卫生消杀,防疫打针等等。
养殖场里一共有12名工人,四人一组,分成三班,轮班负责养猪场里的各项工作。
这一周,王坤的班组负责粉碎食料和清理猪圈,其他的两个班组负责喂猪。
“我们今天是要把搅拌间的三吨豆粨都粉碎掉,然后和玉米搅拌起来,可是没想到……”
王坤的情绪虽然已经稳定了不少,但是提到案发现场的时候,依然恐惧。
这是一般人的正常反应,不要说王坤一个养猪的,就是张云虎刚刚看到搅拌间里的场面,都差点直接吐出来。
这特么哪里是杀人啊。
“王师傅,粉碎机的启动声音应该不小吧,晚上的时候,你们没听到什么异常吗?”
搅拌间距离宿舍的距离虽然远,但是粉碎机的启动声音应该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深夜,如果启动搅碎机的话,他们没有理由听不到声音。
“昨天晚上,确实听到过一点声音,但是大家白天累的要死,根本就没在意。”
“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们先是清理猪圈,然后才去搅拌间干活。”
“我先去是因为要提前备料,结果……”
“您还记得听到动静的大概时间吗?”
“这个不知道,当时迷迷糊糊的,隐约听到的声音,哪知道什么时候啊。”
王坤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
其实除了王坤,其他的工人,也有几个人说隐约听到了些声音。
但是正如王坤说的,这些工人白天有大量的体力劳动,非常疲惫,晚上睡的都很死。
虽然听到一些动静,但是都没有在意。
“吴队,通知同事收集现场的残留物质,做DNA检测比对。”
“是!”
侦缉三分队会议室。
陈言正在主持召开案情分析会。
刘青山、张朝阳等重案组成员已经到会。
现在,可以确定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了。
死者尸体消失,被发现的时候竟然在一个养猪场的粉碎机里搅碎了。
为什么?
最典型的毁尸灭迹。
凶手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他在死者尸体上留下了什么,不想被警察找到。
所以,在车祸发生后,凶手将尸体粉碎。
“吴队,汇报一下现在的情况吧。”
“是!”
吴志国起身,汇报目前已经调查到的线索:“今天早上8点20分,三分队接到报警,在城北环城公路和212国道丁字路口,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
第470章 行车轨迹
“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系轿车驾驶司机张宝泉,男,46岁,连城本地人,自由职业。”
“但是在交通事故的案发现场,我们并没有发现张宝泉的尸体。”
“上午9点30分,我们在排查周边居民的时候,接到报警电话,在北郊张老三养猪场里,养猪工人王坤发现了尸体。”
“经过初步调查,现场有粉碎的身份证碎片,初步可以判定死者就是交通事故中死去的司机张宝泉。”
“陈队,基本情况汇报完毕。”
“好,吴志国队长刚刚已经汇报了案件的大概情况。”
“但是,案子的具体性质,现在还不能最终确定。”
“首先,张宝泉驾车从环城公路上行驶,发生车祸,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有人刻意营造的目前来看还不能最终确定。”
这一点非常重要。
案件究竟是什么性质,决定了案子应该如何侦办。
现在通过查询车辆登记信息和车内发现的行驶证,还有张老三养猪场内发现的破碎身份证,基本能够确定发生车辆事故的人是张宝泉。
养猪场内死亡的人也是张宝泉。
但是这只是陈言等人根据目前的信息等到的推断。
首先,发生交通事故的宝马轿车确实是张宝泉的,但开车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张宝泉。
毕竟司机已经失踪,没有确切的现场证据。
北郊环城公路上的视频调查还没有结果,所以驾车发生事故的人到底是不是张宝泉,目前还只能是推测。
当然,车里的手机经过检查,可以去确定就是张宝泉的手机。
综合这两方面的线索,基本能够锁定发生事故的人就是张宝泉。
不过,这并不能作为最终证据。
陈言已经安排人对车内的血迹进行采集,提取DNA信息,然后和张宝泉父母的DNA信息进行比对。
张老三养猪场内的尸体也是如此,身份证能证明身份,但是尸体被粉碎机毁了,根本无法辨认容貌,甚至连男女都分辨不出来。
所以,具体的情况还是只能等最终的DNA信息采集比对结果。
“如果张宝泉是在意外车祸过程中死亡,然后被人搬离轿车再到张老三养猪场粉碎,那这个案子的重点就在交通事故上。”
“当然,即便是这样,到底是什么人要把张宝泉的尸体损毁,有什么目的,也是我们调查的重点。”
“另外,如果交通事故不是意外,有人为的因素,案子就更加复杂。”
站起身,陈言走到投影屏幕前:“现在,因为线索不足,我们不能过早的对案子的性质下定论。”
“到时是故意杀人,还是侮辱尸体都存在可能。”
“接下来,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最短时间内做好车辆内血迹检测和养猪场血迹检测,对比DNA信息,最终确认死者身份。”
“这件事,吴队长负责。”
“同时,还要检查环城公路上的测速摄像头,确认出事故的宝马轿车里,是不是只有张宝泉一人。”
“第二,同步推进对张宝泉的背景调查。”
“DNA信息对比,是最终的确认手段,但是我们不能等,立即着手对张宝泉启动背景调查。”
“人际关系、通话记录、银行流水还有手机里微信聊天记录,我都要知道。”
“刘队长,这件事你来负责。”
“第三,就是事故车辆的检测。”
“发生事故的车辆,在撞击前没有刹车痕迹,安全气囊也没有弹出,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车辆在撞击山体之前没有刹车痕迹,要么是刹车失灵,要么是张宝泉没有刹车的动作。
如果是刹车失灵,要么就是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要么就是有人故意破坏了刹车系统。无论是哪一种,经过检测应该就能得到答案。
如果是张宝泉本身没有动作,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张宝泉醉酒驾车,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再比如发生事故之前,张宝泉就已经没有意识,车祸完全是人为制造的假象。
每一种可能都存在。
再有就是安全气囊没有弹出,这大概率就是车子本身的问题了。
可是,张宝泉驾驶的轿车是宝马轿车里面最顶级的七系旗舰轿车。
价值百万的豪车,安全气囊出故障的概率有多大?
有没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
“朝阳,这件事你来负责。”
“是!”
开会前,陈言就对这件工作进行了安排,而且还有对车辆的行车记录仪也要进行检测。
“大家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陈言环顾四周,见大家没有要继续发言的:“好,散会!”
三个小时后,最先返回的消息是关于张宝泉身份的验证。
“陈队,”吴志国敲响陈言办公室,递给了一份DNA信息检测对比报告。
“车祸现场和猪场的血迹上检测到的DNA已经完成比对。”
“确定属于同一人,而且和张宝泉父亲的DNA进行了匹配,确认死者就是张宝泉。”
结果报告,陈言看了看,这一点到是没有超出陈言预料。
身份证、手机,这两样东西基本就已经能够确认死者身份了。
之所以要进行DNA信息比对,只不过是为了确凿证据。
“测速摄像头的调查怎么样?”
“也有了结果。”
吴志国递过另一份报告:“我们利用天眼系统对张宝泉的车辆进行了痕迹搜寻,这是昨天晚上张宝泉的车辆行驶轨迹,还有部份测速摄像头拍下的照片。”
结果报告,陈言仔细翻阅。
昨天晚上7点28分,张宝泉家门口的摄像头,拍到了他车子使出小区的照片。
之后车辆一路北上,去了北郊环城公路。
8点03分,环城公路的26号测速摄像头拍到了张宝泉的车子。
当时车辆的行驶方向是由西向东。
“我们调阅了昨天晚上天眼系统拍到的所有该车的照片,一路上,副驾驶没有人,张宝泉坐在驾驶席上。”
“8点03分,是天眼系统在昨晚最后一次拍到张宝泉的车辆行驶在北郊环城公路。”
“再次出现的时候,就是今天早上4点03分,在98号测速摄像头留下了一张照片。”
“98号?就是我让你查的那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摄像头?”
吴志国点点头:“就是那个摄像头,26号摄像头就在98号摄像头对面。”
“这两个摄像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