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为了不让张村树交代,才杀他灭口!
那么,张村树要交代什么?
无外乎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药品哪里来的。
第二,为什么要选择在华国做实验,而且为什么只有16人。
要知道,对方要试验的是一种致瘾性极高的新型毒品。
16个人的样本,是不是少了一些啊。
所以,接下来,搞清楚这些问题,才是破案的重点。
哈!
怪不得成功抓捕张村树和李玉玲后,系统没有给出案件侦破完成的提示。
原来,背后还有黑手!
第104章 双重催眠
陈言将自己的推理向林刚做了汇报。
林刚点了点头:“你的推理很有道理。”
“我们原本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要追查出药物的来源,打掉这个链条,这才算是彻底结案。”
林刚原本是想从张村树身上得到线索的。
毕竟,只有他一个人的话,是不可能推进药物试验的。
最起码的药物来源就没那么简单。
而且,在张村树的诊所; 林刚他们并没有搜查到残留药物。
只有陈言发现的那个蓝色透明小瓶。
这就有些诡异了。
一个新型毒品试验窝点,竟然没有一点药物留存。
这说不过去吧。
那么,他们做药物试验的时候,药物是哪里来的?
谁送来的?
是本地制作,还是从阳国走私来的。
这都是疑点。
林刚和陈言既然达成了共识,下边的工作就是向前推进。
让陈言和林刚有些意外的是; 李玉玲的审讯非常不顺利。
自从李玉玲被抓捕后,就是一门心思的想自杀。
根本不配合。
林刚又不能使用特别手段询问; 比如在美日国际医院高层身上使用的药剂; 这里就不能用。
那玩意虽然能够掏出嫌疑人的真话,可是对大脑的损伤太大。
李玉玲使用药物后,如果全交代了还好,可是如果交代的不全面,再变成白痴,后续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
所以,现在就是要专业人士出马了。
孙牧之教授。
这位擅长催眠的心理学专家,原本在国家侦缉总队负责的东西,就是审讯。
只不过,他的审讯方式有些特别。
……
监控室内。
孙牧之教授已经被林刚邀请过来:“孙教授,接下来还要麻烦您了。”
孙牧之教授也没有闲着,一直在研究张村树奴化李玉玲的视频记录。
“我来这不就是为了帮你们的嘛!”
孙牧之笑着拍了拍林刚的肩膀后; 转头看向陈言:“小陈,你让我看的视频; 我大概研究完了。”
研究完了?
陈言在推测出李玉玲有可能反向催眠张村树后,就联系孙牧之教授; 查看视频。
“孙教授,结果怎么样?”
如果陈言的猜测正确; 那就证明李玉玲是主犯之一,而且背后还有可能有更大的黑手。
“大概有了眉目,”孙牧之教授点点头:“张村树的催眠手法很厉害,是阳国那边很高深的一种催眠手法的变种。”
“按照常理来说,在这种催眠手法,配合一些药物的影响,李玉玲是不太可能反向催眠张村树的。”
陈言皱眉:“您的意思是,李玉玲确实被张村树催眠了?”
孙牧之教授点点头:“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视频中,李玉玲被催眠的特征非常明显,比王虎等人被催眠后的反应要强烈的多,这一点,在我们专业人的眼中,是很难掩饰的。”
“而且,李玉玲应该不懂催眠,她在视频中,没有展现出任何催眠手法。”
呼……
陈言长长吐出一口气。
看来,他的推理发生了偏差。
“可是; 孙教授; ”陈言虽然相信孙牧之教授的判断,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可是从办案的角度看,依然疑问。
“如果李玉玲真的被催眠了,以她在视频中表现出的奴化服从性来看,她怎么可能杀死张村树!”
陈言看向监控中的李玉玲,面色凝重:“而且,李玉玲虽然看上去瘦弱,但是她的胳膊非常有力量。”
“还有她嘴里的刀片,都说明这个女人,不仅仅是张村树催眠的一个帮手。”
陈言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李玉玲杀死张村树的时候,陈言可是抓住了李玉玲的胳膊。
以陈言的被系统加持过的力量,李玉玲自然不可能在力量上胜过陈言。
可是,陈言能清楚的感受到李玉玲胳膊上的力量。
很强,比一般的成年男人都强。
而且,李玉玲嘴里应然含着一枚刀片。
为什么?
如果不是经过特殊训练,随时准备杀人,嘴里含着刀片干什么。
在陈言看来,李玉玲与其说是张村树的奴隶,不如说是监视张村树的。
其目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杀人灭口。
孙牧之顿了顿,陈言的说法,他没有办法反驳。
“我知道你的推测是有道理的,”孙牧之依然摇了摇头:“不过,李玉玲反向控制张村树的可能性确实无限趋近于零。”
“不过……”
嗯?
“不过什么?”
孙牧之转过头,看向监控里的身影:“这个李玉玲的确很奇怪!”
“但是,我需要接触一下她,才能给出具体答案。”
“这个没问题,”林刚打开监控室:“本来就是请您催眠这个李玉玲,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线索……”
……
一个小时后。
孙牧之教授的催眠审讯结束了。
催眠期间,孙牧之教授专门交代不能开启监控。这关系到一些秘密。
林刚早就知道这个规矩。
陈言也不在意,看到孙教授出来,连忙上前:“孙教授,怎么样?”
孙牧之教授似乎非常疲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收获。”
没有收获?
这下,林刚被惊到了。
孙牧之是什么人?
华国最顶尖学府的心理学专家,国内最著名的催眠大师之一。
国家侦缉总队的特别顾问。
这些年,帮助王敏他们侦办了不少大案要案。
现在,审讯一个人,竟然没有收获?
这怎么可能!
孙牧之教授显然也关注到了林刚惊诧的表情,有些虚弱的笑了笑。
“怎么这个眼神看我?”
陈言端过一杯茶水递给孙牧之教授,然后扶着明显非常疲惫的老人坐在沙发上。
“孙教授,我只是有些惊讶,”林刚也坐在一旁:“没想到,还有您突破不了的人。”
孙牧之教授接过茶杯:“老头子我也是人,不是神,当然有办不了的事。”
喝了一口茶,孙牧之教授缓了缓,接着道:“也不能说是一点收获都没有。”
“起码,小陈关注的事,算是有了答案……”
……
“双重催眠?”
林刚和陈言异口同声。
孙牧之教授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放下茶杯,孙牧之起身,又看向监控着李玉玲的监控画面:“李玉玲在被张村树催眠之前,曾经结束过非常深度的潜意识催眠。”
“平时,这种催眠状态和症状没有办法显现,除非碰触到催眠者预先设置的启动信号……”
陈言眼睛一亮:“比如说张村树要坦白交代?”
“不错!”孙牧之教授点了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李玉玲会杀了张村树的原因。”
“因为张村树对李玉玲进行的催眠和奴化训练,都是表意识的。”
“换句话说,是一种优先等级低于潜意识催眠的一种手段。”
“一旦两者的命令有冲突,肯定是深层的潜意识催眠起作用。”
“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办法从李玉玲口中得到有价值线索的原因。”
陈言现在脑子转的飞快:“因为,您对她的催眠,也是表意识的!”
“而表意识状态下的李玉玲,确实什么都不知道,对吗?”
孙牧之教授看向陈言的眼神颇有些惊喜:“小陈,你说的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小林啊,你这小子脑袋就不灵光,看看人家小陈……”
林刚:“……”
这跟我有啥关系啊。
陈言挠了挠头:“孙教授客气了。”
“对了,这种潜意识催眠能够解除吗?”
如果可以解除的话,那真想不就大白了。
藏在李玉玲身后的黑手,不就暴露了?
“解除倒是能接触,”孙牧之教书点了点头:“不过时间会很长。”
“要多长?”
“最少半年!”
半年?
真要半年后,黄花菜都凉了。
对方估计早就跑了。
“孙教授,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林刚也知道,如果等半年的话,那说不定还有多少人要遇害。
孙牧之摇了摇头:“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潜意识的深层次催眠,施展之后,一般很难恢复。”
“我说的半年,只是能让李玉玲恢复成正常人,如果同时恢复被催眠时候的记忆,难度要高上十倍不止!”
……
得,这条路,基本堵死
至于用药控制李玉玲开口的方案,也被孙牧之教授否定了。
侦缉总队的药物是好用,但是和孙牧之教授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都没辙,药物更不行。
毕竟,那种药物,孙牧之教授还参与了研发……
线索……中断了。
第105章 卖牙模的推销员
昆市侦缉队。
陈言、林刚,还有所有参与专案组的侦缉员都在场。
诺大的会议室,沉默无声。
只有抽烟的声音……。
十五天时间了。
陈言跟进这个案子已经半个月。
距离抓捕张村树和李玉玲也过去了五天时间。
但是,到现在依然没有一点进展。
五天的时间,陈言把整个案子梳理了一遍又一遍。
现场的录像,陈言也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凶残的自杀视频,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线索。
新型毒品药物试验; 药物含量控制,催眠谋杀。
一切都是曾经推理过的,一起都是已经发现的证据。
所有的证据,都在指向张村树。
无论从现有的证据分析,还是已经完成的犯罪推理,罪犯都指向了张村树。
没有其他人。
但是,李玉玲杀了张村树。
而李玉玲有曾经接受过深度的潜意识催眠的经历。
究竟是谁给李玉玲进行了深度催眠?
又究竟是谁; 给张村树提供新型毒品进行试验?
“张村树的社会关系排查有没有新的发现?”
陈言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
不能这样下去。
要振作!
“陈组长; ”负责张村树关系网排查的侦缉员林辉:“我们这五天内; 已经全面排查了张村树的所有关系网。”
“张村树三年前回国后,接触的人不多。”
“除了他父亲这边的亲属,就只有到诊所急诊的病人。”
“我们也查了张村树包括李玉玲的网购、快递记录,全部进行了摸排,没有发现大的疑点。”
陈言面前也摆放着一些报告。
林辉小组重点对半年来张村树的快递、包裹、同城配送,甚至是买菜常去的菜市场都进行了调查。
但是,没有任何发现。
难道他们把药物早就在三年前准备好,然后在陈言他们发现小白兔诊所后,恰好用完?
不可能!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巧合。
而且,他们既然在试验药物,那么记录在哪里?
整个诊所,除了那些光盘之外,没有任何数据化的试验记录。
没有数据记录; 你试验个屁的新药。
所以; 这里边一定有鬼!
可是,鬼在哪里?
陈言转过头; 看向另一位侦缉员:“李玉玲的排查结果怎么样; 有没有新的发现?”
对方摇了摇头。
和张村树的排查结果一样。
对方基本上都没怎么出过小白兔诊所。
更没什么朋友。
只是每个半年去阳国要进修学习一次。
这两个方面; 陈言早有预料。
这两人在阳国生活的时间很长,回到华国,又是干的这种丧良心的勾当。
当然不会留下明显的破绽。
他们每一天应该都是在小心翼翼中度过。
绝不会在这种细节上留下把柄。
所以,陈言也没有在人际关系排查上给予太大希望。
但是,基于上个案子中,陈言没有关注高美美出租房内12人具体信息的失误。
导致没有第一是时间发现余亮亮。
陈言吸取了教训。
再没有可能的方向,也要排查到位。
因为,真相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细小的,不可思议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中。
最后,陈言将视线转向会议桌的末端。
监控排查小组,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