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觉得鸡肋的机型,而是加大投入开始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寻求改进的技术路线。
恰在此时,美国的洛马公司公布了F—35战斗机三款机型的原始设计方案,其中专为海军陆战队打造的F—35B型垂直起降战斗机引起了中国腾飞技术人员的注意,除了三轴承弯曲矢量喷管外,F—35B型垂直起降战斗机并没有采用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小型升力涡扇发动机,而是用一台升力风扇代替升力发动机。
如此设计虽然占据的空间有些偏大,但获得的好处同样很明显,首先就是简化了内部的复杂管路,升力发动机最起码需要配备油管、启动的电缆再加上其他机械机构,不但不利于飞机的安全性,而且无形中增加了飞机的结构总量。
升力风扇就不一样了,只需从发动机延伸出一根轴承即刻,其原理等于是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的涡扇置于前端。
要知道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70%以上的推力都是由风扇提供的,因此理论上风扇前置的布局是可以提供飞机垂直起飞的足够升力的。
正因为如此,看到F—35B的动力布局,中国腾飞的技术团队可谓是如获至宝,自然是脸不红心不跳的直接拿过来用一用。
反正这么多年中国腾飞摸着鹰酱同行的事儿没少干,也不差这么一次。
只不过中国腾飞在垂直动力结构上摸着鹰酱过河,但飞机的总体布局却没有按照美国人的思路去走。
正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F—35B的动力总成的确是天才的设计,但就这么被舒服在F—35这么个大框框里的话,路子显然是走窄了。
中国腾飞怎么说也是个有想法的航空、航天企业,即便是抄作业也是要抄对的,一眼就能看到的错误自然是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正因为如此,当摆渡车逐渐靠近机库时,包括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在内的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的眼睛都直了,一些航空兵出身的领导更是下意识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看向机库前的那架远观神似歼—8E,实则比歼—8E更霸气,更加现代化的机型,脑海中不约而同闪过一句话:“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飞机嘛?”
第1333章 飞翼式布局
也难怪众人会有这样的惊诧的感觉,主要还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几位航空兵出身的领导在看到机库前的飞机时是一个沿着机头方向不到30度的侧颜,这个角度的确跟歼—8E很像。
可离近了一瞧方才发现除了机头和进气口与歼—8E相似之外,整个机身中后部与歼—8E没有半毛钱关系,更准确的说与其他任何一款国内外的飞机气动布局都不同,呈现出一种另类的,超现实的,颠覆传统的,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全新布局。
就好像是传说中展开翅翼的吸血蝙蝠,又如同侏罗纪时期的风神翼龙投胎转世,在灵动中给人一种蛮荒般的凶残气息。
是的,中国腾飞这架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布局并没有采用美俄两国那种传统的常规布局,而是用了一种近乎于飞翼和常规之间的全升力体式布局。
机头和进气口自不必说,那就是照着歼—8E,或者说是直接从真龙Ⅱ验证机哪里搬过来的,但从进气口之后就跟歼—8E或真龙Ⅱ验证机没半毛钱关系了。
两条更加浑厚的边条翼引出两具极具个性的宽大机翼,从正面看两对机翼后掠40度,好似典型的无尾三角翼,但沿着机翼向后却发现机翼并非典型的三角翼,因为机翼尾部同样前掠30度,以至于两具机翼配合完美的翼身融合工艺,令整体呈现出一种近乎于菱形的半飞翼式布局。
再加上发动机尾喷口后延伸出去的两具呈45度倾斜的垂尾以及下方的两个小腹鳍,整架垂直起降战斗机显得非常的另类。
然而只要稍微了解些航空动力学知识的人却非常清楚,这款看似另类的垂直起降验证机具备相当强的续航能力和机动性。
原因很简单,这类气动布局的飞机并非没有先例,不但出现过,而且总体性能优异的一塌糊涂,那便是美国麦道和诺斯罗普联合研制的YF—23战斗机。
其对标的竞争者便是现如今大名鼎鼎的F—22。
尽管YF—23战斗机尽管在最后的竞争中败给了F—22,却不是输在了技术上,而是败给了太过超前的理念,以至于令略显保守的美国空军觉得YF—23战斗机成熟度没有F—22好,这才选择了更为传统的F—22。
实际上YF—23战斗机无论是航程还是超音速巡航亦或是隐身等关键指标都要优于F—22,特别是其独特的菱形升力体气动布局,几乎将麦道擅长的机动性与诺斯罗普引以为傲的飞翼式布局的优点尽数吸纳,不但拥有极大的载弹量,而且在作战半径和空战机动方面完全碾压当时任何一款作战飞机。
也正因为如此,YF—23战斗机又被成为美国航空工业真正的巅峰。
由于YF—23战斗机太过优秀,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YF—23战斗机并没有真正的失败,而是被美国空军以高速侦察机的名义大量采购,装备给空军的战略侦察联队,成为新一代的偷~~~~窥王者。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便是YF—23战斗机优异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当一众航空理论基础极强的首长和领导见到眼前这架垂直起降验证机后才会发出:“这是我们设计的飞机?”的惊呼。
没办法,实在是这种气动布局可不是照猫画虎就能搞出来的,而是需要在飞翼布局、传统的梯形机翼、无尾三角翼、全升力体、翼身融合等方面具备相当强大的经验和基础才能堪堪入门。
之后还得对襟翼、副翼有着极深的造诣,在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拥有异乎寻常的积累,再加上将创新贯彻始终的研发团队才能驾驭的了这样前卫的气动布局,否则只能干瞪眼啥也做不了。
原因很简单,这种气动布局的好处是很多,但缺点也不少,最重要的便是机动性如何保证,毕竟是战斗机,没有超强的机动性,在天上那就是活靶子,然而近似飞翼式布局天生在机动性能上吃亏。
再加上缺少水平尾翼或鸭翼的辅助,正常情况下这类飞机的机动能力简直能让人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那YF—23战斗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很简单直接用副翼与襟翼的配合来完成超机动动作,也就是说YF—23战斗机的副翼和襟翼跟传统飞机上的副翼和襟翼有着很大不同,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项基础来源于诺斯罗普的另一个巅峰之作,B—2隐形轰炸机上的襟翼和副翼的组合。
只不过诺斯罗普在YF—23战斗机上将这套技术再次升华,配合着后部的垂尾和升力体机身,YF—23战斗机这才有了堪比F—22的机动能力。
问题是,这套襟副翼组合机动方式看似简单,却不是谁都能做得出来的。
就如同B—2战略轰炸机,美国人早就把基础原理和配套方案公布出来了,结果整个太阳系除了美国人还有谁造出飞翼式隐身轰炸机?
不是不想做,而是根本没做不出来,不说别的,就B—2的襟副翼差动组合的时机把握和调控位置怎么控制就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毕竟飞翼式布局航空器难控制是世界公认的,想要让这种飞机乖乖听话真就不是襟副翼差动就能摆平的,所涉及的东西简直浩如烟海。
诺斯罗普那是从二战之后便开始在飞翼式气动布局上下功夫,前前后后投入海量资金,摔了数架原型机,牺牲了十多位飞行员才积累起来的庞大经验,这才有了B—2和YF—23。
正因为如此,航空工业的进步只有局外人以为是爆发式的跃进,实际上在哪一步跃进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当中。
在场的部队首长和领导们自然不是局外人,他们很清楚没有雄厚的技术积累,想搞出类似YF—23战斗机一样气动布局的飞机跟么就是东施效颦。
可这些年来谁也没听说中国腾飞在飞翼式气动布局上有涉猎呀,那眼前的垂直起降验证机是怎么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沉默良久的总部首长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庄建业:“你们的TY—22无人机是不是还在继续?”
第1334章 轰炸机的种子
“TY—22无人机?”听了总部首长这句话,还不等庄建业回答,军内大领导那疑惑的目光便投向了总部首长:“这个型号很陌生,总部那边有立项嘛?”
“没有立项!”总部首长闻言赶紧回了一句,然后几步上前贴近军内大领导小声解释道:“事情还有从老总部首长时说起……”
原来早在十二年前,刚刚从腾飞航空制造厂改制而来的腾飞集团就已经开始在飞翼式气动布局上开始研究了。
只不过以当时的条件,腾飞集团根本没办法跟美国的诺斯罗普公司相提并论,人家是一代原型机接着一代原型机,用美元和技术人员的青春硬生生砸出了后来的B—2隐身轰炸机,以及超比F—22还要强上一线的YF—23战斗机。
腾飞集团当时根本就没有那么雄厚的条件,别说中国腾飞没有,就算以举国之力估计也很难跟不惜代价的诺斯罗普一较高下。
问题是当时的腾飞集团没有诺斯罗普的实力,却也有自己独步天下的优势,那便是自己的无人机,而当时腾飞集团正是自己无人机大发展的时期,于是在庄建业的提议下,腾飞集团将飞翼式气动布局研究纳入到无人机大大框架中来,依托无人机这个体系来完善这种极具未来潜力的优质机型。
于是便有了TY—22无人机。
当时腾飞集团的TY—2无人机平台,攻击—2无人机以及无侦—8大型侦察无人机已经陆续在部队服役,于是庄建业便想着向总部申请一笔经费,以便更好的研究TY—22无人机的飞翼式气动布局的特点与精确控制。
当时的总部对腾飞集团的无人机还是很重视的,立刻便派出一个专家组对申报的TY—22无人机进行了评估,结果……
在评估过程中TY—22无人机直接掉了链子,连续三次飞行测试全部因为控制系统失常直接从天上一头杵在地上。
不但毁了三架无人机,也罢评估专家组的耐心给耗光了,直接就在报告上填了一个不合格,就把腾飞集团的TY—22无人机直接给否了。
这要是放在数年后,哪怕当时腾飞集团的TY—22无人机不过是二战时期德国Ho—229轰炸机的缩小变种款,估计也不会给予直接否决的结论。
因为那时候,世界第一款真正的隐身轰炸机,B—2已经公开了,那种颠覆传统的飞翼式布局简直令人着迷,以至于掀起了全世界研究飞翼式布局的新热潮。
问题是评估TY—22无人机的时候B—2轰炸机还处在严格的保密状态,别说国内不清楚,就是当时的苏联克格勃脑袋里都没啥概念,只知道美利坚鬼畜在轰炸机方面憋着大招。
再加上当时航空界普遍认为飞翼式布局难以控制,机动能力差,飞行速度慢,不是未来作战飞机的首选,因此并不受待见。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最后TY—22无人机被总部直接否决。
本来这事儿是发生在老总部首长任上的,现任总部首长是不清楚的,巧的是连任总部首长交接时,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正式公开亮相,所以老总首长离任前便交代,如果哪一天腾飞集团重新捡起TY—22无人机,多多少少支持一二。
现任总部首长虽然记住老总部首长的话,但当时国内各项改革都到了紧要关头,各种事情可谓错综复杂,刚上任的总部首长可以说是忙得叫都不占地儿,在机上腾飞集团迟迟也没有TY—22无人机重启的消息,大小不过是一款无人机,还是很失败的那种,一来二去总部首长就忘到了脑后。
这要不是今天看到了采用半飞翼式布局的垂直起降验证机,估计总部首长这辈子都很难想起来中国腾飞手里还有TY—22无人机这档子事儿。
军内大领导听罢前因后果,再看向眼前的那架与YF—23有几分神似的垂直起降验证机,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中国腾飞没有身后的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根本就做不出来眼前这架垂直起降验证机的,原因很简单,这种飞机吃得不是技术和天赋,而是最最宝贵的经验。
而中国腾飞却实打实的做出来了,这说明什么?
当年被否掉的TY—22无人机人家根本就没丢掉,非但没丢掉,反而十余年如一日,一直在这方面潜心研究,眼前的垂直起降验证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庄,没想到你们中国腾飞还藏着这么深的家底儿……”想到此处,军内大领导转向庄建业,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