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83章 隐形巨头
  说这话的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头发花白,面容冷峻,特别是一双蓝色的眸子,仿佛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正酝酿着刺骨的风暴。
  见状一名陪同过来的官员连忙靠在庄建业跟前低声说道:“安德烈·德约科维奇,图波列夫设计局副总设计师。
  曾经的苏联劳动英雄,列宁奖章获得者,五十年代作为援华专家来咱们国家帮助组建多个航空生产厂,现如今咱们不少厂子的老领导见到这位还得喊一声老师,不少老同志都说德约科维奇为人特别严格,正是在他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咱们的航空工业才能快速的建立起来,所以……”
  陪同官员的话没有说完,但想表达的意思却溢于言表。
  眼前这位直接发飙的俄国老头不但本身的地位高,而且在国内的人脉更是惊人,想想那些或是已经退下去,或是还在为的航空工业领域的老同志都是这位的徒子徒孙。
  毫不夸张的说,来国内调研航空工业情况,就跟多年后故地重游,欣赏年轻时留下的作品一样,跟回自己家没啥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建业这个国内航空工业界的后起之秀在人家眼里还真不够看的。
  可问题是庄建业现在也不是典型的航空工业圈儿的人呀,要知道腾飞集团上级单位可是保理集团,业务上更是航空、航天双项并重。
  要知道,就在庄建业站在这里接待俄国航空工业界的人事来访之时,距离星洲以西三百公里的西场卫星发射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做着运载火箭的测试工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天之后将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星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若不是总部的领导和京城方面的三令五申,庄建业可懒着跟这帮端着架子的老毛子扯什么犊子。
  想合作,把心态摆正再来,NM想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还以为你们是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的优等子民?拜托,时代变了,苏联亡了!
  所以庄建业更想去西场,亲自坐镇这次由腾飞集团完全主导的纯商业发射任务。
  是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腾飞集团不但在航空方面硕果累累,更重要的是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初在泰国歼教7MAX发布会上,庄建业宣布的“太空探索”计划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为此腾飞集团通过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配套产能与2亿人民币的专利转让费,从赵主任主导的航天工业总公司获得长征—3号运载火箭为其三年的生产许可。
  借起机会腾飞集团通过整合运载火箭产业链,进一步压缩火箭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大举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这要是换做其他企业,在没有任何优势资源的支持下,想从美国、俄国以及欧洲这样老牌航天发射垄断巨头手里分一杯羹简直是在做梦。
  然而庄建业之所以敢这么做,自然有着自己的底气。
  不说其他的,美国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腾飞集团就是其中份额最大的隐形参与者,并且随着腾飞集团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铱星计划的占比更是逐年升高,到了1996年,腾飞集团生产的卫星部件儿已经占到了整部铱星通信卫星的35。7%,并且大部分还是最为核心的关键部件儿。
  其他不论,单就卫星散热用的环路热管技术,腾飞集团已经遥遥领先欧美和俄国的生产厂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5%;还有卫星专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和传输天线同样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客户除了承担摩托罗拉铱星通信卫星生产工作的洛马公司外,还有美国的休斯、波音以及欧洲宇航公司等欧美卫星生产巨头。
  可以说,腾飞集团在航空领域耗尽十年都未能取得的打通国际市场的成就,在航天领域却轻轻松松的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还在某些关键领域成为所谓的隐形巨头。
  这一方面自然是腾飞集团的技术水平出类拔萃,第二则是庄建业抓住欧美航天配套产品研发周期慢,生产成本高的弊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让那些即便对腾飞集团印象不好的客户,在看到产品后也不由自主的喊上一句:“真香!”
  既然有了这样的基础,扩大一下经营范围,打通从卫星制造,航天发射再到测控入轨的全套航天商业流程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儿。
  于是在庄建业的主导下,国内的长征—3直接拿来用,现成的发射、测控基础设施以商用运作的形势同样可以免去腾飞集团在商业发射上的弊端。
  剩下的就是订单了。
  这对于掌握数种核心卫星部件儿的生产厂商来说难吗?
  若是难,不好意思,最近订单太多,生产有点儿紧,新的生产线还在建,预计两年后能投产,要不您看看五年后再过来瞧瞧?
  若是不难,那就好吃好喝好招待,顺带让你见识见识那个叫做长征—3的大炮仗,然后拍拍对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一句:“给兄弟一个机会,让我把你送上天!”
  这么一来,腾飞集团的航天发射意向订单立刻就接了五、六个,其中摩托罗拉最仗义,直接就跟腾飞集团签了正式的发射合同。
  没办法,摩托罗拉公司最近的财务状况不太好,如果腾飞集团这边拖一下交货时间,他们将会付出极大损失,于是经过几番权衡,摩托罗拉公司还是决定赌一把,把今年临时的发射任务交给腾飞集团。
  试问这么重要的事儿,庄建业怎么可能不去亲自压镇。
  至于跟俄国的所谓航空合作,说真的,庄建业心态放的很平,能合作当然好,不能也无所谓,反正腾飞集团这两年靠着TRJ—500支线客机的马甲ERJ—140系列支线客机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要知道当初跟巴西合作时双方便达成了一项秘密备忘录,那就是巴西将国内和东南亚的市场完全交给腾飞集团。
  所以这两年腾飞集团不但承担为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提供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重要部件和各类工业设计、产品生产技术保障等支持。
  同时还要开足马力为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抓紧生产ERJ—140系列支线客机。


第884章 真正大佬
  要知道,九十年代国内最追捧的就是国外品牌,那种盲目性简直无法用言语去形容。
  国内的航空公司也是一样,凡是运营的飞机张口波音,闭口空客,国产的?呵呵,不好意思,我们怕飞吧飞吧从天上掉下来。
  所以就算腾飞集团推出TRJ—500支线客机这个真身,国内的航空公司也会用另类的审慎目光去看待这款纯国产的新机型。
  或许在行政政策的压力下,各大航空公司会象征性的采购一些,但后续的跟进势必会受到影响,更何况庞巴迪还在那儿虎视眈眈的盯着呢,届时会用所有手段打压腾飞集团的TRJ—500支线客机。
  基于此,腾飞集团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达成的秘密备忘录并没有公开,在国内更没有做什么宣传,只是以腾飞集团联合国内多家航空制造企业承接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生产任务为标题,做了一个简略的报道。
  夹杂在繁多的各类新闻中是要多不起眼就有多不起眼,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如今的腾飞集团实在给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做代工,生产所谓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
  既然用的是外国的技术,外国的品牌,那就有了保证,再加上了解实情的上级部门推动,以及腾飞集团不断的运作,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订单如同雪花片一样砸到腾飞集团的头上。
  其中最典型的是刚刚成立的齐鲁航空公司,由于经营范围全部是国内航线,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航线运行效率,齐鲁航空公司索性将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作为其运营的唯一机种。
  不但以66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14架50座级别的ERJ—140支线客机,还以8400万人民币的价格订购了8架70座级别的ERJ—145支线客机,并且还通过租赁向腾飞集团下属的航空租赁公司租借18架ERJ—140支线客机,从而组成了一支40架飞机的机队。
  类似齐鲁航空公司这样全ERJ—140系列支线客机机队的地方性航空公司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体量不大,没有国际航线的经营权,且又是地方创收和对外形象的招牌。
  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性航空公司对机型的选择通常是波音、空客这样的巨头想要却养不起;国内的产品便宜却又嫌弃不上档次,腾飞集团这种出口转内销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了。
  “国外技术”,“国内生产”
  两个关键词既满足了这些地方性航空公司对外展示形象的面子,有符合他们追求低成本,少花钱的里子。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不买你的买谁的?
  于是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一经推出就成为席卷全国的爆款,吸引了无数类似齐鲁航空这样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的抢购。
  不过这些航空公司还不是腾飞集团最大的订单来源,真正能让庄建业都忍不住要喊一声爸爸的是来自中信和国开行联合创办的航空租赁公司的。
  在对腾飞集团的马甲产品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一番细致的考察调研后,直接甩给腾飞集团240架的超级大单,其中160架ERJ—140,80架升级版的ERJ—145。
  而他们的客户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受到民航市场改革后,争先恐后成立自己航空公司的地方政府。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跟齐鲁、苏杭这样的经济强省一样不差钱儿,大手一挥说买飞机就买飞机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还是很困难的,飞机是买不起更养不起,那怎么办,只能去租。
  中信和国开行显然是嗅到了商机,开始提前布局。
  除此之外,邮政订购了80架由ERJ—145改装的货机,用于航空邮件的运输;空军方面订购了12架ERJ—145基础上升级的ERJ—145—200,用于替代高级别要员以及团队的出行保障任务。
  总而言之,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两年的时间里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光国内的订单量就达到了800多架,要知道这可都是确定订单,上千架的意向订单腾飞集团说实在的连看都懒得看,啥时候正式签约啥时候在纳入法眼也不迟。
  倒不是腾飞集团太过霸道,实在是800多架的飞机生产单子已经排到了新世纪之初了,腾飞集团几个厂的产能都压榨到极限都满足不了市场旺盛的需求。
  以至于腾飞集团根本无力去拓展东南亚市场,而是缩在国内给各路国内大佬各种爆肝。
  若非如此,庄建业又怎么可能在秦岭新厂建成没多久又在星洲新建另一个大型飞机生产厂,实在是不建不行,眼瞅着需求蹭蹭涨,这边生产跟不上,那种痛苦简直了……
  这还是庄建业最大可能将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产能往成功、西北、宏通乃至航天工业下属的多家航空航天工业企业转移之后的结果,不然腾飞集团就不是爆肝,而是爆身了。
  不仅如此,通过对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产能是释放与转移,腾飞集团与这些航空、航天企业建立起极为紧密的产业联系,再加上各自企业庞大的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一个松散的航空航天工业复合体联盟已然初见端倪。
  不但在技术上国内顶尖,配套上更是前所未有,至于影响力……
  看看如今庄建业能够活蹦乱跳就知道,这个超级工业复合体的能量有多大了。
  要知道庄建业当初主导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合作,让TRJ—500以ERJ—140这个马甲的形势去冲击国际市场,腾飞集团知道赚钱和技术这样的里子,名号什么的面子完全舍弃的决定是受到很大的非议的。
  特别是一些思想保守的老领导和激进的所谓专家,跳着脚的反对庄建业,甚至把一顶倒卖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扣在庄建业头上。
  再加上这些年那些庄建业的罪过的,嫉妒庄建业的,甚至干脆看不上庄建业的在背后或明或暗的推动。
  还真就让他们启动了对庄建业的调查程序。
  庄建业本就问心无愧,结果还招来如此污蔑,怎么能受得了,当即就把包括腾飞集团在内的所有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生产项目给停了。
  底子厚的腾飞集团和成功集团还能扛得住,差一些的西北航空厂、宏通航空制造厂等企业就受不了了,加上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走得激进了些,导致大批国企职工下岗,更是造成不少参与ERJ—14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的航空企业员工人心生不满。
  于是数家航空企业联合起来率领各自的职工代表浩浩荡荡进京,堵在那些领导和专家开会的会议室门口指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