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庄建业对德莱恩的呼吁并没有任何回应,对国际电信联盟的搁置也没有做任何评论,但对德莱恩来说无疑是松了口气,因为这等于是庄建业方面捏着鼻子默认了他的呼吁。
既然如此,德莱恩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默林茨对欧洲航天领域的蚕食。
当然德莱恩和默林茨这对前段时间还你侬我侬的CP,如今反目成仇,开始互相伤害的大戏,庄建业只能是遗憾的错过了。
倒不是庄建业不想默默吃瓜,实在是他身上的事情太多,根本就抽不出时间去欣赏。
先不说芯片级原子钟生产线的事情,就说扩建自动化卫星生产线就够让人忙一阵子了,毕竟总部80多亿人民币的投资可不是打水漂的,总是要看到成果才是。
更何况随着反卫星试验的成功和两颗导航卫星的成功入轨,国内持续多年的导航卫星对外引进与自力更生的争论终于是平息下来,双方统一了思想,开始全力投入到国产导航卫星的研发之中。
若不是年底有探月工程占据了重要的发射窗口,以及其他卫星已经排定了计划,第三颗导航卫星年底前就能够达成中国腾飞的ZTM-NB—6固体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毕竟如今位于秦岭南麓的中国腾飞航天技术有限(集团)公司卫星生产总厂已经开足了马力,生产包括导航卫星、资源勘探卫星在内的数款600公斤级的卫星平台。
所以就算今年发射不了第三颗,明年也会成为航天井喷之年。
不过相较于航天领域的如火如荼,真正让庄建业不得不抽离视线的还是自家的航空业务,更准确的说,是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收到的一份来自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项目招标书。
按照西气东输工程项目组的规划,准备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建设一条通往珠江三角洲的油气传输管道,并最终延伸至港岛。
从而进一步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短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
正因为如此,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共规划了74座阀门调节站,需要74台功率在20兆瓦的大功率燃气轮机用于管道加压,以及148台功率为8兆瓦的中型燃气轮机作为备用电源和储能站。
光这二百多台工业燃气轮机的投资就超过450亿人民币,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遇到的最大的一笔单子。
可问题是,收到招标书的庄建业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西气东输工程项目组给他的招标书上写得很明确,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只能参与8兆瓦中型燃气轮机的项目竞标。
74台大功率燃气轮机根本连提都没提。
要知道450亿当中74台大功率燃气轮机就差不多300亿,剩下的8兆瓦燃机就算把148台全部拿下也只有150亿,更何况在8兆瓦级别燃机上,国内竞争异常惨烈,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就算中标也不可能把150亿全部吞下。
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几百亿的大钱就这么溜走?显然不是庄建业的性格!
第1492章 最大赢家
更何况,庄建业都已经错过一次机会了。
要知道西气东输工程作为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超级工程,从2000年就开始规划了。
自然是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关注。
特别是工程涉及的几个高附加值配套设备,更是让不少企业趋之若鹜。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中国腾飞。
除了相关的工程机械和设计外包服务外,最让中国腾飞看中的便是一期工程中,长达4300多公里油气管线上的百余座阀门调节站涉及到的价值超过500亿人民币的工业燃气轮机设备。
然而这次竞标中国腾飞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滑铁卢。
不但在大功率燃气轮机方面一无所获,就连备用的8兆瓦中型燃气轮机也只看下32台,总价值还不到10亿人民币。
连西气东输一期燃气轮机总投投资的2%都没到,这与中国腾飞计划中的至少达到相关类目总投资20%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
正因为如此,不但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在公开会议上做了检讨,就连庄建业也几次内部会议上强调要好好的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不能因为过去的成绩就盲目乐观,一旦懈怠,整个中国腾飞都有垮掉的危险,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竞标失败就是对中国腾飞最好的警告。
庄建业这话说得真没错。
随着中国腾飞航空技术的发展,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同样突飞猛进,连带着工业燃气轮机领域也是发展迅速。
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与GE的那场世纪大战,不但击垮了三菱和西门子在华的燃气轮机业务,更是将10兆瓦以下工业燃气轮机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随后几年,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凭借着自己在10兆瓦以下工业燃气轮机领域的市场统治地位一路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先后拿下塔里木油田、汉口特大型聚乙烯、东海海上钻井平台、京城奥运场馆综合发电系统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工业燃气轮机配套设备大单。
靠着这些配套项目获得的巨额收益,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更是一骑绝尘,到了世纪之交已经可以跟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航发总公司平起平坐。
眼瞅着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在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双线开花,赚钱赚到手软,自然引起国内外友商的羡慕嫉妒恨。
GE就不用说了,双方那是老冤家了,特别是那场世纪之战,GE在10兆瓦以下工业燃气轮机的业务被中国腾飞抢走了80%,如今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可怜的15%,处于绝对的劣势。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GE可以说跟中国腾飞之间可以说不共戴天。
接下来便是俄国航空动力总公司了,这家整合了独联体相关航发和工业燃气轮机相关厂区的俄国企业本想着靠着苏联留下的老本儿在国内赚点儿快钱,结果先是重型军用航空发动机技术输出由于中国腾飞的国产重型航发的突破被不了了之。
随后输出的中型航空发动机,也被中国腾飞性能更优异的WD—60系列给横扫。
至于工业燃气轮机方面就更不用说了,10兆瓦以下的工业燃机几乎被中国腾飞拎起来吊打;这也就罢了,关键是20兆瓦燃机也因为中国腾飞的存在遇到极大阻力。
可以说俄国航空动力总公司对中国腾飞的狠不亚于GE。
最后便是国内几家航发厂重组成立的航发总公司了,这架隶属于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一级大型企业早就看着中国腾飞独霸利润丰厚的工业燃气轮机业务眼红不已了。
之前是没办法,各个厂没有整合起来,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面对中国腾飞技术和规模优势根本就不堪一击。
然而当他们重新整合后,自然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足可在国内与中国腾飞的航发业务分庭抗礼。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航发总公司有着外企没有的人脉和根基,再加上雄厚的底蕴,自然对中国腾飞独占国内的工业燃气轮机业务极为不满。
三个被中国腾飞超强的市场运作和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压得抬不起头的难兄难弟,终于在中国腾飞压力下,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合流之势。
具体的操作是,GE转让旗下的的几款10兆瓦以下的工业燃气轮机相关技术;俄国航空动力总公司则通过乌克兰的分公司向航发总公司输出DA—80型20兆瓦级工业燃气轮机技术。
获得技术和制造能力的航发总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底蕴迅速完整消化和吸收,很快推出所谓的一系列“国产化”工业燃气轮机。
随后凭借着其自身雄厚的人脉和关系,快速抢占中国腾飞原有的市场。
西气东输一期工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其竞标之前,航发总公司就已经得知确切的时间,然后在竞标开始前一个星期向有关部门控告中国腾飞在10兆瓦以下工业燃气轮机垄断,并迅速责成几个部门对中国腾飞开展工业燃气轮机的反垄断调查。
之后航发总公司的公关部门全线出击,一方面控诉中国腾飞依靠垄断地位打压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打苦情牌,宣扬自己艰苦奋斗研制出的燃气轮机却得不到认可,导致不少企业职工面临下岗危险,恳请有关部门照顾照顾他们。
一番运作下来,航发总公司迅速压住中国腾飞,在西气东输一期工程项目中斩获了超过200亿人民币的大单,不过航发总公司却不是最大的赢家,因为GE凭借280亿人民币的超级大单,成为燃气轮机项目中得利最多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所有20兆瓦级别的工业燃气轮机,全部交给了GE。
没办法,谁让只有GE在这个领域技术最成熟,性能最全面,经验也最丰富的!
剩下的无论是航发总公司引进俄国的DA—80;还是中国腾飞的20兆瓦级别的工业燃气轮机,都距离实用还有很大距离。
所以GE的负责人拿着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合同书时,笑得那叫一个开心,你们以为GE是在第五层?错了,我们GE其实是在第十层!
第1493章 阳谋
关键是GE的操作不止这些,在合同书拿到手之后,GE中国便于航发总公司签署了一整套8兆瓦工业燃气轮机的技术转让协议。
GE不但向航发总公司提供这型设备的全套技术,而且还负责帮助航发总公司获得国外先进的制造设备,其规格参照GE美国工厂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不但有大批的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的精密机床,还有美国生产的焊接、钣金和铸造设备。
至于无法国产化的核心零部件,GE中国也将自己的供应链开放给航发总公司,从而使其以最低的采购成本获得想要的配套产品。
对此航发总公司可谓是欣喜若狂,要知道通过一系列手段获得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航发总公司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自己终于在西气东输工程这样的国家级大型项目上击败中国腾飞,获得决定性胜利,这为今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与俄国的技术合作,开发DA—80型20兆瓦级工业燃气轮机,获得海军军舰动力大单提供了良好的进身之阶。
但也正因为如此,航发总公司也变得很忧虑。
毕竟手上各类工业燃气轮机的技术不是自己的,这也就罢了,关键技术来源驳杂且毫无源头。
不但航空发动机与工业燃气轮机之间毫无联系,十分的割裂。
10兆瓦以下工业燃气轮机源于美国的GE;20兆瓦以上的来自俄国航空动力总公司。
两者之间别说技术传承了,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而这也导致了航发总公司生产线建设的成本严重超预算。
没办法,美、俄两大产品体系连公差都不一样,自然是处处不同,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腾飞可能一个通用部件单独一个车间就能生产七、八个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可在航发总公司,就得设置三到四个车间才能满足同等数量型号的生产制造。
这就无形中推高了航发总公司的制造成本。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很多工业燃气轮机的核心零部件航发总公司自己根本生产不了,只能进口。
而无论是GE还是俄国航空动力总公司,都把航发总公司当成肥羊来宰,各类核心零部件是变着法的要高价。
航发总公司生产线都建了,这要是拿不出成品,国家投的那么多钱难道要打水漂儿?到时候谁来负这个责任?
所以哪怕价格再贵,也得咬着牙认了。
当然了,就算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只要能突破所谓的“封锁”,造出所谓的“国产”燃气轮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要能够靠着自己独有的能力,将燃气轮机卖出高价,成本再高,也有利润可拿。
可偏偏航发总公司身旁有个更加优秀的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将很多在国外卖得离谱的工业燃气轮机砍成了白菜价,直接按在地上各种摩擦。
三菱、西门子还有GE为什么退出10兆瓦以下的工业燃气轮机市场?
还不是中国腾飞航空动力有限(集团)公司这个价格屠夫不当人,掀起的价格战那都是腰斩、腰斩的来。
三大巨头自身的成本摆在那儿,根本就跟不起,干脆就放弃这块市场,去守高端的大型燃气轮机市场。
连国际巨头都如此无奈,就别说距离国际巨头还有很大距离的航发总公司了。
你要是定价比中国腾飞的高,不好意思,国内各大客户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
可要是跟中国腾飞定