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靶场岛距离内陆机场最近的距离也要800公里,这个距离对于苏—27这类作战半径达到1500公里的重型战斗机来说还不算什么,可对歼八Ⅱ可就不友好了,因为这款国产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只有区区的800公里。
换句话说,歼八Ⅱ从二线机场起飞,抵达靶场岛最多只有半个小时的巡航时间就得返航,而这还是歼八Ⅱ备降浙东沿海一线机场的情况下。
要是原路返回的话,那在靶场岛上巡航时间充其量不过五分钟。
这还是简单的巡航,若是加一些战斗因素的话,发动机的耗油量将成倍增加,转眼就能把歼八Ⅱ的时效耗光。
当然,就算没有战斗,光是巡航的话,无论是半个小时还是五分钟,都距离72小时相差甚远,毕竟这个时间里,苏—27可能连基地还没返回,加上修整,检查,重新挂弹,起飞赶赴战场最快也要半个多小时,如此一来靶场岛上将会出现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真空。
如果这是在真实的战场上,一个小时的空域真空对刚刚登岛,尚未完全站稳脚跟的等到部队来说显然是致命的。
意识到这点,瓦伦里奥看向身旁的中年军官:“特梅尔中校,我相信东方某大国不应该这么愚蠢,我在过去的48小时里不止一次吃了轻视他们的亏。”
特梅尔这次没说话,而是端着咖啡静静的看了瓦伦里奥足有半分钟,这才嘴角撬动两下,露出一个不置可否的笑容,耸耸肩:“我亲爱的瓦伦里奥中校,你离开海军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这一次你可以好好的感受下,正规军与海岸警卫队的区别。”
闻听此言,瓦伦里奥的脸当时就黑了。
他是好言提醒,毕竟之前救援行动中被频繁打脸还历历在目,他不希望正规的海军也重蹈他的负责。
是的,此时此刻瓦伦里奥所乘坐的并不是准备访问长三角的拉什号,而是海军的观测调查船“八爪鱼”号。
瓦伦里奥按理说不想登海军的调查船的,可他是昨晚跟踪监测东方某大国登岛演练的指挥官,为了便于协调和对接,瓦伦里奥便被上级调配到“八爪鱼”号上,凌晨五点钟由海军的“海鹰”直升机将瓦伦里奥从拉什号上借走,五点四十五分抵达“八爪鱼”号。
结果来了没一个小时,连昨晚的跟踪的状况还没完全交代明白,自己一句好意提醒便换来对方的冷嘲热讽,瓦伦里奥心里能痛快才怪呢。
特梅尔对黑着脸的瓦伦里奥权当是没看见,如果说他对东方某大国演练控制登陆岛屿上空72小时制空权是嗤之以鼻的话,对瓦伦里奥这类海岸警卫队的能力更是不屑一顾。
一个专职救援的警用部门就算有点儿能力也就那样,被人家薅着脖领子啪啪打脸不是很正常。
这就好比轻量级拳王去找泰森这样的重量级选手死磕,不管这位轻量级拳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如何牛逼,碰见巅峰时期的重量级怪兽—泰森,那也是被人拎起来吊打的命。
所以特梅尔不觉得瓦伦里奥说的话有多少参考性,相比之下他更相信自己指挥的“八爪鱼”号看到的,听到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不觉得东方某大国有什么后手,难不成是部署在沿海一线的一大帮子歼7?
拜托,这款飞机的作战半径还不如歼八Ⅱ呢。
因此特梅尔觉得东方某大国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说是为此72小时制空权,实际上里面的水分多得很。
不过这也正常,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外,又有谁能做到呢?
就在特梅尔不顾瓦伦里奥的感受自顾自的喝着咖啡,百无聊赖的盯着屏幕差点儿昏昏欲睡之际,耳机中忽然传来一阵平稳而有力的中文话音:“01025编队请注意,运/油—15已准备就绪,请按计划实施空中加油!”
待同声传译后,特梅尔半开半合的双眼立时睁大,难以置信的等着监控屏幕的一角。
……
与此同时,在浙东外海某空域,一架通身灰白色,外形酷似运15plus的新式运输机,正保持匀速巡航,待视野中出现两架歼八Ⅱ后,两侧机翼下方便各自伸出两个喇叭口状的软管,徐徐先后延伸而去……
第821章 新中运
当这一幕通过种种监控手段被呈现在“八爪鱼”号上的监控屏幕上时,无论是特梅尔还是瓦伦里奥都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尤其是特梅尔,脑袋瓜子嗡嗡的。
东方某大国什么时候有了新式的加油机?
他们的加油有机不应该是用老旧的轰6轰炸机改装的嘛?前几年刚刚做了空中加油的测试实验,海军这边判定这应该是就是东方某大国未来空中加油机的主力机型,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个运/油—15?
就在特梅尔脑海之中疑问各种刷屏之际,这位中校指挥官忽然想起了什么,旋即把椅子转到一旁,在文件柜里一顿翻找,然后拿出一张清晰的运15plus剪影照片。
对着屏幕上那架稍显模糊的运/油—15实时图像看了两眼,在瞧瞧手上的剪影照片,如此反反复复对比了足有一分多钟,特梅尔忽然惊叫一声:“不……不……那不是运15,绝对不是运15,而是一架全新的空中运输平台,是的,没错,绝对是最新的空中运输平台,我们发现了东方某大国最新的空中运输平台。”
最后一句话特梅尔几乎是嘶哑着吼出来的,再加上其突兀的叫喊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瓦伦里奥因为就坐在特梅尔的旁边,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屏幕与坚硬照片的情况。
同样是吃惊的长大了最大。
正在为两架歼八Ⅱ进行空中加油的运/油—15粗看上去的确跟运15plus很像,尤其是那胖头鱼般的机鼻以及墨镜一样的整体驾驶舱舷窗,都表明这是一家与运15plus有着深厚渊源的飞机。
如果是对航空装备了解不深的不同人见此情况估计真就把运/油—15当成是运15plus的一款空中加油改进款。
可无论是特梅尔还是瓦伦里奥都是资深的军官,自然不会像普通人那般看得肤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震惊、才会难以置信,原因很简单,那架正在进行空中加油作业的,并且很像运15plus的运/油—15实际上并不是运15plus,而是一款全新的运输机,之所以有如此判断,原因很简单,运15plus是一款双发轻型运输机,而运/油—15这是一款四发的中型运输机。
事实上运/油—15的确是一款不同于运15plus的全新空中运输平台。
可如果要说真正脱离运15plus,也不尽然,毕竟整体的气动布局和具体的生产情况都与运15plus有着密切的关系。
用庄建业的话来说,运/油—15就是运15plus加肥加大版,如若不然一款新式空中运输平台怎么可能还沿用运—15这个老称谓,究其根本他们都是同一条根上衍生出来的枝杈。
要知道当初腾飞集团研制运—15的时候并没有将其当做型号落地便计划完结的产品,而是在原始设计中就留有极强的升级和改装的余地,特别是后期的拓展,腾飞集团非常虚心的借鉴了空客和波音无耻的主意……呸……是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那便是可以在基础机型上任意伸缩,尽情拓展。
就好比空客的A320,缩短了就成了A318,拉长了就是A320—200,加粗了就是A320—400,全面升级款就是A320neo,总而言之型号眼花缭乱,总有一款适合你。
腾飞集团的运15同样如此,与其说是个型号,还不如将其看成是一个系列。
双发涡轮螺旋桨版是基础,双发涡扇版本是一个过渡,由这两个型号为基础可以自由的向各个方向延伸。
就比如说运/油—15,实际上并不是腾飞集团自己闲着没事儿单独造出来玩儿的,而是根据空军总部关于空中加油机竞标情况说明而量身定制的。
起初空中总部并没有把腾飞集团的竞标方案当成一回事儿,因为当时空军属意的是西北航空厂的轰油六。
这款空中加油机是以轰6轰炸机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思路与苏联利用图16轰炸机改装图16N空中加油机的类似。
不但平台成熟、生产工艺有保障,训练与维护方面同样不复杂,非常符合当下的国内实际。
并且轰油六早在1991年就进行了与歼八Ⅱ空中加受油的测试,整体表现极为良好,因此一直是空军重点支持的项目。
既然空军属意了,找腾飞集团干什么?
空军也不想干这种脱裤子放屁的事儿,问题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的大型采购都要搞竞争和招标,部队自然要响应国家号召,做做样子。
于是就向国内“有能力”生产空中运输平台的航空企业发去了招标书,限期一年拿出各自的竞标产品。
光看这竞标要求就知道,空军总部明显是偏袒西北厂,因为他们的轰油6早就试飞一年多了,眼看就要完成第一阶段的试飞测试,其他厂就算累折腰筋也不可能在一年内拿出跟轰油6一样成熟的产品。
要知道做的可是飞机,而不是孩子们过家家的积木玩具。
所以被点名的航空厂基本上就是交个图纸安心做个打酱油的就了事了,唯一被业内认为有希望跟轰油6一较高下的运8,因为是同出西北航空厂,所以也不存在正面的PK关系。
结果就在人们觉得轰油6会毫无悬念的拿下空军26架订单时,空军试飞验证中心忽然传来消息,腾飞集团新式中型空中运输平台开始进行全尺寸地面静力测试。
消息一出,业内顿时哗然,什么情况?腾飞集团怎么就拿出新型中型运输机了?他们怎么这么快?腾飞集团啥时候上马的新中运?业内怎么半点儿风声都没有?
就在业内没来及消化腾飞集团怎么就开始新中运的研制之时,三个月后空军试飞验证中心再次传来消息,腾飞集团的新型中型运输机运—15MAX首飞成功。
紧接着一条又一条的消息开始不断在业内传开,而运—15MAX也在这一次次的传播中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运—15MAX是在运15plus改进升级而来。
整体比例与运15plus都有不小的增加,并且在多任务能力上相较于运15plus增强了数倍,特别是货舱内部可以增设四个腾飞集团开发的航空燃油储存模块,加上运—15MAX自身的四个大型油箱和两个小型备用油箱,使得运—15MAX最大的载油量达到30。7吨。
并能够将其中的18。2吨的航空燃油输送给需要燃油补给的各型航空器。
第822章 低成本的柔性制造
有人会觉得18。2吨的航空燃油输出量并不多,充其量不过是能给6架歼八Ⅱ或是3架苏—27补充燃料。
但这一数值却已经让空军相当一部分人非常满意。
要知道轰油六的航空燃油携带量达到37吨之多,但能输出的数量也不过是18。5吨,且航程只有55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只比苏—27的1500公里稍微多一点儿,为1800公里。
这个指标对于一款旨在为作战飞机进行空中支援和后勤保障的特种飞机来说已经不是腿短了,差一点儿就要成为累赘。
反观由运—15MAX基础上发展而来运/油—15,满载的最大航程达到7200公里,作战半径达到300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空军未来十年内的发展需要。
毕竟空军正在积极扩大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的规模,再加上即将完成研制,准备进入密集试飞阶段的歼10战斗机,未来国内三代战斗机的数量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只比战斗机多那么一丢丢的加油机显然很难满足未来空军攻防一体的实际需求。
更何况运/油—15在综合成本也比轰油6更具优势。
是的,别看轰油6用的是成熟的轰6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但细细算下来,整体的综合运营成本竟然比全新的运/油—15还要高出不少。
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毕竟轰6从六十年代仿制图—16轰炸机开始已经在西北航空厂摸索了将近30年,不说能把铁杵能磨成针吧,但也应该把东西给耗细喽,最起码方方面面应该烂熟于心才是。
事实上西北航空厂在这方面是真的没得说,对轰6每一个零件儿都熟的不能在熟,甚至不少老师傅闭着眼睛去摸部件的都能准确说出相差的公差是多少,无他,干了大半辈子,练的就是这一手绝活。
若非如此,空军也不可能最开始属意轰油六,为的不就是能够让这款堪称能把拳头打得更远的力量倍增器完全独立自主,免得在关键的时候受制于人。
结果轰油6跟运/油—15一比较,空军从上到下可谓是大吃一惊,性能好坏尚且不论,但就制造成本而言,全新的运/油—15竟然比成熟的轰油6低了将近20%。
要知道轰油6使用很多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