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的八人全部遇难。
时隔一天,另一架经过改装的多尼尔—228在起飞时突然失控滑出跑道,两名机组成员死亡,四人受伤。
再加上三天前一架米格23的坠毁,短短四天的时间里,一共损失了五架飞机。
几乎是一天一架多的往掉,这几率比印度洋上刮起的台风还要高,再怎么台风也不会一天来一个。
这下新德里官方没法说自家产的飞机没毛病了,而是口风一转,开始抨击这些飞机原始设计有问题,与本国的生产无关。
结果这话一出,等于是放了个地图炮,“美洲鸵”直升机原始设计是法国给的;多尼尔—228是德国的,米格23是苏联的,好家伙,合着三个国家的飞机设计都有问题,就你们新德里最牛逼?
于是三国媒体与新德里媒体围绕坠毁飞机这点儿事儿是各种笔仗,各种互喷,结果就是新德里被喷的遍体鳞伤。
另外三国也没好到哪儿,三款机型口碑大跌。
第431章 被坑惨的多尼尔—228
不过法国和苏联对机型口碑的滑落并不在意。
SA-3158型“美洲鸵”直升机本来就是法国给新德里的特别定制款,除南亚次大陆之外全球销量并不突出,再加上其本身是六十年代的老旧设计,口碑就算跌倒谷底法国人都不会皱下眉头。
苏联人虽然没有法国人那般洒脱,毕竟米格23还算是其主力战机,可要说真的就那么在乎,苏联还真不至于,因为下一代的米格29早已经大批服役,相比之下米格23已经退居二线,在苏联的装备体系中正逐步被边缘化,因此米格23口碑好坏对苏联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所以新德里这一番神操作几乎全都坑在德国人头上。
要知道多尼尔—228这款飞机1981年才首飞,1982年才在德国本土正式运营,随即开始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积极展示和游说,终于在1984年取得这两个国家的适航证,算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
本想着靠着德国的精工品质,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好好的赚一笔,结果拿到英美适航证刚刚过去三年,就被新德里这个坑货糟蹋得欲仙欲死。
为此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真的是把肠子给悔青了,由于无法在复杂地面上起降,导致鲁格尔镇的外国记者撤离任务无法完成。
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一看,这可不行,万一事后被人抓住痛脚,是会影响多尼尔—228未来销路的。
于是连忙与新德里接洽,由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派出专家,对多尼尔—228进行改进,主要是由现如今的收放式起落架,改成固定式起落架,以便提高机体的离地距离,增强对复杂地面的适应能力。
配件啥的都是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提供,空运到新德里,然后由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进行组装。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派过来的德国工程师觉得,只要年过书的小学生都能按照图纸把起落架套件装好。
结果就是这么简单至极的操作,竟然被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工人们硬是做出两架寡妇制造者。
是的,多尼尔—228的两起事故原因既不是飞机的问题,也不是起落架套件的事情,更是跟飞行员没半毛钱关系。
一切的一切全部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装配的问题。
因为两架飞机前起落架二号螺栓没有按照规范拧紧,导致多尼尔—228滑跑时,主起落架很容易发生断裂。
第一架飞机因此,机身被断裂的前几起落架从机腹划了道口子,导致结构破坏失速坠毁,机毁人亡。
第二架算是幸运,还没起飞起落架就折了,从而冲出跑道,导致两名飞行员死亡,客舱内的人受伤。
面对确凿的证据,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竟然说他们没有问题,要有问题也是他们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的,要不是起落架组件设计有缺陷,为什么之前好好的飞机不出事儿,换上新起落架之后就摔飞机呢?
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听了这番强词夺理差点儿没直接吐血,之前的多尼尔—228那TM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造的吗?分明是德国这边已经全部做好,然后拉过来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贴个生产标志好不好。
居然还有脸说是自己造的,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德国人怒了,政府和媒体一个劲儿的狂喷新德里,然而无论是新德里还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对德国也没半点儿客气,开始从二战德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一条条的翻旧账,直到最近的救灾行动。
把德国是从里到外恶心一遍不说,还把多尼尔—228批的一无是处。
什么德国原厂说多尼尔—228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型固定翼飞机,结果连平坦的草地都没法降落,还敢说自己是世界先进?
什么多尼尔—228特别娇气,稍微有点儿问题就没法起飞,当初新德里官方早就做好准备,可多尼尔—228却毛病多多,跟个贵族大小姐似的,像极了二战时期德国的虎式坦克,看着不错,实际上娇气的连基本的任务都成为负担。
当然最狠还要输新德里某匿名官员的采访,说什么联邦德国之所以积极寻求与新德里合作生产多尼尔—228,主要还是德国人希望回复二战时期航空工业强国的位置,所以多尼尔—228只是一个试探,一旦成功德国就会立即研制三十吨的中型飞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新德里就跟个泼妇似的,怎么扎德国人心窝子怎么干,怎么把德国脑袋扣屎盆子怎么来。
弄得平日里小嘴巴巴的德国媒体憋的老脸通红,却连一个屁都放不出来。
没办法谁让新德里无耻的扯上历史问题,这也就罢了还处处拿着二战时期德国那些娇气的装备做类比,更是让德国人恨得牙根儿痒痒,却愣是半句辩白的话都不敢明说。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要知道德国人可是战败国,真要跟新德里在某些方面打转转,吃亏的只有德国。
于是先天不足的德国被新德里揪住痛脚一阵穷追猛打,直接导致多尼尔—228的口碑彻底崩塌。
以至于世界各地的退单跟雪花片一样差点把多尼尔—228的德国研制生产企业的董事会给塞满,损失那叫一个惨重。
而与此同时,中国某权威媒体在接连报道救灾与鲁格尔镇骚乱之后,再次发出一篇报道,题目非常文艺就叫做《夕阳下的飞机》,以图画配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势,刊发了六张运6在夕阳下各种优美的身姿。
并且在旁白中以某新型运输机的名义,大致介绍了一下运6的基本指标参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点,便是其中的一句:具备短距起降能力且适合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长距离飞行。
整个报道一改之前的两篇大气而又犀利,显得极为婉约和含蓄,就仿佛要出嫁的黄花大姑娘,羞答答的不敢见人一般。
可再怎么羞答答的,外国那些老司机还是一眼看出了本质,中国这哪是什么新闻报道,分明就是新型运输机的对外广告好不好。
至于效果,还别说,真有人上门咨询的,新德里北部的尼泊尔在看到这篇新闻稿后,便大大方方的找到中国,询问运6的情况。
第432章 从心动变行动
对于尼泊尔成为运6第一个感兴趣的国家,不少人都感到意外,按正常情况下,同样具备高原地形,且在这方面有需求的巴基斯坦应该更感兴趣才对。
而尼泊尔作为被新德里影响极深的国家,再怎么也要看下后台大佬的脸色。
可吊诡的是,尼泊尔在这方面半点儿面子都没给新德里。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尼泊尔在复杂地形短距起降小型固定翼飞机方面需求之热切超出一般人想象。
因为这类复杂地形短距起降小型固定翼飞机可以给尼泊尔带来极大的财政收入和现实收益。
要知道作为内陆小国的尼泊尔基本没有工业,手工业也很匮乏,至于农业也不发达,唯有旅游业是尼泊尔为数不多的经济支柱。
众所周知尼泊尔背靠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的南麓,而南麓珠峰又是公认的攀登珠峰难度较小的绝佳路径,于是每年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都会云集尼泊尔,成群结队的向着珠峰发起挑战。
能花大把时间,大把精力并且砸大把金钱购买装备的登山爱好者们基本都是不差钱的主儿,算是游客中的高端人群,因此尼泊尔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虽然不多,但实际收益却非常可观。
毕竟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们想要挑战珠峰没个一两个月的时间也搞不定,于是这一两个月的吃喝拉撒全都在尼泊尔境内解决,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所以尼泊尔上下对那些登山爱好者们真的是当成衣食父母来看待,恨不得在珠穆朗玛峰下面修个电梯,把登山者们一堆一堆的送上去,然后躺着各种收钱。
问题是这个想法就如同东方某大国在某个时期的首富设想,把珠穆朗玛峰炸个洞,引入印度洋暖湿气流,改善青藏高原气候一样,那就是一个美好的妄想。
不过妄想不能照进现实,尼泊尔将登山爱好者送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却是可以实现的吧。
于是在1964年,尼泊尔借助几位外国登山爱好者的私人资助,在进出珠穆朗玛峰南坡必经之处,也是冲击珠峰前最后的一处有人聚句的村镇,卢卡拉镇,修建了一座简易的小型机场。
之所以如此,也是尼泊尔政府的无奈之举,他们也想修一条直通珠穆朗玛峰的公路或者铁路,问题是尼泊尔国小财弱,加之喜马拉马山脉南麓地形呈阶梯状向南下落,不但复杂,地质条件也不稳定,尼泊尔根本无力承担这么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相比之下,小型的简易机场却是极好的选择,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后期运作成本也不贵,毕竟卢卡拉机场的长度不过区区的527米,跑道也没有铺设沥青或是水泥,只是在夯实的地面上铺设一层砂石。
至于地面引导,配套保障更是一个都没有,只有一条光秃秃的跑道和四、五个类似停车位的露天停机坪。
是的,你没看错,尼泊尔卢卡拉机场实际上就是造了一条连村镇公路都算不上的平整路面罢了,价格能不便宜,维护成本能不划算?
这要是放在其他国家,指着这条土跑道说是机场,绝对会被人喷成狗,可在尼泊尔,人家大大方方的说我们为登山者们建了通勤机场,世界各地的登山者们激动的那叫一个痛哭流涕。
没办法,实在是以前别说去攀登珠峰了,就是到达卢卡拉这个最后的物资补给小镇,就得花费登山者们几天的时间。
因为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到卢卡拉镇根本就没有直通的公路,所以登山爱好者们想要挑战珠峰,就必须背着沉重的装备,徒步走上几天先抵达卢卡拉镇,才能想着下一步怎么去挑战珠峰。
意志强点儿的还能咬牙坚持,意志弱些的,一路下来就彻底崩溃了。
现在好了,有了机场,就省去徒步的时间,节省了大量体力,攀登珠峰更能游刃有余,试问哪个登山爱好者不拍手欢迎?
所以卢卡拉机场一经落成,就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登山旺季的时候,更是繁忙的不得了,由于申请乘坐飞机的登山爱好者太多,尼泊尔政府甚至派出空军执行运输任务。
因为没有适合的短距起降飞机,刚开始的时候尼泊尔一直用直升机作为运力载体,结果发现直升机不但运力小,而且后期维护成本高,不划算,就开始引进具备短距起降能力的小型固定翼飞机。
于是七十年代初,从加大拿购买了四架哈维兰公司生产的DHC—6“双水獭”小型运输机,执行加德满都到卢卡拉的客货运输任务。
DHC—6机型是六十年代出产的老机型,材料、操纵以及乘坐环境都很一般,只能说勉强满足尼泊尔的需求,说不上优秀,所以尼泊尔一直在寻求替代品。
偏偏这个时候DHC—6的生产上哈维兰公司资不抵债,破产重组,将DHC—6拆了出售,导致尼泊尔手中的DHC—6零部件供给出现问题,令尼泊尔的替代方案一下子变得紧迫起来。
恰在此时,新德里标榜的纯国产的多尼尔—228下线,便开始向尼泊尔推销,尼泊尔起初也觉得多尼尔—228还可以,准备拿过来在卢卡拉机场试试效果,结果还没等实施,多尼尔—228在鲁格尔镇糟糕的救灾表现以及之后的两起空难事故,立马就让尼泊尔打了退堂鼓。
要知道尼泊尔搞得可是旅游服务业,可不是做哭丧的殡葬业,弄过来个飞行棺材,不但给人上帝老人家添麻烦,也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所以尼泊尔其他事听新德里的都无所谓,小钱钱的事情,对不起,还得自己做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