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场,凶手是从一个袋子中,直接取出,放在桌面上的。
包括桌上的桌布和刀叉、碗筷。
所以,盡管过去了两天,桌上的菜肴依然像刚刚烹饪完毕的一样。
“赵德志使用的是一副竹筷,放在面条碗的左侧。”
“这两点,只有左撇子的人才会有如此习惯。”
照片再度更替。
是丁素昔的照片。
“死者丁素昔,资料显示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并且在大学期间,到国外当过半年的交换生。”
陈言再次切换了一张照片,是丁素昔手握刀叉的照片:“大家看这张照片。”
“丁素昔是右手持叉,左手持刀。”
“而在西餐礼仪中,是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丁素昔曾经在国外生活过半年,而且是居住在国外家庭的交换生,那么,她不可能不知道基本的西餐就餐礼仪。”
陈言顿了顿:“但是,在西方,如果是左撇子的人,有这种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
“大家再看……”
投屏上是一张放大的照片。
“这是死者丁素昔和赵德志的左手,大家注意……”
照片继续放大:“大家注意丁素昔的左手食指……这里有明显的手茧,显然是长期握笔形成的。”
“再看赵德志的左手,和右手相比,左手大拇指和食指部分,有手茧。”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赵德志和丁素昔都是左撇子。”
“而凶手,在玩偶布置现场,完美的重现了这种微小的细节!”
打开视频,是凶手吊挂鱼线的细节。
“大家看凶手吊挂鱼线的点位,非常顺利,没有一丝犹豫和点位测量。”
“这说明,凶手非常了解赵明卫家的房屋结构,甚至已经做过多次的彩排,才有可能做到如此流畅。”
什么人才会如此了解赵家人和赵家空间布置?
嫌疑范围骤然缩小!
第134章 疑点重重
视频快进。
“再看鱼线,凶手使用的鱼线,直接从客厅电视柜的抽屉中取出。”
凶手使用的剪刀,同样是在茶几抽屉中取出。
“这说明,凶手一方面非常了解赵明卫家,熟人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一组,重点排查赵明卫家的亲属,尤其是赵德志的养子,赵丹阳的行踪!”
是的,从资料上开看,赵德志家中有一位养子。
赵丹阳。
目前下落不明,有重大作案嫌疑。
“第二组,重点排查赵家厨房垃圾桶内发现的包装袋。”
包装袋,是凶手中途丢弃的。
里面原来装的是凶手带过来的蜡封好的牛排等物品。
从视频的角度看,当时凶手将手机固定在了额头位置,以第一视角的方式,直播了整个过程。
只不过,直播使用的手机和微信账号,是赵明卫本人的罢了。
“包装袋上印刷的字体,来自一个叫我爱我家的超市,第二组要尽全力追查这家超市的牛排出售记录。”
“第三组,排查死者身上的衣物。”
四位受害人的衣物,非常合身,从直播视频中看,是凶手从自带的袋子中取出的。
四件衣服的材质非常好,熨烫整洁,显然是经过精心整理。
虽然衣服上品牌标签都已经被凶手拆除,但是从面料和裁剪上来看,绝对是名牌服饰。
“第三组,要重点排查死者身上衣物来源,争取查到购买人和购买渠道。”
“另外,收集32名观看直播的人员信息。”
“第四组,重点排查丁素昔手中的刀叉。”
咔嚓!
照片再次投屏。
并逐渐放大。
“丁素昔手上的刀叉,不是普通的西餐刀叉,注意刀叉手柄的位置,印有特殊玫瑰花花纹。”
“一般的劣质刀叉,是不会有这种清晰的印制钢纹的。”
“玫瑰花纹,要么是刀叉的品牌,要么是某个西餐厅特有的标志。”
“我要你们在最短时间内,查出这个刀叉的来源。”
“同时,关注四具尸体的验尸报告。”
“第五组,排查赵明卫家附近的所有视频,争取查出行迹可疑的人员。”
赵明卫四人死亡的房子,是赵德志的房产。
赵明卫和丁素昔,平常并不住在这。
根据葫芦市已经查到的资料显示,赵明卫居住在隔壁小区。
丁素昔则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
并没有和赵明卫同居。
从现场的情况看,当天下午,应该是四人聚餐,从而一氧化碳中毒的。
大体工作安排完毕,只剩下秦川和陈言。
秦川是什么人,老侦缉了。
见到陈言的表情,就知道陈言还有工作没有布置完。
“陈言,是不是还有什么疑惑?”
陈言点点头:“还有一个最大的疑惑。”
“就是这四人的死因。”
死因?
“你是说……为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陈言点点头。
和这种老侦缉聊案子,果然爽快。
陈言只是一说,秦川就知道陈言想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秦队,赵德志居住的房子,虽然是老小区,但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这种事,多少年都没有过了?”
秦川点点头。
近些年,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居民取暖,采用的是烧炭或者烧煤。
尤其是冬天,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大,概率更高。
但是,现在,尤其是城区居民楼,冬季都是集中供暖,基本没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
更不要说,现在可是夏天,8月份。
葫芦市的天气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哪来的一氧化碳?
陈言查过赵德志的家。
唯一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只有两個途径或者说可能。
天然气灶和天然气热水器。
很多人可能对一氧化碳中毒有误解。
认为人体吸入了天然气或者液化气过多,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
天然气也好,液化气也好,其主要成份都是烃类、烷类可燃性气体。
人体在吸入这些气体后,并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而且,其致命性也远远不如一氧化碳中毒那样严重。
一氧化碳中毒,只有早发现后,在高压氧仓内,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救治。
而其他的烃类、烷类气体吸入人体后,只要到通风流畅的地方,多呼吸新鲜空气,就无大碍。
而且,为了防止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露后,被人无意吸入,厂家会在气体中加入刺激性气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的家用天然气、液化气,是有味道的原因。
而一氧化碳,是这些烃类、烷类气体燃烧不充分后产生的。
燃烧充分,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一般来说,天然气灶台燃烧,火焰都是蓝色。”
“我实验了赵家出厨房的灶台,点火正常,火焰呈现蓝色,基本不存在燃烧不充分的可能。”
“所以,灶台产生一氧化碳的可能比较小。”
“最有可能产生一样一氧化碳的,就是热水器!”
天然气热水器,和灶台不同。
为了尽快给水加热,天然气热水器点燃后,天然气出气量大。
又因为热水器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所以,很难充分燃烧。
这就是为什么天然气热水器会有一个排放废气的专门烟道。
“但是,合格的天然气热水器排烟口,正常的排气力量都是比较大的。”
陈言已经试验过了。
“赵家的天然气热水器排烟正常。”
打开厨房洗菜池的热水,陈言专门到楼外观察。
赵家就在一楼,所以查看起来很方便。
“排烟系统正常,没有什麼問题。”
排烟系统,一般有防护罩。
防护罩卸下后,就是一个單向的开闭口。
就是一个原形铁片。
有弹簧收紧。
内部有气体排出的时候,在气体压力推动下,铁片弹起,气体排出。
当热水器没有工作的时候,铁片在弹簧的压力下,返回原位,封闭管道。
这个铁片的作用,主要是在冬季的时候,防止外部冷空气倒灌。
这样一来,一氧化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难道是凶手带进来,让每个受害人呼吸一遍?
这种可能性……
除此之外,还有赵家的养子,赵丹阳。
凶手在布置尸体玩偶的时候,毫不掩饰对赵家的熟悉。
为什么?
是不小心暴露出来的?
别逗了。
从凶手挂吊鱼线的位置看,对方绝对是演练过的。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点都没有返工,绝对是早就对整个尸体玩偶布置的画面,有过非常细致的谋划。
再考虑到,丁素昔,赵德志两人左撇子的复刻。
凶手的心思细腻,超越常人。
而这样的人,在作案现场,会留下明显的破绽?
不可能!
整个作案过程,长达5个小时。
凶手在造作过程中,非常谨慎小心。
露出的只有一副橡胶手套。
一點皮肤都没有露出来。
即便是手套,陈言发现,对方应该是在橡胶手套内,还戴了棉手套。
这样一来,对方双手的轮廓在视频中展现出来的非常不准确。
可以说,凶手在任何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环节上,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
这样小心、谨慎的人,怎么可能会暴露明显的破绽。
如果有,陈言也相信,对方误导的可能性更大。
毕竟凶手开直播的时候,四名被被害人,已经死亡。
凶手先一步勘察现场,事先找到钓鱼线、剪刀位置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只不过,在直播的时候,凶手故意显示出来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陈言的注意!
第135章 一无所获
现场的每一个人,身前摆放的食物并不相同。
赵德志面前的食物是一碗面条。
赵明卫和林秀英面前的是半块牛排,而且,是一块牛排分成两半。
同时,林秀英的面前还有一块黑森林慕斯奶油蛋糕。
赵明卫手边还有一叠花生米。
而丁素昔面前的是一整块牛排。
为什么?
为什么每个人身前的食物不一样?
赵德志和赵明卫举杯的红酒,是真实的。
从他们的穿着上来看,凶手营造的也是西餐中的场景。
而在直播中,对方给这场直播的命名,就是最后的晚餐。
赵明卫、丁素昔和林秀英还好说,身前是西餐和甜点。
可是,赵德志身前的为什么是面条?
凶手随意布置的?
不!
绝不可能。
从现场的布置,到尸体的衣服,到尸体最终在餐桌上的动作,都表明,这是凶手刻意布置的场景。
是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的。
尤其是食物,更是凶手亲自打来的,事先蜡封好的。
所以,这里边一定有特别的意义。
只是,陈言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而已。
最先反馈信息的是第一小组。
负责查询赵德志养子,赵丹阳行踪的一组。
负责这一组的是葫芦市侦缉队副队长秦超:“我们已经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赵丹阳。”
“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案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了保密措施。
所以,即便葫芦市侦缉队第一时间,就得知这个养子赵丹阳的存在,但是并没有直接联系。
直到专案组成立,陈言做出工作部署后,才推进的工作。
“在外地,”秦超递过一张报告:“赵丹阳6号上午离开葫芦市,乘坐火车到京城出差。”
“我们给他打电话时候,他正在火车上,准备返回葫芦市。”
京城出差?
6号就已经走?
还是坐火车!
陈言眉头深皱,神色凝重。
这个赵丹阳,其实是有重大作案嫌疑的。
首先,以视频中凶手展现出的,对赵家的熟悉来看,无论是刻意营造出来的错觉,还是真的无意识暴露。
都意味着,这個赵家养子赵丹阳,有着很大的嫌疑。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嫌疑人,案发期间,竟然不在案发地?
而且,其乘坐的交通工具可是火车!
华国的火车车票售卖,早就实现了实名制。
本人身份证购买车票,本人乘车。
甚至,现在一些的火车站已经不在售卖实体票了。
乘车人只需要在闸机通道,刷身份证就能乘车。
如此一来,对方的不在场证明非常确凿。
因为,这个是没办法撒谎。
火车沿途的监控不知凡几。
而且,既然是在京城出差,调查一下那边的行踪,轻而易举。
葫芦市侦缉队队长黄国俊,现在负责全力配合陈言的工作。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